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原理.2016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进行反应,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这种实验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称为滴定试剂)滴定到待测溶液中,当两种溶液中的酸碱物质达到化学计量比例时,滴定终点即可确定。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达到终点时,滴定终点的条件是通过指示剂的变化来确定的。
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步骤。
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测溶液和滴定试剂,根据滴定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滴定操作,将待测溶液放置于滴定瓶中,利用滴定管滴加滴定试剂,同时加入指示剂,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记录数据,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根据滴定试剂的消耗量计算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三、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在化学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测定酸碱物质的含量、酸碱度的测定以及反应终点的确定等。
在实际工作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常用于医药、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
四、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1.滴定试剂的浓度应准确,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2.滴定过程中应注意滴定管的垂直滴加,避免滴定试剂溅出。
3.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要准确。
4.实验室操作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化学品的接触和吸入。
总结,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的反应,确定了待测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滴定试剂的浓度和滴定过程中的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在实验操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酸碱中和滴定总结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 +OH -= H 2O(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②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 ①标准液:已知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②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③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④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 Ⅰ、准备:(1)滴定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 、23.38mL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 处①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蚀玻璃)。
②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它们易腐蚀橡胶)。
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4)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①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30S内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滴定法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通过向待测酸碱溶液中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观察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滴定实验中常用的化学指示剂有酚酞、溴酸盐和酸碱指示剂。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溴酸盐在还原剂存在的溶液中呈现黄色,在不含还原剂的溶液中呈现紫色;酸碱指示剂根据溶液的pH值呈现不同颜色。
滴定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标准溶液,用于滴定。
然后将待测溶液滴加到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化学指示剂。
开始滴定时,从滴定管中滴加标准溶液,滴加至颜色发生变化的临界点,称为滴定终点。
通过计算滴定终点前已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可以确定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滴定实验时要精确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避免滴定过程中快滴慢滴不均匀造成误差。
另外,选择合适的化学指示剂和滴定指示范围也很重要,以确保滴定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酸碱反应的中和滴定方法

酸碱反应的中和滴定方法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准确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中和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和滴定法的原理、步骤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中和滴定法的原理中和滴定法是利用强酸和强碱滴定过程中的酸碱反应,通过反应滴定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的方法。
滴定时,标准溶液(一般为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待测溶液按化学方程式发生中和反应。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终点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中和滴定法的步骤1. 准备滴定所需试剂和玻璃仪器:标准溶液(一般是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滴定管或容量管、酸碱滴定仪等。
2. 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并加入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3. 用标准溶液滴加至颜色发生变化的终点。
滴定的过程中要慢慢滴加,避免超过终点并记录用量。
4. 重复滴定操作,直至重复3次差值在0.1 mL以内为止。
并计算出平均用量和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仔细准备滴定所需试剂,确保纯度和浓度正确。
2. 在滴定前应先进行试剂的预处理,例如对溶液进行标定或者稀释。
3.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指示剂。
指示剂应与滴定反应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且变化范围与滴定终点尽量一致。
4. 滴定过程中要慢慢搅拌,并在滴加到滴定终点附近时逐滴加入,以免过量。
5. 每次滴定后要冲洗滴定管或容量管的壁面和滴管,以免对下次滴定产生干扰。
6. 注意记录用量和重复滴定次数,计算出准确的平均用量和待测溶液的浓度。
酸碱的中和滴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通过了解中和滴定法的原理、步骤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酸碱溶液浓度的测定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在滴定过程中添加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液)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滴定液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酸碱中和滴定中,通常会使用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它可以帮助确定滴定终点,从而使滴定结果更加准确。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说明:
首先,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指示剂标记滴定终点。
然后,准备一定浓度的滴定液,并将其滴定到含有待测物质的溶液中。
在滴定的过程中,滴定液会与待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直到达到化学平衡。
当滴定终点达到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提示滴定的终点已经到达。
通过记录滴定液的用量,结合滴定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样,就实现了对待测物质的定量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滴定液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使用可以帮助确定滴定终点,从而使滴定结果更加准确。
总之,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滴定液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和指示剂,以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常用于确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即酸和碱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相遇并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滴定过程中,通过向酸或碱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反应称量溶液(称为滴定剂),来确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浓度。
滴定的核心原理是等当点的确定。
等当点意味着滴定剂完全与待测溶液中的物质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的比例。
等当点的确定通过指示剂完成,指示剂是一种能在等当点处发生颜色改变的化学物质。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等当点的到来,并以此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酸碱浓度。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作为一种简单而准确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1. 食品行业酸碱中和滴定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用于测定食品中酸度和碱度。
例如,对于某些果汁,需要控制其酸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可以准确测定果汁中酸性物质的含量,从而调整产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2. 环境监测酸碱中和滴定也被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滴定法测定水体中酸度,判断水体是否受到工业废水或酸性雨的污染。
通过测定酸碱性物质的浓度,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 医药领域酸碱中和滴定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需要测定药物的酸碱性质以优化配方和药效。
通过滴定法可以确定药物的溶解度、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为药物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学术研究最后,酸碱中和滴定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中。
无论是化学、生物学还是环境科学等领域,滴定法都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滴定法测定样品的酸碱浓度,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生态系统、生物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并通过等当点的确定来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浓度。
【知识解析】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原理(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①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中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酸碱之间的计量关系,求得待测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仪器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用来盛装待测溶液)等。
图3-2-3名师提醒(1)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强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和玻璃珠,乳胶管易被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只盛装碱性溶液。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 mL。
注意量筒与滴定管的区别。
(4)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对于酸式滴定管,先关闭活塞,装水至“0”刻度以上,直立约2分钟,仔细观察有无水珠滴下,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直立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珠滴下,若均无水珠滴下,则不漏水。
对于碱式滴定管,装水后直立约2分钟,观察是否漏水即可。
如果出现漏水或酸式滴定管活塞转动不灵活的情况,应将酸式滴定管活塞拆下重新涂抹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要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前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不然滴定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会将反应液稀释,使溶液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2)指示剂的选择①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指示剂 (1)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_红__色__ 5.0~8.0 紫__色__ >8.0_蓝__色_
甲基橙 <3.1 红__色__ 3.1~4.4_橙__色_ >4.4_黄__色_
酚酞 <8.2无__色__ 8.2~10.0 _粉__红__色_ >10.0红__色__
()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酚酞
甲
C
碱
酸 甲基橙 乙
D
酸
碱
酚酞
乙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①明确酸、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
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
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或强氧化性溶液,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
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另外还要注意在酸碱中和
滴定中,无论是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还是待测溶液滴定标
原来的颜色”
二、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中性点和滴定 终点是不是一 定是一个点呢?
