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在多功能的高层建筑中转换

层的施工越来越普遍。由于转换层往往自重很大,支撑系

统的设计计算有它的特殊性,设计计算不周则可能导致支

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设计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中控制的重

点。

本文以笔者参与施工管理的深圳蛇口四海华庭工程转

换层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为例。阐述转换层砼浇筑方案的

选用,并根据砼浇筑方案进行支撑系统的选型,分析其内

力和变形,以保证施工安全。

深圳蛇口四海华庭工程总建筑面积23429m2。地下2

层,地上21层,其中裙楼四层,为大轴网框筒结构,标准层17层,为小轴网剪力墙结构。地上第5层为转换层,面积1830m2,砼1921m3,钢筋506t转换层标高17.8m,主框架梁截面2000×1200mm,最大梁截面2000×1400mm,板厚200mm,采用C45泵送砼。

1.转换层砼浇筑方案的选用

1.1 一次性浇筑成型方案

转换层砼可一次浇筑成型,也可根据叠合梁的原理分两次浇筑。如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方法,荷载(包括钢筋砼自重、模板及支撑、施工人员及设备、振捣砼的荷载等)经计算为31.7kN/m2,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楼面承载力,转换层以下5层楼面的总承载力为23kN/m2,因此,必须利用地基承载力,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层层搭设满堂红支撑至转换层。如采用48×3.5钢管,约需用立杆11000根,加上水平杆剪刀撑,约需用钢管340t。

1.2 分两次浇筑成型方案

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工期和物资条件,为节约钢管等周转材料,决定转换层采用两次浇筑方案。第一次浇筑下半梁,浇筑高度800mm,经计算荷载为8.9kN/m2。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楼面承载能力,裙楼3~4层的楼面总承载能力为9.2kN/m2,因此只须布置2层满堂红钢管支撑,为节省钢管用量,支撑的间距逐层按扣除各楼层的承载能力的方法减少。上述满堂红支撑,约需用钢管立杆4000根,加上水平杆的剪刀撑,约需用钢管120t。比一次性浇筑少用钢管220t。

2.支撑系统内力和变形计算

2.1 下半梁受力分析

第一次砼浇筑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开始进行上半梁及楼板的砼浇筑。此时下半梁承担的荷载为

q=64.4kN/m,转换层楼板新浇砼及其它施工荷载

qp=8.5kN/m2,则通过满堂红支撑传递到四层和三层楼板(再由次梁传递到这两层主梁上),经计算,上半梁荷载将下半梁承载力的15%~25%,在整体大梁形成后,可视为承载力已发挥了15%~25%,而且下半梁钢筋产生的应变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降低了结构的可靠度。

2.2 第二次浇筑砼的支撑系统

为减少下半梁钢筋的永久性变形,通过在次梁支座处设置4×5φ48×3.5钢管的方法,将荷载逐层传递至于地下室底板,由各层大梁和钢管共同承担转换层的荷载。受力模型如图1。

图1 支撑系统计算图

2.3 支撑系统的荷载

转换层上半梁均布荷载为q,以在支撑点产生的竖向变形相等为条件,换算为等效集中力F?,F?的计算如图2所示,(b)、(c)、(d)、三种情况下梁的刚度Kbi分别

为48(EI/l3)i、243(EI/4l3)i、162(EI/5l3)i。(a)图中的△?=5ql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384EI与(b)图中的△?=Fl3/48EI必须相等,(a)图中的△?=0.01168ql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EI必须分别与(c)图中的△=4Fl3/243EI和(d)图中的△?=5Fl3/162EI 相等,以此条件可得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集中力F?:

图2 等效荷载计算示意图

①F?=5ql/8;②F?=0.71ql;③F?=0.38ql

F?和F?为由转换层楼板荷载传递而产生的第四层和第三层的次梁集中力。F?和F?的计算;转换层楼板新浇砼及其它施工荷载qp=8.5kN/m2,第四层和第三层的次梁所承受的板面荷载分布面积为Ap,可得F?=F?=qpAp/2。

2.4 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

Kci=(1/Gi+1/Ki-1)-1(-1标在右上位置) (1)

Ki=Kci+Kbi (2)

Gi为钢管的轴向刚度,Gi=EA/Li,地下室底板K?可认为等于无穷大。由(1)、(2)式联立,从地下室板往上可逐层算出Ki和Kci值。

令R?=F?,从转换层逐层往下算,可得:

第i层钢管内力Ri=Ri+?Kci/Ki (3)

第i层梁板的支撑点挠度δi=Ri+?/Ki (4)

再分别令R?=F?,R?=F?代入(3)、(4)式各计算一次,将以上三次计算的结果叠加,便计算出各层钢管支撑的内力和各层梁的在支撑点的挠度。

2.5 计算实例

以次梁位于主梁1/2跨中的一榀框架之中一跨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q=64.4kN/m,1=6m,F?=5ql/8=241.5kN=R?

I?=6h3/12=1.2×0.83/12=0.0512m的4次方(原多次

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E=3.15×10的7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kN/m2(因强度只达80%,E值按C35砼考虑,但以下各梁则按C45砼考虑)

Kb?=48EI?/l3=35.84×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kN/m

其它各层梁:Ii=0.4×0.63/12=0.0072m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 Kbi=48EIi/l3=5.36×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kN/m i=1.5 钢管(统一取Li=4.5m):

G=EA/Li=2.06×10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9.78×10-3(-3标在右上位置)/4.5=44.77×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kN/m

部分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见表

图3 计算示意图

其它各层的Ri值和以F?和F?进行的计算从略。

经计算,第6层支撑20(4×5)根钢管的内力为R?=65.26kN,每根钢管的内力为3.3kN,小于其设计随载力(其它各层计算结果亦然),转换层下半梁的挠度为δ?

