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大年初一的传统礼仪与家庭规范

大年初一的传统礼仪与家庭规范大年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秉承着古老的传统礼仪与家庭规范,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强调亲情和友情,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一、贴春联与门神贴春联与门神是大年初一传统礼仪中重要的一环。
春联通常是由一对对联组成,用红色纸张书写,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的祝福。
贴在门框上,给人进出家门的人带来吉祥和喜庆。
门神则被张贴在门的两侧,据信可以驱邪避恶,保护家人平安。
二、拜年与问候大年初一,拜年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
长辈通常会先行拜年,然后由晚辈回拜。
拜年时,人们常常会行礼,向长辈鞠躬并表达祝福之词。
问候的内容通常包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欢乐等祝福,展示了尊重长辈和亲情的重要性。
三、穿戴传统服饰大年初一也是人们展示传统文化的时刻。
在这一天,许多人选择穿戴传统的中国服饰,如旗袍、汉服等,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喜爱。
这些服饰通常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冲击力。
四、团圆饭与宴客大年初一的传统礼仪之一是举办团圆饭。
一家人齐聚一堂,共进团圆饭,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在这一场合,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与传统菜肴,比如鱼表示年年有余、团圆饺子象征团聚、年糕寓意“年高”等。
同时,大年初一也是亲朋好友互相宴请的时刻,人们欢聚一堂,分享喜悦与祝福。
五、红包与压岁钱在中国传统的大年初一,长辈常常会给晚辈发放红包,这被视为一种祝福和表达爱意的方式。
红包通常装有压岁钱,象征着驱邪辟邪和吉祥如意。
同时,这也是一个教育晚辈的机会,教导他们尊敬长辈、懂得感恩。
六、燃放烟花爆竹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是庆祝新年到来的传统方式之一。
大年初一的晚上,家庭通常会集体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喜庆和驱除霉运。
然而,由于城市环境和安全因素,不少地区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安全。
七、传统游戏与娱乐大年初一是传统游戏与娱乐的好时机。
人们常常会聚在一起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斗鸡、打牌、猜灯谜等,以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寻找欢乐和娱乐的方式。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十四禁忌:不可晒衣物、不可动土、不可倒垃圾、不可理发等。
初二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等。
十五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不可针线等。
初三禁忌:不可探亲访友、不可串门等。
初一禁忌:不可动怒、不可吵架、不可打碎东西等。
初四禁忌:不可打扫卫生、不可倒垃圾等。
十五禁忌
忌打碎东西:初一至十五期间,打碎碗碟、水缸等物品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会带来厄运。
初八习俗
放生祈福
观花灯
吃饺子
拜八仙
初九习俗
祭天: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民间会举行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放天灯: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放天灯,以示庆祝和祈福。
饮食习俗:有些地方会吃年糕、吃汤圆等,寓意着年年高升、团团圆圆。
游玩习俗:有些地方会举行庙会、花市等游玩活动,人们可以欣赏表演、品尝美食、购买年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要倒垃圾,避免将好运倒掉
不要打扫卫生,避免将财运扫除
不要外出借钱,避免将财运借走
不要说脏话,避免将好运气赶走
初七禁忌
不要去医院或看望病人,以免带来晦气
不要借钱给别人,以免财运受损
不要倒垃圾,以免财运被倒掉
不要吵架或打架,以免影响家庭和睦
初八禁忌
不要向人讨债
不要晒衣服
正月初三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拜年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扫地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倒污水、倾倒垃圾
初四习俗
习俗:迎灶神
习俗:吃折罗
习俗:扔穷
习俗:忌出远门
初五习俗
破五:这一天是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以示送走贫穷,迎接财富。
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

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中国人民将拜年视为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严肃而热烈地进行拜年活动。
这一文化传统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代代相传,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年初一拜年习俗。
一、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大年初一,人们会在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新衣服,然后整齐地拜访亲朋好友。
亲戚和朋友们相互拜年是一种表达善意和尊重的方式,也是加强人际关系的机会。
在互相拜年时,人们会互相道祝福语,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和“身体健康”。
此外,一些长辈也会给年轻一辈的人们压岁钱,这是一种祝福和祈求好运的方式。
二、祭拜祖先和神灵在大年初一,人们也会祭拜祖先和神灵,希望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人们会在家中的神龛或祭坛前上香祈祷,感谢祖先的恩德,并向神灵祈求健康和平安。
这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三、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传统上,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够驱走邪灵和不幸,带来好运和祥瑞。
在大年初一,各地的舞龙队伍会穿梭于街头巷尾,表演精彩的舞龙和舞狮节目。
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表演,并为表演者献上掌声和欢呼声。
四、放鞭炮和燃放烟花放鞭炮和燃放烟花也是大年初一拜年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上,人们认为鞭炮和烟花能够驱散不祥之气,并为新年带来好运。
大年初一早晨,人们会点燃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在晚上也会燃放烟花灯笼来庆祝新年的结束。
五、品尝美食拜年活动不仅仅是互相拜访和表演,还包括品尝美食。
中国人民相信吃某些食物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吉祥。
例如,人们喜欢吃鱼,因为“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此外,年糕、饺子、汤圆等传统食物也是拜年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丰富多样,至今仍然在中国的城乡农村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实践。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加强社会凝聚力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个人都能通过拜年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区的亲近。
春节的新年祈福祭拜祖先与拜年

