高中数学新课标与原课程标准的比较人教版资料全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以三角函数为例研究内容

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以三角函数为例研究内容

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以三角函
数为例研究内容
在新课标实施后,全国高中数学《教材》也紧跟时代、教育发展发
生了新的变化。

在旧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学习只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等,《全国高中教育权威课程研究》的考察重点都更加
注重对实际应用和研究解题思路的提升,因此在新教材中,对于三角
函数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旧教材中学习三角函数,主要是学习反三角函数、关系式、三角函数
和平面向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弦、余弦定理等,有限考察利用定理解题,缺乏对实际应用和拓展解法的挖掘,也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教师的创新精神。

新教材中强调学生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充分发挥三角函数的工具性特点。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
通过推导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引出三角函数的重要概念,要求学生
初步掌握利用它们解决活动课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拓展到更多的结论。

此外,新教材中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工具特性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以
往没有提到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如何通过建立函数或者通过三角
函数的动态工具进行推导,以及依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思考和探究等。

这会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在新教材之后,学生可以直观地
感受到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拓展,也能很快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数学常识,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程与旧课标的区别

新课程与旧课标的区别

新课程与旧课标的区别去年是我省新实施课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是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定数,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新课程标准为高中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有了突出的变化,更能体现一些基本的特点。

一、新课程标准适当调整了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进度,与时惧进地认识双基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例如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增加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老教材中一些传统的、现代数学发展中的一些非主流的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删减,将现代数学中应用广泛,而且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列为中学数学知识。

例如新课程标准把逻辑常识(增加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空间向量、空间角、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相互独立时间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实验等从必修变为选修,在必修里增加了一些在科学技术与生活实践中常用的知识,例如零点的概念、二分法、幂函数、三视图、算法初步(在选修系列1中进一步加深了框图方面的内容)、茎叶图、几何概型、概率加法的一般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更加充分地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同时由于算法等知识,计算机便进入到中学数学课堂。

二、新课程标准注意了学生的差异新教材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基础知识+能力+创新意识”。

新课标视角下新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分析——以人教版数列为例

新课标视角下新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分析——以人教版数列为例

•塵础字餌新课标视角下新旧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比分析项海圆(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以人教版数列为例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出版了 2020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对数列内容进 行了刪减和补充,本文通过文本内容、组织结构、例题和习题难度三个方面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数列 内容变化的差异,希望为教科书的改革提供参照。

以古为镋,经世致用。

关键词数列教材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s.2021.02.07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 f the N ew and Old Versions o f High School M athematics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 ew Curriculum Standards-----Take the humanist series as an exampleXIANG Haiyuan(College of Mathematic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 Abstract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ublished the2020 edition of the New High School Math Textbook,which is based on the 2017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m ath curriculum standards,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textbooks from three aspects:text content,organization structure,examples and difficulty of exercises,so a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equence of number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xtbooks.Take the ancient times as a mirror and apply it to the real world.Keywords number series;textbooks;comparative research〇引言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离散函数,是一种重要 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学新课标与原课程标准的比较(人教版)

高中数学新课标与原课程标准的比较(人教版)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与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析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1.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学问、函数与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与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供应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供应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爱好供应选择,为高校自主招生供应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来,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得到了广泛实施,对比原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与改进之处,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原教学大纲注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定理,重视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实践,强调数学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在课程结构上,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分为数学分析、数理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离散数学等模块,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与探究性学习。

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了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三、教学方法的变革四、评价体系的完善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评价体系上也进行了一些完善。

原教学大纲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记忆,考试成绩占据评价的主导地位。

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体系上,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调研报告、实验研究、项目展示等,使得学生的能力与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现。

这种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与调整。

这种改革与调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得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希望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师能够积极探索与实践,让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文献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人教版与新课标高中数学章节对比

人教版与新课标高中数学章节对比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4反函数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 指数与指数函数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5指数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6指数函数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三 对数与对数函数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7对数
3.2 直线的方程
2.8对数函数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1柯西不等式与排列不等式及其应用
1.3抽样方法
2.2柯西不等式
1.4总体分布的估计
2.3排列不等式
1.5正态分布
2.4平均值不等式
1.6线性回归
2.5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极限
第三章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3.1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章节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
章节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 集合
1.1集合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交集、并集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1.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2.1指数函数
1.5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2.2对数函数
二 简易逻辑
8.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1椭圆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谈谈高中数学新课标同原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体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在变化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为了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必修系列和四个选修系列的课程。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数学课程,在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

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具体来说:(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是两个不同的文件,它们在内容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下面我将比较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

第一,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加详细和具体。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教学
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学科目标、教学重点、知识要求、能力目标等。

而原教学
大纲相对比较简略,通常只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说明,缺乏具体的细节。

第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促使学
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原教学大纲主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
的掌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除了传统的数学知识
和技能外,还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如数学建模、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等,使学生
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而原教学大纲主要注重的是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第四,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交叉和实际应用。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与
其他学科进行了结合,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

而原教学大纲主要注重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
新课程旧课程结


学分必修:8学分
选修1:6学分
选修2:6学分
必修:10学分
选修2系列:6学分
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
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
学时必修:144学时
选修1:108学时
选修2:没建议学时
必修:180学时
选修2系列:108学时
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
高一上必修1,
高一下必修1
高二上选修1,选修2
高一上必修1,必修4
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
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
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与现形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