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过年拜年习俗礼仪
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有哪些

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而拜年的礼仪则是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春节期间拜年常见的礼仪:1. 行走拜年(拜年问寿):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到亲戚、朋友家中进行拜年,表达祝福之意。
在到达目的地后,首先要恭敬地敲门,以示尊重。
对方开门后,拜年者要恭敬地行礼,双手合十,低头祝福“新年好”或“新年快乐”。
接着,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如“恭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此外,也可以问寿,即询问对方的年龄,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好意。
2. 红包(压岁钱):红包是春节期间拜年时常见的一种礼物。
通常是长辈给予晚辈,也可以赠送给服务员、保安等对生活有帮助的人。
红包内通常放有一定金额的钞票,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领取红包时,晚辈要用双手接过,并表达感谢之意。
而赠送红包的长辈则表达自愿给予的善意,并祝愿晚辈新年快乐。
3. 祝福语:在拜年时,人们常常会用一些祝福语表达对彼此的祝愿。
常见的祝福语有:“恭喜发财”、“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心想事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
这些祝福语体现了对未来好运、幸福和顺利的期盼。
4. 亲自送行:在长辈、亲戚或朋友离开时,我们可以亲自送行。
送行时可以再次行礼,表达离别之情。
同时,也可以再次给予红包或小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祝福。
送行时可以说一些温馨的话语,如“祝您旅途顺利”、“期待下次的相聚”等。
5. 赠送礼品: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相互赠送礼品以示关心和祝福。
常见的春节礼品有水果、糕点、茶叶、礼盒装的食品、年画等。
送礼时要注意礼品的包装整齐,不要破损或脏乱。
同时,也可以附上贺年卡,并在上面写上对方的名字和一些祝福的话语,使礼物更具个性化和温情。
总之,春节期间拜年的礼仪体现了家族间、朋友间的互相关爱和文化传承。
通过行走拜年、红包、祝福语、亲自送行和赠送礼品等方式,人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分享了喜悦,弘扬了传统价值观,同时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春节的拜年方式

春节的拜年方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互相拜年,祈福祝福,传递着对彼此的美好祝愿和祝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春节的拜年方式,包括传统的拜年习俗以及现代社会中新型的拜年方式。
一、传统的春节拜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以下是一些传统的拜年方式:1. 拜年礼仪:人们会依次拜访长辈、亲友和邻居,这是一个表达敬意和亲情的过程。
拜年时,人们通常会用双手合十,向长辈鞠躬致敬,并说一句“新年好”或“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2. 红包:红包是春节拜年时最常见的礼物。
长辈会给年轻一代的人发红包,寓意着给予祝福和福运。
红包中通常装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寓意着财富和好运,同时也是一种传递家庭和谐、团圆的象征。
3. 大扫除:春节来临之前,人们喜欢做大扫除,打扫房屋,清理旧物。
这是为了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来临。
在拜年前的大扫除中,人们也会清理家中的神龛或祖先牌位,并烧香祭祀,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福。
二、现代的春节拜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拜年方式也逐渐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现代的拜年方式:1. 网络拜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短信或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拜年。
虽然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拜年,但网络拜年让人们的祝福更容易传递,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2. 电话拜年:对于身处异地的亲人和好友,电话拜年是很常见的方式。
通过打电话,人们可以在春节期间互相致以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困扰。
3. 礼物送送送:除了传统的红包礼物,人们也开始尝试其他更加个性化的礼物送送方式。
例如,购买特色的年货礼盒、亲手制作贺卡或小礼品以表达心意。
总结:春节拜年方式的改变代表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无论是传统的拜年仪式,还是现代的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每一种方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祝愿和情感的表达。
过年的习俗和礼仪

过年的习俗和礼仪
中国的春节习俗和礼仪
一、习俗
1、放爆竹:过去一直都是用爆竹来代表春节的到来,可以从大年初一
就开始燃放爆竹了。
2、红包:春节最佳的礼物,春节期间,关系比较熟悉的朋友家传红包,互相祝福。
3、贴春联:春节过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贴上春联,祝福家人朋友
新年快乐。