=0.49mm,在允许范围以内(其它各层亦然),所有转换梁下半梁产生的弯距为其抗弯承载力的0.7~5.3%,且小于其开裂弯矩,经设计部门审核后认定满足结构的最终设计承载要求。

2.6 讨论

以上在计算各层梁的竖向刚度Kbi时,是按简支梁计算的,所得刚度Kbi比实际低,因此梁所分担的荷载被低估,钢管所分担的荷载则被高估,从而使结果偏于安全;

另一方面,因Kbi被低估,整个体系的刚度Kn(n为支撑的层数)被低估,注意到转换梁支撑点顶端的位移δ

=F/Kn=Σ(Ri/Gi),可知计算所得各层梁的挠度比实际值大,支撑的内力Ri比实际值大,从而使结果偏于安全。

3.两种砼浇筑方案的比较

两种砼浇筑方案的选择主要与转换层所处的层数、工期和物资条件等有关。如转转换层所处的层数不高,支撑系统可便捷地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原则上应采用一次性浇筑方案,以缩短工期;如转换层所处的层数较高,支撑系统层数太多,根据工期和物资条件,可优先采用两次浇筑方案。(余红生)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万能转换开关原理图

万能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符号表示 教程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未知点击:2301 更新时间:2009-3-4 16:14:36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多档式、控制多回路的主令电器。万能转换开关主要用于各种控制线路的转换、电压表、电流表的换相测量控制、配电装置线路的转换和遥控等。万能转换开关还可以用于直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换向。 如图1所示为万能转换开关单层的结构示意图。 常用产品有LW5和LW6系列。LW5系列可控制5.5kW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LW6系列只能控制2.2kW 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用于可逆运行控制时,只有在电动机停车后才允许反向起动。LW5系列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的操作方式可分为自复式和自定位式两种。所谓自复式是指用手拨动手柄于某一档位时,手松开后,手柄自动返回原位;定位式则是指手柄被置于某档位时,不能自动返回原位而停在该档位。 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操作位置是以角度表示的。不同型号的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有不同万能转换开关的触点,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如图2所示。但由于其触点的分合状态与操作手柄的位置有关,所以,除在电路图中画出触点图形符号外,还应画出操作手柄与触点分合状态的关系。图中当万能转换开关打向左45°时,触点1-2、3-4、5-6闭合,触点7-8打开;打向0°时,只有触点5-6闭合,右45°时,触点7-8闭合,其余打开。

正泰万能转换开关接点图编码规则 技术交流2010-01-14 20:51:56 阅读1518 评论5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手动操作的低压电器产品,它是基于通过凸轮控制各对触头从而实现对各个独立线路进行控制的目的,由于它的控制靠凸轮来实现,因此俗称凸轮开关。凸轮开关根据控制的对象和使用的场合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万能转换开 关和组合开关。 凸轮开关大体由操作机构、定位助力机构、接触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接触系统可以由独立接触单位进行线性叠加,每一个接触单元(一节)有两个独立的接触组(1-2、3-4)组成,那么根据排列组合,一个接触单元(一节)可以由4种情况(1-2通3-4断、1-2断3-4断、1-2通3-4通、1-2断3-4通)那么对于n节产品在某个档位的通断情况有4n情况,假如开关有m档,则这个开关理论上存在着m*4n种通断情况。正因为具有如此其他任何开关都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被称为万能转换开关。当然接点通断情况十分的复杂,导致顾客在进行产品选择的时候难以下手,即使技术人员也为难。我们正泰由于顾客特殊定做的产品接点图情况十分的普遍,常常由于我们技术人员没有比较可行的接点编码方法,致使产品无法具备具体的产品规格型号,一则导致最终客户无法接线使用,同时没有具体的规格型号,顾客在下次订货时需要重新提供接点情况,延长了产品交付时间,造成顾客退单甚至投诉。为了更好的管理转换开关同时为以后进行软件自动编码准备,这几天将开关做了整理,并查找一些资料,现将这几天对转换开关的编码规则作一个介绍,供大家参考改进。 接点图按产品结构从上至下排列:手柄代号、面板代号、定位特征代号、接触系统(各对触头编号)。这样的分布符合我们的装配习惯,装配时可以完全按照接点图至下而上(反之亦然)对各个部件进行一一对应安装),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同时便于装配检验。编码过程如下:

