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多云,气温6℃-17℃。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今天凌晨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运载“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完全按照“零窗口”准时发射。
火箭飞行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时18分许,太阳翼展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随即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在此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
预计探测器将于12月6日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按照计划,“嫦娥三号”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也叫月球车)组成。
和地球一样,月球上也有开阔的平地、高原,连绵不断的山脉,陡峭的崖壁,以及幽深的大沟。
搭载在“嫦娥三号”上各种探测仪器能够让这些高山、岩石“开口说话”,从它们身上读出月球的历史故事。
在月球上,除悬崖峭壁之外,几乎所有月面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月壤。
这些月壤主要由频繁撞击所产生的岩石碎屑、粉末等溅射物经过46亿年的累积形成,月壤下可能隐藏着人类所需要的宝藏,例如可供人类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高效的核聚变燃料氦3。
跟随“嫦娥三号”落月的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以及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将在月球进行实地勘探,探明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以及可利用资源。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搭载了两个观测仪器——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它们将把月球作为平台,观测太空深处以及地球空间环境。
除了巡天,“嫦娥三号”还会观察它的故乡,在月球上观察地球的等离子体层。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的全球化到来,现在人口已经超过70亿,用不了30年人口超过百亿,人类将面对人口增长的失控,温室效应,极端气候环境,陆地的能源危机,食物来源短缺等等困境。人类必然寻求新的出路,活动范围将从陆地走向海洋、天空和太空,甚至考虑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外星移民。所以,发展太空技术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客观需要。探测月球的目的是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7借机开发和检验最新高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工将科学探索和未来空间开发经济利益相结合,
业的更新升级,这包括自动化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信息图像处理传输技术,远程遥感、雷达通讯和信号监测、精密机械加工工艺、极端环境的化学和材料技术、空间轨道研究和相关技术、以上多学科的联合协调和组织管理等等。我国发展多种先进月球探测器,确立未来月球基地的利用,进行月基科学研究,造福全人类。为了打破了20世纪以来只有美苏两个国家对月球探测的垄断局面,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纷纷进行月球探测,新一轮的重返月球竞赛方兴未艾。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新华网西昌12月2日电(记者李宣良李清华王经国)担负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开奔月之旅。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
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形成了一道明亮而美丽的光带。
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
在夜幕中飞行约18分钟后,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一号是经过约280小时的太空跋涉,才到达月球轨道的。
“如今,嫦娥三号的旅程变短了。
”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说,在嫦娥二号任务中验证成功的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将使嫦娥三号奔月时间比嫦娥一号减少7天。
约112小时后,嫦娥三号将抵达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附近。
经过近月制动,将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圆轨道,并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月面巡视勘察。
着陆器将就位探测,月球车将开展巡视探测。
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科学任务。
“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
零窗口发射成功后,嫦娥三号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三号至少还需要迈过六道“坎”,包括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和地面试验验证。
仅就最为关键的“落月”这一环节来说,就面临着三大挑战:平稳着陆,适应月球表面崎岖地形,抵御高温达150摄氏度、低温达零下180摄氏度的酷暑严寒。
“中国探月工程起步晚,但起点高;投入少,但效益高。
届高考政治备考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一、【背景材料】2021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 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间发射成功, 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总重近3.8吨. 在月球外观软着陆后, “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 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 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 提高了靠得住性和安然性. 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 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筹划的最新一步, 也是中国全球地位接续提升的标记. 我国有望在2021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 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根本.二、【理论解析】1、从政治生活角度解析(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近年来, 我国政府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对航天奇迹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 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扶植、文化扶植职能的表现, 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对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的需要, 也是基于扶植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天下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天下的主题.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 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奇迹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为促进人类科技提高,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尚奇迹做出应有的贡献.2、从文化生活角度解析(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身分.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筹划的最新一步, 也是中国全球地位接续提升的标记. 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2文化与经济彼此交融、彼此影响. 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 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物再次施展突出作用.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制作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内涵,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扶植期间的富厚和发展. 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解析(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崎岖性的同一. 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念, 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有足够的思想筹办. “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物和技术都是新的 , 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 风险极大. 因而, 要筹办走崎岖的道路.(2尊敬客观规律和施展主观能动性相联合. “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 既尊敬了客观规律, 又施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报告我们, 施展主观能动性是取得奇迹成功的重要身分.(3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峙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 接续进行创新. 我国航天工程在对照短的时间里接续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个极其重要的缘故在于, 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三、【政治命题点】1.从2021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 到2021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 再到此刻发射嫦娥三号, 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常识, 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奇迹发展的依据.