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嫦娥》

《嫦娥》教学设计西山小学谢美菊【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是《古诗两首》。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古诗,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幻想。
学习重点应该是在引导孩子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银河上搭起鹊桥,牛郎织女一家人相会了,多么地幸福美满。
同在天上的广寒宫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PPT嫦娥奔月)大家认识她吗?2.对,这就是嫦娥奔月,我们接下来学的这首诗就与这个故事有关。
关于嫦娥奔月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今天老师要讲的也许是你们没听过的版本哦!话说嫦娥本来与丈夫后羿在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了不死之药,交给嫦娥保管。
嫦娥一心想成仙,就背着后羿把它偷吃了。
吃完之后不一会儿,嫦娥感觉到身体轻飘飘的,慢慢地飞了起来,她升到空中看着自己温馨的家,想起疼爱她的丈夫,她突然间就不想离开人间了,她不舍得她的家人啊。
可是没办法,灵药已吃,人间是不能待了,她只好转身朝月亮飞去,在广寒宫住了下来,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
二.初读感知1.唐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李商隐,他也听了这个故事,然后就有感而发写下了《嫦娥》这首诗。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嫦娥》_语文_ 小学_国雪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嫦娥》
教材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国雪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

20XX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三年级语文课文《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嫦娥》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原文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嫦娥》-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
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
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
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
非常美丽,温柔贤慧。
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
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
乡亲们1/ 8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
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
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
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
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
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
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
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
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
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
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
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
古诗两首《嫦娥》

懂诗意
• 第一句:云母屏风烛影深, •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 意思:屋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 的烛影。 • 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 • 长河:银河,天河。 • 意思:屋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地, 晨星就要消失了。
• • • • •
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 悔:后悔 意思: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 第四句: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 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 天。 •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 单。
乞 屏
巧 烛
霄
晓
渡
偷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813---858),唐代 文学家,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 人。晚唐著名的 抒情诗人,与杜 牧齐名,人称 “小李杜”,其 诗意境朦胧,情 感忧郁感伤。 李商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意思: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
天,夜夜心情孤寂。
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嫦娥为什么会孤单、寂 寞呢?
嫦娥偷吃了灵药,一个人 在月宫中,心里十分后悔, 所以会感到孤单、寂寞。
pí ng
zhú
屏(屏风)烛(烛影)
xiǎo
tōuBiblioteka (偷窃) (知晓) 偷 晓返回
我会写
乞 屏
巧 烛
霄
晓
渡
偷
布置作业
• 1.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给 自己的家人听。 • 2.默写本首诗。 • 3.做《同步训练》。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嫦娥》课件

巧妙 渡过 晓月
云霄 屏风 偷走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乞求 夜宵 烛光
巧妙 渡过 晓月
云霄 屏风 偷走
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天上月 圆,人间团圆,在这月圆之夜,嫦娥有多少话想对后羿 说;后羿又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家人欢聚一堂的乡亲 们,想到了后羿和嫦娥,千言万语不禁涌上心头…… 请选择某一个人物,揣摩他的内心,写一段话。
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 这一首诗呢?在诗中,有寄托 了作者怎样的心呢?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三年级下册
29古诗两首
嫦娥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 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 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 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 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 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 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 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 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三年级语文29古诗《嫦娥》课件

品读
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这首诗呢?
孤栖无伴的嫦娥,独处月宫的仙子,清高
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相隔,但在高洁 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 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评读
《嫦娥奔月》的故
事给人们带来了的 启示? -----飞天梦想
布置作业
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嫦娥为什么会孤单、寂 寞呢?
嫦娥偷吃了灵药,一个人 在月宫中,心里十分后悔, 所以会感到孤单、寂寞。
如果嫦娥没有偷吃灵药,她 会孤单、寂寞吗?她在人间的生 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她不会感到孤单、 寂寞。她在人间的生 活会是幸福的、美满 的……
嫦
娥
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1、嫦娥是怎样飞到 月宫的呢?
2、嫦娥飞到月宫高兴 吗? 3、他为什么后悔呢?
音读
zhu xiao tou
烛
晓
ping
偷 (屏障) (屏息)
屏
bing
意读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明星 沉: 消失
意读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应:应该 悔:后悔 碧海青天:像大海
一样碧蓝的天空 心:心情孤寂。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 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是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 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背诵这首诗。
学讲神话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嫦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嫦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嫦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
《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嫦娥》的背后是一个神话故事,在教学时应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体会的方式。
使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激发起他们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对神话故事的喜爱。
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顺学而导,因此,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烛、晓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一)今天,老师把一位美丽的仙女请到我们的课堂,看看她是谁。
(出示嫦娥的图片)(二)关于嫦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三)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嫦娥离开了心爱的丈夫,在月宫里过得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
(五)跟老师写课题。
(提示:女字作为部首时,这一横不能冒出头。
)【设计意图:理解《嫦娥》这首古诗,必须对《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而故事的引入,又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读准确1、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
2、认读烛、晓两个生字。
3、认读烛影、晓星、屏风三个词。
4、朗读古诗。
(二)读出节奏1、咱们读诗,讲究的是节奏和韵律,谁来有节奏地读这首诗?2、能听出他的节奏吗?3、师生合作读(老师跟大家一起读怎么样?)【设计意图:有层次的读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有节奏,步步深入。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嫦娥PPT课件

嫦娥奔月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名叫嫦娥。他把从西王母那 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交给 嫦娥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 人一块吃。一天晚上,嫦娥 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 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 , 立时飘飞升月成仙。
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 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
杜”。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 之
中,一生很不得志 潦倒终身。 著有《李义山诗集》。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银河渐渐疏落,
[诗意赏析]
在孤寂的诗人眼里,这孤居广寒宫 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 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的生活, 表达了诗人凄凉孤独的心境。
嫦
娥
[明] 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
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 不知天上忆人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寂 寞 嫦 娥 舒 广 袖。 —《蝶恋花.答李谷一》毛泽东
白兔捣药秋复来, 嫦娥孤栖与谁邻? ——《把酒问月》李白
嫦
娥
李商隐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嫦 娥 应 悔 偷 灵 药,
碧 海 青 天 夜 夜 心。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
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因为 她每夜对着碧海青天,心情孤寂。 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 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 寞的心灵独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诗歌中“屏、烛、晓、偷”四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浪漫丰富的想象。
3、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我们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课件出示嫦娥图片)
2.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
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3.谁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诗人,解释题,懂诗意,悟诗情。
)我们继续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首诗。
二、学古诗,有方法。
1.读古诗。
(1)生试读。
(课件)
(2)师正音。
(3)学习生字。
(课件)
2.知诗人。
(课件)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
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
郁的性格。
李商隐考取进士后,与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
政治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3.解诗题。
4.懂诗意。
(1)朗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第一句:云母屏风烛影深。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意思:屋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
长河:银河,天河。
意思:屋外,银河渐,
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
悔:后悔。
意思: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
第四句: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生活。
意思: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3)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
前两行: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夜不寐的情景。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沉”字形象的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展示了诗人的孤寂情怀。
后两行:诗人引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诗人借助人们对仙人的感叹,抒发了自己与嫦娥同病相怜的感情。
5.悟诗情。
李商隐二十几岁就高中进士,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屡屡遇到挫折,妻子又早早的去逝,此时诗人和嫦娥的心情一样孤独寂寞。
三、课外延伸。
(召开“诗词大会”)
说说含有“月”字的诗句
四、总结升华。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歌、赋,还有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让我们走进中华文化的宝库,去发掘吧!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搜集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故事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