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艺术讲稿——盆景发展史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第一篇: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盆景的起源与发展摘要:中国的盆景艺术最迟在距今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向外宾赠送盆景则始于唐代,至今大约有1300余年历史。
基于对盆景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起源时间有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等,这里不做定性研究。
关键字:造景植物技法正文:一、盆景概述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爲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这门造型艺术称之爲盆景。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著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二、盆景起源2.1盆景产生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由于群雄割据相互对峙造成极大的经济破坏。
人民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对当时黑暗的政局十分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
然而在思想上却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人们思想活跃向往田园生活,纵情自然山水、追求潇洒飘逸的情趣形成了艺术上的多元化。
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家独尊的正统地位,思想解放,诸家争鸣,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王涛、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为当时的代表人物。
他们反对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寄情山水,或者)肆意遨游,或者退隐田园、寄情山水,并以石代山,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花卉艺术讲稿——盆景发展史

第八章盆景发展史本章重点:中国盆景发展史。
本章难点:盆景起源。
讲授要点:讲授中注意文证、物证的利用,讲授中国盆景史应注意唤起学生对中国盆景悠久历史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盆景的热爱。
第一节盆景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但起源于何时?对此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
根据《盆景学》作者彭春生的观点,盆景起源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依据是: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图)。
一块是五叶纹图案,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
在一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
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另四叶对称的分到两侧,整个画面比例谐调,统一均衡,充满生机。
另一块是三叶纹图案。
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
共三叶,三叶均略向斜上挺立,生机盎然,富于动感。
陶块上的图案是原始美术家对当时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现,它们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
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的盆景。
第二节中国盆景发展简史中国盆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新石器时期出现的草本盆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是盆景的起源形式。
二、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汉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出现了缶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盆景形式,可谓是我国盆景形成的时期。
(一)汉代木本盆栽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
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并为汉代击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
(二)汉代缶景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
”这就是所谓的缶景。
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
盆景学发展史

第 一 小 组
盆 景 品 达表树的 。 作现、基, 者自石础是 思然为上在 基发中 想景 础展国 感观 材起盆 情并 料来栽 的借 、 艺以在的 石 术表盆以 玩 内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是我国独特的一门艺术形式。 但盆景到底起源于何时,我 国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因 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学说, 如唐代起源学说、唐代前起 源学说、晋代起源学说、东 汉起源学说、西汉起源学说、 古代园林造景起源学说、夏 朝起源说和新石器时期起源 学说。
8、近代盆景
中华民国时期,是政局动荡、长期军阀 混战的时期,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因此,在 那个战乱的年代,中国的盆景实业日趋衰 败,得不到发展。
9、现代盆景 9.1、恢复发展阶段(1949-1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和各 级政府对祖国的这一文化遗产,采取了保 护、发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积极贯 彻了双百方针,盆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 得到创新,恢复发展很快。广州、上海相 继成立了盆景研究会和盆景协会,并出版 了一些盆景专著,如周瘦鹃父子编著的 《盆栽趣味》和冯灌父等编著的《成都盆 景》。
二 、 国 外 盆 景 发 展 史
2.1、日本盆景发展史 早在唐代的时候, 盆景就已经传人日本, 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期, 日本的盆景亦有相当大 的发展。明治维新后, 在东京,把盆景的赏玩 看做是对社会风尚具有 教养作用的潮流。这一 风气在盆景爱好者的影 响下,普及了整个日本 社会,使得日本盆景事 业趋向繁荣。
另外,台湾故 宫藏画中有唐代阎 立本绘的《职贡 图》,画中有以山 水盆景为贡品进贡 的形象。
4.3、附石盆景 唐代的赏 石文化也达到 了高潮,因此 将赏石文化与 盆景文化结合 起来便形成了 附石盆景。
《盆景发展史》课件

03
韩国
韩国盆景起源于儒家文化,儒家学者将盆景作为修身养性的工具,通过
种植和欣赏盆景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逐渐形成了具有儒家特色
的韩国盆景艺术。
01
盆景的发展历程
盆景的早期发展
起源
盆景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当 时人们已经开始在室内种植植物
,以美化生活环境。
唐宋时期
中国盆景风格与流派
01
02
03
岭南派
以广东为中心,风格明快 、活泼,注重色彩搭配和 造型变化。
海派
以上海为中心,风格现代 、时尚,融合了东西方盆 景的特点,注重创新和个 性化。
浙派
以杭州为中心,风格古朴 、典雅,注重传统技艺和 文化的传承。
日本盆景风格与流派
东方式
以松、柏、罗汉松等常绿针叶树为主要材料,风格简洁、清新,追求自然美。
01
盆景的未来发展
盆景的发展趋势
盆景艺术化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盆景将越来越注重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呈现出向艺术品发展的趋势。
盆景园艺化
盆景将更加注重园艺技术的应用,如修剪、造型、养护等方面的技 术,以提高盆景的观赏性和耐久性。
盆景多元化
