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
十字换乘站研究

十字换乘站研究摘要:十字换乘站是轨道交通众多换乘型式中较方便的一种换乘型式,很受轨道交通乘客青睐。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站中均设置有十字换乘站,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十字换乘站使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有些十字换乘站体现了它的优势:换乘时间短,换乘效果良好;有些则出现了换乘能力不足、换乘流线紊乱等问题。
为了让十字换乘站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需对其十字换乘站的布局设计、适用性及其使用情况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文对十字换乘站布局、换乘便捷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轨道交通十字换乘站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1.十字换乘形式十字换乘一般适用于两条线路十字交叉,即两条线路车站呈“十”字型交叉,交汇点大约居车站中间,到达两端距离均等,可以形成公用站厅。
换乘是通过配置在交叉处的楼梯、自动扶梯或附加换乘通道实现的,车站可以是二层站也可以是三层站。
该换乘方式根据站台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岛式与岛式换乘、岛式与侧式换乘和侧式与侧式换乘三种。
1.1岛式与岛式换乘岛岛十字换乘一般为地下三层车站,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地下一层为两条线公用站厅层,车站一般采用明挖和盖挖法施工。
在站台中部设置十字换乘楼梯,可以实现厅到厅、台到台的换乘。
换乘便捷,换乘能力较大。
若换乘楼梯的双向换乘能力不足时,可以在一个象限增设一条换乘通道。
1.2岛式与侧式换乘(1)上侧下岛上侧下岛换乘站一般为地下二层或者地下三层,地下三层上侧下岛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地下两层上侧下岛一般采用暗挖法施工。
(2)上岛下侧上岛下侧换乘站一般为地下三层,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
换乘通过岛式站台中部的两组楼梯分别至下层两个侧式站台。
1.3侧式与侧式换乘侧式与侧式十字换乘站一般为地下三层,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
换乘通过交叉部位四角的四组楼梯实现四个方向的换乘。
2.十字换乘站的特点分析十字换乘适合两条线路同期实施或修建时间较近,不能同期实施就要预留好换乘节点,这样前期施工投资较大,对后期线路车站的设置也形成一定制约。
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探讨_李舸鹏

收稿日期:2013-10-08;修回日期:2014-04-08作者简介:李舸鹏(1978—),男,广东梅县人,201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成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师,现从事地铁设计、研究工作。
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探讨李舸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33)摘要: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 ”、“L ”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平行换乘模式;交汇换乘模式;组合换乘模式;“零距离”换乘;换乘形式DOI :10.3973/j.issn.1672-741X.2014.05.007中图分类号:U 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41X (2014)05-0428-15Study on Passenger Transfer Modes of Underground Metro StationsLI Gepeng(China Railway Tunnel Survey &Design Institute Co.,Ltd.,Tianjin 300133,China )Abstract :The passenger transfer modes of underground Metro stat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parallel transfer modes ,including dual-island four-track transfer mode and vertical-direction island transfer mode ;2)cross transfer modes ,including “+”-shaped transfer mode ,“T ”-shaped transfer mode ,“L ”-shaped transfer mode and passage trans-fer mode ;3)combined transfer mode.The functions ,passenger organizations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degrees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operation safety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case histories ,of each transfer mode mentioned above are presented.The key points in the passenger transfer mod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Metro stations are proposed and some advices are made on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transfer design of future Metro works.Key words :Metro ;transfer station ;parallel transfer mode ;cross transfer mode ;combined transfer mode ;“zero-dis-tance ”transfer ;transfer mode0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路网的不断完善,交织的路网就形成了两线及多线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平行换乘形式研究

