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概论》题集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概论》题集大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A. 数字化B. 网络化C. 手工化D. 智能化2.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A. 计算机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传感技术3.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A. CPUB. 内存C. 硬盘D. 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在此特指非组成部分)4.互联网起源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日本5.下列哪项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A. 光纤通信B. 烽火传信C. 狼烟报警D. 飞鸽传书6.下列哪个不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A. 大量化(Volume)B. 多样化(Variety)C. 高速化(Velocity)D. 精确化(Precision)7.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哪项?A. 机器学习B. 手工编织C. 传统农业D. 古代兵法8.下列哪个不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交通C. 手工制造D. 智能医疗9.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不包括哪项?A. IaaSB. PaaSC. SaaSD. DaaS10.下列哪个不是区块链的主要特点?A. 去中心化B. 不可篡改C. 高度透明D. 单一信任源大题二:填空题1.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包括计算机技术、______和控制技术。
2.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是______协议。
3.大数据的4V特性包括Volume (大量化)、Velocity (高速化)、Variety (多样化)和______。
4.在人工智能领域,______是一种通过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其性能的方法。
5.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______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6.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IaaS、PaaS和______。
7.区块链技术通过______机制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安全性。
大题三:判断题1.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概论

第2 讲信息技术知识点 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技术。
其中计算机起到了关键作用,(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通过计算机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和存储等工作;其次,通常计算机也是其他技术中的关键设备。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计算机更是起到核心的作用,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所以说信息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计算机直接或间接参与完成的。
知识点 2 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继工业化社会以后,以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的新型社会形态。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第三资源,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条件。
以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为主要经济形式的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形式,信息技术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技术基础,信息文化导致了人类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了生活、工作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也导致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
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目前已经建设了以光缆作为信息传输的主干线,采用支线光纤和多媒体终端,用交互式传输数据、电视、语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信息的数万兆比特的高速数据网,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我国信息化建设情况起步工程三金工程:金关、金桥、金卡我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一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一CERNet中国金桥网一ChinaGBN知识点 3 “计算机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定义:对于文化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第2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概论

2.4
⑴ 信息污染。 ⑵ 信息犯罪。 ⑶ 信息侵权。 ⑷ 计算机病毒
信息安全
1.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
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 机科学和密码学多方面的知识,它研究计算机系统和 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 全、保密、真实、完整。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 ⑴ 密码技术。 ⑵ 防火墙技术。 ⑶ 入侵检测技术。 ⑷ 访问控制技术。 ⑸ 防病毒技术。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概论
本章内容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处理和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社会信息化
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2.1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概述
2.1.1
1.信息
信息基础知识
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 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其次,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最后,信息形成知识。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 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DSS) 2.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GDSS) 3. 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 4. 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SIS) 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 6.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由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微电子学系和智能科学系于2002年9月合并组建。
电子学系的前身—无线电电子学系源自北大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
计算机系源自北大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计算机专业,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系。
微电子学系源自由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领导在北大物理系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教职员工近400人,各类学生超过3000人,是北京大学最大的学院。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国内同类院校中最雄厚的师资队伍。
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三名。
他们分别是:杨芙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王阳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电子科学家;何新贵教授,中国工程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
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重视基础课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活跃的学术思想,是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很强、治学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
全院有教授(研究员)7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97名,其中长江特聘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学院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信息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我国信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培养高质量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圣地,科研总体实力雄据全国前列。
学院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物理学4个一级学科和11个二级学科。
整个学院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部委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和国际著名公司、科研机构组建的若干联合实验室,是北京大学最大的专业学院。
北大是中国的最优秀的研究性大学,具有深厚的精神传统与文化底蕴。
作为北京大学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传承了“科学与民主”的传统,以其雄厚的技术科研力量,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自动化系选题类型:A摘要: 本文为《信息简史》的读书报告。
