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试卷讲义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试卷讲义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

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镶嵌分布。

(2)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3)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1)×(2)√(3)×(4)√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

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提示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自然的生态系统,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它们彼此以一定的方式依存。

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特性。

生物群落的组成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这些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物群落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动物是由植物和其他小型生物体组成的。

这些生物体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分解生物群落残体的组成部分。

它们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基本的形式并将它们返回到大气层中。

生物群落中存在着许多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内所占据的空间和角色。

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所扮演的角色。

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很多种,包括食物链、捕食关系、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经典的互动形式,它描述了不同类型和种类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一个食物链包括一个摄食者、一个被摄食者和一些其他生物体。

例如,一只狮子吃掉了一只羚羊,那么羚羊就成为了它的食物。

捕食关系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依靠捕食其他生物体的行为。

这种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的平衡。

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在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种互利关系。

例如,昆虫可能会在植物上进行空中运输,而植物能够从昆虫身上得到新的信号和刺激。

竞争是在两个或更多个生物之间进行的某种形式的交互作用,这些生物之间受到同一生态位资源的限制。

比如,如果两种物种需要相同的食物并且它们生活在同一地区,它们可能会竞争。

竞争可以是间接的或直接的,并且可以涉及资源的不同方面。

生物群落在整个环境中占据了丰富的角色和功能,它在其中扮演着多种生态角色,包括养分循环、维持地球大气层的稳定、氧气供应、食物链的形成、物种适应性的演化等。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高二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高二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注意: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如一个动物园里面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不属于一个群落。

一片草原上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2.种群水平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4.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种间关系,种内互助(如,狼群、蚂蚁等)等1.辨析下列几对关系(1)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2)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①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

②种间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3)捕食与寄生①捕食强调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②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

(4)寄生与腐生①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②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5)原始合作与种内互助①原始合作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群落的特征与结构

第二章第一节群落的特征与结构

1、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思考①: 你认为引起森 林植物分层分 布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光照
地被物层
思考②: 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山植物分层原因:温度
总结: 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判断: 一片竹林里的竹子,高低不同,错落有 致,充分体现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总结: (1)生物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都与 环境中生态因子有关,垂直结构和水 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 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 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 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
1、物种的多样性 2、物种的相对数量 3、优势种 4、生长型 5、营养结构
思考: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属于种群还 是群落?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
1、物种的多样性:群落中包括 动物 、植物和 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分不 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特别提醒: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常 用丰富度表示,与每个物种的种群个体数量无关 2、物种的相对数量 ①测量指标: 密度指标 、 频度指标 。 ②意义:对分析各物种间的相互作成慢性伤 害,但不能立即杀死寄主 ★如果分开,寄生者难以 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好。
体表寄生
A
B
体内寄生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B
A
A宿主(寄主) 时间
资料4: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物
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特点: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高中生物ppt课件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高中生物ppt课件

-
26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苔原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
27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
28
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物种能够存活和增殖的范 围,生态位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物理空 间(栖息场所),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 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注重后者)
每一种生物都处在一个对它来说最适合的位
置上,在此位置上获取资源,这样相对于其他
种群来说,在时间、空间及营养利用上存在相 对位置、功能的关系
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
水域中,某些水生生物也有分层现象。藻类总是分布在阳光能够照 射的水体。浮游动物生活在植物能够延伸到的地区,且能在较深的水 域活动。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蟹类则生活水体的底层。不同鱼类也常 分布在不同层次上。水体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阳光、温度、含氧量 和食物等有关。
-
24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A
B
数 量
-
生物A
生物B
时间10
寄生


A
B数

体表寄生
例如:蛔虫、绦虫、血 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 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 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 内部。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改变二、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结构和功能观;通过学习生态位形成进化和适应观。

2、科学思维:从不同探究视角,尝试对种群和群落水平问题进行区分研究三、教学提示本节内容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择性必修二课程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学习“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实验,并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但网络课程不好带学生做实验,可以推荐一些视频让学生在网络搜索进行学习。

同时,群落的内容属于宏观生物学范畴,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具有丰富的直观体验,较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多将教材中的例子用图片形式呈现,多引导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分析讨论,总结、概况,形成概念,习得方法。

四、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说明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通过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及其影响因素,认同生物的生态位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结果,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4、运用所学知识给当地的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等工作提出建议。

5、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五、重难点重点1、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4、生态位难点1、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并能解释生态位是可以随各种因素不同发生变化。

六、教学过程七、课后作业教材29页课后练习与应用。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2022年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2章群落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1)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类型 (5)探究实践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8)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10)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必备知识一、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1.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水平结构(1)概念: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2)现象:镶嵌分布。

(3)决定因素:光照强度、地形差异、湿度的不同和动物的活动等。

3.垂直结构(1)概念:是指群落垂直分化形成的群落分层现象。

(2)现象:分层。

(3)决定因素:植物分层:阳光等。

动物分层:食物、特定的栖息环境等。

4.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1)竞争和捕食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也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

二、群落随时间而改变1.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2.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群落的外貌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3.季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核心突破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分析(1)垂直结构①表现——分层现象。

②B处的结构分析:③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

影响动物分布的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①表现——镶嵌分布。

②A处影响因素分析:地形的变化是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

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①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②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群落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1.生物群落森林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条件下,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形成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叫生物群落。

那么,森林就是一定地段上,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该地段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所形成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我们称其为森林群落。

可见森林的概念不仅包括树木、灌木和草本,而且包括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微生物,甚至包括林下的土壤和林内的环境。

群落不是杂乱无章的,群落是生物种群的有机组合,而且在相似的条件下就会有相应的群落的出现,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些生物种群组合在一起呢?在这里,我们认为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生物群落得以维持的动力机制。

在有关进化的章节中我们介绍过,导致生物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或者说自然选择给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动力。

我们也相信,任何一个生物类群或者生物群落的有规律的组合都是有根据的,这种根据有的是外部的,有的是内在的,生物群落的维持机制是组成该群落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既包括正相互作用,也包括负相互作用,没有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就谈不上一个确定的生物群落的形成。

2. 群落的结构在中学阶段,学物理,学化学时必然学到分子、原子。

学习方法是,先研究它的结构,知道分子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即分子结构;然后研究它的性质,即分子运动等。

所谓结构,就是任何一个系统的具体构成形式, 而系统则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全局。

结构与系统是两个含义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系统指的是一系列相互有关的单元,为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构成的完整综合体。

而结构则是系统内部各单元的排列组合方式,它是系统的性质与数量的集中表现。

只有依靠结构,才就能把孤立的诸单元变为一个系统,只有以结构为中介,单元的属性与功能才能变成系统的属性与功能,如果系统没有一定形式的结构,那么,系统不但不能发挥其效能,而且连系统本身也便不复存在了。

结构这一范畴日益受到多门学科的重视,例如结构力学是以宏观机械运动形式的力学结构为对象的一门学问,化学研究物质结构,探讨分子、原子、质子的特性;地质学研究地质结构;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经济学研究经济结构;计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