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特征
瘦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现状调查与生态评价

春、 秋 季共 采 集到 3门 1 5种 。 两 季 出现 的优 势种 为脆 弱 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鼻潘、 剑 水蚤 。春 季 浮 游 动 物 丰 度 均 值 为 1 2 . 2 5 i n d / l , 秋 季
浮游动物丰度为 4 7 . 7 5 i n d / L 。 利用S h a n n o n — wi e n e r 多样 性
的个体数 ; n 一 样品中生 物总个体数
 ̄ h mn m l - m
f 撇 P 一中 污型 § 一中污型 P 一中污型 P 一中污型
删 l 擞
料和科学依据 。
1 《 1l l 鼙
"∞ ∞= =¨"
。
1研 究 方法
1 . 1调 查 区域 和 时 间
图 2 监测 点位水体浮游动物种类数量
2 . 2浮游动物丰度情况 于2 0 1 3年 4月 ( 春季 ) 、 9月( 秋季 ) 2 个季度进行瘦西 湖浮游 图 3显示 , 调 查点位浮游 动物丰度在 7 - 1 1 7 i n d / L之间 , 点位 动物群落 调查 。在调查 区域共布设监测点位 四处 : s l 、 s 2 、 s 3 、 s 4 。 间个体数量差异明显 。从采样季节来看 , 春季浮游动物个体数量
指 数 、均 匀度 指 数 、 Ma r g l e f 指 数 对 水 质进 行 综 合 评 价 。 瘦
4个点位共检出浮游动物 3门 1 3 科l 4属 1 5种 , 其 中节肢动 物门 6科 7属 8 种, 原 腔动物 门 4科 4属 5种 , 原生动物 门 3 科3 属 3种。调查点位检出物种数在 5 一 l 2种之 间, 从调查 季节 来看 , 秋季检出物种数要高于春季 。调查 点位 间比较 , s 2 点位检 出物种 数最多 , s 4点位检出的物种数最少 。 检 出物种中 , 节肢动物门的物 种数最多 , 原生 动物门检出物种数最少 。春季优势种为脆弱象鼻 潘, 优势种 占总数百分 比为 3 3 %一 8 2 %。秋季优势种为剑水蚤 , 优 势种 占总数 百分 比为 2 2 %一 4 4 %。
蠡湖水生植物季节性调查方案

蠡湖水生植物季节性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开展蠡湖及其入湖河口2013 - 2015年水生植物的系统性调查,研究蠡湖湖体及滨岸带水生植物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构建适合蠡湖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并开展评估,为城市景观型湖泊(蠡湖)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及其工程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二、调查对象主要包括蠡湖湖体及滨岸带的大型水生植物,根据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分为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型,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
三、工具与器材采样船、GPS 定位仪、数码相机(像素大于500万)、采样布点图、多功能参数仪、电子称、采样方框、带柄手抄网、水草夹、测绳、水草采集耙,记录表等。
四、调查内容1 调查时间及频次为满足研究需要,方案选择每季度调查一次。
2样点布设布点依据(1)断面法:根据湖泊的形状、水文情况、植物的分布等设置断面,断面最好是平行排列,或为“之”字形。
断面与断面的距离一般为50m~100m,(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断面上定点数目最好为奇数,即断面中间应设一个点,没有大型水生植物的地区可不必设定。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2)合同要求开展蠡湖及其入湖河口水生植物的调查,所以河口处应布设采样点。
(3)根据蠡湖形状、植物分布特点设置断面,断面与断面距离300-400m,每个断面布五个采样点;经第一次蠡湖实地考察可知蠡湖水深超过两米的地方基本无植物分布,因此可适当舍弃断面上一部分无植物的采样点,这些点一般距离岸边较远。
另外可根据现场需要调整或增添新的断面以及采样点。
(4)最终布点分布于蠡湖沿岸区,见图。
布点情况如下图:3 样品采集预先将采样点坐标加载到GPS中,使用GPS导航到达指定采样点进行采样工作。
到达每一采样点,用数码相机对每次采集的植物、采样点周围环境进行拍照。
在采样处用测绳测量距岸距离,并用水位标尺测量样点水深,并记录。
在每个采样点分别对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进行采样。
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析