许磊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 院集 团有 限公司 , 天津 3 0 0 2 5 1 )
XU Lei
( T h e T h i r d R a i l wa yS u r v e y a n d D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r o u pC o r p o r a i t o n , T i a n j i n 3 0 0 2 5 1 , C h i n a )
同站 台平行换乘车站几种方案 中, 不 同的同 台 换 乘形式各有优缺 点和适 用条件 。通过比较分析 , 对一般 同站 台换乘车站 , 建议采用 3 层 叠岛同站台换乘; 对换乘客 流量较 大的线路 , 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 建议采用双站 双向 同站 台换乘 方案, 让 两条地铁线路 同方向和反方向的换乘客 流在相 邻的两个车站完成 , 使 不同方向的换乘客流都得到照顾 。
【 摘 要 】 通过对城 市轨道 交通 中几种常用的 同站 台换 乘形 式与一般的节点换乘方 式进行 分析 比较 , 重点对 两层 双岛四
线换乘 、 3 层叠 岛同向换乘 、 3 层叠岛反 向换 乘、 双站双向同站台换乘 的优缺 点及其适用性进行研 究, 并为抉 乘站设 计提供 借鉴 。 同站 台平行换乘车站是地铁车站设 计中换 乘最为便 捷的方式, 两条 线的换 乘客 流在同 1 个 站台层可以 实现换乘 在
i nu r b a nr a i l t r a n s i t , n df a o c us e s o n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nt a ag e s o f t wo — i s l a n df o u r — l i n et r a n s f e r , t h r e e - l a y e r s u pe r i mp o s e di s l nd a
基于地铁同站台换乘选型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车站的结构宽度相对 比较小, 这样 的话整个施工并不会对地面产生 较 大 的影 响 ; ( 2 ) 过轨 的条 件 比较 好 , 这 一 优点 与上 述平 行 双 岛 四线 形 式 的 比较 相 似 ; 换句 话 说 , 只需 要 设 定 渡 线 就 能 够很 好 的 实现 跨 线 的运 行 ; ( 3 ) 地 铁车 站 的 两个 端 点 区 间线 路 并 不存 在 有 交 叉点 , 这 样的话能够很好的改 善线路条件 ,进而利 于整个地铁线路的运 营。 至于重叠双岛四线的缺点 , 则可 以简单 整理为 : ( 1 ) 地铁车站存在有 三层的建筑物 , 这 样 的话 埋 深 就 会 比较 大 , 自然 而 然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带来施工风险 ; ( 2 ) 在地铁车站两侧 的区间中, 地铁上下行线路应该 及 时 的调 整 相对 位 置 ,这 样 的话 就会 在 某 种程 度 上 提高 施 工 难 度 , 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安全隐患 ; ( 3 ) 乘客站的一层面积并不大 , 只 有一个非换乘站的站厅层面积 , 这样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乘客疏散。 3地铁换乘 的技术难点分析 3 . 1地铁车站换乘的设计思路 伴 随着 城市 地 铁 交通 产 业 的 不断 演 进 , 有 关 地铁 的设 计 往往 呈 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 尤其是关于地铁 同站台 的换乘形式 , 无论 是 地铁 乘 客还 是 从 事地 铁理 论 研 究 的工 作 人 员 , 都 相 应 的提 出更 高 的 需求 。 结 合 过去 我 们对 于 无锡 地 铁 二 号 线 的设 计 , 我 们 主要 对 于 地 铁 车站 的换乘 模 式 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 最 终 提 出相 对 比较 新 颖 的 车 站 建筑方法 , 地铁线路分别上下重叠过 站 , 然而换乘方式 则采用 同站 台平行换乘的崭新换乘方 式。 最终这一提出可 以说是得到了比较理 想 的效 果 , 缓 解 了乘 客拥 挤 的局 面 , 进 而 开创 了地 铁 建 筑 的空 间 。 3 . 2地 铁 车站 换 乘设 计 的影 响 因素 地铁车辆 的换乘方式不仅仅受到站位环境的影 响, 同时还受到 建筑功能 以及线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过去比较常见 的设计 方 法是 先 在 总平 面 上确 定 车站 的换乘 方 式 。 然 而 考虑 到 现 实地 理 环 境 的 复 杂 多变 , 并 不 可 以简 单 的 采 取 “ + ” 或者 “ T ” 的换 乘 方 式 , 这 样 就给地铁设计人员带来 了技术上的挑战。 我们可 以采用平行换乘 以 及通道换乘方式相结合 的方法 , 对于现实地铁车站换乘的实现提供
地铁车站工程难点分析及施工对策

地铁车站工程难点分析及施工对策一、地连墙成槽施工:㈠难点分析: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土质存在较厚的回填土和粉砂层,成槽中容易坍塌。
标贯击数加大,成槽效率较低。
含砂层厚度较大,分布虽不连续,但是在地连墙穿越砂层成槽时,受承压水水位影响,孔壁稳定性差,成槽施工时槽边大型施工机械多,挖孔时间较长,极易造成槽壁坍方。
㈡施工对策:⑴穿过含水砂层的地连墙施工,循环泥浆比重控制在 1.2~1.3,施工过程中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和粘度。
⑵成槽时加强观测,若槽壁发生较严重的坍塌,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
对槽壁的稳定性尤其要密切注意,注意返浆循环,保持槽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
储备足够的泥浆,防止泥浆液面下降。
⑶根据土质选择泥浆配合比,保证泥浆在安全液位以上并且无地下水流动。
在施工期间如发现有漏浆或跑浆现象,及时堵漏和补浆。
⑷挖槽出现坍塌迹象时,迅速补浆以提高泥浆液面和回填黄泥,待所填的回填土稳定后再重新开挖。