4、挂灯笼:挂灯笼代表了吉祥、喜庆,也是对除夕夜新年到来的期盼。
5、烟花爆竹:迎接新的一年,在新年的第一天就会燃放烟火,烟花爆
竹还有辟邪的功效,把黄昏的不安都驱散而去。
6、留连忘返:游客好好享受美景,祝愿今年新年更加快乐,留连忘返。
二、礼仪
1、拜年:中国人在过年前不忘拜访外地亲友,称赞对方,格外对寿星
讲“祝寿”。
2、给长辈送礼:最受到青睐的是给长辈送礼,传统惯例是孩子给长辈
一定的红钱,以示尊敬和孝顺。
3、拜谒老师:春节是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老师辛苦劳累了一整年,
回家重新复习准备考试的话,学生应该前去见谒老师。
4、送礼:礼尚往来,送礼礼节是逢佳节至关重要的习惯,礼的品种不
定,要注意礼物的合适大小,但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热情和真心之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你的礼仪素养。
5、新衣之礼:新衣是春节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新衣之礼可以表达亲情,表达对家人孩子的关怀和爱护,也可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
6、家宴:春节期间,要一家人过早晚吃顿丰盛的年夜饭,也有周围的
亲人来参加,欢乐庆祝着新年的到来,互相祝福,这就是家宴。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如何向长辈拜年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如何向长辈拜年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穿上新衣,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敬意。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尤其是向长辈拜年更是一种尊重和传统。
本文将介绍拜年礼仪以及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拜年礼仪1. 准备红包:在拜年时,准备红包是传统的做法。
红包通常是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选择红包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准备金额,一般来说,数额应该是偶数,如20元、50元、100元等。
同时,在挑选红包袋子时,尽量选择红色或有喜庆图案的,以增添节日氛围。
2. 穿着得体:在拜年时,穿着得体是很重要的。
男性宜穿正式的西装或传统的中式礼服,女性可以选择大方得体的旗袍或礼服。
衣着整洁、得体,既显示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彰显出拜年的庄重氛围。
3. 礼节性的寒暄:在拜年时,需要注意使用恰当的寒暄语言。
可以用简洁而亲切的话语,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来表达祝福之意。
同时,要注意使用尊敬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
二、向长辈拜年的方式和注意事项1. 先辈在前:在拜年时,先拜长辈是一种传统的礼节。
按照年龄和辈分,先拜年长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叔叔、阿姨等。
这种做法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家族传统的继承。
2. 敬献红包:向长辈拜年时,应当准备红包并亲手递给长辈。
将红包递给长辈时,要用双手呈上,并保持微笑和微弯的体态,以示敬意和谦卑。
长辈接过红包后,可以适当感谢和询问身体健康等情况。
3. 诚挚祝福:除了递红包外,同时表达自己的祝福是很重要的。
可以用礼貌委婉的语言表达,如“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新年事事如意”等。
祝福需要真诚和具体,可以根据长辈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祝福语。
4. 恭敬问安:向长辈拜年时,可以适当进行问安。
可以询问长辈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等情况,表示自己对长辈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向长辈请教一些长辈经验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虚心和孝心。
春节拜年礼仪

春节拜年礼仪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拥抱。
其实,应该双手抱拳“作揖”。
这个动作平时不常做,但是在春节期间,就有特别喜庆的寓意。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拜年礼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拜年礼仪篇1有时候孩子无礼不是因为他真的没有礼貌,而是因为没有人教过他。
关于拜年的礼仪细节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在拜年之前提前教会家里的孩子。
1、首先要教孩子学会主动拜年。
礼貌大方,主动问候是晚辈对长辈的基本礼节。
拜年时孩子要懂得用正确的称呼,并且学会说吉祥话。
例如见到爷爷奶奶时应说:爷爷奶奶,春节好,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千万不可以说“红包拿来”这一类的话,有时大人会觉得孩子说着很有趣,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不但抹杀了敬意,还让讨要红包变得理所当然。
2、收到红包后要致谢,不可以当面打开,更不可以当面清点,红包的重点不在于金额多少而在于心意。
另外,收红包时要双手接过来,单手递接是不礼貌的哦。
3、拜年的方式根据地域等而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是拱手礼。
拱手礼男女有别(这一点,成人有时也会做错哦),男孩左手包住右手,女孩右手包住左手,在胸前不超过嘴的高度行礼,反之则为丧礼和凶礼。
其次是鞠躬礼,见到爷爷奶奶是不可以用拱手礼的,拜长辈要用鞠躬礼,拜年鞠躬不小于45度。
此外,还有抱拳礼,男女皆可,但更推荐男孩子用,很有男儿气概,左掌右拳,拳掌相抵,在胸到嘴之间的高度行礼。
