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研究
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作者:张青虹来源:《电影中国》2017年第03期摘要:在商业片盛产的现代,很多影片的音乐音响越来越华丽,就像很多科幻片,可是却华而不实。
音响的音乐化和音乐的音响化运用恰当的则更少,更多的是追求表面的华丽,但也有部分商业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本文从音响音乐化和音乐音响化的定义开始,并由定义拓展出把音乐和音响相融合的方法,即从音高音色、节奏力度、情感表达寻找相通点,从相通点入手使音乐和音响相融合。
探讨了在影视作品中对于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的一些运用方法。
关键词: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影视作品,运用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不乏精品力作,比如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品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无论从选题的新颖上,还是制作的精良上都首屈一指,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但与国际顶级制作团队的作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由英国广播电视中心公司制作的纪录片《地球脉动》,和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推出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等,除了故事编排、画面精美以外,音乐与音响对于整部作品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本篇文章从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的定义出发,探讨分析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一些运用方法。
二、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是音乐与音响的相互作用音响反映了影视作品的客观性,而音乐更多的是反映了主观性。
音响和音乐缺一不可,都是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辅助着影片的发展,同时给观众带去了不同的视听感受。
音响是源自大自然的声音,比如马蹄声,急促的心跳声等,如果把有节奏、有音高、有旋律的音响称为另一种音乐。
那么就把音乐和音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于是有了现在影视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声音制作手段,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
音乐和音响各司其职,相互作用。
音乐音响化是:运用音响材料的各种不同组合、声学特征的变化为主体而进行创作,或由传统乐器演奏通过新的演奏方法开拓新的音响资源。
影视中的声音有哪些类型?谈谈各种常见声音的含义以及在影视中的作用。

影视里的声音类型有:人声、音乐、音响。
人声是构成影视声音的主要形态。
它指银屏上的人物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一、人声的三种主要形态:独白、对白、旁白1、对白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对白是人声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影视声音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现代影视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影视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展开矛盾、推进情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
2、独白是指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声,也就是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
独白通常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一种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
3、旁白,又称画外音,是一种声源在画面以外的人声语言形态。
旁白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
客观性旁白是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角度对影视作品的背景、人物等直接进行议论;主观性旁白是影视作品中某一人物(一般为片中主角)以第一人称的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
二、音乐影视中的音乐,泛指影视作品中运用的一切器乐和声乐。
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造型元素。
·影视中的音乐又分为:片头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背景音乐、片尾音乐1、片头音乐是指放在作品开头的音乐。
片头音乐一般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故事开始之前把观众的情绪带入到所要讲述的故事氛围之中,比如电影《珍珠港》开头的音乐。
