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标准

合集下载

多联机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多联机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一、技术要求:1.1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行的现行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

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GB/T14296-93《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9237-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20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空调用通风机》 GB/10080-88《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GB/T17791-1999《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T21087-2007《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 JB/T9064-1999《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755-2000《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 JB/T-8544-199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18836-2002《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JG/T22《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GB9068-88/HS56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4942.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7251《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1.2基本要求:1.2.1空调系统应在当地气象参数条件下,能满足多种运行负荷和工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

1.2.2工作环境温度:1.2.3制冷运转范围:15℃~43℃(DB);制热运转范围:-15℃~15℃(WB)。

GB20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0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摘要)该标准规定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限定值、节能评价值、能源效率等级的判定方法、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适用于气候类型为T1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不适用于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的机组。

能效限定值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应大于等于表1的规定值。

表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名义制冷量(CC)W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W/WCC ≤ 28000 2.8028000<CC≤84000 2.75C C> 84000 2.70能源效率等级的判定方法根据产品的实测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查表2,判定该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级,此能效等级不应低于该产品的额定能源效率等级。

表2 能源效率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指标(W/W)能效等级名义制冷量(CC)W5 4 3 2 1CC ≤28 000 2.80 3.00 3.20 3.40 3.6028 000<CC≤84 000 2.75 2.95 3.15 3.35 3.55C C> 84000 2.70 2.90 3.10 3.30 3.50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标注值应在其额定能源效率等级对应的取值范围内。

节能评价值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节能评价值为表2中能效等级的2级所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指标。

试验方法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的测试方法按照GB/T 18837 的相关规定执行。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实测值保留两位小数。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测试时,室内机的型式为适合IPLV检测、最少数量的最小静压室内机组合。

对于制冷量非连续可调的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需要作 –7.5% 的修正,以反映开停机的能耗损失。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实施规则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实施规则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主要起草人:袁雅青、戴世龙
.
CQC/JY202-200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设计定型的、能够批量生产的并通过 CCC 认证或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气候 类型为 T1 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产品。
不适用于双制冷循环系统和多制冷循环系统的机组。 2. 认证模式
按照《自愿认证标志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9 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按照《自愿认证标志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9.1 标志样式
9.2 标志使用 标志至少要在产品本体/产品最小包装/说明书三者之一体现,可以使用 CQC 印制的或证书持有
者自行印刷的认证标志。申请方/证书持有者必须在使用标志前报 CQC 审定备案,未经许可不得擅 自使用。不允许使用变形标志。 10 收费
/
§5.1
标志
/
§8.1
包装
/
§8.2
绝缘电阻
/
§5.2
介电强度
/
§5.2
泄漏电流
/
§5.2
接地电阻
/
§5.2
家 用 和 类 似

防触电保护
联 式
制冷系统密封

运转
调 GB/T18837-2002 室内机制冷量
用 途 设 备
热 泵

()
GB 21454-2008
室内机消耗功率 制冷量

制冷消耗功率
/ / / §5.4.3 §5.4.4 §5.4.5 §5.4.6
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确认试验应按标准的规定进行;频次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2) 例行检验允许用经验证明后确定的等效、快速的方法进行;

多联空调系统的标准体系

多联空调系统的标准体系

GB2145-200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能源效率等级对应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能效等级 名义制冷量CC(W) CC≤28000 28000≤CC≤84000 CC>84000 5 2.80 2.75 2.70 4 3.00 2.95 2.90 3 3.20 3.15 3.10 2 3.40 3.35 3.30 1 3.60 3.55 3.50
安全要求试验方法,略
GB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制冷剂浓度限值:
制冷剂是不可燃的,可用于总充装量能满足有关制冷空间要求的系统。 当其不超过表3规定时,即使逸出,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危害。 R22的限值0.3Kg/cm3,R407C、R410A没有规定。 日本高压气体保护协会KHK制冷和空调设备标准(KHKS0010)指出: R22和R407C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浓度均为0.3kg/m3,R410A在室内空 气中的最大浓度均为0.44kg/m3。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标准规定与日 本相差不大。
室内机冻结试验:
按图1所示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两台室内机和室外机, 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隔栅调到最易结霜状态, 达到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 a)空气流通试验:机组启动并运行4hr,机组蒸发器的迎风面表明凝结的 冰霜面积不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 b)滴水试验:将被试室内机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r,使 蒸发器盘管风路被霜完全阻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 机以高速度运转5min,机组室内机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
配置率100%
配置率100%
GBT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的空调系统中,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因其能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为了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工程技术,制定技术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本文将针对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概述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是一种通过制冷剂循环工作原理,利用电力直接或间接提供热泵循环系统,实现供热和供冷功能的空调系统。

其具有主机和室内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相互协同工作,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特点。

2.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主要由室外机、室内机、管道系统、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其中,室外机负责制冷和制热,通过管道将冷热介质传递至室内机,再通过风机将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和传递,从而实现室内空调效果。

而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自动控制。

3.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优势(1) 高效节能: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采用热泵循环工作原理,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相较于传统的锅炉供暖,能够节约能源30以上。

(2) 环保节能: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采用制冷剂循环,避免了直接排放对大气层对臭氧层引起的破坏,具有环保性能。

(3) 舒适性: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温度调节范围广,能够快速实现室内温度的升降,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4.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工程技术规程要求(1) 设计要求: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使用环境等因素,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施工要求:在系统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和检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运行维护要求: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的运行维护,清洁过滤器、检查管道连接等工作,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智能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解读