行礼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语言同步才算完整。
4、到别人家里做客,尤其要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活动范围。
不可随意在别人家里的各个房间到处走动观望,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没有征得主人的允许更不可以随意拿取。
如果对方家里也有小朋友,去之前能适当准备一些小礼物让小伙伴们互相赠送也是教孩子人际相处的好方法。
5、拜年用餐时,要讲究餐桌礼仪。
长幼有序,坐姿端正,不喧哗打闹,不把玩餐具,浪费食物等,展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礼仪风采。
春节拜年礼仪篇2春节拜年基本礼仪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以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果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春节拜年礼仪

春节拜年礼仪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通常会互相拜年,以表达对彼此的祝愿和尊重。
拜年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展示个人修养和对他人的关心。
下面将介绍春节拜年的礼仪和传统。
1. 准备红包在拜年前,准备红包是必不可少的。
红包是装有一定金额现金的红色封包,象征着好运和祝福。
通常,长辈向晚辈发放红包,如父母给子女、长辈给晚辈等。
红包一般在年夜饭后、除夕夜、拜年过程中给予。
金额不必过多,一般为吉利数字,如八、六或者二,表达吉祥的寓意。
2. 拜年礼仪在拜年时,一般按照辈分先后顺序进行。
晚辈首先须行拜年礼仪,然后由长辈回复,表示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
拜年时,应尽量用双手双脚将体现尊重与谦恭,向长辈行一个规范的拜年姿势。
在表达祝福时,可以使用吉祥的话语,如“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新年快乐”等,以传达自己的良好心愿。
3. 注意礼仪细节在拜年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礼仪细节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与众不同之处。
首先注意衣着整洁,体现自己的端庄与体面。
其次,应避免过于随性的行为,如打闹、拥抱等,并注意个人言行的文明礼貌。
此外,还应注意不要随意问及对方的私人问题,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
4. 公共场合礼仪春节期间,各种社交场合都会出现,如拜访亲友、参加公司聚会等。
在这些公共场合,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要注意到场与送场,进出场合需要有序,不打扰他人。
其次要注意讲究酒宴礼仪,如分酒、敬酒等。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不要过于亲密或冒犯他人。
5. 传统风俗在拜年过程中,还可以了解一些传统风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比如,拜年期间可以给对方挂上红绳,象征着保佑和好运。
此外,还可以参加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体验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春节期间,拜年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恰当的礼仪行为,可以展示个人素养和对他人的关心。
希望以上介绍的春节拜年礼仪能够帮助你度过一个难忘且尊重的春节。
春节拜年与贺年的礼仪规范

春节拜年与贺年的礼仪规范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不仅是家人团聚、欢庆的时刻,也是表达美好祝福的良机。
在春节期间,人们都会互相拜年和送贺年礼物,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怀和祝福。
而在进行拜年和贺年活动时,也有一些礼仪规范需要遵守。
下面将详细介绍春节拜年与贺年礼仪的规范。
一、拜年礼仪规范在春节期间,拜年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家人和亲友的关心、关爱,也是传承祖先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春节拜年的礼仪规范:1. 礼貌待人:在拜年时,我们应该对待每一位长辈、亲友都要有礼貌。
例如,行走时要保持直立的姿态,微笑着与对方问好,尽量避免使用粗鲁或不恰当的用语。
2. 带上贺礼:在拜访亲友时,需要带上一份贺礼。
一般来说,贺礼可以是一份精美的礼品,如糖果、水果、酒品等。
同时,贺礼的价值不应过高,以避免给对方带来压力或尴尬。
3. 守时准点:拜年时要尽量准时到达对方家中,以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如果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迟到,应提前致电告知,以示歉意。
4. 注意服装:在拜年时应该注意自己的着装,尽量选择干净整洁、得体合适的服装。
同时,还要避免佩戴过于华美或夸张的饰品,以免显得不够朴实。
5. 恭敬问好:在拜年时,要恭敬地向长辈和亲友问候“新年好”、“身体健康”等祝福语。
同时,还可以询问对方近况,表达出关心之意。
二、贺年礼仪规范除了拜年之外,贺年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通过送贺年礼物,我们可以传递祝福和问候,拉近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
以下是贺年礼仪的规范:1. 选择合适的礼物:送贺年礼物时,要根据对方的兴趣和喜好来选择合适的礼品。
例如,送给长辈可以选择一些实用的礼物,如保健品、文化用品等;送给小朋友则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玩具或图书等。
2. 注意礼物的包装:贺年礼物的包装也很重要。
包装要整洁美观,可以使用节日特色的纸张、蝴蝶结等装饰物,以增加节日气氛。