关于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分析

关于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以完善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并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制定原则;温度裂缝控制;施工建议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transfer floor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fer floor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 perf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version floor structure in high 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 key words ] conversion layer structure; formulate principle; temperature crack control; construction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u215.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由于转换层结构整体性要求高,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难度。确定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关键,在施工中必须结合转换层结构施工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才能确保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为建筑施工技术带来新的挑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同一座建筑中沿房屋高度方向建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建筑结构,转换层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可以更好的体现建筑结构的多样性。本文主要分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主要类型 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现代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转换层结构形式,尤其适用于底部大空间 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中,此类转换层结构形式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 将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而框支梁则是通过稳定的框支柱进行支撑,从而保证 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形成较为稳固的转换结构体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设 计简单,便于施工操作,结构传力十分明确,且施工成本较低,具有着良好的经济性优势, 因而受到许多建筑企业的青睐。 2.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相对适用范围要小于梁式转换层,其主要应用于转换梁截面超出一定范围,不能够通过一层楼板的设置来满足其需要的刚度要求情况下的转换层构建。为了充分保 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通常是在转换梁的顶与底分别设置一层楼板,两 层楼板和四周围护的墙壁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箱式的空间,从而使转换层结构的形式整体呈现 为箱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中能够有效的保障对转换梁的较强约束力,同时转换梁的 刚度也相对较大,从上到下整体结构在传力效果方面相对更为均匀,同时箱式结构中间所形 成的空间也可以满足建筑设备层设置的功能需求,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相对的,此类 转换层结构形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转换梁中进行较多的开洞处理,相对施工操作的复杂性 更高,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一般。 3.厚板式转换层 厚板式转换层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应对上下柱网存在较多错位,无法实现利用梁结构直接进行 承托目的时的转换层建设需求,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将转换层直接制作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厚板,实现对结构受力的传导与转换的作用。为保证厚板式转换层功能的良好发挥,一般需要 结合柱网的实际尺寸以及对上部结构荷载的分析来对板的厚度进行合理确定,其在应用中的 主要优点包括上部结构布局对下部柱网的影响小,结构布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厚板能够达 到较高的刚度,且对于施工工艺要求较低,施工便捷,还能够发挥出十分良好的整体性。而 该结构形式应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转换层受力较为复杂,易造成计算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 之间的加大差异,同时由于厚板本身就有着较大的自重,其所消耗的材料也相对较多,因此 经济性较差。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原则 1.结构要精简 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设计首先要求结构应较为精简,尽可能使用较少的转换构件,降低 转换的实际次数,尤其是在结构主体的竖向构件布置过程中,应在施工条件与建筑结构要求 允许的情况下,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与柱实现上下连续贯通,从而降低与转换层结构相关的 刚度突变问题的发生几率,实现高层建筑整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提升。 2.传力要直接

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浅析

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浅析 摘要转换层在不同建筑结构转换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同一平面的上下层建筑结构类型以及功能不一定相同,这会对建筑整体性造成影响,转换层结构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楼层结构成功过渡转换。转换层种类不止一种,每种针对的建筑结构也不同,相关人员在转换层施工中,还要做好区分,合理使用转换层,并对转换层施工重难点进行确认,高效落实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转换层不仅可以连接不同的结构,还可以使建筑内部空间变大,所以其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相关人员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除了要关注重难点之外,还要对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了如指掌,对转换层的设计内容进行具体了解,此外还要遵循相关原则和要求,使转换层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施工进行浅析。 1 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重难点 将转换层落实在梁结构中时,相关人员需要考虑两者关系,在分析转换层时,需要考虑其自重以及相关荷载带来的压力,这些负荷会对梁结构产生压迫,梁结构需要施加支撑系统,否则很难保持稳定可靠[1]。比如对于模板支架,要使其保持在5.9米左右,而对于梁支撑杆,则需要对其跨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0.45米左右,立杆步距以及位置、数量也要得到保证。梁顶托中会涉及钢管,相关人员还要对其尺寸和型号进行确定。其二控制模板施工中的位移偏差问题。首先确定监测线,监测线主要架设在钢管两端,这些监测线主要对目标对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进行监测标记,如果出现严重位移偏差现象,相关人员还要及时弥补修复。 2 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 2.1 模板及支撑工程施工 模板及支承结构施工是转换层施工的首要步骤,其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三方面,其一合理调整梁模板尺寸。对梁结构安装模板时,需要检查该模板是否与安装对象相适应,主要检查其截面尺寸以及强度等[2]。在剪刀撑作业中,相关人员需要借助钢管来完成,钢管型号以及尺寸都要满足要求。侧模水平杠,也需要由该种钢管来完成。侧模安装时,相关人员需要用钢螺栓来紧固梁与模板。对于大截面梁,相关人员需要控制梁各个方向模板尺寸,还要落实各种模板安装技术。其二做好底模工作。底模在梁结构中要处于起拱状态,相关人员在落实起拱施工技术措施后,还要对施工措施落实效果进行检验,主要检查拱形角度等是否满足模板稳定性要求。底模起拱处理对跨度较大的梁模板很有效,可以使此类模板在受力复杂状态下,依旧保持稳定可靠。其三控制回顶支撑水平。回顶支撑作为重要的支撑结构,对转换层下层楼板安全稳定有直接加固效果,相关人员在利

托柱梁式转换层结构分析及设计

托柱梁式转换层结构分析及设计 作者:刘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6期 [摘要]托柱梁式转换层结构实现了上下层结构柱网改变,具有截面大、结构受力复杂等特点a文章针对托柱梁式转换层的结构特点,在对其受力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托柱梁式转换层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托柱粱式转换层;受力;强度 [作者简介]刘薇,中铁建柳州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规划所工程师,广西柳州,545007 [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6-0135-0002 现代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底部为大空间、上部为小空间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加设转换层结构形式来实现。托柱梁式转换层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其传力途径采用柱(墙)一转换梁一柱的形式。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楚的优点,便于工程计算、分析和设计,且造价较低,在实际中应用较广。 一、托柱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特点 1,通过托柱梁式转换层,实现了上层和下层柱网的改变。在建筑物底部形成大空间,而上部形成小空间。 2,托柱梁式转换梁受其上部柱传下的巨大荷载,构件内力很大,因此,竖向荷载成了控制转换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3,转换梁跨度数倍于上部结构的跨度,转换结构构件竖向扰度成为严格控制目标。 4,结构中由于设置了转换层,沿建筑物高度方向刚度的均匀性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力的传播途径也有很大改变,这决定了转换层结构不能以通常结构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由于以上特点,为保证转换结构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大,但同时,由于梁很强,处理不好有可能使转换梁与下层柱形成“强梁弱柱”现象。因此,托柱梁或转换层必须另外增加一些新的措施来克服这些不利影响。

