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
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

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2011-12-12 20:10:18)“桑基鱼塘”农业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
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
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
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
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台田—鱼塘”模式台田—鱼塘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
基塘农业

LOGO
基塘农业的分布
LOGO
基塘分布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
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LOGO
基塘农业的分类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把低洼的土地挖深 为塘,将泥土堆砌 在鱼塘四周成塘基 ,可减轻水患。这 种塘基的修筑可谓 一举两得,塘中养 鱼,在基上种桑树
LOGO
LOGO
生产模式示意图
LOGO
顺德的三基鱼塘
LOGO
LOGO
生态循环过程
A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 虾,并种植菱、藕
化,质量更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 竞争能力。
LOGO
基塘农业的现状
▪ 基塘农业的转变: ▪ 基塘作物改变:多改为专业化种植蔬菜水果 ▪ 基塘面积大幅减少,转为都市或工厂用地
在深圳已经找不到基塘农业了,如果说有,那也 仅是深圳西部海上田园还保存着一块小小的被称 为“活标本”的“沙田基塘”,作为珠江三角洲 农业的特色产业,基塘农业是生态农业最好的范 例,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等特点 创造出来的独特农业生产方式,基塘农业在传统 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基塘农业可以更好的促 进经济的发展,在基塘 农业中,塘中可养鱼, 养虾等,基上可种桑、 种蔗、种果树,这样饲 料、肥料可以相互供给 ,而建立在这种“有机 ”饲料和肥料的基础上 的农业经济,在倡导绿 色的今天,就越发体现 了基塘农业的含金量。
LOGO
生产特点: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
把低洼的土地挖深 为塘,将泥土堆砌 在鱼塘四周成塘基 ,可减轻水患。这 种塘基的修筑可谓 一举两得,塘中养 鱼,在基上种甘蔗
氧化塘

湿地、稳定塘----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沈阳市津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然、回归自然的高科技污水处理工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稳定塘是我公司根据中国国情消化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的环保、节能、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已于全国各地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清澈,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湿地、稳定塘进行污水处理,从北部寒冷的瑞典、加拿大到热带地区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均有成功应用。
采用湿地、稳定塘处理城市、乡村污水或工业废水在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推广很快,以美国为例,至今已达20000余座,而1945年只有5座,增长了400多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用水量剧增,城市及乡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也不断迅猛增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国污水处理率不到10%。
在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国家水资源匮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污水湿地、稳定塘以其投入低、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等优势在我国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在黑龙江、新疆、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建立了四十余座湿地及稳定塘。
湿地、稳定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生物处理设施。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过程相似,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沈阳津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农村实际环境和资金情况,利用旧有的水塘、沟渠及自然形成的水坑等,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并设臵围堤和防渗层,建成池塘,既达到了净化污水的目的,又大大节省了费用。
稳定塘类型:1、厌氧塘:厌氧塘水中溶解氧很少,基本上处于厌氧状态。
利于难生化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易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
2、兼性塘:上层为好氧区;中间层为兼性区;塘底为厌氧区,沉淀污泥在此进行厌氧发酵。
【地理素养】三角洲的农业--基塘农业

【地理素养】三⾓洲的农业--基塘农业三⾓洲的农业-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珠江三⾓洲⼈民根据当地的⾃然条件特点创造的⼀种独特的农业⽣产⽅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蔗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分类桑基鱼塘(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的⼀种⽣产经营⽅式)、蔗基鱼塘(鱼与蔗综合经营,就是在鱼池边种⽢蔗,以蔗叶和蔗尾(顶端幼嫩部分)喂鱼,塘泥作蔗地的肥料)、果基鱼塘(利⽤⽣物链良性循环的道理有利于渔业和副业的发展)。
(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原理随着农业⽣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的'基'和'塘'都发⽣了新的变化,表现为:'基'上作物多样化 '塘'鱼养殖科学化。
杂基←桑基→菜基饲料养殖(花卉、⽟⽶、花⽣等) (蔬菜、⽠果);草基⽹箱养殖←蚕沙喂养→使⽤机械养鱼;(橡草) (配合饲料)割草、蚕沙喂养。
优点1.改善多⽔患的⾃然环境。
2.形成⼟地利⽤精细、⽔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
3.桑基鱼塘型”在很多南⽅的农村很符合经济场长⾜发展和保证不污染环境。
4.它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所以可能取得较⾼的产量。
主导因素其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
当然其他的区位因素如⽓候(季风⽓候)、⽔源(河⽹密布)、⼟壤(较肥沃)、市场(⼴阔)、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持)、劳动⼒(丰富廉价)等。
适宜地形基塘农业是不是在平原,甚⾄绝⼤多数是在海⼝三⾓洲,这是因为基塘农业需要较为便捷的交通和便于疏通的⽔系,就像珠三⾓的基塘农业,你不可能要求他发展到粤北地区,或者海洋⾥吧。
发展情况以「桑/鱼/蔗基鱼塘」为例:1.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塘。
2.⽆论⾛到哪⾥,挖出来的淤泥,在塘边填筑成宽平⾼亢的⽥地,种植稻⽶或⽢蔗。
3.⽥边则是填筑稍⾼的基堤,栽种桑树或蔗树⼝基。
惠州市基塘系统三种典型养殖模式的水质调查与分析