3. 过年前寄送:如果不方便在春节期间亲自送礼,可以提前将礼物邮寄给对方。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和言谈举止

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和言谈举止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团聚、互致祝福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相互拜年并互赠礼物,通过言谈举止传递着友好、祥和的祝愿。
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期间的拜年礼仪和言谈举止的一些具体指导。
首先,当你去拜访亲朋好友时,记得先打个招呼进门,对长辈要行大礼。
对于长辈,要以双手合十、弯腰鞠躬的方式表示恭敬。
进门后,应先向长辈问好,如:“爷爷,春节快乐!”等词。
对于晚辈或同辈亲友,可以用简洁而亲切的问候,例如:“大哥,新年好!”等。
对于同龄朋友,可以互相拍拍肩膀,轻松问候。
在言谈举止方面,要注意不谈论与人相关的敏感话题。
避免谈论政治、财富以及家庭问题等话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误会。
相反,分享一些温馨、有趣的故事或回忆会更加受欢迎。
可以谈论家庭的幸福和健康,聊聊新春期间的欢乐活动,或分享自己的新年计划和目标。
此外,要注意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有些人可能不愿意谈论他们的个人生活或工作问题,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要质问他人关于他们的私人事务,以示礼貌。
另外,送礼物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
当你去他人家拜年时,最好准备一些礼物。
在挑选礼物时,要根据对方的喜好和兴趣,尽量选择有意义的礼物。
常见的礼物包括对联、糖果、水果、茶叶或者一个精美的红包。
在送礼物时,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礼物的包装要精美,可以用红色包装纸或盒子,以示吉祥。
其次,要注意礼物的数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的意义非常重要。
通常,避免送出4件或类似于四的数量,因为4的发音与“死亡”的发音相近,被认为不吉利。
最后,递交礼物时要用双手递给对方,并附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如:“祝福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这样能增加礼物的祝福和善意。
春节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礼仪是拜年行走。
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般会从年长的长辈开始,然后按照年纪逐一向晚辈或同辈拜年。
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走路的姿势,保持端庄、稳定的姿态,不要匆忙。
在拜年过程中,要记得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国春节拜年习俗】
"礼义仁智信,礼为先",古人教孩子"知礼、习礼、行礼"首先从拜年做起。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会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以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展示各自的礼仪修养。
元欧阳玄《渔家傲》词:"绣榖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
"认为从初一到十五都是拜年时间。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写道:"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女投笺互拜,曰拜年也。
"可见,拜年的民间习俗出现后,人们的重视程度、拜年的方式内容也在"与时俱进",而且一直流传到现代。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
每逢除夕晚上,"年"跑入村庄掠食噬人。
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食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传说"拜年"由此而来。
有一年,"年"又进村了,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声响。
于是,当"年"到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燃放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年"被吓跑了。
于是,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春节习俗流传开来,并且逐步扩大应用到一年到头各种喜庆活动中。
古时"拜年"固有含义是为长辈拜贺新年,叩头行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向师长、单位领导、同学、同事、战友、同乡、"六亲"、邻居拜年渐成时尚。
该去拜年而没去的心里总觉得不妥、不安、失礼。
拜年的目的也由"尊宗敬祖、行孝祝福",增加了"情绪化"、"功利化"色彩。
古时,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衣服、穿新鞋、戴新帽,梳妆打扮后首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带有行孝、讨好、讨赏的意味,让长辈新年第一时间就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吃过早饭,小字辈随父母或哥姐出门去走亲访友,碰到熟人一般都要抱拳问"新年好"。
给宗亲长辈拜年,一般行跪拜礼,给师长拜年,一般说"给老师(前辈)磕头了",现代不一定真行磕头礼,抱拳作揖"言到为止"。
给朋友、同事、邻居拜年,一般也行抱拳作揖礼,而且这种礼节形式成为春节拜年的标志,大人会做,现在孩子也心领神会。
初二、初三一般到岳父母家及族长和叔、姑、舅、姨等长辈家拜年,一般要带些敬老礼品,有素养人都不追求礼品奢侈豪华,一串水糕、一串冰糖葫芦,一盏灯笼、一挂"中国结"都行。