万能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符号表示

万能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符号表示 一种可供两路或两路以上电源或负载转换用的开关电器。转换开关由接触系统、定位机构、手柄等主要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通过螺栓紧固为一个整体。 转换开关又称组合开关,与刀开关的操作不同,它是左右旋转的平面操作。转换开关具有多触点、多 位置、体积小、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安装灵活等优点,多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电源的引入开关,起着隔离电源作用,还可作为直接控制小容量异步电动机不频繁起动和停止的控制开关。转换开关同样也有单极、双极和三极。 万能转换开关是一种多档式、控制多回路的主令电器。万能转换开关主要用于各种控制线路的转换、电压表、电流表的换相测量控制、配电装置线路的转换和遥控等。万能转换开关还可以用于直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换向。 如图1所示为万能转换开关单层的结构示意图。 常用产品有LW5和LW6系列。LW5系列可控制5.5kW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LW6系列只能控制2.2kW 及以下的小容量电动机。用于可逆运行控制时,只有在电动机停车后才允许反向起动。LW5系列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的操作方式可分为自复式和自定位式两种。所谓自复式是指用手拨动手柄于某一档位时,手松开后,手柄自动返回原位;定位式则是指手柄被置于某档位时,不能自动返回原位而停在该档位。 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操作位置是以角度表示的。不同型号的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有不同万能转换开关的触点,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如图2所示。但由于其触点的分合状态与操作手柄的位置有关,所以,除在电路图中画出触点图形符号外,还应画出操作手柄与触点分合状态的关系。图中当万能转换开关打向左45°时,触点1-2、3-4、5-6闭合,触点7-8打开;打向0°时,只有触点5-6闭合,右45°时,触点7-8闭合,其余打开。

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设计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30T10:42:13.787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周晓强[导读] 预应力混凝土板式结构在建筑结构中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就是通过对具体工程的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在防裂和抗震能力上都有着较大的作用,预应力转换层结构需要将混凝土结构结合到其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情况。本文就是对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板式结构在建筑结构中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就是通过对具体工程的分析,对预应力混凝土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工程的施工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将钢筋的选用做好,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上,如果没有将配筋问题解决好,那么就会影响着结构的设计工作,也会对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有着影响,因此,要重视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本次工程施工的情况本文是根据某小区的具体施工对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工作进行分析的,本次工程的概况如下:小区属于高层商住房,有一层地下室,还有裙房,裙房有5层,还有30层的塔楼,在本次工程的施工中,建筑面积共有3.7万平方米,小区有上下楼层结构,需要使用转换层技术,在众多的转换层技术中,本次工程中使用的是梁式转换层技术,梁氏转换层在转换层技术中的使用是较为成熟的,除此之外,还使用厚板转换层,厚板转换层也是理论性较为成熟的一种转换层结构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十分灵活的,可以进行三维转换,在柱网的布置上也有着较大的灵活性。 二、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重要性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在建筑中被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物的要求上是非常高的,高层建筑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一优势的体现就是要将建筑方式结合在高层建筑中,在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中,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在进行转换层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转换层结构设计的优势发挥好,就会避免转换层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有着如下的优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转换层的抗裂性做好,这样就可以在跨度的影响下,将设计方案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地方,就要采取措施解决,但是如果没有解决转换层裂缝问题,就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质量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将转换层结构设计工作做好,注意其中存在的冲切问题,在混凝土的浇筑上,也要在质量上进行保证,这样混凝土中存在的内力就可以均匀分布到每一个混凝土板中,还能有效的控制收缩拉力,将收缩拉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这样就可以控制混凝土施工。在本次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需要进行改进,要将检查工作做好,提高设计的质量,将结构设计的优势得以体现,对整个建筑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三、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在本次工程中,需要利用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使用的转换层结构是预应力厚板转换层结构,这一结构在本次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之前,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尤其是要做好实验工作,通过实验需要将预应力厚板转换层进行比较,主要表现在板边、角部等方面,还要将薄板和厚板进行具体的比较,主要表现在内应力不足上,在这一层面可以将刚度系数和塑形进行改变,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转变,但是在本次工程中,如果角度位移超过了千分之一,还要对下部结构进行具体的检查,与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应,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这样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在本次工程的建设中,需要将柱距保证在8m左右,柱距决定了混凝土板的厚度,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混凝土自身的特性,对抗冲切能力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还要将局部的预应力控制好,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第一,计算出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结构参数,比如是程式,通过计算分析,薄弱层应该设置在转换层的下面比较合适。在计算实体厚板时,可以利用等效交叉梁系方法进行计算。等效交叉梁单侧宽度主要取决于支承距离,通常情况下都是两个支承距离一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宽度要小于板厚6倍左右。因为本工程转换层的上部是十户型,这种户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户墙比较多,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注意设置暗梁,尤其是在下部柱子,暗梁的宽度根据本工程的需要取1.5m即可,要保证梁高以及厚板厚度一致。在这个工程使用的计算软件是TBSA4.2版,之后有进行了验算,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也就是说上述的设计参数都比较合理,可以采用。第二,还要计算出厚板的具体荷载,使用的软件依然是TBSA4.2,需要计算出组合内力,还需要输入支座的各项参数,按照实际的柱、墙输入即可。第三,对厚板护局部进行计算分析,主要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实体三维单元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比较高,而且计算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短,这种方法主要的形式就是直角网格,在绘制网格时,要注意长、宽、高量级相同,在对其进行分析时,需要将厚板平均分层四个层区,这样更方便计算。而之所以要对其进行精心处理,主要是避免应力过度集中在某一个部位,而引起单元形体改变。经过大量的计算发现,转换层结构容易出现裂缝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个部位,一个是支承柱边缘,另一个是板顶,因此在施工时要格外注意这两个部位。 四、预应力厚板转换层构造措施与配筋在考虑竖向构件布置时,应尽量使转换层上下刚度接近,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刚度比不应大于2,故实际工程中尽量将上部剪力墙贯通下来,并在主体四角设剪力墙,形成下部较大的整体刚度和抗扭刚度。又经分析计算结果可知,水平刚度突变处结构位移最大,自然是应力集中区,也就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延性。整体分析中,一是通过结构平面布置来减小结构沿竖向刚度变化的不均匀度,二是通过调整构件截面尺寸来调整上下层剪切刚度。 五、结论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究

