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正月初一到初七习俗有哪些
春节初一至十五习俗禁忌_春节从初一到十五的讲究忌讳

十四禁忌:不可晒衣物、不可动土、不可倒垃圾、不可理发等。
初二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等。
十五禁忌:不可远行、不可婚嫁、不可针线等。
初三禁忌:不可探亲访友、不可串门等。
初一禁忌:不可动怒、不可吵架、不可打碎东西等。
初四禁忌:不可打扫卫生、不可倒垃圾等。
十五禁忌
忌打碎东西:初一至十五期间,打碎碗碟、水缸等物品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会带来厄运。
初八习俗
放生祈福
观花灯
吃饺子
拜八仙
初九习俗
祭天: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民间会举行祭天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放天灯:有些地方会在这一天放天灯,以示庆祝和祈福。
饮食习俗:有些地方会吃年糕、吃汤圆等,寓意着年年高升、团团圆圆。
游玩习俗:有些地方会举行庙会、花市等游玩活动,人们可以欣赏表演、品尝美食、购买年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要倒垃圾,避免将好运倒掉
不要打扫卫生,避免将财运扫除
不要外出借钱,避免将财运借走
不要说脏话,避免将好运气赶走
初七禁忌
不要去医院或看望病人,以免带来晦气
不要借钱给别人,以免财运受损
不要倒垃圾,以免财运被倒掉
不要吵架或打架,以免影响家庭和睦
初八禁忌
不要向人讨债
不要晒衣服
正月初三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拜年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扫地
正月初三习俗:不宜倒污水、倾倒垃圾
初四习俗
习俗:迎灶神
习俗:吃折罗
习俗:扔穷
习俗:忌出远门
初五习俗
破五:这一天是送穷神、迎财神的日子,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以示送走贫穷,迎接财富。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大全

传统:家家户户在院子里点燃 火堆,放鞭炮,驱走霉运和灾 祸
寓意: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家庭安康
烧香祈福
初四习俗: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幸福 烧香地点: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 烧香时间:早上或晚上,根据当地习俗而定 烧香方式:点燃香烛,虔诚祈祷,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
忌出行
● 初四不宜外出,以免影响家庭运势忌出行 ● 初四忌讳出远门,避免不吉利的预兆 ● 初四不宜出行,以免遭遇不测之祸 ● 初四忌讳出远门,以免影响家庭运势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生成了以下几条介绍: 忌出行
• 忌出行 ● 初四不宜外出,以免影响家庭运势忌出行 ● 初四忌讳出远门,避免不吉利的预兆 ● 初四不宜出行,以免遭遇不测之祸 ● 初四忌讳出远门,以免影响家庭运势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生成了以下几条介绍: 忌出行
• 忌出行 ● 初四是春节期间忌讳出行的日子,因为民间认为初四是恶日,容易招惹灾祸。 ● 在初四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留在家里,避免外出旅行或办事,以免带来不幸。 ● 在一些地方,初四还有“小过年”的别称,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祖、祭神,祈求平安顺利。 ●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了这些传统习俗,但一些人仍然会遵守初四不出行的习惯。
福
注意事项:避 免打破东西, 不要说不吉利
的话
祭土地爷
时间:正月初六
习俗:在家中设香案,摆上三牲、水果等祭品,由家长主祭,祈求土地爷保佑家人平 安健康,五谷丰收。
历史渊源: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和感恩,认为土地爷是掌管土地 的神灵,能够保佑土地和家人的平安。
地区普及程度: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大 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壹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拜年贺岁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

大年初一至初九的民间习俗大年初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这一天,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开门迎福。
在许多地方,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寓意着驱赶邪祟,迎接吉祥。
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则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祝福晚辈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初一的早餐,有的地方会吃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
还有的地方会吃汤圆,寓意着团圆美满。
这一天,大家都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吉祥话,以讨个好彩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回娘家的女儿通常会和家人一起吃饭,聊聊家常,分享彼此的生活。
在一些地区,初二还有祭财神的习俗。
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祈求财神保佑新的一年财运亨通,生意兴隆。
大年初三,又称为“赤狗日”。
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会不吉利。
所以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而是在家中休息。
有的地方还认为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要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惊扰了老鼠,给自己带来麻烦。
大年初四,是迎接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灶神在过去被认为是掌管家庭饮食和炉灶的神灵。
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恭迎灶神归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衣食无忧。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
这一天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
初五还是商家开业的日子。
因为春节期间店铺大多关门休息,到了初五,人们认为已经破除了禁忌,可以开始新的生意,祈求财源广进。
大年初六,这一天要送穷鬼。
家家户户会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
同时,这一天也是店铺正式开张营业的日子,大小商家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
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被称为“人日”。
传说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
所以这一天人们会吃七宝羹,用七种蔬菜煮成的汤羹,来祈求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大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大年初一到初十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十风俗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正月初二:送年、祭财神正月初二(有的在日落以后),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茔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
各家各户将供奉的祖宗牌位及竹编请下,请上财神供奉。
民间所供财神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初四:回娘家出嫁的女儿或者孙女正月初三要回娘家探望长辈和双亲,并准备供品祭拜祖先,祈求全家平安。
在这一天里,难得一见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可以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地欢庆一番。
正月初五初六:破五、送穷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送穷就是送走五穷,五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即在这一天大扫除,放鞭炮,烤肉,爆豆,吃饱饭等等形式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买卖人通常在这一天祭财神。
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
据《庄子·应帝王》记载,古时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3位神仙。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语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语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关帝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
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
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回娘家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
“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过节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
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喝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初一到初七的年俗1、大年初一年俗: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大年初二年俗: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而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3、大年初三年俗: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
4、大年初四年俗: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5、大年初五年俗: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6、大年初六年俗: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7、大年初七年俗:人日——民间流传的关于“人日”的各种习俗非常多,比如有剪彩纸的习俗,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
初一到初七的禁忌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忌讳最多的一天1、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
大年初一用剪刀寓意着“这一年容易招惹口舌之争,容易惹事端”,因此这一天禁止做针线活。
2、大年初一不能扫地。
大年初一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会有财神降临,如果这一天扫地就会把家里的财运带走。
因此,无论除夕夜在地上制造了多少垃圾,在大年初一都不要清理,也不要丢垃圾。
如果把“扫帚星”引来,就会倒霉运。
3、大年初一不能把房间里的水往外泼。
这点和上面是一个道理,大年初一把房间里的水泼到院子里,就会带走家里的财运和福运,是不吉利的。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1、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正月初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3、正月初三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正月初一到初七习俗有哪些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
大财。
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
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小年朝:即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
的岁时风俗。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路头神: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
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
正式开业: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
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
所以称为“挹肥”(但现
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
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补天穿: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
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
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