拜年时主人、客人都不讲究礼品贵贱,重视的是礼节人情。
五六十年前,我也曾无数次登门当面给长辈拜年,其情其景至今仍
记忆犹新。
那时到长辈家,首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依次跪拜。
许多长辈除夕夜就在堂屋铺红毡,蒲团上垫包被,准备接受晚辈的磕头礼拜。
晚辈毕恭毕敬磕头后,长辈会不失时机说些夸奖的话、寄予厚望的话,并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用红纸包着压岁钱和糕点帖)赏给晚辈。
古代讲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们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可以保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拜年后,有的长辈要留晚辈吃帖、吃饭、玩耍、聊天等,黄昏时才让"打道回府"。
许多长辈以给自己拜年人数多少来预测新年"喜气、福气",向他们拜年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
现代给领导拜年、给朋友拜年和感谢性拜年比较盛行,这对联络感情、加深友谊十分必要。
人们借拜年之机回顾友谊、检讨失误、商恰工作、表达谢忱,平时不太好说的话,平时理不清的问题,此时讲出来,对方都感到"礼到人不怪"、通情达理,恩怨情仇就此一笔勾销。
这个过程一般不宜太久,该想表达的心意说清了,寒暄几句客套话就可告辞。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串门式拜年也有必要,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时没有多少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
到了年禧,见面抱拳道喜,或登门贺喜,在屋里坐一会即可,无甚过多礼节。
即使过去互相有得罪的地方,有点恩怨过节,通过拜年即刻烟消云散,甚至互相检讨、请求原谅,出现"不打不成交"的感人场面。
这样邻里互动拜年,对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大有裨益。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古代盛行当面拜年、红包拜年、写信拜年。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科技发展的今天,手机短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鲜花邮寄拜年、视频拜年、网上拜年越来越流行,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拜年民俗的多样化、便捷化、科学化。
辛卯兔年正向我们走来,拜年的安排已经提上家家户户的议事日程。
精气神十足、乖巧漂亮的手工玉兔给人喜庆、吉祥、和谐感觉,兔也是十二生肖中最能体现"拜年"符号的吉祥物。
带上毛茸茸玉兔给亲友"拜年"既时髦又大气、又避嫌。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不让"庸俗之风"、"不正之风"、"功利主义"冲淡老祖宗留下的拜年好风俗。
现在拜年与宴请往往合二为一,中国人好客,无酒不成席,而且"酒厚酒厚,越喝越厚,'一醉方休'"时有出现,"醉酒"、"醉驾"成为拜年副产品,主人、客人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能给警察带来麻烦,给亲友带来苦恼,给社会带来危害。
【篇二:中国春节拜年礼仪】
选择时间
拜年前要先预约,不要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
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预约时间给主人选择的余地,不要自己单方面定一个时间,共同约定的这个时间以双方都比较方便为宜。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又不可过早,由于平时劳碌,春节期间一般起得较晚。
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
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难免影响主人休息。
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所以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礼品选择
送礼物要得体。
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
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
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
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
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
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比如给奶奶拜年,送的却是奶奶不受用的烟酒,这个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做客礼仪
进门要根据亲朋好友家的环境请求换鞋;对亲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亲朋好友的家庭成员情况及称呼);礼貌送上礼品;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进到各个房间参观;要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
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
【篇三:中国的春节拜年习俗】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
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
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
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
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