由滴定曲线你都得 到了什么信息呢?
起点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1.(2019·济南七校联考)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
溶液的浓度,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选项
锥形瓶 中溶液
滴定管 中溶液
指示剂 滴定管
高考涉及到的滴定
●2020 年Ⅰ卷 13 题、Ⅱ卷 27 题 ●2019 年Ⅱ卷 26 题 ●2018 年Ⅰ卷 27 题、Ⅱ卷 28 题、Ⅲ卷 12、26
●2017 年Ⅰ卷 26 题、Ⅱ卷 26 题 28 题 ●2016 年Ⅰ卷 12 题 27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问1 :滴定终点是PH值等于7,而常用指示剂 有没有在PH值刚好等于7时变色的?
疑问2 :如果选用指示剂去判断滴定终点误 差会不会很大?
[计算]25℃在20.00mL 0.1000mol/L的盐酸中,
逐滴滴入0.1000mol/L NaOH溶液20.00mL。 ⑴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
①滴加NaOH溶液到完全反应相差半滴(0.02mL) 这时溶液的pH; (pH=4.3)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学习目标:
1、理解何为PH突变范围; 2、如何判断反应终点; 3、关于指示剂选择。
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误差小,关键的问题 是什么? 1、中和滴定的两个关键点: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办法: 1、选择适当的仪器测量参与反应的溶液的体积。 2、选用恰当的酸碱指示剂。
酚
酞 颜色突变范围
20
30
40
V(NaOH)mL
绘制中和滴定曲线
PH
12
强酸滴定强碱
反应终点
10
8
6
4 2 0 10 20 30
pH
突 变 范 围
V(HCl)/mL
40
NaOH滴定HCl溶液的pH
加入NaOH /mL 0.00 18.00 19.80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20 22.00 40.00 剩余HCl /mL 20.00 2.00 0.20 0.04 0.02 0.00 剩余NaOH /mL HCl被滴定% pH
6、取液: (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 ,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 7、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手
(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拿住锥形瓶瓶颈,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录: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 变无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 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9、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滴 定 管 保 持 垂 直 左手 滴加速度先快后慢 右手
视线与凹液 面水平相切
半分钟颜色不变
眼睛注视瓶内颜色变化
0.02 0.04 0.20 2.00 20.00
0.00 90.00 99.00 99.90 99.98 100.00 100.10
110.0 200.00
1.00 2.28 3.30 4.00 4.30 7.00 9.70 10.00 10.70 11.70 12.50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变色要明显 变色灵敏(即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变色范围尽可能与所生成盐的酸、碱性范围一致 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 常选用 酚酞或甲基橙
PH试纸
测量PH值
PH计
酸碱指示剂
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 选用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它们的变色情况 来判断终点.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橙 酸色 中间色 碱色 甲基橙 红色 黄色 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甲基橙 ——— 3.1 ——— 4.4 ——— 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石 蕊 浅红 ——— 5.0 ——— 8.0 ——— 红色 酚酞 无色 色 红色 酚 酞 ——— 无色 8.2 浅红色 ——— 10.0 ———
颜色变化不明显 ?不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 变色范围太大
三、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 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 -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 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并记下读数,记做。
结论:
1、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值发生突跃。 2、酚酞或甲基橙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值的突跃 范围内。 3、按PH值突跃范围内体积计算,结果可以达到足够的准 确度。
所以强酸强碱的滴定可以选用酚酞或甲基橙 作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动滴定强酸 中和滴定曲线
如何准确量取两种溶液体积?
1.正确选用定量仪
应该选用 中学阶段常用的定量仪器有量筒、容量瓶、滴定管及托 哪种仪器? 盘天平等,各种仪器的精度不一。以容量为 25mL的量器
为例,不同仪器的精度如下表:
-----------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设问1:判断滴定终点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 PH值变化 设问2:如何测量PH值?
②完全反应后再多加半滴NaOH (0.02mL)溶液 时的pH; (pH=9.7) (2)跟完全反应后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相差一滴 (或 多加一滴),对计算盐酸的浓度有没有 影响?
C酸 =0.1000×20.02 =0.1001(mol/L) 20.00 跟实际浓度0.1000mol/L相比,误差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