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月球探测任务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一环。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其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嫦娥三号在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方面的应用及所取得的成果。
二、嫦娥三号任务背景及意义嫦娥三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步,其任务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在这一过程中,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我国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的核心原理嫦娥三号的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主要基于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精确的飞行控制算法。
导航系统通过获取月球表面的地形数据,为飞行器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
飞行控制算法则根据这些信息,实时计算并调整飞行器的轨迹,确保其在着陆过程中能够避开障碍物,实现精确的软着陆。
四、技术实现过程及关键环节1. 障碍物探测与地形建模:嫦娥三号搭载的高精度雷达和光学设备,能够实时探测月球表面的地形信息,并建立精确的地形模型。
这一环节为后续的避障和软着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 飞行轨迹规划与调整:基于探测到的地形信息和飞行控制算法,嫦娥三号能够实时规划出最佳的飞行轨迹。
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轨迹,确保能够避开障碍物并实现软着陆。
3. 软着陆控制策略:在接近月球表面时,嫦娥三号需采用精确的软着陆控制策略。
这一策略包括减速、稳定、着陆等多个环节,确保飞行器在着陆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并实现精确的着陆点。
五、技术成果及应用价值嫦娥三号的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此技术成功实现了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为我国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此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探月任务的成功率,降低了任务风险。
最后,此技术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嫦娥3号探秘作文

嫦娥3号探秘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嫦娥三号,它飞上月球啦!好厉害呀!我想,月球上一定很美,有闪闪的星星,也有好多感觉有趣的小兔子。
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嫦娥姐姐会穿着美丽的裙子,在月球上跳肚皮舞,可能会给我送礼物呢!
我最喜欢看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好像一块大饼。
妈妈说,月亮上有很多坑,是陨石砸进去的。
我想,那些坑一定像我玩过的泥巴坑一样,可以在里面躲跳皮筋儿。
嫦娥三号带了玉兔号月球车,它们一起在月球上探寻宝藏。
我真想跟在它们后面,脱下太空服,在月球上旋转,在天空翱翔,摘一颗星星送回家!
爸爸说,嫦娥三号发现了月球的秘密,还拍了很多照片,让我看到了月球真实的样貌。
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宇航员,乘坐飞船去月球上玩,和玉兔号一起做朋友!
对了,我还得带一包月饼去,给嫦娥姐姐尝尝,她一定会很喜欢!。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即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1] 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0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2]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3]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拍下玉兔月球车上五星红旗画面。
[4]2013年12月20日,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区全景照片首次公开。
[5]目录1概况发射火箭携带仪器探月卫星月球车承担任务着陆点月球软着陆2研制过程任务经过发射轨道修正近月制动降轨控制月表软着陆两器分离两器互拍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进入月夜休眠3研制进展发射时间发射地点突破最后准备完成总装4技术特点长征3号乙增强型火箭发射月夜生存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软着陆月球车降落伞技术风险5面临问题6航展首秀7载人登月8发射意义9征名活动10任务新闻发布会11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1概况嫦娥三号实物模型揭神秘面纱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的故事

嫦娥三号的故事
你知道嫦娥三号不?那可老厉害了。
嫦娥三号就像是咱们派往月球的超级使者。
它呀,带着满满的使命,从地球这个老家出发,一路向着月球狂奔。
这一路上那可不容易,就像咱们出趟远门,得准备好多东西。
嫦娥三号带了各种高科技的仪器,就像带着一堆超酷的法宝。
它坐着火箭出发,火箭那劲儿可大了,“嗖”的一下就把嫦娥三号送上了天。
到了月球附近,嫦娥三号得小心翼翼地找个合适的地方着陆。
月球表面那可不是平平整整的,到处是坑坑洼洼,就像个麻子脸。
嫦娥三号可聪明了,它慢慢地下降,一点点调整自己的姿势,最后稳稳地落在了月球上。
这一落啊,就像在月球上扎了根一样。
它着陆之后就开始大展身手啦。
它有个小车子,叫玉兔号月球车。
这玉兔号就像是嫦娥三号的小跟班,从嫦娥三号的肚子里跑出来,在月球上跑来跑去。
玉兔号可好奇了,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用它的小眼睛(各种探测仪器)观察着月球的一切。
它看看月球的土壤是啥样的,测测月球的温度有多高,还看看月球有没有啥特别的东西。
《2024年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范文

《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嫦娥三号探测器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其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二、嫦娥三号探测器背景及意义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并进行科学探测。
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由于月球表面地形复杂,存在大量陨石坑、山体等障碍物,因此如何实现自主避障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
研究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率、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环境感知技术,二是避障算法的研究与优化,三是着陆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雷达、激光、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探测器与月球表面的信息获取。
在避障算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探测器在复杂地形下的避障能力。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研究人员制定了多种控制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着陆环境。
四、嫦娥三号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技术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主避障软着陆控制。
首先,探测器搭载了高精度的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环境的精准感知。
其次,探测器采用了先进的避障算法,能够在复杂地形下实现自主避障。
最后,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着陆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着陆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在避障算法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自适应识别和避障。