(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近年来, 我国政府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对航天奇迹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 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扶植、文化扶植职能的表现, 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对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的需要, 也是基于扶植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天下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天下的主题.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 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奇迹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为促进人类科技提高,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尚奇迹做出应有的贡献.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代价观纷呈的时代, 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撑持, 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 比如探月工程, 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身分.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筹划的最新一步, 也是中国全球地位接续提升的标记. 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2文化与经济彼此交融、彼此影响. 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 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物再次施展突出作用. 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制作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物和技术都是新的 , 新技术、新产物, 头一次执行任务, 更增添了风险. 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 在北京创立了着陆试验场, 包罗模拟月球外观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运用哲学有关常识, 说明若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1对峙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崎岖性的同一. 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念, 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有足够的思想筹办. 因为发射风险极大, 我们要筹办走崎岖的道路.(2把尊敬客观规律和施展主观能动性相联合. 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 既要尊敬客观规律, 又要施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报告我们, 施展主观能动性是取得奇迹成功的重要身分.(3对峙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峙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 接续进行创新. 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四、【跟踪试题】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筹划的最新一步, 也是中国全球地位接续提升的标记. 据此答复1—3题.1.“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文化意义是 :①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鞭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扶植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 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富厚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3.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 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物再次施展突出作用. 这表明:①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随着人类社会的接续发展, 文化与经济彼此交融③随着人类社会的接续发展, 文化和政治彼此交融④文化制作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 以特有的高尚境界, 固执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 铸就了航天精神. 这就是特殊能受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攻关、特殊能奉献的精神. 这些精神永久值得我们去学习. 据此答复4—6题.4.弘扬航天精神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②是文化扶植的重要内容和中间环节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抵制统统外来文化④应该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联合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航天精神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 其形成和发展是恒久的历史积淀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而接续富厚的过程.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①民族性特点②时代性特点③先进性特点④多样性特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学习航天精神, 要求我们青年学生:①普及科学常识②弘扬科学精神③崇尚科学、激劝创新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奇迹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为促进人类科技提高,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高尚奇迹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此答复7—9题.7.近年来, 我国政府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对航天奇迹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 这一事实表明国务院具有: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扶植的职能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扶植的职能④拟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8.我国重视航天奇迹的发展, 是基于:①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的需要③扶植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④实现外太空军事化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我国政府主张和平操纵太空, 说明了:A.维护天下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基立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根基准则D.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根基国策10.载人航天精神, 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历尽千难成伟业, 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启示我们:A.要掌握适度原则, 坐等时机B.应抓住时机接续促成抵牾双方的转化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 促成飞跃D.要筹办走崎岖的道路11.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报告我们, 无论已往、此刻仍是未来, 艰苦奋斗永久是我们战胜统统难题、夺取奇迹胜利的重要法宝. 这说明:A.现有物质, 后有意识, 物质决意意识B.施展主观能动性是取得奇迹成功的重要身分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鞭策作用12.我国航天工程在对照短的时间里接续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个极其重要的缘故在于, 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创新是实践的根本,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成果B.实践根本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创新是一个国家旺盛发达的不竭动力13.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练习、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 都瞄准天下先进技术, 确保工程一路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 关键技术就能与天下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局部还有所逾越. 这些重大突破, 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天下先进水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常识, 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缘故.14.航天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国航天奇迹的扶植者, 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创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 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 为了祖国的航天奇迹, 淡泊名利, 冷静奉献. 