惠州市基塘系统三种典型养殖模式的水质调查与分析赵永坤1,2,朱昌雄1,李良生3,梁浩亮3,姚振锋3,林彩容3,于化泓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47;3.惠州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惠州516007)摘要介绍了惠州市基塘系统三种典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并对旱季和雨季时三种养殖模式塘的一些常规污染指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猪鱼模式塘中的COD、NH3-N和TN呈现升高的趋势,猪粪水对其贡献率最大,旱季时猪鱼模式塘和单投饲料塘的NH3-N和TN污染严重;各模式塘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铜污染尤为严重。
最后给出了改善水产养殖用水的措施。
关键词水产养殖模式;水质调查;水产养殖污染;改善措施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Water Quality of three typical Aquatic CultivationModes of Dike-pond System in HuizhouZhao Yongkun1,2,Zhu Changxiong1,Li Liangsheng3,Liang Haoliang3,Yao Zhenfeng3,Lin Cairong3,Yu Huahong2(1.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100081)2.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47)(3.Hui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izhou516007) Abstract:Introduction was given to the three typical aquatic cultivation modes of dike-pond system in Huizhou,and monitoring was conducted on the regular indexes of the different aquatic cultivation modes in dry and rainy seasons.The result showed that COD、NH3-N and TN in the pig-fish mode pond presented increasing trends,piggery wastewater had the most contribution rate;NH3-N and TN polluted seriously in pig-fish mode pond and singly depending on feed pond during dry season;the ponds were subjected to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with different degree,and the copper pollution was particularly serious.Finally,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pollution of aquiculture water.Key words:aquatic cultivation mode;water quality investigation;aquiculture pollution;improvement mea-sures基金项目: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科学创新条件建设(140102—9)作者简介:赵永坤(1984—),男,山东沂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工程与环境安全的研究。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典例分析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由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鱼塘的单位面积产值较桑基、蔗基鱼塘的高。
因此,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原有的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
第(2)题,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因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中“绿色、循环”等理念相符合,可大力向其他地区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水热条件未发生显著变化。
命题突破我国典型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一种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
请结合下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生产的优点。
(1)形成原因: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且多洪涝灾害的地方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塘农业。
(2)优点: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高考地理小专题——基塘农业