同时,探测器还采用了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着陆控制策略方面,嫦娥三号探测器制定了多种策略,包括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策略、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策略等。
关于嫦娥三号的神话故事

关于嫦娥三号的神话故事嫦娥三号是中国的一次探月任务,于2013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
这是中国航天历史上首次实现着陆任务,也是继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之后的第三次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引发了人们对月球和宇宙的梦想与探索,同时也唤起了一系列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
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首先让我们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动力。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渴望,对我们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挑战。
毋庸置疑,嫦娥三号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成功之一,正是这种深深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使得人类步入了太空时代。
嫦娥三号的神话故事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的传说。
根据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嫦娥是一个美丽而仙媛的女子。
传说她在月亮上居住,被人们称为月宫。
她是月亮女神嫦娥的化身,拥有无穷的美貌和智慧。
她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同时也是人们对月亮的无尽向往和向往的象征。
嫦娥三号的任务名字正是来自于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嫦娥号任务不仅仅是一次航天活动,更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以及一种文化输出。
通过这个名字的选择,中国航天事业展示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与自信,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科技的精神和实践中。
嫦娥三号的任务本身也成为了一个现代的神话故事,以其惊人的科技成就和震撼人心的探索意义。
这个神话故事将继续被讲述,并将传递给后代,成为我们国家宇航事业的一部分。
正如古代的嫦娥女神一样,嫦娥三号的名字会以一种更加壮丽的形式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嫦娥三号的任务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潜力。
在这个任务中,中国展示了自身的动力,决心和创新。
这次任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嫦娥三号使中国成为令人瞩目的太空大国,也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嫦娥三号的成功也带来了更多悠远的科学和探索目标。
在月球上,嫦娥三号发送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构成和起源,并进一步推动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发展。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进程追踪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3年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着陆。
2013年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展历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且在11月5日进入绕月轨道。
这艘太空船一直工作到2009年3月1日,才脱离轨道并且撞击到月球表面。
嫦娥1号收集到的资料被用来建立非常精确和高解析的完整立体月面图。
它的姊妹月球探测船嫦娥二号在2010年10月1日发射,在100公里高的绕月轨道上进行研究,为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作准备。
嫦娥2号类似于嫦娥1号,但做了些改进,包括解析力更好,达到1米的相机。
在2009年,确认了将在2013年发射的登录载具和漫游车的名称是嫦娥三号。
它将使用可变速的推进器,垂直降落在月球表面上。
登陆之后,漫游车将离开嫦娥三号登陆载具,并在月球表面工作三个月。
2011年9月21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透露,嫦娥三号目前正处于初样研制阶段,正在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工作,预计2013年前后发射。
2012年1月6日,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完成。
2013年9月25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举办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并将于10月25日截止报名,于10月31日结束终审,并于11月上旬按程序报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探测器将首次获现月夜生 存。这将是我国探月‘三步走’战略中极为关 键的一步,她的表现值得我们期待。
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是无人驾驶月球车,质量约140kg,与 苏联的月球车相比是“小个子”。玉兔号搭载有测月雷达、 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先进设备。
。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
年的酝酿,最终确定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
“绕”、“ 落”、
“回”3个阶段
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中国第一 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 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目标有5项: 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 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 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 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嫦娥工程一期工程科学目标有 4个: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 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 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 测地月空间环境。 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全部
嫦娥三号任务的具体特点
嫦娥三号任务的具体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选择与以往不同区域着陆; •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勘察二者同时 进行并有机结合,将获得比以前更有意义的探测成 果; •在国际上首次利 用测月雷达实测月 壤厚度(1~30米) 和月壳岩石结构 (1~3千米);
嫦娥三号的难题
各国登月情況
•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 (如图)和阿姆斯特 朗(头盔中影像)乘 “阿波罗”11号飞船 首次登上月球。
“嫦娥奔月”是中
国家喻户晓的神话
故事。2004年,中
国正式开展月球探
测工程,并命名为 “嫦娥工程”。
嫦娥”这个 美丽的名字, 一直以来都 寄托着人们 对月亮的无 限向往,因 此“嫦娥奔 月”的神话 在民间流传 了几千年。 如今,登九 天揽月将不 再只是传说
嫦娥三号是中国 第一个月面软着 陆探测器。和嫦 娥一号和二号绕 月飞行不同,嫦 娥三号要实现落 月,因此在外形 和结构上有很大 变化,它重3700 公斤,而嫦娥一 号和二号只有 2350公斤。嫦娥 三号包括两个系 统,一个是着陆 器,另一个是巡 视器(月球车),