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盆景的种类和风格将更加多样化,呈 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欧美盆景风格与流派
欧美盆景风格
美式风格:以枫树、橡树等为主要材 料,风格粗犷、豪放,追求个性化与
创新。
欧式风格:以松树、云杉等针叶树为 主要材料,风格典雅、优美,注重造 型和细节的处理。
欧美盆景流派
北美派: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风 格融合了东西方盆景的特点,注重实 用性和装饰性。
阐述盆景流派形成过程

盆景是一种通过精心修剪和塑造植物,在小型容器内创造出迷人的自然景观的艺术形式。
盆景流派的形成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
下面是盆景流派形成过程的阐述:
1.古代起源:盆景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
在中国,盆景最早出现在元
代,当时被称为“盆山画”,以树木和假山来表现山水景色。
在古希腊,也有类似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微型风景”。
2.传入日本:盆景艺术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日本的盆景注
重自然和平衡,强调表现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观的美感。
日本修行僧人将盆景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盆景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3.流派的形成:在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盆景流派。
其中,著名的流派包
括:
●平安盆景:以自然风景和山水为主题,追求简约与自然之美。
●天台盆景:注重表现宗教与哲学的意境,以传达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九谷盆景:采用木质容器,强调树木的形状和姿态。
●城垣盆景:模仿城市围墙和建筑物,展示城市景观。
4.影响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盆景艺术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并受到了不同文
化的影响。
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地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盆景流派。
总结起来,盆景流派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淀和文化交流的过程。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不同的盆景流派逐渐形成并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
这些流派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美和生活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地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从古至今:中国盆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从古至今:中国盆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中国盆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智慧。
本文将从古至今,回顾中国盆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盆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
早在唐朝时期,园林建筑就开始使用小型景观装饰物,这些装饰物形成了早期盆景艺术的雏形。
盆景的真正发展始于南宋时期,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开始将盆景作为一种室内装饰艺术。
到了明清时期,盆景艺术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成为贵族和富有人家的室内装饰艺术。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盆景艺术遭遇了一段低迷期。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盆景艺术也受到了影响。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盆景艺术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中国文化的复兴使得人们对盆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形成了盆景市场的需求。
同时,盆景艺术也开始与西方园林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盆景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国内,盆景艺术在海外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的盆景大师们通过创新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一些盆景作品以高超的造型和栽培技术,展示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例如,《黄山迎客松》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细节而备受赞誉。
未来,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可以预见将朝着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盆景作品将展现更多元化的风貌。
同时,盆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也将推动其发展。
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和材料,盆景艺术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意和未来感的作品。
此外,盆景艺术的传承和普及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教育系统中加强盆景的普及,培养更多的盆景爱好者和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与国外盆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将中国的盆景艺术推广到世界各地。
在总结与展望中国盆景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盆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和智慧,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

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盆景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艺术形式,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布局、摆放等技艺,将自然景观缩小到一个小小的容器中,再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盆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接下来,本文将对盆景的起源朝代及发展做一概述。
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汉魏六朝时期是盆景艺术的发展时期。
在北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富有的贵族和士人开始关注庭院造景,盆景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然而,真正的盆景艺术大规模流行起来,要追溯到唐宋时期。
唐代,盆景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的众多文人士大夫都对盆景艺术兴趣浓厚,他们利用盆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据《唐寅夜宴图》可以看出,唐代的盆景注重造型和布局,运用了特定的手法和技艺,呈现出自然山水的美。
盆景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艺术家们表现自然景观的媒介。
宋代,盆景艺术达到了巅峰。
当时,盆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和文人的兴趣爱好,逐渐传播到民间。