其二、预示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如《辛德勒名单》中的音乐,表达了对德、意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残酷暴行的悲愤和对犹太人无限同情的哀伤的主题2、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概括作品基本情绪、刻画主人公性格和表现作品的总体风格而创作的音乐,是影视剧音乐的核心部分,也是作品音乐发展的基础。
主题音乐有根据剧情所表现的情绪的基调来创作,如电影《人鬼情未了》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题音乐;也有是主题歌的延伸和变奏,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采用主题歌《我心永恒》的旋律。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经典的影视配乐能成就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可以在人的心里形成震惊,有时甚至能起到一种用语言所不可以表达的成效。
我们曾会由于一首熟习的音乐,想起好多影视画面。
而影视画面只好给我们以视觉上的直观感觉。
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出现却能让我们的感官全面活动起来,它可以推动剧情,表现主人公的感情,是一部影视作品所要形成的风格的灵魂。
让人在观看时获得充分的享受。
此刻我们在赏识影视作品时,此中每一处剧情的跌宕起伏、每一个惊险场面的出现,都伴以相应的音响上的不一样的办理,使得人们在赏识影视作品的时候能领会到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的交相辉映。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能表现出这样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可以忽视音乐编写和影像与音乐完满联合的重要性。
这些作用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1、对影视作品内涵的讲解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拥有自己的主题定为,如悬疑片、喜剧片、战争片、言情片等等。
在主题定位后,其作品的内涵需要经过双方面的渠道加以讲解,一是演员的表演,包含语言、动作、表情以及现场布景等,二是经过音乐进行讲解。
音乐讲解与演员表演讲解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曲调的存在,一句近似的语言借助音乐传达就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由于音乐不一样的声色、旋律都代表着相应的背景风格。
在一部影视作品中 ,音乐主要以主题曲、片尾曲、插曲、配乐的方式存在。
主题曲确定了整部影视作品的基调 ,如电视剧《还珠格格 1》的主题曲音乐的气概使观众感觉到随意潇洒的敢爱敢恨;片尾曲为一段剧情的结束做出音乐式的总结;插曲为中间的剧情供给了音乐语言表达的空间,如电视剧《粉红女郎》的插曲用开朗快乐的曲分配合歌词 ,表达了女主人公热切期望恋爱的美好感觉;配乐则为剧中的场景增加了背景色彩 ,好多悬疑电视剧的配乐充满了担惊受怕的滋味。
又如,每部热播的影视作品上市以前,观众领先看到的是宣传片。
宣传片一定以音乐作品背景,将有限的、颇具吸引力的镜头剪接在一起,观众倾听音乐的同时在心中已经具备了必定的感性认识,这就是常有的内涵讲解过程,固然短暂,但却精准。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
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
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
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
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主题歌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
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
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史密斯夫妇》的主题曲 Monbo Bongo是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Mondo是巨大的意思,而Bongo是小鼓,合起来是“大鼓”的意思。
Mondo Bongo其实是哥伦比亚古老的原住民音乐(西班牙语是哥伦比亚的语言),它真实的意思是“奔放与狂野”,引申自当地居民娱乐喜庆时演奏用的大鼓。
电影开头的部分,他们夫妇是在哥伦比亚认识的,因此电影采用了“奔放与狂野”这首哥伦比亚老音乐作为插曲。
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
”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
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
影视声音对影视作品节奏的影响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引言影视作品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声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它们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但是,在过去的影视创作中都有着重视画面而轻视声音的现象,因而不能够发挥出音乐音响其本身的价值,常使影视作品出现叙事冗长、没有突出重点、节奏失衡等情况。