智能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解读

标准评析智能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解读■ 胡亚欣1 李红伟2 亓 新2 冯长卿1 刘冬阳1 闫蓓蓓1(1.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2.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摘 要:家电智能化的核心目的之一即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能耗可视化、节能可控化,这对于大型多联机空调设备、共享办公空调系统更为突出。

为此,市场上涌现出的领先技术,通过大数据、智能云等实现集中管理、分类统计的功能,但实现效果和水平一时间难分高下。

从行业良性竞争及用户实际体验的角度出发,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了T/CAS 433—2020《智能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智能水平评价技术规范》。

本文就该标准的背景和关键性指标进行了详细论述与解读,并用业内领先产品的试验结果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智能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3.025Interpretation of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Level of Intelligent Clou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heat-pump) Unit HU Ya-xin1 LI Hong-wei2 QI Xin2 FENG Chang-qing1 LIU Dong-yang1 YAN Bei-bei1(1. CHEARI (Beijing) Certification & Testing Co., Ltd.;2. China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 One of the core purposes of home appliance intelligentization is to realize the visual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ntrol of energy saving,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large-scale multi-connecte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and shared offic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o this end, through big data, intelligent cloud and others, emerging leading technologies on the market achieve the functions including centralize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but the level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ime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CAS 433—20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level of intelligent clou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heat-pump) unit, was published and implemented by China Standardization Association from the angle of benign competition and user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key indicators of the standard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illustrat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of leading products in the industry.Keywords: clou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heat-pump) unit, intelligent基金项目:本文受工信部2019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面向智能家电芯片、传感器与物联网模块等关键部件及家电互联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19-00896-2-2)资助。

VRV空调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VRV空调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VRV空调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第一条国家、行业规范及标准1.1.设备/材料标准⏹GB/T 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 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2021.3—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T 18836-2002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7791-1999 《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GB 10080-2001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4706.32-200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T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1.2.设计与图纸标准⏹GB/T 50114-2001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 50155-19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3.施工技术标准⏹DB31/T322-2004《家用空调设备工程技术规程》1.4.工程验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B/T 4330-1999《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1.5.图纸与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程与设计变更、获招标人审批之技术方案。

第二条设备技术要求1.1.家用智能多联机1.1.1.一般规定1.1.1.1.所有设备必须是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的生产厂家制造的全新的产品。

产品全面满足欧盟ROHS指令,所有的设备均获得3C认证。

提供必要的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产品认证,以证明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

10
制冷剂管路设计
室内外机组之间接管管径原则
室外机组与分歧管之间: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尺寸相 同。 分歧管与室内机组之间:与室内机组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取决于前后所连接的室内机组总容量。 当需要增大管径时,应按照产品厂家技术文件执行。
11
制冷剂管路设计
确定室内外机组的接管长度应遵循的原则
发动机驱动的多联式机组,水源多联机组以及采用其 他制冷剂的上述机组可参照执行。
2
部分参考规范
1883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7-2010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式中: —最大允许连接管的长度 —最大允许连接管等效长度 ∑—连接管上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之和 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由厂家给定或参照下表:
14
单个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推荐值
外径 Φ
弯管
存油弯头 分歧管
等效长度 m
集支管
6.35


9.52 0.18
1.3
下游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之和小于78
冬季空调室内风速不宜大于0.2,夏季不宜大于0.3 避免将室内机组安装在室外,易受油烟污染、酸碱或具有 电磁干扰的环境中。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专用措施。 避免将室内机组安装在室外,易受油烟污染、酸碱 或具有电磁干扰的环境中。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专 用措施。
7
室内外机组布置
室外机组的布置原则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 机组排风的影响。 宜设置于阴凉处,且不应放置在多尘或污染严重的地方。 应远离电磁波辐射源设置,与辐射源间距至少为1m。 机组的设置宜减少连接管的总长度,减少冷量的衰减, 提高工程设计与安装的自由度。 机组与机组之间,机组与障碍物之间应有安装维修空 间或通道,并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可以在不同区域内实现温度控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为了确保机组的性能和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下面对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产品分类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主要分为两类:冷暖型和纯冷型。

其中,冷暖型机组既可以供暖,又可以制冷;纯冷型机组仅能制冷。

根据机组的用途和场所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机组。

二、产品性能
1. 制冷性能: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是衡量其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标准规定,机组在标准工况下,制冷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制热性能:冷暖型机组的制热性能同样重要。

标准规定,在标准工况下,机组的制热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 能效比:能效比是评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

标准规定,机组的能效比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 噪音:机组的噪声是影响其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标准规定,在标准工况下,机组的噪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5. 防腐蚀性能:由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通常安装在室外,因此其防腐蚀性能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准规定,机组应具备一定的防腐蚀性能,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产品安全
1. 电器安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电器产品,需要符合
国家相关电器安全标准,确保用户使用时的安全。

2. 防雷击安全:由于机组通常安装在室外,其防雷击安全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标准规定,机组应具备一定的防雷击能力。

3. 热水安全:冷暖型机组在供暖时需要产生热水,因此机组的热水安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标准规定,机组应具备一定的热水安全措施和保护功能。

四、产品质量
1. 外观质量:机组的外观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标准规定,机组应具备良好的外观质量,无明显缺陷和损伤。

2. 内部质量:机组的内部构造和零部件的质量也是决定机组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准规定,机组内部零部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构造合理,易于维护。

3. 性能稳定性:机组的性能稳定性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标准规定,机组应具备良好的性能稳定性,不易出现故障。

五、产品标识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标识是确保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机组的重要手段。

标准规定,机组的标识应包括生产厂商、产品型号、制造日期、产品编号等信息。

总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标准涉及到产品的性能、安全和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于确保机组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机组才能够安全、高效地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