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及评定..

合集下载

肌张力及评定(1)

肌张力及评定(1)

(六)客观评定方法
神经生理学评定----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失去上位中枢控制,导致 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改变,以致出现 电生理变化。
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测F波与H反射 ,F波参数取决α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H反射取决突触前抑制水平,因 而了解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首选F波。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前 臂,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⑵三角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直置于髂腰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下肢伸展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握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膝
关节,做屈髋屈膝运动。 ⑷腓肠肌、胫前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髋膝稍屈曲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另一手置于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常用于分析痉 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 摆动受限越显著。
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 绳肌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于检查床缘屈曲,小腿在 床外下垂,然后将患者膝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 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下时,通过电子量角 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检查时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 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表2 改良Ashworth量表(0—4级)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注;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腕手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坐位仰卧位(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

肌张力、肌力评定

肌张力、肌力评定
• 这种阻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组织的物理 特性,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反 射性肌肉收缩(等张性牵张反射)。
• 由于肌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姿势张力是指身体 不同部位表现出来的整体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 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
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
十分困难。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 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 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结果。
•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 体位下进行,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1)痉挛(spasm) (2)强直(rigidity)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第一章:肌张力的概述1.1 肌张力的定义解释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强调肌张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重要性。

1.2 肌张力的类型介绍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两种类型。

解释主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自主运动时的紧张程度,而被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被动拉伸时的紧张程度。

1.3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介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包括目测评估、量角器评估和肌电图评估等。

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二章:目测评估法2.1 目测评估法的原理解释目测评估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肌肉的外观和行为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形状和运动范围的重要性。

2.2 目测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目测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观察肌肉的运动和记录观察结果等。

强调观察时的细节和准确性。

2.3 目测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目测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量角器评估法3.1 量角器评估法的原理解释量角器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肌肉的运动范围和角度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角度的重要性。

3.2 量角器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量角器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量角器、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记录测量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量角器和准确性。

3.3 量角器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量角器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量角器、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肌电图评估法4.1 肌电图评估法的原理解释肌电图评估法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肌电图对于了解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的重要性。

4.2 肌电图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肌电图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肌电图设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分析记录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肌电图设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肌电图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肌电图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肌电图设备、注意肌肉的刺激和避免干扰等。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部位
评级
治疗前
治疗后
上肢
肘关节


腕关节


下肢
膝关节屈Leabharlann 伸踝关节屈

评级标准: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出现卡住或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为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出现最小的阻力

肌张力的评估

肌张力的评估

2024/8/6
• 上肢
•取 •抓 • 移动 • 放开
主动:运动控制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22
2024/8/6
膀胱/直肠护理
23
2024/8/6
UMNS动态和静态肌力失衡的表现
上肢
• 肩内收、内旋 • 屈肘 • 前臂旋前 • 屈腕 • 握拳 • 拇指在拳内
下肢
• 屈髋 • 大腿内收 • 屈膝 • 膝僵硬 • 足下垂/足内翻 • 大拇趾背伸
长附近,才出现抵抗和阻力 中度 同上 但在 ROM 中 1/2 处即出抵抗和阻力 重度 同上 从 ROM 开始的 1/4 就出现明显的阻力
5
2024/8/6
表 6-4 修订的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
等级
肌张力
评判标准
0 无痉挛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 Ⅱ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 Ⅲ 肌张力严重增加
1.分类
(1)从三种不同状态下观察肌肉张
力的变化: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也可按表6-1分类
1
2024/8/6
表 6-1 肌张力评价分类表
肌肉形态及 关节运动
检查方法
评价 肌张力亢进 肌张力低下
肌肉形态 安 肌肉硬度 静 伸张性 时
摆动度 姿势变化 活 动 主动运动 时
视诊:肌肉的外观
10
2024/8/6
许多疾病与损伤可导致肌张力变化。 肌张力降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疾 病(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 炎、小脑病变、脑卒中弛缓期、急 性脊髓病损休克期等)。
11
2024/8/6
肌张力增高可分为痉挛性和强直 性两大类。椎体束损害时所致的 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 高;椎体外系损害时所致的肌张 力增高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的分布---上肢累及屈肌群,下肢累及伸 肌群
PPT课件
10
痉挛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牵 张反射增强有关。
一定的肌张力在维持体位与肢体动作是必需的。 反之过高的肌张力---严重的痉挛往往造成病 人运动障碍、日常生活不便和护理上的困难等 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不利于康复训练。
PPT课件
病因:锥体外系损伤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 见的原因
表现:⑴铅管样僵硬----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 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如被动屈肘,起始 和终末的抵抗一样。
⑵齿轮样僵硬---帕金森患者的肌张力常表现出有 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由于僵硬, 动作表现为始动困难和缓慢。
僵硬最早出现在手腕、PP其T课件次肘肩等肢体近端关节 14
(二)肌张力低下
定义: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 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表现:检查者推拉患者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阻力
患者自己不能抬起肢体,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将向重 力方向下落
触诊肌腹柔软,常伴有肢体瘫痪或麻痹,深反射消失,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原因:⑴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为暂 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早期。
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
8、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
9、主观因素的影响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
PPT课件
8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PPT课件
5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
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
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
栓、疼痛、关节挛缩等都可使肌张力增高 4、神经状态的影响 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的失衡,可使肌张力发
生变化
PPT课件
7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
6、疾病的影响 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
7、药物的影响 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
PPT课件
3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周围神经和 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 情况发生改变,就可以导致肌张力过强、 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因此,肌张力异常是CNS损伤或周围神经 损伤的重要体征。
PPT课件
4
(一)正常肌张力分类
⑴静止性肌张力: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常 肌张力的特征。
⑵外周神经损伤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还可伴有肌力 弱,肌肉萎缩等。
⑶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第二节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一、评定目的: 确定病变部位,预测康复疗效 制定康复计划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病史采集 需要了解病人痉挛发生的频率,受累的肌肉,
11
(一)痉挛的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2.可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骨质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性。
PPT课件
12
(二)痉挛的弊端
1.由于阵挛、髋内收呈剪刀样步态而损害站立平衡 2.由于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3.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4.由于屈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这一现象也可发生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硬度, 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⑵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 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 况下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⑶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 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如做上肢前臂 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 度的抵抗感。
肌张力评定
九月份后半月讲课内容—刘亚飞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在静 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 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临床上所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 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 力。
在床位和轮椅体位。
5.由于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造成的挛缩危险 6.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7.由于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 8.由于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9.持续的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10.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132、僵硬又称强直
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 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对同一肌 肉,运动的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一样。
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PPT课件
6
(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的影响 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如在痉挛期
的中风患者,仰卧位时患侧下肢伸肌肌张力可增高。 2、精神因素的影响 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使肌张力增
高 3、并发症的影响 有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PPT课件
9
病理基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 兴奋性增强,结果导致骨骼肌张力升高,其特 点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检查者在对患者做关节被动运动时,起始感觉 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突然感到 抵抗减小的状态,称折刀现象 是痉挛时最常 见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