本文将通过对音响、音乐、有声语言三个方面的介绍,展现影视声音在影视作品节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影视声音形态人类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大千世界的各种声音齐奏着生命的交响曲。
同样,声音也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艺术的声音由有声语言、音响和音乐三部分构成。
(一)有声语言语言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创作元素之一。
影视语言是有声语言,它与日常生活用语相似,是影视艺术叙事、表情、塑造人物形象等的重要表现手段。
影视语言分为节目语言和角色语言。
节目语言是指解说和同期声语言,它们都对画面内容进行语言诠释。
角色语言是指演剧类作品中的有声语言,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音响在影视艺术中,“音响”包括“环境音响”和“动效”两部分。
音响配合着画面内人或物的动作,会产生对立、暗示、预示等效果,也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空间进行扩展、渲染的作用。
由此可见,音响对影视作品的节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三)音乐音乐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旋律、节拍的不同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节奏风格。
将音乐与影视作品相融合,可以看到,由于影视作品的题材、风格、形式、体裁的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故事情节的不同,所以每一部影视作品的音乐节奏也有所区别。
音乐的情绪和音乐的节拍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互贯穿,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绪都起到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音乐的节奏总是与影视作品的节奏和速度相匹配,直接作用于影视作品的节奏,一旦有所差距,总会产生一些无聊的情绪。
所以,影视配乐也渐渐地更加得到注重,导演开始在构思剧本的同时,也为影视作品量身定制主题曲和主题旋律,更加全方位的思考。
音响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论音响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1927年,当《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时代后,仅仅是剧中人物的开口说话就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而声音技术发展到了今天,虽说还没有登峰造极,但其所获得的巨大成果也是令人乍舌的。
声音,现在早已不仅仅是满足于电影创作的一个辅助手段,而是作为电影中最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而受到了超乎以往的重视。
一、声音作为电影构成元素的出现1、电影声音发展简史虽然自1927年的《爵士歌王》的出现使电影进入了有声片的时代,但有声片的诞生并不像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样突然,其实人们早在此之前就已在研究记录声音的方法了。
188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它是一种能记录并重放声音的简单机械装置。
这种装置上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蜡筒和一个跟膜片相连的金属针,当转动蜡筒时,金属针就能在转筒上顺序移动。
如果这时有声音发出,与膜片相连的金属针就能接受声音所产生的振动,并将振动的波纹刻在蜡筒上来实现声音的记录。
反之,如果转动蜡筒,蜡筒上波纹痕迹的变化就可以传到金属针上,使与之相连的膜片发生振动,重放出所录的声音。
1895年,爱迪生将“留声电影视镜”展示于众,但这种装置也不能实现声画同步,人们只能在看画面的同时听到另外从留声机里传出的声音。
1902年法国人高蒙终于将电影摄影机与两台留声机同步起来,但还是因电扩声装置的缺乏与播放的声音质量太差而被淘汰。
其后虽有爱迪生的第二代有声电影机的诞生,但因技术的问题,他只获得了短暂的成功。
直到光学录音装置的诞生才使真正的有声电影成为可能。
1901年,路美尔研制了一种“变密式”光学记录装置;1906年,伏尔斯特发明了电子管;1907年米哈利研制成“变积式”光学录音装置;1923年,李·德福莱斯特使用光电池、电子管放大器、扬声器等电子设备成功地放映了有声电影。
而《爵士歌王》和《纽约之光》的放映则宣告了无声片时代的结束。
二战的爆发带动了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磁性录音技术逐渐取代光学录音,在战后被用于电影录音上。
影视作品中音响的作用——谈《天下泉城》中音响的应用

夸张是写意音响经常使用的形式 ,天下泉城》 随着 《 中,
小巷深处担水姑娘腰肢的扭动, 扁担发出“ 吱” 吱、 的声响, 这 声响在拍摄中本来没有 , 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的通过强化、 再
增加混响 、 加工而成 的艺术化的音响。 吱、 的声音已超 这“ 吱”
出它本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担水姑娘客观形象的描述,
而是把这跳动的节奏带进整个段落。 形成整个段落俏皮、 灵
品的现场真实感。经过创作者选择的音响还可以准确地传达
人的主观意图. 表现特定境遇中特殊的环境场景和微妙的情 感变化。从表现形式上看,音响可以分成画外音响和画内音 响, 从意义内涵来看, 音响可以分成写实音响和写意音响。