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2T14:52:09.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祝小雄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拔地而起,间接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拔地而起,间接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虽然建筑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结构转换层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基于这一现象,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对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 在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多数城市在建筑的工程中会选用高层建筑的形式,利用更多的空中支援,以应对土地资源的匮乏。而转换层技术往往会被应用于高层以及多功能性的房屋建筑工程之中。作为建筑物两个不同部分的重要连接部位,转换层所体现出来的优点是成本低,传力更加直接以及受力明确的特点。本人将通过转换层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便能在本行业中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1 结构转换层概述 现代房屋建筑几乎都是综合性的建筑,就拿高层建筑来说,下面是商业房,上面则是居民房。这种类型的建筑必须借助一定的结构承受重力,也就是本文中所研究的结构转换层。转换层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梁式、板式等。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众多的房屋建筑中,85%都采用的梁式转换层。一般而言,转换层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有:钢筋、预应力等,其中较为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这种类型的转换层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说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2 工程概况及转换层特点 2.1 工程概况 某大厦为高层建筑,总面积为50900平方米,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建筑物高度为98米,地下2层,地上30层,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为停车场,1—5层是商场,6—30层是居民住宅。其中,商场主要是框架结构,居民住宅是剪力墙结构。 2.2 转换层特点 该建筑1—5层为框架结构,转换层设置在6层,为梁板式结构,是整个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该工程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1)截面尺寸大、数量多。转换层混凝土施工量比较大,属于大型施工。结构布置复杂,转换层的梁也纵横交错,并且各个梁之间布置完全不同,所承受的力相对复杂。(2)混凝土强度高。该建筑所设计的框架梁、柱等级为 C45。并且,由于构件内外温差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免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大量裂缝,针对此类现象,可以适当的采用抗裂措施进行预防。同时,混凝土浇筑量也相对较大,还需要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措施浇筑,以便保证浇筑整体性能的发挥。 3 施工方案 3.1 钢筋施工 由于该工程结构钢筋多、密度大,因此,也就间接的导致在某一部位,对钢筋绑扎存在较大的难度,比如:如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较为普通的搭接法,就会造成节点过渡密集,无法进行正常的浇筑和振捣。针对此类现象,绑扎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镦粗等强直螺纹接头,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所出现的节点密集问题。并且,这种连接头的质量高、速度快,不但能够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还能够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使工程质量达到相应施工标准。 3.2 混凝土施工 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温差导致的裂缝,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采用普通水泥和煤灰来减少用量。同时,为了能够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可以使用缓凝减水剂,这样有利于延长其覆盖时间。另外,浇筑过程中还应该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浇筑。当然,还应该在浇筑过程中针对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措施,以免浇筑不连续,而产生裂缝。从另一方面来说,还应该根据该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可以适当的采用分层支撑,并留置相应的施工缝,这样可以减少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进而降低支撑费用。 4 施工措施 4.1 钢筋工程 (1)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正确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绑扎钢筋的安全性。并且,计算下料长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钢筋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在相关规定中按照先后顺利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确保钢筋能够到达指定位置。 (2)由于钢筋比较重,因此,可以借助钢管制作支架,来辅助绑扎。绑扎完毕后,还应该在安装模板时将其拆除。 (3)一般情况下,钢筋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转动起来比较困难,不利于施工。因此,可以采用直螺纹套筒进行连接,也就是将钢筋的两端和套筒连接在一起,根本就不必转动钢筋,只需要拧动套筒即可。 4.2 混凝土工程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中的转换层大部分断面在1.2m×1.2m以上,该断面的强度比较高,并且温度也相对较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混凝土中心的温度可以达到70OC以上。由于该工程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是11月份,气温低,就会间接的导致内外温差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内外温差在30OC以上就会产生裂缝,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抗裂措施。 (2)混凝土养护。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裂缝,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养护,主要措施为:蓄水养护。混凝土初次凝固后,就应该在其表面洒水,2小时后再进行养护。这样可以确保该混凝土的湿润性和饱和性;蓄热保温。混凝土升温阶段进行湿度上的保护,降温阶段进行温度上的保护;内降外保。所谓的内降外保也就是降低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温度,以便减少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裂缝现象。首先,在体积相对较大的混凝土下面埋设管道,然后再通水冷却,使其降温。 4.3 配比量控制 (1)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适当的采用性质良好的骨料,以便控制砂的含泥量。(2)混凝土配合过程中适当的掺入减水剂,可以减缓混凝土的凝固,使时间延长5h以上,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裂缝现象。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李奕科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李奕科 发表时间:2018-09-19T12:47:09.5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李奕科 [导读] 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分民用住房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 阳江市阳东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提高建筑质量很多工程中都应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建筑需求,合理设计其抗震等级,同时明确对转换构件的构造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构件施工操作,完成操作后要对梁式转化层结构进行检查,保证施工操作无误。