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十五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7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7篇)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篇一时光匆匆,又到期末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更好地进行期末复习,让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计划:一、1月4号: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两拼等拼音知识1、通过反复诵读,能准确地认读各个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区分形近拼音、平翘舌音及前后鼻音2、能准确地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写在四线格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区分形近拼音的书写3、通过反复拼读,能掌握两拼和三拼方法,并能准确进行拼读;另外能独立进行拼读音节。
4、知道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5、相机出示习题,进行训练二、5号:识字(一)及课文(1——5)1、识记课文中的常用汉字,能准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反义词的练习,巩固反义词知识4、能区分形近字,会用“形容词+名词”等句式说话写话5、配以相应练习进行训练三、8号:课文(6——10)及识字(二)1、识记课文中的常用字,能准确书写生字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3、复习巩固多音字4、进行笔画和量词的训练,会说简单的比喻句5、会用“越……越……”句式说话写话,会用AABB、ABB、ABAB等形式说词写词6、配以相应练习进行训练四、9号:课文(11——20)1、识记课文中的常用字,能准确书写生字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用“呢、吗、吧”等语气词说话,并能准确读出疑问句的语气4、会用“看,看看,看一看”的样式写词5、会用“很……很……”的句式写词6、偏旁认记、分类练习7、会用“又……又”写词8、配以相应练习进行训练五、10号进行系统复习和习题讲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二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因为年龄都比较小,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组织纪律性都不强,各种行为习惯都未形成,所以对于小学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显得不大适应。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知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领悟诗人望月思亲的情感。
3.了解诗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借景抒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方法,领悟诗人望月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解读诗题同学们,五千年中华,三千年诗韵。
千百年来,诗歌和节日相伴相生,相得益彰。
你知道哪些跟节日相关的诗句吗?出示清明节、春节、七夕节、寒食节、重阳节等与节日有关的诗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和节日有关,题目是《十五夜望月》。
(板书课题)(一)解诗题十五夜是指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说到中秋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你能谈谈对中秋节的认识和了解吗?教师小结: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各种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本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你从题目中又能明白什么呢?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杜郎中的,这是一首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七言绝句。
(二)识作者王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士。
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过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省西安市。
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乐府诗。
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还以《宫词》写得好而知名。
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王建虽一生贫困潦倒,但是诗词成就很高。
这首《十五夜望月》又同其他的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这首诗更有创造性,更耐人寻味。
下面我们我们就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注意“四三节奏”,读出韵味。
引导学生找出韵脚——“鸦、花、家”,读出古诗的味道。
第十五课《小岛》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十五课《小岛》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知识:了解小岛的形成和特点,学习如何保护它们,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诗歌2.提高能力:阅读理解,综合运用语言能力3.培养情感态度:珍爱生态环境,爱护自然,远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教学重点1.知识的掌握:小岛的形成,小岛的特点,保护小岛的方法等2.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岛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2.多媒体展示和讲解。
3.互动问答法,口头反馈法。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案及实物材料。
1.热身首先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认真阅读课文,体会小岛的美丽之处,了解它对我们的意义并探讨如何保护它们。
这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你们是否了解过小岛?•你认为小岛有哪些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去保护小岛呢?2.入门介绍小学生的杂志《小兔同学》中一篇介绍小岛,提供让学生进行素材搜集或者新闻报道。
3.展示老师用PPT对小岛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小岛的形成,特点,以及生活在小岛上的动植物资源等相关知识点。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通过老师发放的资料、实物材料,模拟出一些小型小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了解保护小岛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体现到自己模拟的小岛上。
5.作业布置1.设计你们喜欢的小岛模型,并向同学展示。
2.参观网站或者景区展览,了解保护小岛的相关经验。
3.尝试创作一首描写小岛的诗歌。
1.通过实践操作整个课程是否有收获的反馈,让学生进行口头反馈,发言,老师进行点评,评论等。
2.通过获取课堂测试的正确率和与同学交流的情况,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课程进度。
3.通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制作的模型的作品,进行全班讨论。
课后拓展1.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入志愿团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教案范文

【导语】⼩学语⽂教学过程中,拼⾳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也是学⽣学习的重点。
拼⾳可以为学⽣提供识字的⼯具,也是学⽣学习语⽂知识的基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汉语拼⾳教案:《ie üe er》 教学⽬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认清形、正确书写。
学会整体认读⾳节ye、yue。
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üe组成的⾳节。
2.认识“雪、⼉”2个⽣字,学会⼉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复韵母ie、üe及其与声母组成的⾳节。
学前准备: 1.制作拼⾳卡⽚。
(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复习导⼊,引出课题。
(⽤时:5分钟) 1.(出⽰:ui、ou、ai、ei、ao、iu、ie、üe、er)你都认识它们吗? 2.引导学⽣复习。
3.板书课题:ie üe er。
⼆、学习ie üe er。
(⽤时:10分钟) 1.引导学⽣学习er的⾳和形。
(1)课件出⽰第3幅插图,引导学⽣试读。
(2)教师范读,指名读。
(3)⼩结: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节,可是,er是个⼩淘⽓,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独⽴成⾳节了。
(4)板书:ēr ér ěr èr,引导学⽣试读。
(5)引导学⽣开⽕车读、齐读。
2.引导学⽣⽤同样的⽅法学习ie、üe。
三、学习整体认读⾳节ye和yue,拼读⾳节。
(⽤时:15分钟) 1.板书:ye、yue。
引导学⽣⽐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2.启发思考:⾳节yue中“ü”的⼩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复习两点省略规则。
提醒学⽣⼩ü有礼貌,见了⼤y就摘帽。
3.引导学⽣运⽤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节ye、yue。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
