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方式的探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地铁车站是当今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站换乘是地铁客流分布和交通效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换乘形式、设计要素、客流管理等方面对地铁车站换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对策。
一、换乘形式的分析地铁车站换乘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包括端式换乘、岛式换乘和复式换乘。
端式换乘即通过在一个车站设置两个岛式站台,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岛式换乘采用中央共享区,即设置一个共享的中央区域,使得乘客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一个线路到达另一个线路;复式换乘则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站台和中转层,使得乘客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换乘。
不同形式的换乘方式,对车站空间的利用以及乘客流量的管理都有不同的考虑。
对于人口稠密但站点有限的城市,端式换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因为它可以最大化利用车站空间而不会占用更多的土地。
而对于站点数量众多、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则更适合采用岛式换乘或者复式换乘,因为这两种换乘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乘客的流量和方向。
二、设计要素的分析地铁车站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乘客的流量和站点的结构。
如果站点用地不足或者人口密集,可以采用岛式换乘,通过合理设置站台和共享区域,实现换乘效率的最大化。
同时,站点的结构也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行动路径和方向,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客流。
此外,站点的通道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道通常由接待区、进站口、安全平台、进站闸门、出站通道等部分组成,其中进站口和出站通道是交叉的,也是车站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通道的宽度、候车区的大小、进出站口之间的距离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通行效果。
三、客流管理的对策客流管理是地铁车站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通过车站的乘客流量以及安全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些要素包括如何提高车站的容纳能力、如何缓解高峰期的人流压力、如何确保进出站的安全等问题。
为此,交通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客流压力。
地铁换乘方式的思考

一
图2 “ 十”字立体换乘
这 种方 式在 广 州地铁 被 大量采 用 。 33 同站 厅 换 乘 .
I 线
^
站 I 台
一
如 图 5 示 ,A、 B两 线 公 用 同 所
不安 定感 。
A
“ T”型换 乘 、 “ ”型 换乘 ( 、 L 图2
毁
3 、4)均 属 于 此 类 换 乘 方 式 。 换 乘
2 换乘车站要求
基 于 上 述 乘 客 换 乘 时 习 惯 性 心 理 特 征 ,对 换 乘 车 站 的 设 计 提 出 下 列要 求 。
时每 位 乘 客 均 需 转 移 至 不 同 平 面 站
( ) 换 乘 车 站 换 乘 能 力 应 留 有 7 余 量 ,以 便 应 对 新 建 线 路 增 加 的 客
图4 “ ”型立体换乘 L
台
34 双 层 同台 换 乘 . 同 台 换 乘 是 指 乘 客 换 乘 时 ,下 车 走 到对 面 站 台 即 为 目标 线路 ,即
所 谓 “ 到 门” 方 式 。这 种 换 乘 方 门
上 海 旧有 地 铁 换 乘 车 站 均 采 用这 种
如 图 l 示 ,两 站 台 可 以 平 行 方 式 。 所
也 可 以 不 平 行 ( 中是 平 行 的 ) , 图 这 种 设 计 结 构 简 单 ,站 台 小 ,施 工
32 立 体 换 乘 . 站 台 设 置 在 不 同 平 面 , 乘 客 通
站厅层
龛 下
行 J
一站台 2
线 B 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的车站换乘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离换乘和直通换乘。
1. 分离换乘:也称为无缝换乘,是指在车站之间设置专门的换乘通道,乘客可以在不出站的情况下换乘不同线路的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乘客不需要额外购票或进站,换乘过程较为顺畅,减少了换乘时间和麻烦。
2. 直通换乘:是指换乘时需要先出站再重新进站的方式。
在换乘车站,乘客需要购票、出站后再购买新的票重新进站乘坐下一趟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乘客需要一定的步行距离,并且要进行票务的处理,相比分离换乘来说,换乘时间和步骤稍显繁琐。
两种换乘方式各有优劣,一般来说,地铁线路交叉密集的城市会采用分离换乘的方式,以方便乘客快速换乘不同线路,提高运输效率。