宋代的盆景作品追求以寄托感情为核心,强调景物之间的独特和谐。
在细节处理上,注重植物的形态、根部以及盆景配景的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著名盆景作品,如苏轼和赵明道的《红梅图》等,都展示了盆景艺术的成就与精髓。
明清时期,盆景艺术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更多的风格和特点。
明代的盆景作品更注重形象和神韵,注重通过植物的修剪和摆放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清代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创作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盆景作品。
尤其在清代乾隆朝,盆景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盆景作品多样化,从山水到花卉,从传统到创新,多层次地展现了盆景艺术的魅力。
近现代以来,随着开放和交流的加强,盆景艺术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
中国的盆景大师们积极参与国际盆景展览和比赛,并与世界各地的盆景爱好者们交流互动。
盆景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各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发展体系和艺术风格,为盆景艺术的多样性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Microsoft Word 文档

1第二章盆景的发展史1. 关于盆景起源的几种学说1.1唐代起源说1.2唐代前起源说《盆栽技艺》(作者耐翁)中写道:“盆景创始唐代以前。
”其根据也是乾陵考古,只是结论不同而已。
1.3晋代起源说《盆景》(作者徐晓白等)认为:“六朝《南齐书》曾经有载有…会嵇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
”1.4东汉起源说其论据是河北省望都县东汉墓壁画考古,参见(汪菊渊等)《中国盆景艺术》。
1.5西汉起源说《盆景制作》(作者胡良民等)中说“……早在西汉就出现了盆栽石榴的记栽。
”1.6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2“中国盆景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进而缩龙成寸,出现假山盆景与树桩盆景。
”(宋德钧《中国花卉盆景》1986.9)1.7夏朝起源说1.8新石器时期起源说彭春生教授研究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龚箬栋先生在《园林》1986第4期发表了同样论点的文章,论据亦然。
综上所述,盆景溯源从1200年前的唐代(胡运骅等)追溯到了唐代以前(耐翁)、晋代(徐晓白)、东汉(汪菊渊等)、西汉(胡良民等)、夏商(孔泰初、宋德钧)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彭春生、龚箬栋)。
其考证手段一是文物考古,二是文字记载。
2.盆景发展的历史过程2.1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2.1.1盆景最初形式——草本盆栽溯5000年才对。
3图2—1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的陶片—刻有盆栽万年青2.1.2夏商石玩与玉雕2.2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汉代可谓中国盆景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既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实现了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
2.2.1汉代木本盆栽图2—2东汉墓壁画中的盆栽盆栽石榴的办法。
2.2.2.汉代缶景山形陶砚中有山川(十二峰)、重云叠嶂、湖光山色,与缶景景观内容描写如出一辙,已略具山石盆景之大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盆景发展史本章重点:中国盆景发展史。
本章难点:盆景起源。
讲授要点:讲授中注意文证、物证的利用,讲授中国盆景史应注意唤起学生对中国盆景悠久历史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盆景的热爱。
第一节盆景起源盆景起源于中国,但起源于何时?对此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
根据《盆景学》作者彭春生的观点,盆景起源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依据是: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图)。
一块是五叶纹图案,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
在一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
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另四叶对称的分到两侧,整个画面比例谐调,统一均衡,充满生机。
另一块是三叶纹图案。
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
共三叶,三叶均略向斜上挺立,生机盎然,富于动感。
陶块上的图案是原始美术家对当时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现,它们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
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的盆景。
第二节中国盆景发展简史中国盆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新石器时期出现的草本盆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是盆景的起源形式。
二、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汉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出现了缶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盆景形式,可谓是我国盆景形成的时期。
(一)汉代木本盆栽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
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并为汉代击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
(二)汉代缶景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
”这就是所谓的缶景。
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
这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性的突破,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
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发掘出土的汉代山形陶砚(《文物》1964年1月)非常类似于上述文字记载中的缶景。
此山形陶砚内有山川(十二峰)、重云叠嶂、湖光山色,与缶景景观内容描写如出一辙,已略具山水盆景之大观了。
三、北齐山水盆景起源据贾祥云研究: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古墓,墓主为北齐天保9年魏威烈将军史崔芬(字德茂,为清河东武城人)。
墓四壁有彩色壁画,其中16幅画面上都有奇峰怪石。
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
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另据考古学家夏名采考证,山东青州发掘一座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1年)的画像石刻墓,出土了九方画像石刻,其中有一方为“贸易商谈地互赠礼品”的场面。
该图高136cm,宽98cm,右上角残缺。
画面上方为展翅高飞的吉祥鸟;左方的主人端坐于束腰基座上,右脚放于左膝上,左手持茶杯,不卑不亢的注视着对面的客人。
客人头发蜷曲,深目勾鼻,身穿挂满玉壁的长衫,双腿半蹲,双手托一银质器皿,送到主人面前。
从面部形象到所穿服饰,确定此人为6世纪古罗马商人。
在罗马商人的身旁,站立着一个主人的随从,此人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放置一件高19cm,下宽16cm的青州怪石。
该青州怪石山峰兀起,群峰耸立,层峦迭嶂,沟壑纵横,玲珑奇秀,真具有瘦、漏、皱、透的特色。
从画面构图分析,该石应为主人回赠罗马客人的礼品。
该图中,主人端坐于束腰基座上,这种束腰基座,为我国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基座。