一
动的气氛, 更增加了生活的质感,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 主观音响的暗示作用 选择片 中已经出现过 的某种具有典 型意 义或有代表 性 的声 音 , 以主观音响 的形式再次 出现 , 造成音响闪 回, 由此引
× 一L C o o 0 Z
≯ z 0 ∞5 0 I
变 化 视 界
成 烈
影 视 作 品 中音 响 的作 用
谈《 天下泉城》 中音响的应用
曹 钧 郭 敏
《 天下泉城》 即将播出, 在这部大型城市宣传片中, 我们试
图调动更多的手段参与到叙事中。影视作品中的音响是经过 创作者精心选择而制作出来。 具有特定意义和内涵的声音 音 响可以制造非常真实的空间感, 用声音的真实感造成影视作
这些对画面中客观景物的真实描写 . 让观众彷佛置身于生机
盎 然的泉城 。
象传播。 画” 声” “ 和“ 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 、 两个侧面、 两个组 成部分, 缺一不可, 轻一不可, 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声 音不是录音师的专利 , 作为一名电视导演在艺术创作的过程 中.把声音放在与画面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来构思我们的作 品. 应尽可能创造录音的条件 , 高质量的采集同期声以备后 用。我们要在创造“ 最丰富最精彩的视觉形象世界” 的同时,
影视剪辑中音响的概念界定

影视剪辑中音响的概念界定音响是指在影视剪辑中用来增强音频效果的一种装置。
它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音频输入设备、音频处理设备、音频输出设备以及各种连接线和电源等。
音响可以改善影视作品的音频质量,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影视作品的音效。
在影视剪辑中,音响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音响设备的作用是增强影视作品的音频效果。
通过正确使用音响设备,剪辑人员可以改善原始音频素材的音质,增加音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听到对话、音乐和其他音效。
音响设备能够创造出逼真的环境音效,使得观众感觉身临其境,提升视听体验。
其次,音响设备可以对音频进行处理和调整。
在影视剪辑过程中,剪辑人员通常会对音频进行剪辑、混音和调音等处理,以达到理想的音频效果。
音响设备可以提供各种效果、滤波器、均衡器等工具,用于调整音频的音色、音量、音场以及其他参数。
通过对音频进行处理和调整,剪辑人员可以使得音频效果更加符合影片的情境需求。
第三,音响设备在剪辑过程中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影视剪辑涉及多个工作环节,包括音频采集、音频编辑和音频输出等,而这些环节中的音频设备需要相互连接,才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音响设备提供了各种连接接口和线缆,使得不同的音频设备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连接和交流,确保音频信号的传递和处理的顺利进行。
第四,音响设备对于影视剪辑人员而言是一种工具。
剪辑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音响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才能够在剪辑过程中有效地利用音响设备,实现理想的音频效果。
音响设备通常具有复杂的功能和操作界面,剪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够正确地操作和调整音响设备。
最后,音响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对于影视剪辑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质的音响设备能够提供精准、清晰和逼真的音频效果,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影视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而低质量的音响设备则可能会导致音频质量不佳、失真、杂音等问题,从而影响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音响,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以及运用方面的研究。
目的是了解音响,音乐在体现影视艺术性时所表现的价值和作用。
为了说明音响,音乐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影视中作品的音响音乐方面的成功案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影视作品声音音响音乐作用问题对策研究一、声音的出现及音响的加入声音在今天已经是影视艺术创作来源中的最丰富的重要来源,作为这种意义的来源,声音的艺术价值现在已被大家公认。
影视作品离不开声音,声音的运用丰富并扩大了电影的时空,使得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场景、气氛得到无尽延伸。
声音作为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大致可以分为人声,音乐,音响三大类。
他们作为造型因素参与银幕空间形象的塑造来发挥表达情绪,参与巨作,创造审美价值等功能的。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音响,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等问题。
音响是指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及背景音响或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人声和音乐。