而地铁线路较为简单的城市则可能采用直通换乘的方式,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此外,地铁车站换乘还会考虑人流量和站点布局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和便利的换乘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设计旨在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分析及改善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分析及改善措施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站前言叙述轨道交通的概念,提出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应该遵循的原则,从而分析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分类,并对比各种换乘方式,总结各种换乘方式的功能特点及优缺点,以及重庆各种换乘方式应用的代表车站,并讨论不同换乘方式的适应性。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换乘客流,车站的位置,与周围地面交通的协调,并对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换乘站的研究设置和换乘方式的选择,放在重要位置上,妥善加以解决1选题背景随着重庆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重庆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网络也正逐渐形成。
在线路建设的过程中,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与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影响愈加明显。
一些新建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果之所以不尽如意,究其原因,除票价等因素外,换乘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国外轨道交通系统成功经验,结合重庆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换乘方式,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使得轨道交通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对重庆轨道交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轨道交通换乘的概念及原则(1)换乘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轨道交通换乘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轨道交通与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
本文中的轨道交通换乘特指重庆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2)换乘的原则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应根据重庆换乘枢纽的具体情况,在预测远期换乘客流流量、流向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选择能充分满足换乘需求而又经济合理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确定轨道交通的换乘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②调整相交线路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③尽量缩短乘客的换乘步行距离、换乘时间;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乘客;⑤结合地形确定车站布置形式,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乘车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优化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换乘优化的重要性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乘车方式,尤其是在多线路、多站点的交通网络中更为常见。
优化换乘可以缩短乘客的乘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换乘的不便和不适。
此外,优化换乘还可以减少车站人流压力,降低交通拥堵,并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换乘优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换乘优化的主要挑战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优化常常面临以下挑战:1. 路线规划挑战:多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如何确定最优的换乘路径成为关键问题。
需要考虑换乘时间、站点间距、座位容量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换乘点人流量和换乘步行距离的影响。
2. 站点设计挑战:换乘站点的设计对换乘优化有着重要影响。
换乘站点应该合理布局,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不必要的行走距离。
合理设计的站点结构和引导标识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和乘车体验。
3.人流控制挑战:在高峰期,换乘站点常常人满为患,导致出行拥堵和乘车不便。
如何合理控制人流,平衡换乘站点的负载,是换乘优化中的重要问题。
三、换乘优化的解决方案为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体验,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多维度换乘规划:通过建立全面的乘车模型,结合时刻表、车辆调度等信息,利用最新的算法和技术,提供多维度的换乘规划。
这样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准确、更灵活的换乘选择,同时考虑到换乘时间、换乘步行距离、车辆负载等因素。
2. 站点智能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换乘站点进行智能设计。
例如,在站点内设置导航标识,引导乘客快速找到换乘通道;合理布置站台和候车区,减少换乘乘客的行走距离;增设电子显示屏,提供实时列车信息,方便乘客及时获取换乘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换乘方式也备受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节省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一、换乘方式的种类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包括直接换乘和间接换乘两种。