因此,这一贸易商谈,应在青州主人的商号或家中。
北齐两座古墓中发现的彩色壁画和画像刻石,都对青州怪石作了生动的摹写。
这种玲珑剔透的山石,是历史的佐证。
我国最古老的赏石史料尽管有很多神话传说或历史资料,对赏石做过描述,但仅限于文字记述。
而北齐古墓彩色壁画和画像刻石的发现,使人们直观地去审视北齐时代怪石的神采,形神兼备,一目了然,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揭开了赏石文化鉴赏新的篇章。
这一史料的发现,把中国山水盆景艺术的形成时间最少向前推了一个半世纪。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雄辩地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魏晋以后,由于社会动乱,政治腐朽,在上大夫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发扬了老庄思想,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
晋朝南渡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
当时盛行的玄学引导士大夫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以陶渊明为代表),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一)唐代树木盆景——盆栽唐代虽尚未出现“盆景”一词,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
如李贺《五粒小颂歌》:“蛇子蛇孙鳞婉婉,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绿叶浓满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这首诗对松树盆景进行了描写。
小松看上去“蛇子蛇孙鳞碗碗”,是描写其枝干弯曲的模样,说明当时在盆景整形中已运用了“枝无寸直”的画理。
其枝条紧凑,叶片簇簇好像一粒粒香米,即“新香几粒洪崖饭”;而且养护技术高超,使得叶色浓绿碧翠生机盎然,“绿波绿叶浓满光”,看上去叫人十分喜爱。
“细束龙髯铰刀剪”,说的是攀扎和修剪技术。
小松盆景已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主人堂前多俗儒”。
弯弯枝条的曲线最能引起观赏者的丰富的想像,所以面对此树在明月的夜晚,游子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起了家乡的石笋、溪云,不由得流下眼泪,希望寄书故里,“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这表明盆景已具备了意境美,达到了使欣赏者情景交融、浮想联翩的艺术境界。
(二)唐代树石盆景(水旱盆景)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侍女一,圆脸、朱唇、戴噗头、圆脸长袖袍、窄裤腿、尖头鞋、束腰带。
双手托一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 (1972年7月《文物》)。
按照现在的盆景分类,该画面中的盆景应属于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类型。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三)唐代山水盆景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趋于成熟。
台湾故宫藏画中有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
左边一人双手捧一体量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边一人用右肩扛着一体量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如果再种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
另据《文物》1961年第3期报道,在盛唐墓中出土了一只唐三彩砚,砚池底部如平坦的浅盆,前半是水池,后半群峰环立,山上云雾缭绕,树木繁茂,尚有小鸟站立。
这一山水盆景式三彩陶砚实为山水盆景造型与砚台二者完美结合的工艺品,它是从汉代山形陶砚发展而来的,但从山峰气势、布局、内容(有山有树有鸟)来看,比汉代陶砚艺术水平高多了。
除上述物证外,唐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假山、山池、盆池、小滩、小潭、厅池、叠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和记载。
这些文献虽未明显提出“山水盆景”的字样,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在居室内来制作和欣赏山水景观已蔚然成风,这些山水景观,大的可在厅前屋后、院落之间,蓄一池清水、置几块山石,小的就可摆在盆内,与当今盆景无异了。
如杜甫《假山》中描写的山水景观仅一尺左右,应是一种盆景无疑。
杜甫《假山》:“一篑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出云。
慈竹春荫复,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
”唐代的赏石文化也达到高潮。
有许多关于奇石的诗赋。
如:白居易的《太湖石》、《问支琴石》、《双石》;李德裕的《奇石》、《题罗浮石》、《似鹿石》、《海上石笋》、《泰山石》等等。
白居易的《太湖石》中说: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天。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我国盆景发展到唐代,树木盆景的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熟,并出现了树石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成熟和昌盛的阶段。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一)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
宋代,不论宫廷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已蔚然成风。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
这是宋代盆景的又一物证。
从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艺之高超。
(二)到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
据徐晓白、吴诗华、赵庆泉著《中国盆景》所载,今扬州瘦西湖公园,尚陈列有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它是由钟乳石制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峦起伏、溪壑渊深,为世上罕见,誉为国宝。
它是宋代山水盆景之实证。
宋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
如苏轼的《双石》: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放自痴但见玉峰模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又如苏式的《壶中九华》: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
再如黄庭坚《云溪石》: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三)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
如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
(四)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高。
赵希鸽《洞天清录-怪石辩》曾对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有较详细的记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镶嵌之状。
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色润者固甚可爱玩,枯燥者不足贵也。
道州石办起峰可爱,川石奇耸;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纳之花栏中,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
”人称“米颠”的大书画家米芾,爱石成瘫,他论石有透、漏、瘦、皱之说。
这一品石标准一直影响至今。
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些子景元代盆景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这对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