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发射时间

合集下载

嫦娥二号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

嫦娥二号卫星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发射梗概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

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

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

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

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

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

发射时间据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嫦娥二号最终将从2号塔位发射升空。

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移动塔开始向2号固定发射塔靠拢。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已经正式宣布,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的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到月球,开始了月球之旅。

嫦娥二号发射火箭残骸在10月1日19时11分坠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周围的村子。

发射准备发射次日再行开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外,大院内宽敞的林阴道上少有人迹,偶尔会有几辆挂着军牌的车辆进出,驻地泽远乡派出所的一辆警车在附近不间断巡逻。

发射中心大门侧边的一条通村公路入口,昨日开始由军人把守,其间有一位当地老乡,驾驶一辆贴着通行证的面包车试图开进,但被查出车上载有多名持外地身份证的人而被拦住。

在发射中心门外的水果摊上,发现几位身穿天蓝色工装的青年人。

他们身后的“航天一院”4个字,表明他们来自北京,是火箭测试队的工作人员,他们身挂的出入吊牌上,不仅贴着各自的近照,写着各自的姓名,而且还有出入证的编号。

嫦娥登月计划

嫦娥登月计划

嫦娥登月计划嫦娥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旨在实现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巡视和返回地球的目标。

嫦娥一号于2007年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嫦娥二号于201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辟了新的篇章。

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二号,为人类对月球深度探测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贡献了重要成果。

嫦娥六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的续航,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嫦娥七号于202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三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创了新的先河。

嫦娥八号于2024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的续航,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四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嫦娥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航天探索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更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度探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人类探索宇宙、探索未知开辟了新的道路。

嫦娥登月计划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晶。

嫦娥登月计划的未来,将继续为中国航天探索注入新的动力,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贡献更多的成果。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

任务之一 任务之三 4179 号小行星探测任务 4179 号小行星探测任务
2012年4月15日,嫦娥二号离开 地日拉格朗日L2点前往有撞击地 球危险的小行星4179进行探测。 [11][1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 13日16时30分09秒,嫦娥二号 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 掠过小行星4179,最近距离仅 为3.2公里,飞掠时速高达10.73 公里/秒。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小 行星进行探测,中国也成为继美 国、欧空局和日本后,第四个对 小行星实施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任务之一
探月任务
嫦娥二号分别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和环月探 测,完整获取了7米分辨率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数据,并完成了 对嫦娥三号落月任务预选着陆区虹湾局部区域的达到1.3米的高分 辨率成像。
任务之二
拉格朗日L2点任务
2011年4月1日,为了积累深空探测经验, 嫦娥二号于6月9日下午离开月球,前往 距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 L2点,对太阳实施探测,同时进行测控 技术等试验。8月25日嫦娥二号进入日地 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该轨道为类 似椭圆形轨道,卫星环绕轨道1周需6个 月时间[9]。成功到达L2点后,嫦娥二号 刷新了中国航天测控距离的纪录,也成 为了世界首个从月球直接前往日地拉格 朗日点的航天器。
技术创新与突破
嫦娥二号将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 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 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任务时46分,嫦娥二号卫星深空探测成功突 破1000万公里,2013年3月已经突破2000万公里深空, 并将继续往更远的深空飞行。截至2013年6月初,嫦娥二 号卫星距离地球已超过3500万公里。预计星地距离将于 今年7月14日达到5000万公里,2014年7月有望达到1亿 公里。嫦娥二号成为目前中国首颗飞入行星际的探测器。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史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探月任务。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环境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二次探月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下一步任务做好了准备。

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卫星,这是中国第三次探月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月球巡视器,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表面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信息。

未来,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月球做
出更大的贡献。

嫦娥二号知识

嫦娥二号知识
嫦娥嫦娥一号卫 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 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 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 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 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 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 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 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
北京时间10月2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 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用自己身上 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 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 地成像。2日早上8点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 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 被传回,稍后即将对外发布 。
八大技术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不同,这次发射的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 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将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大大缩短; 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 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次任 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距更 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据; 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 米,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精细 探测月面的元素成分与分布,月壤的电磁特性、粒度纬度和月壤层厚度,近月空间的环境 等。嫦娥二号将获得的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 相校核; 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软着陆前的15千米×100千米椭圆轨道,这是探月卫星首次如此 近地接近月表; 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新增了X频段的测控,使得我国深空测控通信能力将扩展 到“地球——火星”间的距离。

