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8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
长七尺,膂力绝众。
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
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
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
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
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
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
”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
”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
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
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
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
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
”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
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
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
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
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
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
”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高三语文二轮强化突破练习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30 试题

2013届语文二轮强化突破练习: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亦时相赡.赡:赡养老人C.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D.而畜.素琴一张畜:蓄养2.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5)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5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小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
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
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
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
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
”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
”朝义俯首不应。
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
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
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
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
”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
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
”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
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
”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
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
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0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0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
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
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
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
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
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
存曰:“此吾职也。
"入言之。
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
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
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召为吏部尚书。
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
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
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项是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传记)测试题

2014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文言文阅读(传记)测试题高考命题研究组集体编写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徐巍审定【高考原貌再现】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1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
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
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3分)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1含答案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1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
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
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
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B.由是诸将疾普功疾:嫉妒C.一普自将,攻北门将:将领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勒:招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A.普以将略称以普从行B.而汝中柏者方用事而援军望之,按不进C.为天下忠义倡遂为贼所蹂践D.遇贼与战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A.④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②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3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含解析)

专题43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
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
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游:游学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纳:上交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昏:模糊不清D.夜则闭户,张灯窃.读窃:盗窃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答案】1.D2.B3.A【小题1】(1)答案: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2)答案: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答本题时可假设这些重点实词的意义都是对的,一一代入原句,窃应译为偷偷地。
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解答此题,一要读懂文意,结合文意判断,二要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时仔细阅读原文并把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的能力。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关键词为:(1)既译为既然,也就是已经的意思。
译时可不必直译。
就本意为接近,接近道路,所以可意译为上道。
赈即赈济灾民。
(2)四月指四个月,此处省略了量词。
夜名词做状语,意为晚上。
怠译为懈怠。
翻译好了关键点,句意要通畅,因其在整翻译中占到了2分。
【参考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
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
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
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
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
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使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馀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
粮尽,欲引去。
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
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
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
须陀死。
率残兵附裴仁基。
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
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燿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B. 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C. 策其马谢世充曰谢:告别D. 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6.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馀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 ①④⑤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
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 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
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 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
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 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
后来秦琼生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