作息很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一觉14天,白天需午休,寿命3个月
• 1、安全落月难 (在整个落月过程中,嫦娥将经历与
地球失去联系的黑色720秒,这段时间里,着陆器导航 与控制系统的敏感器,将充当“大脑”,指挥着陆器平 稳降落 )
• 2、月面行走难(月尘、地形复杂、昼夜温差大、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宇宙射线强)
• 3、远距离通信难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嫦娥三号着陆区
虹湾,又名‚彩虹湾‛,为嫦娥三号着陆区,位于月球北纬 43度左右、西经31度左右,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长约300 公里。虹湾是一大片平地,降落比较容易,另外,能源供应 和通讯条件合适。
三大工程目标
(1)为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 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 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 水平; (2)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 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 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 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 的功能模块,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 (3)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 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 号”。
嫦三探月‘三步走’战略中极为关键的一步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的极紫外月基天文望远 镜、极紫外相机,以及巡视器上携带的测月雷
达、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 仪,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嫦娥三
在月面“行走”风险重重
月球车在月面‚行走‛风险重重,月壤 细粒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很难清除。 月尘可能引起月球车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 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50摄氏度, 黑夜时低至零下180摄氏度。为适应极端环境,‚玉 兔号‛月球车利用导热流体回路、隔热组件、散热 面设计、电加热器、同位素热源,可耐受300摄氏度 的温差。
•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转也是28天。 这意味着,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 •古人把月亮称为广寒宫,一点都不假。月面夜间最低 温度可以降至零下180摄氏度,电子设备根本无法工 作。更要命的是,月球上的一晚上相当于地球上的14 天,可谓‘长夜漫漫真难熬’! •为此,科研人员为‚玉兔号‛精心设计了休眠模式— —14天工作,14天‚睡觉‛。
環形山
月海
月球的资源
「氦-3」可供电地球5万年
• 月球资源除了蕴藏着硅、镁、铝、钙、铁、钛、钠、锰、铬、
钾、钍、铀及稀土元素等,月球表面土壤中还富含能够替代 石油的聚变能源「氦-3」。其开发利用前景已成为各国组织 重返月球和开展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动力。 •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每10 吨「氦-3」发的电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用电量, 100吨「氦3」原料足可以解决全球一年的电力供应,月球上 的「氦-3」储量据估算有100万吨到5亿吨。因此, 月球资源「氦-3」可供电地球5万年。
实现。
嫦娥工程的二期工 程——落月探测 第二步为“落”, 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 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 器(俗称月球车),在着 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 位探测,这一阶段将 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 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 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 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 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 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 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是要完成月球表面采样返回。着 陆器将携带探测仪器开展探测区月貌和物质调查,进行月 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获取探测区的背景资料,并 选择合适地点进行钻孔采样和选择性机械臂采样。采样后 返回舱在月面起飞,将月球样品运送回地球,供实验室作 进一步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的实施将深 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认识,并为月球探测 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三期工程将是在二期工程基础上 的一个腾飞,也是后续载人登月工程的一个起点。预计在 2020年前后实施。
月球
•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 有38.4万千米。 •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 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 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 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 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 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 • 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 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 刚砍桂、玉兔捣药等。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 响力; 3、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 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的实施
多个「首次」
•首次在软着陆地点利用数据转 发器精确测定地月间距离,进 行月球动力学研究; •首次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外天体的月基甚低频射 电干涉观测,进行太阳射电爆发与空间粒子流、光 千米波辐射、日冕物质抛射行星低频噪声和太阳系 外天体的甚低频观测研究; •首次在月球上采用极紫外相机观测太阳活动和地磁 扰动对地球空间等离子层极紫外辐射的影响,研究 该等离子层在空间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首次进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系 统、星震和活动星系核。
月面的地形
主要有: 环形山 月海 月陆和山脈等等 月海有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 正面。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 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 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 「湾」和「沼」: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都 分布在月球正面。 • 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 眉月湾; • 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 湾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