本文主要对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建筑工程 前言 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分民用住房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而下部分的商业用房则需要较大的空间,柱网要尽可能大,墙体也要尽可能少,因而上部部分的竖向杆不可以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部分的竖向杆连接,这样构成的高层建筑称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整体施工的质量。 1.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可以和结构中的重点部位进行连接,还可以对下层进行封顶操作,一般在进行建筑上层施工时,其下面的转换层承担着基础作用,作为重要的连接纽带[1]。转换层可以在任何楼层高度设置,转换层的作用就是作为技术层使用。转换层的形式多样化,实践经常应用的有箱式、梁式和实体版,其中梁式转换层最为常见,主要技术优势为:设计比较简单、施工方便、受力均匀等,通常对于大型建筑的底部结构施工时,会设计为梁式转换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梁式转换层经常使用的,这一材质结构优势较为明显,钢筋混凝土材料采购价格低廉,转换层设计操作简单,而且该技术各项操作标准都已经发展成熟。但是这种梁式转换层横截面积和自身重量比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因此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注意每一个细节,保证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有效利用。 2.梁式转换层的特点分析 对于梁式转换层结构而言,在建筑结构下部使用了转换大梁,上部剪力墙可以直接落在框支梁上,由框支梁承担重力,再由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承担所有重力。力的传导路径是先后经过墙、梁、柱[2],这种传略模式比较直接,方便以后进行工程各方面的计算。对梁式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种转换层的施工荷载、自重非常大,模板支撑方案必须设计明确,在此基础上,做好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完成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之后,技术人员要清楚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转换结构受力体系是有很大区别的,必须对转换层下部楼层以及楼板进行验算,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如果设计的混凝土转换层体积较大,施工中必须注意水化热问题,一般情况下,水泥、骨料以及水和外加剂,再加上各种矿物掺合到一起,可以组成高效的水泥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要按照有关的配比规定,取一定比例来进行搅拌。在选择混合比例中,首先要依据组成材料的质量、工程的总体需求以及具体的施工质量等,再经过试验室进行计算,适配出正确的比例。试验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施工要求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要满足和易性的要求,最好选用低热水泥[3],水泥和水搅拌后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发生裂缝。 第三,一般转换层承受荷载很大,其结构跨度也很大,内部的配筋很多,一般所设置的钢筋骨架很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确保钢筋骨架的安全与稳定。 3.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3.1案例分析 这一建筑工程设计为23层,建筑地下设计为2层,楼的最高处达到了96.1m,设计整体结构是框支剪力墙结构,工程完成后1~2层作为餐厅使用,大堂设计为办证厅,3~5层设计为办公用房,6~9楼设计为办公室业务。转换层设计在第3层的顶部,其上部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小肢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由于整体结构的需要,设计其标高为16.6m,同时在这一位置设计了转换大梁,设计转换梁的断面分别是800mm×1800mm、1000mm×1800mm、600mm×2000mm、1000mm×2000mm,设计的最大跨度是10m,其连续为5跨,总跨度长为33.1m,在楼顶和楼盖相互连接,要求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这一工程的难点就是对模板支撑和加固,施工特点是使用的支撑材料用料量大,进行结构浇筑时,对混凝土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而且浇筑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对其进行把控。 3.2对结构支撑的设计情况分析 当前经常使用的支撑体系有增加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柱、钢架支撑、钢管排架支撑等。施工人员都清楚,对于转换层结构而言,使用的转换梁截面积比较大,建筑楼层很高,因此在支撑体系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控支撑的稳定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对比分析了钢架支撑和钢管排架支撑体系[4],对各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钢排架支撑体系在施工工期方面、施工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该工程中确定选用钢排架支撑体系。技术人员结构相关数据以及工程具体设计参数,计算后决定支撑体系选用直径为48×3.5的钢管,设计的立杆间距为500mm×500mm,结合使用龙骨方木确定最终的跨度大小,龙骨的跨度为500mm。间隔1500mm要设计一个水平拉杆,要求下道和上道水平拉杆距离拉杆底部不能超过200mm,除此之外必须在立杆上设置可以调整的顶托,使用龙骨的规格为50×100的方木,将其并排放置于顶托上,设置的间距为500mm,次龙骨规格为50×100,选用一根即可,进行竖直摆放。 3.3转换层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转换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主要起到上层支撑作用,转换层结构的骨架就是钢筋,其在转换层中不仅有连接作用,而且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进行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操作,在使用钢筋前做好有关钢筋质量的检查操作。检查钢筋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规格,分析使用的施工技术是否合理。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施工人员要予以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既集吃、住、办公、娱乐、购物、停车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由于空间功能的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也就是转换层。因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转换层也呈现多种形式。 关键词:高层结构转换层多样 在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大都为单一用途,例如高层住宅、高层旅馆、高层办公楼等。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后来陆续开始在高层住宅底层设置生活福利设施,并且开始大量兴建集吃、住、办公、购物、停车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并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 高层建筑功能综合化的优点: (1)将各种使用功能的建筑单元集中布置并上下组合在一起,使用上更方便省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2)集中紧凑的建筑布置,达到建筑面积最高利用率,相应集中紧凑的管道线路,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及减少能源消耗,也有利于物业管理,