⑸如塌孔现象严重,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确定是砂层引起后,需对含砂层进行双排注浆,内排注双液浆,外排注单液浆。
二、地连墙钢筋笼吊装:㈠难点分析:本标段地连墙较深,标准幅钢筋笼重量约30t以上,起吊难度大。
㈡施工对策:通过于家堡枢纽二标段、湾广场、机场枢纽二标段、6号线外院附中站等工程地连墙施工经验,对地连墙钢筋笼进行吊点设计和计算,采用150t、100t履带起重机双机抬吊装方法,利用主、副吊点将钢筋笼一次起吊,在空中竖直,防止网片扭曲变形。
在下入孔口的过程中摘掉副钩,钢筋笼下放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以确保槽壁不坍塌和减少槽底沉渣厚度。
三、地连墙接头接口处理:㈠难点分析:本工程地连墙接头形式为锁口管,拔放接头管时间的掌握和保证接头的严密性是地连墙施工的控制重点,也是地连墙在该地质层的施工的难点。
㈡施工对策:1、沉放和拔除锁口管时均使用液压顶升架,以保证锁口管的垂直度和沉放深度满足要求。
锁口管拔除时必须要掌握好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在混凝土灌注完毕后进行试拔锁口管,将液压顶升架的顶升压力做为参考,确定锁口管的最佳拔除时间。
地铁车站换乘方式的思考

地铁车站换乘方式的思考杨健摘要: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的重要节点。
本文以宁波地铁2号线甬江北站为例,对地铁换乘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使车站既满足了地铁功能的需要,将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有机衔接,形成内外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的一体化服务。
关键词:地铁车站;换乘方式Abstract:opportunities for urban subway traffic three-dimensional, bound to the subway station become important node of urban traffic transfer and cohesion system.This paper to Ningbo metro line2 YongJiang north station as an example,the study of metro transfer scheme in detail,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ubway station,external transport and internal traffic of the city to city organic link,form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s.Key words:subway station;Change to the way.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目前地铁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城市的地铁规划已经不是单一的一条线,均已成地铁网络。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的重要节点。
地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地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过载运营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过载运营问题。
高峰时段,车厢拥挤不堪,乘客往往无法上下车,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问题:地铁站内平台人员密集、乘车大厅拥挤,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违规停车、逃票、人员聚集等行为也给地铁运营带来了安全风险。
3. 站点管理混乱:部分地铁站点由于规划失误或者设计不当,导致站点换乘不便、出入口设置不合理,给乘客带来不便与困扰。
同时,通道封闭、楼梯狭窄等也给乘客带来了困扰。
4. 服务水平不佳: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或培训不到位,并行程度较低的恶意接单以及服务质量差异化等原因导致一些非法汽车司机存在杜康由于装修平台招聘,有些人不具备这门技能。
二、对策分析1. 加大投入,扩大地铁网络:政府应加大对地铁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机会,不断扩大地铁网络规模。
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装备,提高运营效率。
2. 优化出行组织:通过科学合理的出行组织安排,如错时上下班、远离交通高峰等方式减少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
此外,在换乘站点设置指示牌,并提供导航服务以方便乘客。
3. 加强人员培训与岗位设置:加强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在站点管理过程中合理设置职责岗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来监控地铁运营情况和乘客流量,实时调整列车数量和发车间隔以缓解拥挤状况。
此外,在车站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报警器材以提升安全监控水平。
5. 完善服务设施与配套措施:提高地铁车站的容量,增加候车区域和出入口的数量。
同时,增加无障碍通道、升级乘客接听导航系统、提供充电设施等改善乘客体验。
6. 加强执法力度和安全防范:加大地铁执法力度,严查逃票行为,并对逃票者进行处罚。
加强地铁安全防范工作,提醒并制止乘客违规停车、聚集等行为。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T型换乘节点形式探讨

209 2021年第1期工程设计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T型换乘节点形式探讨李博涵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目前,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一、二线城市陆续积极筹备地铁建设项目。
地下交通建筑空间是为乘客提供换乘、候车的一种静态交通设施,也是乘客在地铁线路上能够直接接触的空间。
