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全景相机解读:将在月球拍摄国旗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玉兔号”自述生活读后感

“玉兔号”自述生活读后感
读《“玉兔号”自述生活》有感。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屏幕上我国首个月球车“玉兔”号正式驶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又从屏幕上看到嫦娥三号传回月球美照——五星红旗,是第一次插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我们为你而自豪,我们因你而骄傲!
电视屏幕里出现在月球荒凉的背景中,在玉兔号最显眼的地方,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月球留下“中国红”,在月球上静静的展示着中国的形象,在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后面,是科研人员的执着和梦想!这一刻,为参与嫦娥三号所有的科研人员骄傲!
我特别敬佩的是“玉兔号”,她真牛!第一次登月就成功,听说美国都失败了好几次呢。
从电视画面看到它如长方形盒状,有6个轮子,周身金光闪闪,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棒极了!
不说别的,单说“玉兔”拍的那些照片,那月球一个一个的坑,多清楚啊。
老师也告诉我们:“玉兔”身上带了4台相机,除了全景相机,还有导航相机。
导航相机可以对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确定该往哪边走。
若没有它的话,月球上到处坑坑洼洼,一不留神就掉坑里了。
这样通过分析照片来定位,那是不是就跟科幻电影里的无人驾驶一样,自动选择路线,还能保证不跟别的车撞上。
你说,“玉兔号”够牛了吧?!
这时候,我盼望着:不久的将来,如果“玉兔”很多的高科技都
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用这个照片定位分析导航系统,以后我们不管在哪儿,只要拿手机咔咔照两张相,就可以准确定位,绝对不存在走错路、或者迷路的问题了,这该多好啊!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的生活就会因为航天科技的应用变得更加便利,以后我们不光能在电视上看见“玉兔”,还能在生活中用上“玉兔”呢!
“玉兔号”,中国的骄傲!。
反馈控制研究

1. 机械制动控制 利用机械装置使电动机在断电后迅速停止的方式。 最常用的是电磁抱闸。
电磁抱闸分为断电制动和通电制动两种。通电制动是指线圈通电时, 闸瓦紧紧抱住闸轮。而断电制动是指当线圈断电时,闸瓦紧紧抱住闸 轮。
1、制动原理: 断电电磁抱闸制动方式: 电磁抱闸的电磁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克服弹簧的作用,闸瓦 松开,电动机可以运转。 2、控制电路分析 启动时,接触器KM线圈通电时,其主触点接通电动机定子 绕组三相电源的同时,电磁线圈YB通电,抱闸(动摩擦片)松 开,电动机转动。 停止时,接触器KM线圈断电—>电动机M断电—>电磁铁线 圈YB失电—>实现抱闸或电磁制动。
“嫦娥” 登 月
——张雯雯1029402022 Nhomakorabea录• 神话传说之嫦娥奔月
• 地球危机之探索月球 • 瞩目成就之“嫦娥“登月 • 制动问题小探索
神话传说之嫦娥奔月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也称姮娥。美貌非凡。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 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 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 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 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 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 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 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19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症结(zhèng) 罪孽(niè) shǔn) 厉兵秣马(mò) B. 镌刻(juàn) 圜墙yuán) 狭隘(ài) 溘然长逝(hè. 菲薄(fēi) 作窠(kē)逶迤(wěi) 徇私舞弊(xùn) D. 谂知(shěn) 龟裂(jūn) 豢养(huàn) dà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B.我国辐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C.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D.我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现代自然科学不止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B.wta国际巡回赛天津网球公开赛继续进行,这一比赛日最大的亮点莫过于3位同样效力于天津队的“津门女将”依次出场,虽然结果并非全胜,但彭帅、郑赛赛、张帅三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C.湖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台办通讯员乔书明同志的散文《除夕夜》在《台湾新闻报》西子湾副刊一经发表,感动两岸读者,我也经常因为精彩的情节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D.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某酒店大堂的墙壁上贴满了委员们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 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整理精校版)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素材汇编1216 0710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
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
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
中国登月发展和嫦娥三号的技术

中国登月发展和嫦娥三号的技术
12月14日,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陆月球虹湾附近区域并释放出玉兔号月球漫游车。
美国宇航局将此事件视作开展针对月球稀薄大气研究工作的绝好契机,并用目前在月球轨道上的4颗卫星对嫦娥3号着陆期间产生的尘埃进行探测。
先来了解中国登月发展和嫦娥三号的技术。
2013年12月14日21点12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会携玉兔号降落月球。
如果成功,这将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中国人的奔月的愿望终于圆梦。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让我们来抢先看看中国独立设计的月球车玉兔号有哪些先进的技术。
在9月25日启动的中国首辆月球车征名仪式中,玉兔号在53091个名称中脱颖而出,携带着全球华人的美好希望,执行这次伟大任务。
中国登月如何发展到现在的?。
2024年度嫦娥三号、四号上的探月神器探地雷达