双 虹 园、珍 宝舫 、美 湖 、西施 岛和 石 塘桥 ( 1 表 , 图 1 ;每个采样 点 同时设置 地笼 ( 面 50ml× ) 截 0 i l
50l l 0 n,长度 5m) 和刺 网 ( 目尺 寸为 5 m, n 网 0m
湖面狭 长 ,呈 葫芦状 ,东 西 长约 600m,南 北 宽 0 30—180m,面积约 80 m ( 0 0 .1k 含长 广溪北 端宽 阔水 域 ) O世 纪 5 代 ,伍献 之 等 ¨ 对 五里 湖 。2 O年 的鱼 类 作 过 系 统 调 查 ;2 0世 纪 9 0年 代 ,李 文 朝 等 对 五里 湖 的 渔业 资 源也 进 行 了相 关 研 究 。作
第2 5卷第 4期
2010年 8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V0. 5 No 4 12 .
J OUR NAL OF DAL AN OC AN U VE nY I E NI RS
Au g.2010
文章编号 :0 0— 9 7 2 1 )4- 34一o 10 9 5 (0 0 0 0 1 6
第 4期
张宪 中 , :五 里湖 鱼 类资源群 落结构 及 生物 多样 性 的时空分 析 等
35 1
q . 07 >0 5~ . 5时 ,为 中等相 似 ;q> . 5~10时 , 07 . 为极 相 似 。
数 的计 算公式 : Jca acr 似性 系数 d相 g c ( / a+b ) —c , () 1
参考 《 中国 内陆水 域渔 业 资源 》 并 根据 五 里 湖的湖面覆盖情况 ,于湖中设置 1 个采样点,分 0 别 是渔父 岛 、鹿 顶 山 、充 山、水 上 明月 、 宝界 桥 、
监测站点问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即五里湖 的鱼类空 间分布 比较均匀 。渔 父岛与鹿丁 山以及 渔父 岛与
呼伦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渔业资源变化

图 1 呼伦湖鱼类调查点位分布
Hᶄ = -
ðP ㊃ln P
i
(1)
i
(2)
毛志刚等:呼伦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渔业资源变化
Jᶄ = Hᶄ / ln S
㊀ 389
(3) (4)
式中,S 为种类数;N 为总尾数;P பைடு நூலகம் 为第 i 种鱼所占的比例.
Pinkas 的相对重要性指数( IRI) 被用来研究鱼类群落优势种的成分 [13] ,其计算公式为: IRI = ( N% + W% ) F%
lu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ynamic vari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ys erythropterus, Cyprinus carpio,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and Leuciscus waleckii, and the Margalef richness index, Shannon⁃ xes were found higher in the western lake region than those in the eastern lake region, whereas the number of fish species showed the reverse trend. Compared with historical data, we foun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fish specie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had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potential underlying reasons for observed shifts in the fish assemblage. Lake Hulun changed and the miniaturized tendency of fish resources was more obvious������ Overfishing,lake eutrophication and changes of climatic Keywords: Composition of fish species; ecological guilds; dominant species; biodiversity; miniaturization of fish resources;
太湖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