春节的新年祈福祭拜祖先与拜年在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被称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逢春节,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其中,祭拜祖先和拜年被视为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以下是关于春节祈福祭拜祖先和拜年的相关内容。
一、春节的祭拜祖先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人们怀念和敬重祖先的时候。
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庭成员会亲临祖先的墓地或家庙,向祖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祭拜祖先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扫墓: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人们会先将祖先的墓地清理干净,拂去积尘,以示尊敬。
2. 上香:人们会点燃香烛,虔诚地向祖先献上香烟,这被认为是连接生死的纽带,也是祈福的一种表达。
3. 祭品奉献:家庭成员会将各种食品和糕点摆放在祖先的坟前或神龛前,象征着富饶和祖先的福佑。
4. 祷告祈福:家庭成员会合掌跪拜,诵读诸般经文和祈祷文,希望祖先能给予他们保佑,让家庭幸福平安。
通过祭拜祖先,人们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佑,增添新年的吉祥气氛。
二、春节的拜年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互相串门拜年,以祝福对方来年幸福和吉祥。
这是一种表达关怀和友爱的方式,也是人们增进感情的机会。
1. 拜年礼仪:当拜访他人时,通常会先问候长辈,称为“拜年”。
长辈会给孩子和晚辈发放“压岁钱”,代表着对他们的祝福和对新年的祈愿。
2. 祝福语:在拜年过程中,人们会相互祝福,通常说一些吉祥的话语,比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和“身体健康”等等。
3. 送礼节:在拜年时,人们也常常会准备一些精心挑选的礼物,如糖果、水果和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关怀和友好。
4. 赏灯猜谜:在有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灯谜晚会,通过猜灯谜来增进娱乐和互动。
通过拜年,人们能够互相给予祝福和美好的祈愿,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和社区的团结。
总结起来,春节期间的祈福祭拜祖先和拜年活动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象征意义。
祭拜祖先和拜年不仅是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也是人们互相祈求幸福和吉祥的方式。
大年初一的习俗

大年初一的习俗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有许多特殊的习俗和传统,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年初一的习俗。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方。
春联上的文字通常是祝福新年吉祥如意的话语,如“福禄寿喜”、“年年有余”等。
贴春联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
二、放鞭炮放鞭炮也是大年初一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带来好运。
因此,人们在大年初一会放鞭炮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的声音也象征着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
三、拜年大年初一是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的日子。
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整齐地拜访亲友,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在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和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四、吃团圆饭大年初一的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团圆饭是一顿丰盛的晚餐,代表着家人团聚和幸福。
在团圆饭上,家人会一起分享美食,互相交流,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五、观看春晚大年初一的晚上,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也称为春晚。
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各种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歌舞、相声、小品等。
人们会聚在一起观看春晚,共同欢庆新年。
六、祭祖大年初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坛,摆放祖先的牌位和供品,向祖先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是传承家族文化和尊重祖先的重要仪式。
七、游行庆祝在一些地方,大年初一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
游行队伍中有舞龙舞狮、花车、表演队等,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和参与。
游行庆祝活动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总结: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观看春晚、祭祖和参加游行庆祝等习俗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习俗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和庆祝,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初一的拜年习俗与传统礼仪