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件先出示空表)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十五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启蒙以来的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你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教学准备老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故事和文章。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心目中的老师。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1、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不禁被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相信书本,不相信权威。
你知道哪些例子?(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你对科学精神了解多少?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二1.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答: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请总结这一段所说的内容。
答:(老师正音)1.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2.概括本段的内容: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三1.积累的相似字和多音字都能正确使用。
2.积累四字词语和俗语,了解成语“专心致志”的由来,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举办故事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专心致志”的故事,并进行讲一讲。
教学时间:两课时1.练形近字辨析填空要注意从偏旁部首上引导学生区别字意的不同。
多音字注音、组词。
2.日积月累。
(1)小组内书读。
(1)引导学生感受四字词语、俗语的大意。
(2)练习背诵3.知识窗。
(1)你从自读、互读、交流中学到了什么?(2)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大家一起来。
2.分组互评。
3.上台讲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四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收集关于计算机房其他功能的信息。
(一)引入新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感知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有防盗功能,防止不明人士进入屋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电脑在主人休息的时候,给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如果设计一个电脑房,打算怎么设计?想一想,写下来,班级交流的时候大家一起评论。
谁设计了我们心目中最好的房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五《乌鸦喝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难点: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到乌鸦遇到问题愿意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尝试寻找解决办法的精神。
课件(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师:(课件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呀?(乌鸦)快把漂亮的小手举起来和老师一齐写(师板书“乌鸦”生书空)。
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乌鸦的故事?1、(我知道有一个成语叫“羔羊跪乳乌鸦反哺” , 乌鸦是传统公认的孝顺自己父母的鸟。
小乌鸦看着衰老的母亲,哽咽着说:“妈妈,我很好。
您现在年纪大了,该享享清福了。
以后,我来养活您,一定让您吃得饱饱的!”从此以后,小乌鸦天天都去捉虫给妈妈吃,人们都夸小乌鸦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师;所以说乌鸦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所以后人用“乌鸟之情”比喻奉养父母长辈的孝心。
2:我还知道“乌合之众”,这个成语是指像一群乌鸦聚在一起的一帮人、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群、师;这个词是贬义词,我们应该成为遵守纪律的集体。
3、我知道“、鸦雀无声”,就是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
是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做声。
师:大家听,现在大家就是这样4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讲的是: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
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
狐狸只好赔着笑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高兴地唱了起来。
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
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师:乌鸦在干什么?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乌鸦喝水》板书喝水,齐读课题,喝是要求“会认”字,跟老师读一遍,它是什么偏旁(口)为什么是口字旁?生:因为喝水要用嘴,所以在口字旁边。
(二)、初读感知(随文识字)1、师: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每个单词的发音,特别是预习的时候要把生词的发音圈出来。
听一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谢谢,你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2.老师:那就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吧!然后多看课文中圈出的不熟悉的单词。
3.评估学生的阅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n1:喝不着水 n2想办法 n3喝着水(1)谁敢看第一段?其他同学要学会听,在心里默读。
请找出哪些是新单词。
(渴了,瓶子),(2)谁来领着读一读;生:(读文,找出“口渴”、“到处”瓶子师板书)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两遍师:(“口渴”)口和渴都读三声,跟老师读你能告诉大家口渴时什么感觉吗?生:口渴时嘴里很干,想喝水。
师:所以渴是三点水旁。
师:(到处)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指什么?生:到处指乌鸦口渴了,找了许许多多的地方。
生:到处指乌鸦这儿找找,那找找。
处处‘各处(2)、师:出示瓶子师:谁能告诉大家书中乌喝水的瓶子是什么样的?生: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指导朗读:看他多完整!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果嘴够不到水,就会卡在瓶口,出不去喝水)那这时他的心情会怎样的?谁又能读出来?小组比赛读,大家来评价。
模仿优秀组齐读(3)、师:乌鸦多想喝到水呀!他发现了什么?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又找出了生字(石、办法)(生读文指出“旁边”、“办法”师出示词卡并板书)小老师领读词语师:指生读“旁边”看图,谁的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呀?生: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旁边是谁呀!(生介绍)看来“旁边”是指离我们比较近的。
乌鸦从他的旁边就找到了材料,说明了乌鸦有什么特点?(多种方式认读“办法”)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指导写字。
(4)、师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它喝到水了吗?谁敢读第3段。
找出生字(渐)渐渐地,点击课件,显示出关键的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上升,乌鸦把水喝光了。
(5)指导朗读:同桌练读,对比他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师生对读,渐渐读时语速要慢一些!一点一点地上升(6)课后读读说说---------渐渐 ----------(7)谁来说说乌鸦是怎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从“一个一个地”你体会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很有耐心!(8)欣赏视频乌鸦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面渐渐升高了(9)请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10)说说学完这一课以后,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11)让我们带着对乌鸦的赞许来齐读课文。
带感情美美的朗诵课文。
(三)练习背诵这个故事生动有趣。
你想告诉你的父母吗?现在我是每个人的母亲。
请不看提示直接告诉我!(四)拓展练习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该怎么办呢?板书19、乌鸦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篇六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现实生活,结合诗人背景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怀。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作画,以诗作画,走进诗。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老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
他画兰花已经50多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画过别的东西。
来,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中。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