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 献出了聪慧才智, 献出了热血汗水,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1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参考答案:1.C2.A3.C4.A5.A6.C7.D8.A9.A 10.D 11.B 12.A13.(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看法看问题. 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练习、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 都是彼此联系的 , 因而都要瞄准天下先进技术.(2主要抵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意作用, 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抵牾. 中国航天人知难而进, 在重重难题面前百折不挠, 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难题, 使关键技术能与天下先进水平并驾齐驱.(3辩证的否定观以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接续进行创新. 我国航天工程在对照短的时间里接续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个极其重要的缘故在于, 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14.(1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扶植期间的富厚和发展;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内涵.(2①中华民族精神, 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异文化传统之中,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计、发展的精神支柱, 鞭策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盛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面临天下范畴各种思想文化的彼此激荡, 要使全体人民始终连结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扶植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定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是接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对峙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中国在月球取得的所有成就

中国在月球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包括在月球上的重要突破。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在月球取得的所有成就。
1. 首次月球着陆2013年12月14日,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太空,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并成功展开月面巡视车“玉兔”号,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着陆的国家。
2. 月球车探测行驶嫦娥三号携带的月面巡视车“玉兔”号成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探测任务,实现了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的行驶和勘测工作。
玉兔号通过携带的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的地质、地形、物质成分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3. 月球背面着陆2019年1月3日,中国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环形山内。
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探测和科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月球的未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 月球背面巡视车运行嫦娥四号着陆后,月球车“玉兔二号”成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月球背面巡视任务。
通过携带的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矿物成分等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研究,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数据。
5. 月球土壤样品返回2020年12月17日,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将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带回地球。
这是人类近44年来首次从月球获取的样本,对于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与月球的关系以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6. 月球背面射电观测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成功开展了月球背面的低频射电观测。
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低频射电观测,为研究月球的磁场、宇宙射线等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未来的宇宙射线观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宝贵经验。
7. 月球中继通信中国在月球探测任务中,成功实现了月球中继通信技术的突破,通过在月球轨道上部署中继卫星,实现了月球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高效通信。
我国航天史的成就

我国航天史的成就
自1956年中国开始从事航天事业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些主要成就:
1.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
2. 2003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个能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之一。
3. 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三个能完成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之一。
4. 2016年,中国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为未来搭建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2019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我国航天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成就,如神舟七号、嫦娥五号等,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为人类探索太空、促进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偏重应用,而在纯科学的空间天文与深空探测方面,过去长期是空白的。
所谓“深空探测”是指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或更远的宇宙空间进行探测。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金星、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太阳系星体。
与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相比,深空探测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微乎其微,其意义更多在于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
我国是直到进入21世纪才启动了探月工程,正式开始深空探测工作,即嫦娥探月工程。
事实上,即便是嫦娥探月工程的提出和立项,也经历了多年的蹉跎。
或许是受到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的刺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并提出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月球撞击器的构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和日本飞天号一样仅有象征意义的探月方案并没有启动。
90年代后期我国再次论证探月方案,并对首次探月的科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000年中科院提出的月球探测器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通过论证和评审,随后中科院开始对载荷关键技术和地面处理应用系统进行研究,2002年中科院和航天部分提交了月球探测器立项报告。
2003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上,印度总理正式宣布研制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在此影响下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
探月工程一期的“绕”,计划发射一颗月球轨道器进行绘制月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查月面物质成分等任务;探月工程二期的“落“,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作为巡视器,两者联合进行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探查,并携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仰望星空;探月工程三期的“回”,是指发射月球取样返回探测器,探测器降落到月球后,将自动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最后由返回器带回地球。
我国将通过难度逐步增加的“绕、落、回”的三步走,突破和掌握全套无人探月技术,为未来可能的载人登月积累经验并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卫星火箭问题

卫星火箭问题
1.(2014内江)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该卫星着陆以前,在距月球表面约为100m的高度处开启喷气发动机,向下喷气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以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着陆地点.如果月球表面的g是地球表面的1/6,探月卫星在着陆时的质量为1.2吨,那么,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着陆前悬停时开动的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为(g地=10N/kg)A.1.2×104N B.
2.0×103N C.2.4×103N D.