初一的拜年习俗与传统礼仪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日子。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尽可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初一作为春节的开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会通过拜年仪式来祝福彼此并传递吉祥和美好的祝福。
一、大扫除与迎神在初一的早晨,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旧岁的辞旧迎新。
清扫房屋,洗涤一切,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在大扫除之后,人们会迎接瑞神降临自己的家中。
这个传统源于古代的神话故事,相信神兽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
二、穿新衣与戴新鞋过年时,初一是一个人们新添新衣、新鞋的时刻。
穿上新衣、新鞋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展示自己新形象和新气象的方式,同时也象征着希望新一年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三、拜年与贴春联初一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也是表达祝福和尊敬的重要方式。
拜年时,长辈与晚辈互相拜年,大家会互相道贺并交换红包。
同时,人们也会贴春联在门上,春联上的对联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期盼。
拜年和贴春联都是传统礼仪的一部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
四、悬挂“福”字与放爆竹初一是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人们会在门上悬挂“福”字。
这是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家庭和睦、平安无事的象征。
同时,放爆竹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爆竹声音能驱散恶鬼,也代表着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五、团圆饭与走亲访友初一的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共享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团圆饭是家庭团聚的象征,寓意着家人团聚和幸福美满。
此外,初一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亲朋好友会互相串门拜年,互相交流祝福和问候。
这也是加深人际关系和传递温暖的时刻。
六、观察花灯与放烟火初一的夜晚,人们会外出观察花灯和放烟火。
花灯是造型各异、美丽绚烂的灯笼,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放烟火则是一种庆祝的方式,也寓意着驱邪避凶和辟邪的作用。
这些活动带给人们欢乐和兴奋的同时,也是传递祝福和庆贺的方式。
春节初一的拜年习俗与传统礼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第一年拜新年规矩

第一年拜新年规矩
拜新年,又称“过年”、“春节”,是中国及华人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规矩。
以下是第一年拜新年的一些常见规矩:
1. 贴春联: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色的春联,上面写有吉祥话语,寓意来年好运、平安。
2. 放鞭炮:春节期间,特别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放鞭炮是为了驱邪迎祥,也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3. 守岁: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夜到凌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4. 穿新衣: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表示新的开始。
5. 拜年:大年初一,人们会先给家中的长辈拜年,然后出门拜访亲友,互相祝福。
6.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红色信封内有钱),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7. 团圆饭:除夕夜,全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饭菜丰盛,象征着来年的富饶与吉祥。
8. 禁忌:春节期间有一些禁忌,如不说不吉利的话、不打骂孩子、不扫地等,都是为了保持一个吉祥和谐的气氛。
9. 吃饺子: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更岁交子”。
10. 看春晚:现代的习惯中,很多人会在除夕夜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些规矩和习俗都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每个地区和家庭可能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自己的特色。
但无论如何,春节的核心都是团圆、和谐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初一拜年礼仪中国人对亲友的尊重与祝福