多频段、多极化探地雷达
未来探地雷达将向多频段、多极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对不同类型 月壤和岩石的探测能力。
智能化数据处理与解释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探地雷达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解 释,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与其他探测手段的融合
探地雷达将与光学、红外等其他探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多源信息融 合的综合探测体系,提高月球探测的整体效果。
2024/3/23
5
探月科学研究价值
01
月球地质学研究
通过探地雷达对月壤和月岩的探测,可以揭示月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和岩
石圈层结构,为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02
月球资源调查
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氦-3等资源,通过探地雷达的探测,可以评估月球
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未来的月球资源开发打下基础。
2024/3/23
月球表面的极端低温和真空环境对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和工艺,确保雷 达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能源供应问题
月球表面的太阳能资源有限,需要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 方案。可以通过优化能源管理系统、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 效率等方式解决。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3
8
电磁波传播原理
电磁波的产生
探地雷达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 射高频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遇到 不同电性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折射和散射。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其传 播速度、幅度和相位等参数会受
到介质电性参数的影响。
电磁波的接收
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经过信号处理和分析,可以得 到地下介质的结构和物性信息。
26
对未来月球探测任务的建议
“模眼观嫦娥”——《模型世界》“嫦娥三号”探月特别专题

vent Report活动报道E 特别策划《模型世界》“嫦娥三号”探月特别专题“模眼观嫦娥”“嫦娥三号”登月无疑是2013年末中国乃至世界为之瞩目的一大焦点,时隔37年后,中国成为继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之后首个在月面进行航天器软着陆的国家,人类探索月球的接力棒传来传去,终于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模型世界》自创刊以来也在持续关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曾刊登过不少航天器模型的稿件,小编自然不会放过我国这次探月的大事件,因此策划了这次“嫦娥”三号的特别专题。
我们搜集了有关“嫦娥三号”巡视器和探测器的模型图片和实物,还举办了一场“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的模型沙龙,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模友们更加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首先让我们通过模型和图片来了解一下“嫦娥三号”探月行动。
中国“嫦娥”探月计划“玉兔”号月面巡视示意图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长征三号乙(CZ-3B)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大“嫦娥三号”着陆器2013年12月14日21点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雨海西北角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在着陆任务中担当主角的,就是“嫦娥三号”的着陆器。
娥三号”的着陆器负责落月的整个前期飞行、动力下降以及软着陆实施等阶段,在降落月面后,着陆器放出巡视器,并与巡视器构成两个单独的探测器,vent Report活动报道E “玉兔号”巡视器整装待发的“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巡视器成功分离。
“嫦娥三号”拍到的首张月面照片。
模型世界·Model World ■ 087卷卷卷卷vent Report活动报道E这条时间轴上,记录着人类登月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也记录着《模型世界》近年来对航天登月领域不懈的关注。
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阿波罗计划(P r o j e c t Apollo)启动,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1961年5月1967年7月27日19点13分1971年7月30日22点16分29秒19点54分57秒1969年7月20日20点17分43秒阿波罗一号在一次例行测试中,指令舱发生大火,三名宇航员: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全景相机解读:将在月球拍摄国旗
正文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张子扬)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4日晚间在月面虹湾区附近软着落。
届时,装载在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将对着陆器以及上面的中国国旗进行成像,它的另一个科学目标,就是对月球表面形貌进行探测。
嫦娥三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也称月球车),总质量为3780千克。
其中,着陆器质量约3640千克,巡视器质量为140千克。
据了解,此次嫦娥三号探测器共安装了八种有效载荷。
着陆器上的四种有效载荷分别是,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极紫外相机、月基天文望远镜。
巡视器上也有四种有效载荷: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
按照计划,当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巡视器将从着陆器上缓慢走下,两器将开始进行各自独立的探测任务。
安装在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和配备在巡视器上的全景相机,将互拍照片,“嫦娥”与“玉兔”号将实现“两两相望”。
届时全景相机能否将拍到的中国国旗传回地球,以及自身是否顺利展开月球表面形貌进行探测,颇为关键。
作为全景相机的主任设计师,杨建峰在受访时告诉记者,这次担负重任的全景相机有三个创新,应当能保证它全力完成“答卷”。
杨建峰介绍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中国深空探测前期的相机全是黑白的,“此次我们使用的是彩色相机,在同样分辨率的情况下,彩色(成像)是黑白(成像)数据量的四倍”。
杨建峰感慨道:“国旗的颜色很鲜艳,面对国旗拍照时,需尽可能呈现出的画面逼真,而全景相机的分辨率大概是一个小米粒那么大,是否拍得清晰,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全景相机的第二个创新是可以旋转360度。
杨建峰称,相机工作时,有可能正对着太阳造成逆光,也有可能是顺光、侧光等。
不同光的条件下,相机里面的曝光量差别非常大。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曝光只有几档,而嫦娥三号的曝光档数增加了不少。
“第三个创新是温度环境。
”杨建峰说,“与其他载荷在夜间工作有所不同,全景相机主要是在白天工作,要经受高温的考验。
”
据杨建峰透露,之所以全景相机不惧怕高温,是因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膜贴在相机头上,相当于给相机戴了个“安全帽”,可以发挥良好的散热功效。
“即便面对150度的高温,也会安然无恙。
”杨建峰说。
(完)
延伸阅读:
总设计师详解嫦娥三号计划拍摄国旗存登月证据
“我们还设计拍摄中国国旗,这也是我们上了月球的一个证据。
”叶培建介绍,抵达月面后,分开工作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可以互相监视,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拍",到时候着陆器
就会拍下月球车上的国旗标志,再传回地面…[详细]
(责任编辑:UN641)原标题:从拍国旗到探月貌解密嫦娥三号上的“全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