节约管理经费; (3)可减少建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费用,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一、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从建筑使用功能而言,在设计中,通常将大柱网的购物商场、餐厅、娱乐设施设于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下层部分,而将较小柱网、较小开间的住宅、公寓、旅馆、办公功能的建筑设于中、上层部分。这种建筑使用功能的特点相应决定了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不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划分布置,相应地,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何将他们之间通过合理地转换过渡,沿竖向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这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设置一种称为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来完成上下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不一样,必需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它在主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要求的同时,多数情况下解决一些特殊技术性建筑功能要求。比如在结构转换层空间内布置管道、设备等等。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二、转换层的类型及其工程实例 按照不同的结构转换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种类型: 1、高层建筑上层与下层的结构形式不同,通过转换层完成其从上层至下层不同结构形式的变化。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只要一分钟,教你看懂电气控制电路图! 看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方法是先看主电路,再看辅助电路,并用辅助电路的回路去研究主电路的控制程序。电气控制原理图一般是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其中的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流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的 、“顺 除了合理地选择拖动、控制方案外,在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在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分析过程中,电气联锁与电气保护环节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能遗漏。 总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逐步分析了每一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之后,还必须用“集零为整”的方法检查整个控制线路,看是否有遗漏。

特别要从整体角度去进一步检查和理解各控制环节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正确理解原理图中每一个电气元器件的作用。 1、看主电路的步骤 第一步:看清主电路中用电设备。用电设备指消耗电能的用电器具或电气设备,看图首先要看清楚有几个用电器,它们的类别、用途、接线方式及一些不同要求等。 2 则可先排除照明、显示等与控制关系不密切的电路,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分析。 第一步:看电源。首先看清电源的种类。是交流还是直流。其次。要看清辅助电路的电源是从什么地方接来的,及其电压等级。电源一般是从主电路的两条相线上接来,其电压为380V.也有从主电路的一条相线和一零线上接来,电压为单相220V;此外,也可以从专用隔离电源变压器接来,电压有140、127、36、6.3V等。辅助电

路为直流时,直流电源可从整流器、发电机组或放大器上接来,其电压一般为24、12、6、4.5、3V等。辅助电路中的一切电器元件的线圈额定电压必须与辅助电路电源电压一致。否则,电压低时电路元件不动作;电压高时,则会把电器元件线圈烧坏。 第二步:了解控制电路中所采用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的用途。如采用了一些特殊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互相控制的关系有时表现在一条回路中,有时表现在几条回路中。 第五步:研究其他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如整流设备、照明灯等。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电路图的查线看图法的要点为: (1)分析主电路。从主电路人手,根据每台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

转换开关

转换开关 转换开关是一种多档式、控制多回路的主令电器。万能转换开关主要用于各种控制线路的转换、电压表、电流表的换相测量控制、配电装置线路的转换和遥控等。万能转换开关还可以用于直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换向。 一、万能转换开关结构与原理: ?由多组相同结构的开关元件叠装而成,外形及凸轮通断触头情况下图所示 LW5系列万能转换开关外形及触头通断示意图 万能转换开关常用产品有LW5和LW6系列。LW5系列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的操作方式可分为自复式和自定位式两种。所谓自复式是指用手拨动手柄于某一档位时,手松开后,手柄自动返回原位;定位式则是指手柄被置于某档位时,不能自动返回原位而停在该档位。路灯低压开关柜中转换开关常用来转换不同相间的电压指示、控制全夜、半夜灯等。 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操作位置是以角度表示的。不同型号的万能转换开关的手柄有不同万能转换开关的触点,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如下图所示。但由于其触点的分合状态与操作手柄的位置有关,所以,除在电路图中画出触点图形符号外,还应画出操作手柄与触点分合状态的关系。图中当万能转换开关打向左45°时,触点1-2、3-4、5-6闭合,触点7-8打开;打向0°时,只有触点5-6闭合,右45°时,触点7-8闭合,其余打开。 ?图中每根竖的点划线表示手柄位置,点划线上的黑点“●”表示手柄在该位置时,上面这一路触头接通。