中国航天人的探月故事

中国航天人的探月故事

中国航天人的探月故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就的历程。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事件和人物:
1. 嫦娥一号:2007 年10 月24 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月球环境等。

2. 嫦娥二号:2010 年10 月1 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对嫦娥三号的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并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进行详细探测。

3. 嫦娥三号:2013 年12 月2 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于12 月14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的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

4. 嫦娥四号:2018 年12 月8 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并于2019 年1 月3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

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5. 嫦娥五号:2020 年11 月24 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并于12 月1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附近。

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月球表面的土壤、岩石等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这些探月任务中,中国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

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嫦娥二号"奔月与技术教育的使命

"嫦娥二号"奔月与技术教育的使命

与创新的激励 , 是提 高青 少年技 术素养最好 的教 学 内容 , 更是 我 国技术教 育最 宝贵 的资 源。“ 娥二号” 嫦 奔月告诉我们 , 个国家的繁 荣昌盛要依 赖科 学技术 的发展 与创新 , 一 科 学技术的发展 与创新需要有创 新的人 才队伍 , 而创 新人 才的培养 需要 先进 的教 育理念
和教育 实践 , 术教 育的使命就是通过 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 。 技
米处的近 月点“ 睁开眼睛” 拍摄 , 回未 来“ 娥 三号” 拍 嫦 月球预 选 着陆 区的 高分辨率 的三 维影像 图。届 时, 呈现在 大家面前的将是更为清晰的“ 月亮的脸” ……
“ 嫦娥二号” 月是我 国航 天人 的共 同杰作 。航 天人 员是我 国高新技 术的最 杰 出代 奔 表, 他们 的技术思维 、 术意识、 术热情和技 术成果是 对我们 国家、 技 技 我们 民族技 术发展
20 0 7年 1 0月 2 日, 国成 功 发射 “ 娥 一 号 ” 星 ; 4 我 嫦 卫
2 0 年 9月 2 日, 国第 三艘 载人 飞船 “ 舟 七 号” 功 发 射 。 08 5 我 神 成
想到 2 2 0 0年以前 , 国月球探测 工程还要 完成“ 、回” 22 我 落” “ ,0 0年还要 建设 中国 自
‘ 娥 二 号 " 月 与技 术 教 育 的使命 ‘ 嫦 奔
本 刊 编 辑 部
21 年 1 00 0月 1日 1 8时 5 分 5 9 7秒 3 5毫 秒 ,嫦 娥 二 号 ” 火 , 9时 整 成 功 发 射 。 4 “ 点 1
“ 嫦娥二号” 发射 成功彰显 了我 国科 学技 术的力量 , 更让世人为之赞叹 ! 回顾我 国航 天事业的发展 历程 , 它是在 西方封锁 、 苏联 不肯给予 支援 的情况下艰难

卫星科普知识小学生

卫星科普知识小学生

卫星科普知识航天少儿科普知识篇1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嫦娥二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沿用东方红二号卫星平台,造价约6 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 年1 0 月1 日18 时59 分57 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 0 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

2011 年4 月1 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 点环绕轨道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

此后嫦娥二号飞越小行星4179 成功进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工程随之收官。

航天少儿科普知识篇21、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

2、为纪念一亻立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

3、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一一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4、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5、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

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时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在太空飞行了(108 分钟)。

8、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的。

9、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

10、我国在(1980 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11、1975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2、(长征三号)火箭扌巴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3、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三)级火箭。

14、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一一神舟号是在(1999 年11 月20 日)发射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二号发射时间 10月1日18:59"57' 2010年09月30日 10:25:00 重庆晚报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郑瀚制图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

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嫦娥二号发射场区指挥部昨日研究决定,拟于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介绍说,运载火箭若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则意味着必须发射。

因为前两级加注的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氮剧毒,且第三级将注入液氢,液氢沸点为-252.7℃,易爆炸。

如果改变发射计划,卸载推进剂将付诸更大的成本和承担更大安全风险。

发射日选在国庆是巧合
专家介绍,探月卫星的发射日期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日月的运动规律、太阳对飞行过程中能源采集的影响,还有发射场的气候、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和卫星能力的限制等,要综合这些因素来选择发射窗口。

