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坚强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中优美形象的语言,体会文章中想象、联想,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1 朗读法2 品读法3 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汪国真的诗渲染气氛导入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关于冰心的简单介绍,重点在其作品主题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xié)芳馨(xīn)怡悦(yí)云翳(yí)2. 选几位同学范读课文(看多媒体图片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 理清行文思路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教师总结: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谈生命》教师姓名:【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养成阅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是14-15的少年,意识活跃,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于冰心的写作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对于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2.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学生是一群十五六岁的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敏捷,课堂参与度高。
但在这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思维活动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
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生命的含义”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如何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和本课属于自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学案导读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指导法延伸拓展法当然学案导读法是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积累,学生初步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本课难度不大,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学习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
如让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演绎文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另外,在学生自由表达后,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也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教材分析本课以“生命”为主题,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与艰难的辩证关系,语言明朗灵动、清丽典雅、深刻隽永,是一篇典范的美文。
文章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有优美的意境、动人的情思,也有作者独特的富有哲理意义的感悟。
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并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学本课的关键所在。
《谈生命》仿写练习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对生命的理解,以“生命像……”为句式仿写一句话。
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仿造这句话,围绕生命或你自己写一句话。
教学反思:《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的“生命体验”散文,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全文一气呵成,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活泼,而且文字明朗、灵动,韵味深刻,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种形式的朗读应作为突破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生字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课前预习:一、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朗读思考: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2、在生命历程和生命状态中,“春水”、“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3、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话?4、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5、纵观全文,你领悟到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1.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2.同学们,你思考过生命吗?生活着真烦恼,我们有这样的抱怨;生活着真快乐,我们也有过这样的赞赏。
但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面对人生?(课件展示保尔的名言)今天,让我们倾听冰心老人对生命的畅谈,体悟生命的意义。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1.听读配乐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把握主旨①学生建立【字词积累卡片】读准字音:巉岩羞怯挟卷挣脱骄奢云翳啼血枭鸟荫庇芳馨朔风丛莽积累词语:芳馨休憩心魂惊骇一泄千里②展示预习成果方式:小组交流→完善成果→成果展示→归纳总结3.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成长经历。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1、分组探究课文内容分别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部分;2、学习成果汇报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探究成果3、问题探究:互问互答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4、附:问题展示:“一江春水”部分:(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提示:“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面“像”则重在对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现“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提示:可从文中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几个“有时侯”领起的内容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一一照应(3)、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提示: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一棵小树”部分:(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提示:生长顺序,(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提示: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3)、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第三部分问题展示:(1)、请找出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充满哲理的语言)提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2)、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提示: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四、议论性散文的特色:1、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也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
初中语文_9 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拔的方法,按照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生命”——用心品读,深入理解“生命”——走进生活,体验别样“生命”——聆听圣贤,感悟升华“生命”的步骤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生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把握文章内容;2、用心品读,理解生命的本质;3、感悟升华,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板块式教学,教师点拔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到“生命”两字,你的头脑中首先显现的词语、句子或者景物、画面是什么?谁来说说?(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评点)示例1:我想到的是“阳光”,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也就没有生命。
示例2:我想到的是我老家公路两旁的红柳。
它们处在盐碱地里,生长环境恶劣,但它们依旧繁茂的生长,开出细碎的小花,装点着大地。
生命是顽强的!示例3:我想到的是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中的一些画面。
那么多的生命被无情的灾害瞬间夺去了生命。
我想,有时候生命是多么脆弱!我们要珍惜生命。