直接换乘是指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直接换乘,乘客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直接换乘,例如地铁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不需要乘客离开不同线路的车站,不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易于操作,缩短了乘客的出行时间。
间接换乘则是指乘客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等)实现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比直接换乘要复杂,因为乘客需要从原来的车站出发,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到达目标车站,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换乘方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不完善时较为常见。
二、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1.时间时间是影响乘客换乘方式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较多的情况下。
直接换乘耗时少、操作简单,更适合出行时间较短的乘客;而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进行间接换乘,在一些交通较为拥堵的城市,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2.距离当两个站点之间距离较远时,间接换乘更为合适,因为车站之间可能需要较长的步行时间。
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直接换乘更为适合。
3.换乘站的容量和设计换乘站的容量和设计也是决定乘客选择直接换乘或间接换乘方式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站点的容量较大、换乘通道宽敞、还配备了足够的标识和提示,那么直接换乘是更为便利的选择。
4.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也会影响换乘方式的选择。
比如,在地铁站进行直接换乘时,如果地铁运营公司对于信息宣传不充分、车站管理不规范,就会影响乘客服务体验。
此时,乘客可能更愿意选择其他的间接换乘方式。
三、优化换乘方式的措施1.加大设备投入为了提升用户换乘体验,需要增加设备投入,优化地铁站和地铁车站的互联互通能力。
加装自助服务设备,如自动扶梯、电梯、无人售票机等,在方便乘客的同时,可以缓解客流,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效率和舒适度的追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中,车站的设计和建设尤为重要。
其中,车站换乘模式的合理设计和研究,可以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和顺畅,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和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车站换乘模式的基本概念车站换乘模式,指的是旅客在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不同线路、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之间的转换,是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车站换乘模式包括不同车站之间的换乘,同一车站内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不同站台之间的换乘等。
二、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1)人性化原则。
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要、习惯和心理特点,在车站的布局、设施、引导标示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乘客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完成出行。
(2)合理化原则。
要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和运行情况,量身打造合理的换乘模式和布局,使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更为顺畅和高效。
(3)安全可控原则。
要加强车站换乘区域的管理和监控,保障乘客人身和财物安全,同时要保持车站正常运营秩序。
2.设计方法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隔板式该换乘模式采用设置隔板或分离式站台的方式,以达到不同车站之间或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效果,适合于车站站台较长的情况。
例如北京地铁4号线的张坊站和金葫芦沟站。
(2)中央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车站设置中央换乘区的方式,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适用于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的情况。
例如上海地铁8号线的人民广场站和大世界站。
(3)岛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同一站台设置多个线路岛式加接站台,以达到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之间的换乘效果,适用于车站站台较窄的情况。
例如深圳地铁2号线的岗厦站和会展中心站。