地铁内部的换乘空间构成内容复杂,需要合理设计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方便乘客寻找地铁线路的同时,保证地铁人流的有序顺畅通行。
对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换乘节点方式,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铁站;T型换乘;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1-0209-021 地铁换乘空间结构及形式简述地铁的换乘空间组成较为复杂,通常被分为四个部分,即乘客使用、生活辅助、运营管理以及技术设备。
基础设施空间包括地面出入通道、等候车站厅、地下换乘站、站台、交通隧道、售票大厅、楼梯和自动扶梯等。
地铁换乘车站一般位于城市干道下,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多,换乘形式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必须结合该站所处的线路条件、远期客流量(包含换乘客流量)、周边环境、地质情况、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满足车站基本功能(包含换乘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车站埋深,控制车站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2条或多条相交的地铁线路相互交织,一般可分为平行、交汇以及二者组合这3种模式。
每种模式下,根据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站台形式和站台搭接关系,又存在着多种的变化与组合方式。
2站换乘的平面组合根据线路敷设走向的不同可形成“十”形、“T”形、“L”形和上下叠落的换乘。
3站、4站换乘的平面组合可形成“H”形、“Y”形、“厶”形、“川”形和“卅”形等形式。
根据各线站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侧-侧换乘、岛-侧换乘和岛-岛换乘等形式。
根据建设时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节点换乘和通道换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地铁车站是当今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站换乘是地铁客流分布和交通效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换乘形式、设计要素、客流管理等方面对地铁车站换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对策。
一、换乘形式的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包括端式换乘、岛式换乘和复式换乘。
端式换乘即通过在一个车站设置两个岛式站台,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岛式换乘采用中央共享区,即设置一个共享的中央区域,使得乘客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一个线路到达另一个线路;复式换乘则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站台和中转层,使得乘客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换乘。
不同形式的换乘方式,对车站空间的利用以及乘客流量的管理都有不同的考虑。
对于人口稠密但站点有限的城市,端式换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因为它可以最大化利用车站空间而不会占用更多的土地。
而对于站点数量众多、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则更适合采用岛式换乘或者复式换乘,因为这两种换乘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乘客的流量和方向。
二、设计要素的分析
地铁车站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乘客的流量和站点的结构。
如果站点用地不足或者人口密集,可以采用岛式换乘,通过合理设置站台和共享区域,实现换乘效率的最大化。
同时,站点的结构也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行动路径和方向,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客流。
此外,站点的通道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道通常由接待区、进站口、安全平台、进站闸门、出站通道等部分组成,其中进站口和出站通道是交叉的,也是车站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通道的宽度、候车区的大小、进出站口之间的距离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通行效果。
三、客流管理的对策
客流管理是地铁车站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通过车站的乘客流量以及安全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些要素包括如何提高车站的容纳能力、如何缓解高峰期的人流压力、如何确保进出站的安全等问题。
为此,交通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客流压力。
例如,在高峰期加强站台巡视和指挥、限制进站人员数量、设置人流管
制设备、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
爆满车站的人流压力,保证乘客的安全通行。
总之,地铁车站的换乘方式、设计要素以及客流管理都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交通部门应该致力于
进行科学合理的站点规划,积极探索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管理方法,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保证安全、便捷、高效的乘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