…………教师归纳: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古至今,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世纪老人冰心在〈〈谈生命〉〉中也为我们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本质,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冰心老人的《谈生命》,去聆听这位世纪老人的生命情怀。
(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谐优美的文章题目和作者)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大屏幕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活动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生命”(大屏幕投影)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并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在说的时候,请用以下句式:“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它……”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它……”(大屏幕投影)。
人教版初三下册《谈生命》语文教案及反思

《谈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实力目标:领悟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方表达深刻 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相识生命的本质,培育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获得亲身参加探究的体验,培育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方表达 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2. 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把握文章思路,领悟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相识生命的本质,养成主动进取的生活看法 四、教学手段、方法: 1、多媒体教学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强大感官冲击作用; 2、尝试运用因特尔将来教化理念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3、引导学生采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实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3页 共4页
老师提示: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即中间不分段,但思路清楚,章法严 整,很简单看出行文层次来。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其次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三)、精读赏析 内容赏析 1、学生质疑: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将问题在小组内沟通,将疑难问题写在纸 条上上交老师共同研讨 2、老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指导解答,将学生遗漏问题补充 3.小组研讨沟通后,老师点拨明确: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
初中语文_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一、导入:1、(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画面句子或者文章?设想:对于这个司空见惯的话题,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发言,例如: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小草生命的顽强,文章《再塑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海伦凯勒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师救生、母救子的画面,让人感到生命的伟大。
设计意图:以课题入手,激发学生们对生命这个话题的思索。
同时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时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2、出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文学常识。
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力目标:通过联想、想象感受鲜活的生命形象,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品味赏析语言。
(3)情感目标:能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成功和失败、快乐和痛苦。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诗人。
代表作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作品主题: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结合名著导读)4、预习检查:荫庇()芳馨()云翳()挟卷()骄奢()枭鸟()巉岩()丛莽()二、整体感知:1、播放视频,要求:听时注意语调。
(感情激越时:语调激昂、响亮;感情平静时:语调深沉。
)观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并思考理清本文的思路: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至结尾。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三、合作探究:展示两组画面。
探究:1、作者在文中把生命比喻成什么?2、“一江春水”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3、“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状态?4、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的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四、赏析语言:文中有很多精彩语句,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初中语文_语文九年级下册《谈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2.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3.悟读课文,体验生命。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严冬逼近,万物凋零,小草枯萎,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一个春天我们会见证生命的奇迹;雪花飘舞,银装素裹,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在粉妆玉砌的世界里我们会领略生命的传奇。
生命,是一个多么奇妙而又庄严的话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世纪老人冰心一起走进她的哲理散文《谈生命》,去解读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二、明确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2.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3.悟读课文,体验生命。
三、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云翳()巉岩()轻吟()丛莽()休憩()骄奢()枭鸟()荫庇()芳馨()一泻千里()四、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划分层次,说出理由。
提示学生:划分层次有多种方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品读课文,体会深刻意蕴1、齐读第一句,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敢说生命是什么”,而“只能说生命像什么”?2、默读“一江春水”部分,思考:(1)“一江春水”在流动中遭遇了什么?(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暗示了人生历程中的那些境遇?(2)由哪个词语或句子,你读出了生命的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做批注。
3、请学生速读“一棵小树”部分,思考:(1)“一棵小树”又经历了哪些生命阶段?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生命状态怎样?(划出关键语句回答)想一想分别对应人生的哪些时期?明确:早春: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人生的幼年时期春天:开出满树的桃花青年时期夏日: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中年时期秋日:有一番庄严灿烂老年时期冬日:黄叶干枝,卷落吹抖生命的终结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出来新生命的继续(2)由哪个词语或句子,你又读出了生命的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做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材主题】谈生命【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谈生命》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122《瞬息与永恒的舞蹈》P135《与一只蝶不期而遇》【设计说明】学习一组以“谈生命”为主题的文章。
细品课本上《谈生命》这篇文章,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品味文章蕴涵的哲理,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升华自主学习指导课程: P122《瞬息与永恒的舞蹈》、P135《与一只蝶不期而遇》两篇文章,主要从仿写形象的角度来谈生命。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围绕“生命”,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从而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谈生命的真谛。
【学习目标】★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