第19卷第1期2010年1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 iro nm ent in the Yang tze Basin Vol.19No.1Jan.2010文章编号:1004 8227(2010)01 0030 07太湖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孟顺龙,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吴 伟,范立民,马晓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摘 要: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
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
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8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8种,占总种数的54 55%;硅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种数的17 05%。
两次调查中各个站位的优势种均为绿藻门种类,其中冬季的优势种为小球衣藻(Chlamy domonas micros p haer a),优势指数变化在71 43%~96 28%,春季优势种为小形平藻(Pedinomonas mi nor )和小球藻(Chlor ella v ulgar is ),优势指数变化在67 02%~82 59%,优势种非常明显。
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冬季和春季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差异很大,相似性指数仅为0 30。
同时,生物学评价显示,蠡湖冬季水质劣于春季,与化学评价结果相一致;但从评定级别看,生物评价认为,2007年冬、春季节蠡湖水质分别处于重污染和中度污染状态,较化学评价的污染程度重,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关键词: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水质评价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 12 05;修回日期:2009 02 16基金项目: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助项目(2115019)作者简介:孟顺龙(1982~ ),男,安徽省颍上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渔业环境保护.E mail:mengsl@ *通讯作者:E mail chenjz@ffr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整个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对水体营养状态变化能迅速做出响应[1]。
南昌市13个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ta
l,2010).长
江中下游流域湖泊 众 多,面 积 占 全 国 淡 水 湖 泊 总 面
南昌 市 是 长 江 中 游 地 区 重 要 的 中 心 城 市,市 域
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为长江中下游复合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 期 以 来,南 昌 市 区 内 湖 泊 的 鱼
类群落结构及其物 种 多 样 性 缺 乏 系 统 性 调 查,而 且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1.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2.
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3.
摘要:为了解南昌市面积 1km2 以上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探究影响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空间
分布的环境因子,于 2019 2020 年在南昌市 13 个湖泊进 行 了 鱼 类 资 源 调 查. 结 果 显 示,采 集 到 的 39 种 鱼 隶 属
第42卷 第5期
2021年 9月
水 生 态 学 杂 志
DOI:
10.
15928/
1674 3075.
202104280128
j.
J
ourna
lo
fHyd
r
oe
co
l
ogy
Vo
l.
42,
No.
5
Sep.
2021
南昌市 13 个湖泊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
余 杨1,鲁 婧1,谢 彪2,邓燕青2,陈斯芝3,刘玉栋3,渠晓东1
早期为鄱阳湖的湖汊,
20 世纪 50 年 代 筑 堤 建 闸 后,
两湖由天然湖汊演 变 成 受 人 工 调 控 的 湖 泊;而 上 池
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

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引言】蠡湖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是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优美的休闲空间,植被配置方案成为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以期为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的重要性】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适宜的植被配置可以增强湿地的自然功能,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吸引各类野生动植物;同时,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也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景观,为游客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原则】1. 生态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其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性。
湿地环境特殊,植物必须具备一定的耐湿能力,并能适应湿润的生长条件。
例如,湿地植物如苔藓、香蒲、芦苇等应优先考虑。
2. 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应注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合理选择各类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栖息地,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和迁徙。
3. 色彩协调:植被配置应注重色彩协调,使公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考虑到湿地环境的特点,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适量的花卉植物,可以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4. 常绿与落叶:植被配置应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以实现全年景观的变化。
常绿植物可以保持公园的绿色环境,而落叶植物可以在秋冬季节为公园增添丰富的色彩。
5. 种植密度: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应考虑适当的种植密度。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物间的竞争,影响植物的生长;而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使公园显得稀疏。
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植物特性和公园的规模确定种植密度。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1. 湿地植物区域:在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设置湿地植物区域,选择具有良好湿地适应性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为湿地提供保护。
2. 林地区域:在湿地公园的边缘地带,设置林地区域,种植常绿树种,如松树、柏树等。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Yongjiu Cai1,2, Zhijun Gong1*, Boqiang Qin1
物种的丰度占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百分比; F为
该物种出现的频率。
采用ArcGIS 9.2软件模拟底栖动物的空间分
布。寡毛纲颤蚓科是典型的耐污种, 其对环境具有
重要的指示作用(梁彦龄和王洪铸, 2000), 数据分析
时发现其在太湖密度较高, 因此在分析各类群底栖
动物空间分布时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类群, 另外将软
底栖动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 一直 为淡水生态学家所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大型底栖动 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可以加 速水底碎屑的分解, 促进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和水 体的自净, 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 重要作用(Lindegaard, 1994; Covich et al., 1999; Vanni, 2002)。因此, 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 对合 理利用湖泊资源, 改善湖泊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1): 50–59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蔡永久1,2 龚志军1* 秦伯强1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用10%福尔马林溶液保存。在实验室中将标本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