三、车站换乘模式的实践案例1.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南京西路站为典型的中央式车站换乘模式。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总结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度,换乘方式成为了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以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为主题,总结常见的换乘方式。
一、直接换乘直接换乘是指乘客在同一站点或同一站台上进行的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乘客无需离开站台即可完成换乘。
然而,直接换乘的缺点是需要设计合理的站台布局和乘客引导措施,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地找到换乘的目标线路。
二、站厅换乘站厅换乘是指乘客需要离开站台,通过站厅区域进行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相对于直接换乘来说,需要乘客额外走一段路程,但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和服务。
站厅换乘通常需要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指示牌,以引导乘客找到换乘的目标线路。
三、线路换乘线路换乘是指乘客需要在不同站点之间进行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需要乘客离开一条线路,然后进入另一条线路进行换乘。
线路换乘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换乘,但同时也增加了乘客的换乘时间和出行成本。
四、无缝换乘无缝换乘是指通过设置特殊的换乘设施或技术手段,使乘客在换乘过程中不需要离开站台或进行额外的步行。
这种换乘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换乘时间和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
无缝换乘通常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换乘设施和技术的设置。
五、一体化换乘一体化换乘是指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节点集成在一起,实现互联互通。
例如,在地铁站点上设置公交换乘站,或在高铁站点上设置地铁换乘口。
一体化换乘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成本。
六、智能化换乘智能化换乘是指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换乘方案和服务。
通过分析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智能化换乘可以提供最优的换乘方案,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智能化换乘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提供实时信息和导航,方便乘客进行换乘。
总结起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乘客出行需求、站点布局、设施设置等因素,以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换乘方式的探析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叙述了地铁车站的常用换乘方式以及优点和缺点,对广大地铁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换乘
1引言
地铁承担了世界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大规模乘客运输,缓解了交通压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一条线路对减轻城市公共交通能力效果并不显著,由多条线路组成的地铁网络才能效果明显。
地铁换乘站位于不同地铁线路的交叉点,它的功能是满足乘客上、下列车,两条线间换乘,短时间的休息、购物、逗留。
它具有明显的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
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通过车站来完成。
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要重视轨道交通网络间的衔接,为乘客提供地铁线路之间最直接、最安全、最方便的换乘。
在地铁车站中,换乘旅客数量可能达到总旅客数量的40%以上,所以,对地铁换乘枢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减少乘行时间、提高乘车安全性及舒适性、降低交通疲劳,从而提高乘客的劳动效率,给乘客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时间,提高地铁的社会价值。
2常用换乘
地铁车站除受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影响外,还受到现状及规划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等诸多条件的制约。
地铁轨道线路通常都沿城市道路敷设,设在道路的下方或路侧的下方。
为更好地吸引客流地铁车站通常设置在交叉路口的路中道路下方、交叉路口路侧道路下方等位置,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来自不同方向的客流。
换乘方式首先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的形式。
一般常见的有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多种形式,两条地铁线交叉点的车站称为换乘车站。
通常有同站台换乘、十字换乘、T型换乘、L型换乘和通道换乘等换乘形式。
2. 1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一般适用于两条线路平行交织,而且采用岛式站台的车站形式。
乘客换乘时,由岛式站台的一侧下车,通过站台到另一侧上车,就完成了转线换乘,换乘极为方便。
同站台换乘的基本布局是双岛站台形式,同一平面布置站台为双层双岛四线车站,双层布置站台为三层单岛四线车站。
(1)双层双岛四线车站
双层双岛四线车站适用于两条平行地铁线路间的换乘。