★品味文章蕴涵的哲理,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提前做】预习语文课本第三单元《谈生命》及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122《瞬息与永恒的舞蹈》P135《与一只蝶不期而遇》三篇文章。
1.扫清阅读障碍(读准下列字词)云翳()巉岩()璀璨()丛莽()休憩()骄奢()枭鸟()荫庇()芳馨()挟卷()朔风()惊骇()将仍然对你的阅读造成障碍的字词写下来,牢牢记住哦!!!2.整体感知,理清文路本文虽然只有一段,但思路一目了然。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生命的?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学常识早知道】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超人》等,“童心、自然、母爱”是她的“爱的哲学”的三大支柱。
冰心老人是一个喜欢孩子,有着博大胸怀,创作上有着自己风格的作家。
正是因为冰心这特殊的人生阅历,才成就了这篇非常精致的散文《谈生命》。
【课中活动】一、课堂导入1、你了解我们的世纪老人冰心吗?2、充盈心灵的小诗:《旅程》汪国真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对待生命,有的人选择悲伤逃避,有的人选择快乐和坚强,读完这首小诗,你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呢?(学生谈)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梵高笔下那朵璀璨的向日葵,它是文天祥用生命所唱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优美散文《谈生命》,来感悟作者笔下的生命的真谛。
3、学习目标:★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
★品味文章蕴涵的哲理,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初识生命1、分角色朗读文章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很适合朗诵,现在先让我们读起来。
一江春水的部分,按照事先分好的角色,学生展示朗读。
一棵小树的部分,学生小组内自己分角色,并展示朗读。
(合)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男1号)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合)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男2号)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女1号)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男1号)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女2号)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男2号)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合)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女1号)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合)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2、生命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在文中把生命物化为哪两种具体的事物?三、★寻找生命1、速读“一江春水”部分寻找“生命”:“一江春水”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着怎样的人生历程?2、速读“一棵小树”部分寻找“生命”:“一棵小树”又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暗示着怎样的人生历程?四、★诠释生命课文最后一部分很有启发、教育意义,选取你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1、宇宙是一个大生命……2、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3、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4、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5、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6、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五、★探究生命1、学习了这篇抒情散文,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生命?2、主题链接: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122《瞬息与永恒的舞蹈》P135《与一只蝶不期而遇》读完两文,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3、仿写练习,体验生命:(1)生命像浪花,有时,有时。
(2)生命像一轮月亮,,圆圆缺缺构成了她的一生。
(3)生命像一枝墙角的花,,天地便小了。
(4)生命像一颗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5)生命像母亲清澈的眼眸,盛满了一池春水,笑弯了,温柔了。
(6)生命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生命就应该是: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六、★我也谈生命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七、★名人谈生命诗歌小结:学生朗读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学情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九年级的中学生正处于生命的过渡期,对生命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但有时也会出现迷茫。
因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语句赏析、联想和想像等方式,让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谈生命》中清新的文字,真挚的感情,细腻的描写,丰富的哲理,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如诗歌般的语言,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快乐,不停地前进或生长,去争取成功的过程。
这些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生命引领。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现实中确实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
所以作为中学生,要清楚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坚定的传承: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与豁达乐观的精神,这应该就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效果分析“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欣赏文章不难,关键是能否在课堂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谈生命》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容易仅从语言的角度欣赏文章,在谈到人生意义上也就是从小在政治课上收获的内容,课堂也易流于表面。
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富有活力、积极进取的生命,激发了学生积极真实的对生命的思考。
课堂建立在对文章的字斟句酌上,体会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悟人生的真谛,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多媒体播放励志人物力克·胡哲的感人画面,以鲜活的生活方式,提示引导着学生:生命是平凡的,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更是是可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心里。
教材分析《谈生命》为冰心的作品,在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阅读这些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哲理交融。
这节课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
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文章的鲜活形象和生命的哲理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
侧重对学生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在研读、讨论、探讨过程中,加强对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难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豁达乐观、奋斗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评测练习仿写练习,体验生命:(1)生命像浪花,有时,有时。
(2)生命像一轮月亮, ,圆圆缺缺构成了她的一生。
(3)生命像一枝墙角的花, ,天地便小了。
(4)生命像一颗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
(5)生命像母亲清澈的眼眸, 盛满了一池春水,笑弯了 , 温柔了。
(6)生命像母亲温暖的怀抱, 天上的风雨来了, , 心中的风雨来了, 。
生命就应该是:宠辱不惊 , ,,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教学反思《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哲理,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课前准备环节:我提前设计学案,课前让学生结合学案,深入课文,积累字词、文学常识,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我觉得这样的课前学案很有价值,很实用,学生提前将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了。
二、课堂导入环节:我利用汪国真的小诗《旅程》“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引导学生结合小诗,体会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然后用名人贝多芬、梵高、文天祥导入,学生更能感受到生命在他们身上的意义,拉近与“生命”这个深奥话题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