3.0×103N
2.(2014南通)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探测器向上运动过程中,某时刻整流罩脱落,整流罩脱落后仍要向上运动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整流罩__;探测器绕月飞行时,运动状态__(选填“发生改变”或“不变”);探测器登月前需要减速,向运动方向喷射高速气体,同时获得制动力,说明__;月球表面很松软,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多而且宽,减小了对月球表面的__,便于月球车巡视勘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
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偏重应用,而在纯科学的空间天文与深空探测方面,过去长期是空白的。
所谓“深空探测”是指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或更远的宇宙空间进行探测。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金星、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太阳系星体。
与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类人造地球卫星相比,深空探测的实用价值可以说微乎其微,其意义更多在于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
我国是直到进入21世纪才启动了探月工程,正式开始深空探测工作,即嫦娥探月工程。
事实上,即便是嫦娥探月工程的提出和立项,也经历了多年的蹉跎。
或许是受到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的刺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并提出使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月球撞击器的构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和日本飞天号一样仅有象征意义的探月方案并没有启动。
90年代后期我国再次论证探月方案,并对首次探月的科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000年中科院提出的月球探测器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通过论证和评审,随后中科院开始对载荷关键技术和地面处理应用系统进行研究,2002年中科院和航天部分提交了月球探测器立项报告。
2003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上,印度总理正式宣布研制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在此影响下2004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
探月工程一期的“绕”,计划发射一颗月球轨道器进行绘制月面三维立体图像、探查月面物质成分等任务;探月工程二期的“落“,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作为巡视器,两者联合进行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探查,并携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仰望星空;探月工程三期的“回”,是指发射月球取样返回探测器,探测器降落到月球后,将自动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最后由返回器带回地球。
我国将通过难度逐步增加的“绕、落、回”的三步走,突破和掌握全套无人探月技术,为未来可能的载人登月积累经验并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我国嫦娥探月工程虽然立项较晚,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展还是非常快的,先后于2007年、2010年发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第一步“绕”,以及二期工程“落”的前期勘探和技术验证。
今年这次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将实现第二部“落”。
月球南极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水,所以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可以考虑进行探测嫦娥四号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那么,嫦娥探月工程会何时实现最后一步“回”?
首先要介绍的是嫦娥四号,它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目前已经和嫦娥三号同步完成了正样研制。
较早的资料表明,嫦娥三号的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而嫦娥四号设计寿命12个月,分析认为这种区别很可能是前者首次应用,在宣传口径上做了保留。
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曾提到,嫦娥四号将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改进,而且运行时间只有几个月,结合他后来说
的国家计划在嫦娥五号发射前做一次试验,验证月球轨道返回技术的信息,如果嫦娥三号一切顺利的话,嫦娥四号很可能进行不小的改进,成为探月三期工程的先导星,验证从月球轨道直接返回的月球轨道测控、机动和超高速直接再入大气层的防热等关键技术。
另外考虑到日本月女神-2计划在月球南极附近艾肯盆地着陆,嫦娥四号工作时间较短,也有可能进行难度更大的任务,如在月球极地附近的陨石坑着陆,寻找月球存在水的直接证据。
如果嫦娥四号作为探月三期的先导星用于返回技术验证,将是我国首次试验从深空轨道直接返回,对无人取样返回探测器的研制和未来载人深空探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嫦娥四号能深入地形复杂的月球极区探测,也可以进一步验证着陆系统,如果能直接找到水冰的存在,更是中国对国际月球探测做出的空前贡献。
嫦娥五号计划于2018年发射
嫦娥五号主要任务就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着陆器将进行月面软着陆,并自动进行月面采样、样品封装等操作,将样品由着陆器的上升段携带升空进入月球轨道,与环月轨道上的轨道器对接,将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内部,最后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点火机动,从环月轨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将在再入大气层前分离,最后降落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上。
从这个轨道器、着陆器以及环月轨道对接的复杂设计方案看,嫦娥五
号完全就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目前同样计划使用类似设计的深空探测器方案,是美国尚未立项的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MSR),不过MSR最早也要2024以后发射,而我国的嫦娥五号预计2018年左右就要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嫦娥五号取样返回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在已有和正在研制中的深空探测器里是空前的。
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的变推力发动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研制都在紧密锣鼓的进行中,着陆器上升段和轨道器所使用的3000牛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嫦娥五号可以携带约2千克样本返回地球,这是使用复杂的月球轨道对接设计的结果,之前的苏联Luna 16探测器整体落月,最终取回样品仅有100克。
按照我国航天的惯例,嫦娥五号肯定还有一个备份星,如果嫦娥五号任务顺利的话,它很可能赋予嫦娥六号的编号,增减部分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根据探月一期和二期的月球探测成果,选取探测价值更大区域如月球极区或是在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不过嫦娥六号还太过遥远,目前很难对此做出有效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