高考地理小专题——基塘农业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建的耕作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新型农业,是典型生态农业。
基塘是指水塘及包围水塘的小地块。
这种农业生产包括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类型。
在清代时达到鼎盛,当时基与塘的比重是6: 4,目前基与塘的比重接近2: 8且桑 (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规模逐渐缩小。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原理示意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有利于发展基塘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基塘比重变化的原因,并根据基塘农业原理说明鱼塘面积无序扩大对鱼塘的不利影响。
(3)分析桑(桑树)基鱼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规模逐渐缩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起伏小,多洼地;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地表积水富;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
(2)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养鱼的经济效益高,所以鱼塘面积扩大,基面面积缩小。
鱼塘过大会导致塘泥不能及时恢复到基上被作物利用塘泥淤积,鱼塘变浅,水污染加重。
(3)经济快速发展,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缩减;桑(桑树)基魚塘、蔗(甘蔗)基鱼塘、果(水果)基鱼塘等经济效益较低;花卉、蔬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用地规模扩大。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等。
与水稻种植业相比具有众多的优点。
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逐渐向“花基鱼塘”“莱基鱼塘”转变,且基塘面积逐渐缩小。
下表示意广东省的地形类型及空间分布,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1)据表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农业的优势条件。
(2)与水稻种植业相比,指出“桑基鱼塘”的优点。
我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模式1.“基塘”农业模式:珠江三角洲中部一些低洼地区,常年积水不退。
当地的人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2.“台田—鱼塘”模式: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
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糖、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
这种模式,使台田、鱼塘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3.“立体农业”模式:在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地区,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立体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业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浙江南部出现了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果树、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
这种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农±,使山区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4.北京“留民营”模式: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以秸秆、米糠、麸皮等作饲料搞饲养,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生活燃料,沼气池的废渣送回鱼塘,或者送至农田……这样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加农田有机质的含量,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
5.“果园农业”模式:以果、瓜、豆、菇为主体,种养结合,多层次利用土地空间。
例如,葡萄园内套种大豆、黄瓜并养蜂,可以明显提高产量。
因为豆科作物的根系、枯枝落叶,根瘤菌和含氮的化合物留在土壤中,能提高土壤肥力,黄瓜苗会分泌葫芦素C、九碳链等化学物质,对葡萄常见病虫有抑制作用,而蜜蜂授粉则能显著提高产量。
6.“水田农业”模式:广西与浙江中南部等地区形成的稻一萍一鱼共生模式,即在水田中起垄,垄上种稻,垄下水中养萍养鱼,形成立体农渔业生态结构。
7.“庭院经济”模式:利用庭院零星土地、阳台、屋顶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的综合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三种基塘模式对比
(2011-12-12 20:10:18)
“桑基鱼塘”农业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
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
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
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入塘泥。
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
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帮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憋,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台田—鱼塘”模式
台田—鱼塘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
以辛店洼为例,该地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的特点,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
台田地势增高,地下水位降低,摆脱了渍涝危害,为农林果牧的发展提供了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田种植的粮食、饲草等是鱼类饵料来源;鱼塘底泥也可作为有机肥料肥田;蓄水而成的鱼塘,可以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这样就构成了台田-鱼塘互相促进,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利用的立体开发模式。
台田-鱼塘模式可细分为以鱼为中心的鱼一果一粮、鱼一果一棉、鱼一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等四种立体种养模式。
台田-鱼塘系统包括鱼塘和台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子系统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
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
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的浮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
料。
鸭子在水面活动,排泄物落入水体,不断提供碳、氮和磷源,提高鱼塘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产量。
从台田物种结构来看,果-粮间作: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绿豆等,果树为苹果;果-棉间作:苹果树行间种植棉花;果-菜间作:苹果-蔬菜(韭菜、白菜、茄子、番茄、扁豆、青椒、黄瓜、西葫芦、冬瓜、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间作和葡萄-蔬菜间作。
这种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有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辛店洼试验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新型农业生态区建设典型。
鱼塘建设成鱼苗鱼种人工繁育场、成鱼饲养场、河蟹饲养场、水生经济植物开发区过水河道养鱼场;台田建设成果园、农田,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辛店洼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农业”模式
在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立体气候”资源,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业,这种农业模式就是“山区农业”模式。
在江西省赣江流域中部的泰和县千烟州,这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过去这里千烟州只是开垦了沟谷、河滩上的土地,重点进行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单一、落后。
从1983年开始,这一地区进行了综合开发和治理,逐步建立了高效的立体农业生态体系。
因地制宜,挖掘自然资源潜力,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过去的以粮食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林果为主,建立立体的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
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经济林或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千烟洲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林果生产,又可带动当前即可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千烟洲仅开发6年时间,就使农业用地占开发区总面积的比重从11%增至86%,人均总收入从180多元增至1500多元,农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千烟州这种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有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经济效益显著;实现脱贫致富,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山区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千烟州这种基塘农业的缺陷是:分散的农户较难广泛推广多层次综合性立体农业生产;实行立体农业机械化有一定困难;需要的农业投入量较大等。
三种基塘农业的相同点
这三种基塘农业都是区域立体生态农业,是在一定区域或同一基面土地上(含水域中),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根
据自然和社会资源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以及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发展为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立体农业模式。
种植业、养殖业甚至农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形成多物种共存、多层次结构、多产业组合、产品多级加工转化、空间布局和结构更为合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各部门联系紧密,农林渔全面发展,增加土地的最终有效产品的物质转化率和生产量,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珠江三角洲以西江、东江为主的河流在入海口附近冲积形成的平原,平原上河道纵横、水系发达,地势低平;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的地势低平的平原。
由于河流水系多,降水时不易排水,容易形成洼地积水,这是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模式和黄淮海平原台田-鱼塘模式在地貌的共同之处。
三种基塘农业的不同点
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
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亚热带湿润地区,水热条件极为丰富,为了充分利用水热而创造了“基塘农业”的生态模式。
黄淮海平原地处我国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春旱、夏雨的气候极易造成干旱,引起盐碱化,创造“鱼塘-台田”模式治理了低湿洼地,改造了盐碱地,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生态农业。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千烟州模式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改变当地脆弱生态环境而发展的立体农业。
农作物种类和农业结构不同。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基上种蔗、果或者桑,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形成蔗基-制糖,果基-罐头加工、桑基-养蚕-缫丝业,农业发展潜力大;而黄海海平原的“鱼塘-台田”则形成鱼-果-粮、鱼-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饲料)模式,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千烟州的立体农业布局以林果为主,同时带动当前农、牧、渔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中长期才能受益的林果业的发展。
鱼塘的功能不同。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和黄淮海低湿涝洼地上的鱼塘主要是水产养殖,千烟州的基塘模式中的鱼塘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微型水库积蓄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的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农业灌溉,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养殖业。
功能效益不同。
辛店洼的塘田农业和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则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生态效益为辅,而千烟州基塘模式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