像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窗口,一年大概也就三到四次机会。

陶钟山介绍说,这次嫦娥二号任务大致开了3个发射窗口,分别在10月1日晚上7时左右,2日晚上8时10分左右,3日晚上10时20分左右。

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表示,发射日期选在国庆期间是巧合。

发射瞄准“零窗口”
中国探月工程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嫦娥二号将力争实现“零窗口”发射,为后续实施变轨和开展科学试验提供良好条件。

“零窗口”发射是指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

如发射窗口为1时至1时30分,“零窗口”就是指1时整。

“如果在‘零窗口’发射,卫星无需中途修正就能进入预定轨道,可以节省燃料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

”陶钟山说。

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燃料为1300多公斤。

计算表明,在35分钟的窗口时间内,“零窗口”发射能比按照后沿发射节省180公斤燃料。

天气条件无不利影响
据悉,从目前情况来看,10月3日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今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

专家称,即使发射当天有“毛毛雨”,也不会影响嫦娥二号的发射。

奔月飞行约112个小时
按照任务计划,嫦娥二号将由“长三丙”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然后奔月飞行约112小时。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及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工作轨道。

之后,卫星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验证轨道机动和飞行技术、拍摄图像后,返回100公里圆轨道,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赴月不“唱歌”
2007年,嫦娥一号奔月后,向祖国传回歌曲和语音祝福,让国人感到欣喜。

但此次嫦娥二号升空后的一系列任务以及试验活动中,目前并没有计划音乐曲目回传和语音祝福回传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嫦娥二号肩负的任务比较重,搭载的器件也多,出于任务操作以及载荷的考虑,所以没有“唱歌”计划。

二号VS一号
有6个“不同”
■关键技术不同
嫦娥二号将开展6大技术验证:一是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二是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三是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四是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五是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六是对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此外还要完成4类科学探测: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频段不同
与嫦娥一号使用的S频段相比,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

■轨道设计不同
嫦娥二号轨道设计有四点变化:一是嫦娥一号是由运载火箭送入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再利用卫星自身推力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嫦娥二号则是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二是近月制动点轨道高度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三是环月轨道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四是嫦娥二号将把轨道高度降低至100公里×15公里,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

■轨道高度不同
相比200公里×200公里轨道,低轨道飞行会带来更大的红外热流和月球摄动影响,对轨道预报、轨道控制、测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携带相机不同
与嫦娥一号携带的CCD立体相机不同,嫦娥二号卫星安装了3台监视相机与一台降落相机。

■制导导航与控制不同
嫦娥二号GNC(制导导航与控制)产品实现了3大技术创新:实现了近月与环月的辅助导航;实现了更加灵活的轨道控制;实现了载荷与敏感器互用,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图与传图功能,能够拍摄月球的130
米分辨率的紫外图像,并能覆盖月面80%以上的区域。

简讯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
航天专家深度解读探月八大秘密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

那么,开展月球探测究竟有何意义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中国一贯主张以和平的目的探索月球和外层空间,扩展和深化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和外空资源,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揭秘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可以充分展示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航天技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是提升国家地位的载体,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揭秘二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

尽管联合国在1984年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不得据为己有。

但是,随着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如何维护中国的空间利益已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我们只有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才能维护我国合法的月球权益。

揭秘三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带动和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

月球探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会促进宇宙学、空间天文学、空间材料科学等的创新与发展。

揭秘四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

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

揭秘五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深空探测活动的发展。

月球探测工程将实现首次对地球以外的星体和空间环境进行近距离的探测。

月球探测仅仅是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将为我国进行更大范围的深空探测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揭秘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

揭秘七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

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

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探秘》》
月球氦3 八吨即可供中国一年能源之需
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

而利用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发电向人类提供能源,是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就可以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源供应总量。

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嫦娥二号携带新型伽马射线谱仪奔月,将更加精确地探测出月球上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而发现月球表面资源富集区。

嫦娥二号和一号
其实是“双胞胎”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身份”是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

其实它与嫦娥一号卫星是一同生产完成的,最初它的身份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嫦娥一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后,它的身份逐步演变成了目前的先导星。

发射嫦娥二号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进展》》
■各项测控系统准备就绪,三艘远洋测量船已到达预定海域就位
■“嫦娥二号”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来执行的第60次航天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跻身世界十大发射场
■发射当天,发射塔6公里范围内的约2000名村民将转移,方案已制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