而音乐,在进入影视作品之后,成为了影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情感,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预示剧情,作为特定人物或特定场景形象音乐,表示剧中人物的心情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音响就音响的艺术属性而言,音响可分为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类。
写实性音响是通过有选择的利用自然音响来创作,完美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及艺术性的。
而写意性音响则是根据剧情表现得特殊需要而对自然性音响进行加工再创作的音响效果。
相对作用于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来讲,这两种音响只是表现意义上的不同。
与写实性音响构筑听觉上的真实世界有别,写意性音响则更注重对于观众心理感受的影响。
不同的音响效果出现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相对于听者的心理感受,会产生超出音响本身内容的各种不同的特殊含义。
这就是音响的写意性——将音响“意境”化。
在此,主要研究音响的写意性作用。
1、音响的强化作用1)提高响度强化,在音响的写意性功能中是最常见的,它主要通过加大声音的响度来实现。
例如:电影《黑眼睛》中有对音响强化很确切地运用。
由于主人公丁力华是一位盲人运动员,声音对于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和外界接触的手段。
因为对铃声的敏感,教练就用车铃和口哨引导运动员跑步的方向。
在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第一次参赛的丁力华一直很紧张,教练鼓励他,并告诉他自己在50米外用哨声来引导他。
发令枪一响,丁力华奋力向前跑去。
刚开始场外无数观众在呐喊加油,使得环境很嘈杂,镜头一直用近景追随着丁力华,这时,呐喊声渐渐虚掉了,原本50米外很微弱的哨声变得响亮而坚定。
这时,配合着主人公奋力冲刺的脸的近景,那明亮的哨声一下一下坚定而沉稳的回荡在似乎空无一人的体育场内,直到主人公冲向终点。
这样选择哨声进行强化处理,是很具象征性的。
清晰明亮的哨声,无论是对片中的丁力华还是对我们观众来说,都仿佛代替了“加油”的喊声和最有力的精神鼓舞,象征了成功和胜利的指引。
在观众心中,这哨声则起到了一种升华拼搏精神的作用,从而更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并使之有所感动。
选择某处细节音响作强化处理,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影片《紧急迫降》中有一处对细节音响进行了强化的艺术处理。
当种种努力都失败后,机组人员决定人工检查起落架的安全系统,这就意味着负责检查的机务员要进行极端危险的高空作业。
而这时,机务员的手表报时响了,在真实的环境下,微弱的报时声应被巨大的飞机轰鸣声及嘈杂的人声环境彻底掩蔽掉,而影片将报时声夸张放大让观众清晰地听到,是有其深层用意的:这位负责检查的机务员是非常在意自己身体的,每当手表报时一响,他就该吃些维他命之类的营养药物进补了。
这些都已在影片的前半段交代了。
因此,此时的报时声如此“明亮”其实是为了提醒观众不要忘了:这是一位将自己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机务员。
而就是这么一个惜命如金的机务员,却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承接了可能会丢掉自己生命的任务。
这么一个音响细节的夸张在无形中比任何直白的表达都更有力地树立起了剧中人物高尚、敬业的高大形象,悄然之中调动起观众的敬佩之情。
2)音响变形音响的扭曲变形是音响夸张的另一种表现手段。
我们常常可以在影片中听到在真实生活中所听不到的音响。
比如在《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听到鬼的心跳声。
影片《午夜凶铃》中,配合着每次提示日期的字幕的出现,响起的一种古怪的,听起来阴冷诡异的音响,仿佛是亡灵的提示,敲打在早已战战兢兢的观众的心上。
这种声音压住了所有的真实环境声,给观众一种危险逐渐迫近增大的恐惧感,令人毛骨悚然。
这些音响效果听似完全不建立在真实音响的基础上,仿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但其实所有这种音响效果都是依据着生活中不止一种以上的真实音响,混合、变形、加工处理而成。
由于在真实生活中对这种声音的陌生,使得人们更易对此产生增强恐惧感和不确定感。
虽然音响夸张主要用在故事片当中,但在专题片中也偶有使用,可以减少解说的出现而达到饱满片子情绪的作用。
2、隐喻音响写意性的表现形式还有隐喻。
隐喻与对喻也是写意性音响的重要功用。
所谓隐喻,就是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潜台词,能够非直白的体现出某种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深刻内涵。
这种表达,由于它的含蓄隐约的方式,其效果很可能会比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来得更深刻和难忘。
电视剧《橘子红了》中,橘园上空的鸟鸣声正是象征着剧中人物的深深叹息。
充斥着观众耳膜的是经过了变形处理后加了混响的、变得近乎于音乐的鸟叫声。
幽远而空灵的鸟鸣声既给这种气息平添了一份忧郁的色彩,又是对被禁锢在园中的大妈的宿命的隐喻:橘园实际上是大妈心中被构筑的爱情世界,住满了绝望的对迟迟不能归来的爱情的期盼与呼唤,和对那转瞬即逝的美好回忆的守护。
倘若只添上现实中各种小鸟、麻雀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可能会完全破坏画面的情绪气氛甚至整部剧情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在《毒太阳》中几次出现的火球,总带着火的燃烧声和闷闷的轰鸣声在刺眼的阳光下和密迪亚的回忆中划过,甚至有时只听到轰鸣声而不出现火球,直到最后,火球带着轰鸣声划过密迪亚安静的尸体。