将两条线路的上行线布置在一个站台上,两条下行线布置在另一个站台上。
乘客下车后在同一站台就可以换乘另一条线的同方向列车,使用非常方便。
但是反方向换乘则需要通过站厅层来实现。
双层双岛四线车站的优点:①同方向零距离换乘,方便快捷;②车站为双层结构,埋深较浅,便于施工。
双层双岛四线车站的缺点:①反方向换乘不方便。
乘客必须通过站厅层,才能下到对面的站台上,实现反方向换乘。
②车站规模较大,车站主体结构较宽。
③车站的土方开挖量大,工程造价高。
(2)三层单岛四线车站
三层单岛四线车站适用于场地宽度受限制的地段,将两个岛式站台叠加起来。
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三层为站台层。
在站台端部还可设两条线的联络线,便于两条线路共用列车。
三层单岛四线换乘车站。
将P、W两条线分别设在站台两边,上、下行线路垂直叠加。
对于每条线的上、下行线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要根据换乘目的及线路埋深情况进行组合。
三层单岛四线车站同方向换乘,即将两条线路的上行线都布置在二层站台,下行线布置在三层站台上。
上、下行两个方向的乘客,都可以进行同方向同站台换乘。
避免了双岛四线车站反方向换乘不方便的缺点。
单岛四线车站反方向换乘,将P线的上行线与W线的下行线布置在上层站台,将P线的下行线与W线的上行线布置在下层站。
上、下行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同站台反方向换乘。
其使用效果优于双岛四线车站。
三层单岛四线换乘车站的优点:①由于将上下行线重叠布置,取消了双岛4线车站两端的立体交叉点。
②车站的宽度较小,有利于减少占地宽度和拆迁工程量。
③经过初步估算,该方案的土方开挖量和工程投资均比双层双岛四线车站低。
④既可进行同站台同方向换乘,也可实现同站台反方向换乘,使用方便灵活。
三层单岛四线车站的缺点:①车站埋深较大,基坑支护结构深,降水费用较高。
②车站的电扶梯提升高度增加,运营成本有所提高。
③三层站乘客进出站很不方便,走行时间较长。
遇有紧急情况,不利于乘客疏散。
采用同站台换乘方式要求两条线要有足够长的重合段;还要选用在两条线路建设期相近或同步建成的换乘点上。
在两线分期修建的情况下,近期需把后期线路车站及区间交叉的预留处理好,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
2. 2十字换乘
十字换乘一般适用于两条线路十字交叉,即两条线路车站呈“十”字型交叉,一个车站直接布置在另一个车站的上部,换乘是通过配置在交叉处的楼梯或自动扶梯实现的,车站可以是二层站也可以是三层站。
该换乘方式根据站台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岛式与侧式节点换乘、岛式与岛式节点换乘和侧式与侧式节点换乘三种,由于岛式与侧式节点换乘以及侧式与侧式节点换乘能满足较大的客流换乘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方案较多使用。
十字换乘可以很好地实现站台到站台的换乘,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条件;两条线路车站可共用一套站厅、站房及管理人员,综合效益比较好。
十字换乘适合两条线路同期实施或修建时间较近,不能同期实施就要预留好换乘节点,这样前期施工投资较大,对后期线路车站的设置也形成一定制约。
在考虑换乘站总平面布局时本着以下原则:尽量缩短车站总长度,做到施工时少拆迁、不断路、少干扰、不影响现状管线。
根据线路规划、站址环境、市政条件、客流吸引等因素,合理设置站位、地面出入口及风亭。
2. 3T型换乘和L型换乘
T型换乘是两条线路相交于丁字路口,两个地铁车站呈“T”型交叉,通常线路埋深较浅车站为双层站,线路埋深较大车站为三层站,一个车站中间的侧面与另一个车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楼扶梯相衔接。
L型换乘是两个地铁车站呈“L”型交叉,换乘是通过两车站的端部换乘设施楼扶梯相衔接。
T型换乘和L型换乘也可以实现站台到站台的换乘,换乘通行距离较十字换乘要长;T型换乘和L型换乘同样适合两条线路同期实施或修建时间较近,不能同期实施要预留好换乘节点,前期施工投资较大,对后期线路车站的设置也形成一定制约。
2. 4通道换乘
在两条线路交叉处,用通道和楼梯扶梯将两条线路的车站连接起来,供乘客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为通道换乘,通道换乘适用于两个车站靠得很近,但又无法建造同一个车站,因此要设换乘通道。
这种换乘方式建筑结构相对简单,两车站主体结构不必相接,仅通过换乘设施直接相连,换乘方式布置起来比较灵活。
连接通道一般设于两站站厅之间,也可从站台上直接设置,实现站台到站台的换乘。
两站的换乘原则为换乘途径要尽量短捷、方便。
并设置明显的换乘导向标志。
换乘在两个车站的付费区之间进行,实现一票制,并使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尽量不交叉。
根据预测高峰时段换乘客流的需要来决定换乘通道、换乘楼梯(含自动扶梯)的宽度;当发生火灾时,设置在该部位的防火卷帘应能自动落下。
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m,如超过时应采取措施满足人员疏散的消防要求。
通道换乘对乘客不是一种理想的换乘方式,换乘通道一般都较长,但通道换乘布置较为灵活,预留工程少,对后期修建的车站制约因素较小。
换乘节点还应根据远期线网的情况分别采用同步实施或是预留接口的实施条件。
通道换乘根据车站站位的不同,也有L型、T 型和H型三种布置形式。
3根据我国地铁换乘枢纽的现状,可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目前已有的地铁换乘车站是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而建造,缺乏城市交通规划,所以换乘形式多为“T”形、“L”形或平行的分离式通道换乘。
这些换乘形式换乘距离长,不是最佳的换乘方案。
同站台换乘,换乘路线短、换乘快捷,从换乘的舒适性来说,同站台换乘优于“T”形、“L”形换乘车站,从换乘客流量来说,优于“十字”换乘车站。
2.同站台换乘要求在路网规划中,两条地铁线路要平行,对路网规划要求高。
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十字”换乘是较佳的换乘方式,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十字”换乘车站中换乘节点的受力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换乘段构件梁、板、柱在工况转换中,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在施工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