二、万能转换开关表示方法: ?万能转换开关的型号含义如下: L W 5――□□□/□ L:主令电器 W:万能转换开关 5:设计序号 ?□:额定电流 ?□:定位特征代号 ?□:接线图编号 ?□:数字表示触头系统挡数,字母D-直接起动;N-可逆起动;S-双速电机控制。 ?万能转换开关的选用主要根据用途、所需触头挡数和额定电流来选择。 二、主令开关的结构与原理 三、主令开关表示方法: ?主令控制器的动作原理: ?当转动手柄10使凸轮块7转动时,推压小轮8,使支杆5绕轴6转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3分断,将被操作回路断开。相反,当转动手柄10使小轮8位于凸轮块7的凹槽处,由于弹簧9的作用,使动触头4与静触头3闭合,接通被操作回路。触头闭合与分断的顺序由凸轮块的形状所决定的。 ?常用主令控制器有LK1、LK5、LK6、LK14等系列,其型号的含义如下: ? L K 1――□/□ ?L:主令电器 K:控制器 1:设计序号 ?□:控制回路数 ?□:结构形式代号 ?主令控制器的选用主要根据额定电流和所需控制回路数来选择

转换层结构设计总结

“厦门市三个中心”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厦门市三个中心位于厦门市镇海路,总建筑面积为45188.1m2,分A、B两栋楼。主体高度99.66m,地下1层,地上31层。两幢高层地下室连成一体,地 上部分设抗震缝脱开,缝净宽400mm 体的综合性建筑,地下室为机房设备和停车场,一~三层为商场,四层为办公楼。五层为转换层,五层为以上均为住宅。 二、结构选型及设计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上1~4层为商场,4~5层为转换层,5层以上为住宅。由于底下商场与上部住宅在开间,轴线位置上均不同,所以要求在5层顶设置结构转换层来实现从框筒到剪力墙体系的结构形式的转换及剪力墙轴 要求,住宅南侧要在下部框支结构上挑出 1.8m,如加上阳台挑出尺寸将大于3.5m,为此住宅南侧墙体的转换梁均搁在悬挑的转换大梁上,使转换大梁的受

力更加复杂。 本工程的超限情况,我们在结构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并采取了如下的措施,以确保本工程达到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1. 结构利用外围柱子及两侧布置短肢剪力墙和筒体作为主抗侧力构件,在外围柱子两侧布置短肢剪力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剪力的比例,二是提高整体抗扭的能力。 2.严格控制框支柱轴压比≤0.6。 3.落地墙加厚,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刚度比小于等于1.3,并尽量接近1.0。 4. 框支柱另加在核心区配筋形成芯柱,芯柱配筋率与砼柱的面积比取0.8%~1.0%,以提高框支柱的延性。 5. 由于转换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4规定“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99.66x1/8=12.45m<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25.04,所以取底部加强部位取框支层以上两层。7. 由于转换层地震内力乘以1.5倍增大系数,适当加在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抗侧力构件的配筋。8.目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型式是梁式转换,它的计算、分析比较简单,故成为结构工程师考虑转换层问题时的首选,但本工程中不仅需要实现结构体系的转换,而且要实现轴线位置的转移,特别是上部住宅的南侧还要在框支层中挑出,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转换梁搁转换梁的二级转换现象,为抵抗第二级转换梁带来的较大扭矩,我们采用了箱型转换,以上下箱板来抵抗二

结构转换层

结构转换层:简称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楼层因上部与下部的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结构类型,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 消防避难层:简称避难层,因消防需要在高层建筑中每隔一定高度留出某楼层作消防避难用。 技术设备层:简称技术层(设备层),专用于为安装布置水、电、暖、卫系统等设施的楼层。 假层:位于两自然层之间,在房屋外部难于判断的局部楼层。 夹层:亦称附层。位于房屋自然层内的局部楼层,未形成完整楼层结构但属于房屋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插层:位于房屋两自然层之间与房屋整体结构不相关联而加插进去的局部楼层。 自然层:房屋的主要层次,即计入房屋总层数的各楼层。 阁楼:坡屋顶下方空间加以利用的楼层、局部层高可能达到2.20m以上可计算建筑面积,但不能计入房屋总层数。 挑楼:是楼房向外悬挑出底层的封闭楼层房屋,层高不低于2.20m,按楼房处理。 骑楼:建在道路旁,部分底层面积用作行人公共通道的房屋。 过街楼:部分跨街道或街道穿过的房屋,称为过街楼。 阳台:具有底板、顶盖和围护结构,且与户室开门连通,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封闭阳台:采用木质、金属质或塑钢和玻璃等材料对阳台完全封闭,作为永久性使用的空间。

平台:亦称露台,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跃层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复式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以上的住宅,居室内厅高为两楼层高。 错层住宅:套内部分空间地板与其余部分形成高差,但该套内空间水平投影仍为一层,无重叠面积。 廊:与房屋墙体相连,有顶盖和围护结构,作为通道的空间。 柱廊:有顶盖,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通道。 檐廊:房屋檐下有顶盖,无支柱和房屋相连的作为通道的伸出部位。 挑廊:是指挑出房屋墙体外,有围护物,无支柱的外走廊。 门廊:是指房屋门前突出的有顶盖和支柱的通道。 门斗:房屋门前有与房屋相连的顶盖,且由承重墙体支撑顶盖进出通道。 楼梯:是指供房屋各层间上下步行的交通通道。 梯间:内有电梯或楼梯,供载人、载物或人员上下的空间或房间,或称为楼梯间、电梯间。 屋面梯间:突出房屋天面(指屋面)有顶盖,四周有围护结构,供房屋维修、消防安全出口用的梯间。 屋面水箱间:指突出房屋天面(或顶层)的水箱周围有围护结构,有顶盖的房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