影片也向观众传达了它要表达的寓意:这种仿佛是火球熊熊燃烧的轰鸣声是一种宿命的暗示,它让人听不清也道不明,就象是对密迪亚一生的隐喻:在被利用与利用中尝尽痛苦与虚幻的愉悦,最终也逃不过斯大林对他的愚弄与操纵;同时也隐喻着寇托夫的最终命运:他终究是那个是非混乱的社会的牺牲品。
如果两个具有相反象征寓意的音响在同一影片中重复出现,就可以称做对喻。
利用这种对喻来暗示某种结果,也是达到隐喻效果的另一种方式。
美国影片《巴顿》以其蔚为壮观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著称,音响,无论是在写实还是写意的运用上,对于战争气氛的渲染是功不可没的。
3、反复所谓音响的反复作用,是指选择剧中已经出现过的某种典型的、代表性的声音再次或多次以主观的方式出现闪回,使之被赋予特殊意义于某种暗示,并由此引发观众的心理联想,增加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电视剧《沉睡的森林》中,女主人公在一次被舞台的大探照灯的强光晃到时,耳边忽然响起了滂沱大雨声和似乎是人群的骚动声,使她似乎被瞬间的某种记忆突然唤醒。
此后又多次因某种相近的声音而听到莫名的雨声和骚动声,使自己一下子跌落到某个记忆的片断中。
其实这些音响效果是女主人公幼时目睹的杀人现场的雨声,和她被救出凶宅时警民的嘈杂声。
在片子的最后,揭晓凶手真面目的时候,观众才看到这些音响效果出现的真正时空地点。
这种音响的多次反复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启发女主人公重新回忆的引导,而且也突出了影片的悬念感,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更有兴趣关注情节往下的发展。
4、制造悬念音响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产生,与当时发生的环境、事件紧密相连,会使音响效果超出本身的意义而产生很强的象征性,因而在剧中造成悬念感。
音响的悬念,也是音响写意性的表现功能之一。
例如:影片《现代启示录》的开头,直升机螺旋桨“突突突”的旋转声便是一个悬念音响的例子。
影片首先印入观众眼帘的是满目的翠绿,接着,一阵带着回声的仿佛是梦境中的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声由远至近,直至一架直升机划过画面,搅乱了美丽平静的景色。
当螺旋桨的声音更多更频繁的时候,画面上也出现了更多的直升机和战火。
这时的画面愈来愈清晰的叠出一张躺着的人脸,螺旋桨的声音显得涣散而无处不在,仿佛包围着那张好像在想着什么的脸。
螺旋桨的声音就一直这么持续着,直到叠画消失,螺旋桨声也由涣散逐渐集中起来,当镜头转向不停旋转的吊扇,观众才意识到原来一直听到的“突突”声是吊扇叶片旋转的声音的变形。
即使是这样,吊扇声仍处理得很像螺旋桨声,响度很强的充斥着整个房间,直到主人公走到窗口扒开百叶窗向外望去时,“突突”声才渐渐消失,恢复到真实的环境声。
此处对直升机螺旋桨声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处理,更是借用这种音响效果来丰富影片的艺术性。
螺旋桨声所造成了一种悬念声音一直盘旋在主人公的冥想中,充斥着他的回忆,即使他的意识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也逃不开这种声音的追随:因为周围一切相似的声音都会成为它的替代品(就像与螺旋桨声相似的吊扇旋转声)。
观众也会因这种与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不相干的声音而疑惑,想知道这种声音的出现究竟与主人公有怎样的联系,在故事中扮演一种怎样的角色?这样悬念便造成了,并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引发幻想音响的写意功能中还有一种“不闻而闻”的幻听作用,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则可作为艺术升华的手段来使用。
当人们在回想某事或欣赏某件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幻听。
例如,《战舰波将金号》的结尾处,连续出现了几头不同造型的石狮子,虽然没有狮子怒吼的音响,但那种愤怒的情绪使观众似乎听到了更为强大的怒吼,由于没出现真正的音响,反而突破了范围和响度的界限,让观众用心来感受到的怒吼更加震耳欲聋,发人深省,从而升华了影片的艺术境界。
影视作品正因为音响的加入而变得愈加亲切甚至更加富有魅力。
人们带着更亲切的情感看懂,并且听到。
正是由于音响的加入,影视作品才更加完美。
三、关于音乐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这就决定了音乐的重要性。
音乐按照不同规定可分为多种。
影视音乐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影视音乐并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的内容往往总是与它的表现形式要实现一致的高度。
电影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参与叙事、展现环境、创造节奏等作用,是与电影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
视觉与听觉不属于同一范畴,可是作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中的音乐,必须溶于整体之中,也就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完全一致。
所以电影音乐必须服从影片整体的结构、节奏、必要性、长短等等。
电影音乐,实际上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渲染背景气氛,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