本文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这一方面,研究信息传播技术的要素,并顺着其发展史,探索由原始传播技术到电报,电话,互联网,量子通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从中分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简史,信息传播,影响,社会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its influence on societyAbstract: This is a book report of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We will focus on the aspec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r aim is to outline the factors of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elegraph, telephone, the Internet,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 out discussion, we’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society.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Sociology1引言《信息简史》一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人逐渐自觉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到信息深刻融入并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探寻和描述。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Xi信息科学。
技术概论1.概念解释:信息: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应,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及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信息量:信息量就是对消息中不确定的度量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工作形式和信号传输方式,它是通信各方在通信实施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
通信手段:通信的信号传输方式。
3,通信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能否举例说明这些部分及其作用?信源: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者基带信号。
例如电话机、摄像机、电传机和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
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例如调制是一种最常见的变换方式。
信道:传输信号的物理介质。
例如大气导线电缆光纤等。
噪声源:不是人为的加入设备,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接收设备: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编码等。
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来。
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如扬声器等。
4目前有哪些常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手段?通信方式:根据通信对象数量的不同,通信方式可分为:点到点通信,点到多点通信,多点到多点通信。
根据传输方向和传输时间的不同,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双工通信。
根据通信终端之间的连接可划分为两点间直通方式和交换方式。
根据数字信号传输的顺顺序可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根据同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同步和异步通信。
通信手段:(1),电缆通信(2),短波通信(3),微波通信(4),卫星通信(5),移动通信1,什么是通信网络?它包括那些组成部分?其拓扑结构包括哪些?通信网络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和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信息科学技术概论是一门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计算机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的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信息的表示、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方面。
其中,信息的表示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等技术。
信息的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涉及到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的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它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和文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的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它涉及到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信息的应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它涉及到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交通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等目标。
在医疗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教育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远程学习和在线教育。
在金融领域,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和证券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推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信息科学技术人才。
信息论导论

2、信息度量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消息的内容 消息:是信息的形式 Hartley和香农(C.E.Shannon)从消息的统计 特性出发,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概率测度的 角度定义了通信中信息量的信息后所消除掉的不确定性的度量。 息量)=不肯定程度的减少量。 单一符号的信息量 u u u …u ,u {x }, j =1,…,k, 概率为P(x ) 1 2 3 N i j j I(信
4、信息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内容
研究信息的获取(收集)、表示(组织)、存 储、处理、传输(包括发送、路由、接收)、 利用及其数学/物理/生物学理论的一门科学技 术。 它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以及控制理论 与技术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纳米电子技术 通讯协议
信息获取 仿生学
生物学
材料学科 化学
生物电子学
生物信息学
元器件的制备 物性结构
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科学技术的另一个特点: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更新周期短;造 就了学习型社会
——信息领域的三个定律
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领域的三定律 摩尔定律即电子定律 微电子制造工艺技术每3年前进一代,集成电路 的集成度翻两番 超摩尔定律即光子定律 光信息技术水平每9个月翻一番 迈特卡夫定律 网络的价值以联网设备数的平方关系而增加
信息技术的领域
关键技术:微(纳)电子与光电子、软件、计算机和通信
基础: 软件、
微(纳)电子与光电子
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内容
为什么要研究信息科学技术?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信息加工与 存储(大脑)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信息获取 (感觉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
新 理 论 新 技 术 新 方 法 研 究
电子学与通信 电子系统设计 硬件系统实现
软件与计算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微电子学
集成电路设计
IC制造
整
机 系
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统
人机界面与信号处理
科学计算与模拟
软件开发平台与环境
国家级与部委级实验室
国家级 光纤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新世纪人才
陈清,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吴玺宏,信息科学中心 黄如,微电子学研究院 封举富,信息科学中心 谢冰,软件研究所 刘晓彦,微电子学研究院 王腾蛟,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王千祥,软件研究所 侯士敏,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教育部创新团队
微电子科学技术创新团队
负责人:张兴教授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长江特聘教授
查红彬,信息科学中心 彭练矛,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张志刚,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梅宏,软件研究所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彭练矛,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梅宏,软件研究所 黄如,微电子学研究院 苏开乐,软件研究所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
跨世纪人才
李晓明,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校长助理 程旭,系统结构研究所
部委级 视觉与听觉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高可信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筹) 北京市软硬件协同设计高科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软件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计委微电子新器件新工艺新结构电路专 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和研究院