初一拜年礼仪中国人对亲友的尊重与祝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家庭团聚和亲友交流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人秉承着对亲友的尊重与祝福,遵循特定的拜年礼仪。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在初一拜年时的礼仪与民俗,展现他们对亲友的深深祝福。
一、迎接新年的喜庆氛围在初一拜年的时刻,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挂上红红火火的春联与福字。
红色象征着喜庆与好运,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摆放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品,如剪纸、对联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装饰品营造出愉悦和热闹的气氛,为新年的来临预示着吉祥和繁荣。
二、拜年传统之初一的拜访在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继续着以亲朋好友为主的拜年活动。
中国人相信,初一拜访亲友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也是对亲友的尊重与关注。
在拜访时,人们通常会先去长辈家或年纪大的亲友家,送上对春节祝福的话语和礼物。
同时,拜访者也会收到一些红包作为新年的祝福和回馈。
这种相互的互动和关爱,凝聚起亲友之间的深情与祝福。
三、敬茶与祭拜祖先在初一的拜年仪式中,敬茶和祭拜祖先是重要的环节。
敬茶是中国人表达敬意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拜年者会先向长辈敬茶,向他们道出新年的祝愿和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长辈接受敬茶后,会给予拜年者压岁红包,表示对亲友的喜爱和关怀。
祭拜祖先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人们会在家中祭拜祖先的灵位,向他们表达敬意和祝福,寄托对祖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四、吉祥话语与祝福在初一拜年时,人们常常会用一些吉祥的话语和祝福来表达对亲友的美好期望。
例如,“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
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蕴含着对亲友幸福和顺利的祝福,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睦、友情深厚的追求。
五、年货与礼品的赠送除了拜访亲友,赠送礼品也是拜年的重要环节之一。
人们会准备一些传统的年货作为礼品,如糕点、水果、茶叶等。
这些礼品既是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也是对彼此间情谊的延续和加深。
同时,给子女、晚辈和下属红包也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以表达对他们的爱护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和礼仪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和礼仪拜年习俗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磕头作揖,拜年敬老。
依传统习惯,初一这一天,是给族中老人拜年、从初二开始,便探亲访友了。
俗话说,“外甥拜年,初二初三。
”依习惯,外甥探亲首先要给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列。
拜年是要分个亲疏远近的,这便是伦理之礼。
正月初五叫“破五”,家家就要扫垃圾,倒脏土了。
到这时候再拜年,就有点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了。
电话拜年,电报拜年,电脑网上拜年,邮寄贺卡拜年,等等,都是可行的。
拜年礼仪
亲戚拜年
亲戚之间,在新春佳节,互相探视、慰问、拜望、祝福,能够增进亲情,加强团结,沟通感情,传递信息。
所谓亲戚,现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开始是凭着血缘关系来维护的,但是,血缘关系逐辈变远,需要通过礼仪来调节,比如,姑舅表亲之间,依传统,应该是外甥先给舅父母拜年,然后内侄再给姑父母拜年,这种伦理关系称为“娘亲舅大”,这种风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风俗。
所以传统都说“外甥拜年初二三,过了初五门就关。
”可见,给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
不宜晚于初五。
因为正月初五也叫“破五”,春节的黄金时期已过,家家都要料理生意,无暇整天招待客人了。
朋友拜年
朋友之间在正月里互相拜个年,一是为了祝贺新年,二是为了慰问健康,三是为了增进友谊。
无论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马上抛在九霄云外。
所以,拜年虽然是个礼仪形式,却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内涵,轻视不得。
现在家家都有电话了,为了不打搅长者,有时也可以打个电话拜个年。
探亲访友之前,最好事前打个电话,问问对方家中方便不方便,免得主人一时应酬不开。
在礼仪往来中,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熟人见面头一句:您过年好!”甭问,这是北京人、这是春节了。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
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
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所以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民国后至现在,亲友间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同事间互访,以及团拜、宴会、晚会、茶话会等恭贺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
大年初一的禁忌1. 不要说不吉利的话。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
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写吉利的话,如“恭喜发财”、“财源广进”“金榜题名”等。
2.不要喝醉。
大年初一,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不免要喝酒助兴,但千万禁忌喝醉啊。
喝醉后胡言乱语、酒后失态,还有可能酒后呕吐,把屋里弄脏,给新年的气氛带来不好的印象。
加之,春节亲戚来往多,被别人知道了影响不好啊。
3.不要吵架。
大年初一,各家各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如果在这一天吵吵闹闹,那就会显得特别刺耳,让大家议论纷纷,被传为笑柄。
初一切记不要吵架,有什么问题可以慢慢协商,理智来解决。
4. 不要吼孩子。
小孩子有时候不懂事,会闯一些小祸,办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大年初一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吼小孩子啊,不然会搞得他一个春节都过得不愉快,你自己心里也一个春节难受,小孩子也有自尊心,要以教育为主。
5.不要起得太晚。
大年初一早上,既要早点起床点鞭炮,迎福气,还得出门给长辈拜年,因此切记不要起得太晚。
起得太晚,你就错过一年一度给老人拜年的机会,是很失礼的。
6.不要乱吃药。
初一最好不要吃药,讨个好意头,不过如果是急症或医生嘱咐要
吃药,那可不能耽误啊。
拜年的禁忌。
和人一起去拜年的时候,如果对方起晚了,催他起床的时候千万不要叫人姓名,如果你喊他名字,这意味着对方全年都要被人催促做事情。
拜年时,千万不要跟睡觉的人拜年,一定要等对方起床以后再拜。
不要做衣物。
初一千万不要做衣服或修补衣服。
做衣服的话,就用到刀子和剪子,使用针线,这些的寓意都不好。
据传动了刀子和剪子,在新的一年逃脱不了口舌和是非。
不要做家务。
初一时,尽量不要做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洗衣服需要用水,但水神的生日在初一或初二,洗衣服可能会得罪水神的哦。
也不要干倒污水、垃圾、扫地等家务活,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农村的朋友也不要用斧子劈木柴,因为柴谐音为“财”,斧子劈开柴(财)后,财富就再也回不来了。
不要借钱或讨债。
不管是借钱还是还债。
初一借别人钱,那么一年四季都得靠向别人借钱维持生活;初一借给别人钱,一年内财产都要外流。
另外,不管是要债还是被要债,在一整年里都会很倒霉,因此不要讨债。
忌打破东西。
在大年初一如果打碎碗、盘、酒具等,就表示一年四季不吉利,
因此在做饭时忌粗心大意,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果是因为孩子不慎打碎了也不要紧,大人们赶快说一句“岁岁平安”,就可以逢凶化吉了。
忌被人掏东西。
大年初一,最好是不要让人掏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别人从自己口袋里掏东西,这样做会表示整年度的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这一年的辛苦工作就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