北京大学IBM创新研究院 北京大学IBM中心 北京大学IBM方案工程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英特尔新技术实验室 北京大学贝尔实验室软件技术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SUN孵化器实验室 北京大学富士通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摩托罗拉半导体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ADI公司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Cadence联合实验室
专业设置
本科生专业:4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智能科学(新设立)
硕士研究生专业:11个 博士研究生专业:11个 博士后流动站:4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讯工程 物理学
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
一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红色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所介绍(2)
研究院所中心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研究所(22人)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海量信息处理;空间信息处理; 并行计算
计算语言研究所(12人)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 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 (6人) 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 (5人)
微处理器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媒体理解与多媒体检索;多 媒体通信等
微电子学研究院(89人)微电子新器件研究所、微机电系统研究所、
元
目前学院共拥有各种设备7789台,其中
大型仪器设备148台;总价值2.17万元
本科教学工作
按学院统一招生
统一了一年级的课程体系
二年级开始实行专业分流 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组 知名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 本科生专业课程:260门次
研究生教学工作
实行不同系间课程互选
制定了各个系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
其他人才计划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郭弘,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梅宏,软件研究所
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钟,软件研究所 梅宏,软件研究所 黄如,微电子研究院
中国优秀博士后
梅宏,软件研究所 郭弘,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奖
郭弘,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其他知名教授(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无线电物理 声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讯工程 物理学
仪器设备
在211和985的支持下,购置了一批高 水平的研究设备
例如:2005年共购置各类设备1461台, 其中大型仪器设备20台;总价值2700万
重要教学成果(2)
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张兴、黄如、刘晓彦:《微电子学概论》 王楚、沈伯弘:《数字逻辑电路》 谢伯青、王树德、贺卫军:《Excel应用教程》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毛晋昌教授等 的电子实验教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张兴、黄如、刘晓彦 教授的“微电子学概论” 计算机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初审通 过
一个例子
人口普查数据:1996年美国的出生数是4.9百万, 该数值表示一个数据值
将该数据和前40年的出生数关联,可以导出一个有用的 信息――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早期“婴儿高潮”中出 生的人正在变老,正在其生育年龄结束前作最后的生育 努力。 “gen-Xers”已经开始他们的生育年代。 该人口普查数据还可以和其它似乎无关的信息相关联, 例如,将在下个十年退休的初级中学教师的当前数量; 具有初级和中级教育程度毕业的学生数;或政治家承受 的降低税率并因此限制教师薪金增长的压力
张兴,微电子学研究院,上任常务副院长, 两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彭练矛,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梅宏,软件研究所
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
高文,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曾两任863计 算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 梅宏,软件研究所,“十五”863计算机技 术主题专家,“十一五”863信息技术领域 专家 程旭,系统结构研究所,“十五”863集成 电路重大专项专家 李红滨,光子与光通信研究所,“十 五”863通信3T网重大专项专家 郭弘,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十一五”军口 863专家
电子学系
1959年,在原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基础上建立
信息科学中心
1985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十个系(所)于联合筹 备建立 1988年,建立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在北京大 学建立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学研究所
1956年,著名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创建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 1985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第一讲 梅 宏 2007年9月11日
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简介 计算机软件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2002年9月9日成立 四个单位联合而成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960-1970年代,无线电工厂,厂办专业 1978年,正式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以所为单位的研究生管理
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研究生专业课程: 80门次
重要教学成果(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韩汝琦教授指导的张盛东博士 2005年:薛增泉教授指导的邢英杰博士 2006年:杨芙清院士指导的黄罡博士
国家精品课程:屈婉玲教授的“离散数学” 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沈伯弘教授作为完 成人之一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
历史上的重要成果
1964年研制出灵敏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顺磁共振波谱仪 1965年底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钟 1973年自行设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计算机 DJS11机(即150机) 1974年研制成功中型DJS18机(即6912机),同时完成了 我国第一个多通道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的设计 197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块三种类型大规模集成电路1024 位MOS随机存储器 1975年,发明汉字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 研制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 1979年,提出银氧铯阴极光电发射的物理模型,被国际上 称为吴氏输运函数和吴氏理论 1980年代,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得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 以该项成果为基础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指纹技术产业 从“六五”至“九五”的青鸟工程-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建
智能科学技术系
迟惠生教授,信号处理专家,前常务副校长
总结与期望
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最高学府,拥有:
美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 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覆盖面广且有影响的学科 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科研环境 一流的科研成果 一流的人才培养,按2007年初发布的杰出校友榜:
院士数第一,133:119 长江学者数第一,83:47 优秀博士论文第一,64:64(06年数据) 杰出政治家,34:41 甚至:富豪数第一,19:6(06年数据);杰出企业家数第二, 72:89
99
155 201
16
25 25
60
39 32
12
14 8
2
0
2
9
总计
2461
499
77
210
66
研究所介绍(1)
研究院所中心
电子工程研究所 (37人) 光子与通信技术研 究所(14人) 物理电子学研究所 (17人)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10人)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38人)
研究方向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微波;通信与 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声学 大容量光纤通信传输系统;全光通信网络 纳米材料制备和结构;纳米电子器件 星载原子钟;冷原子物理 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人机交 互;计算机理论
学生人数
现有学生: ≈2600
本科生:1339 研究生:硕士883,博士371
适应研究型大学要求,未来规划
本科生:研究生≈1:1 硕士生(一半直博):博士生≈2:1
教师队伍
教师总人数:>330人
教学科研人员:>230人
院士:4人 正高职称:71人(含院士4人) 副高职称:115人 中级职称:97人 拥有博士学位者:181人,占77%
计算机系
杨冬青教授,数据库专家 邵维忠教授,软件工程专家 屈婉玲教授,计算机理论专家 许进教授,DNA计算专家
电子学系
项海格教授,通信专家 徐安士教授,光通信专家 周乐柱教授,电磁场理论专家 吴锦雷教授,物理电子学家 陈徐宗教授,量子电子学郝一龙教授,微电子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