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案

5.负反馈放大电路【重点】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难点】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1.1 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把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部分或者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回送到输入端来影响输入量的过程。

有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

5.1.2 反馈的分类1.正反馈与负反馈f i ix'f i i x x x -='2.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电压反馈是指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

电流反馈是指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

3.并联反馈与串联反馈并联反馈是指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以电流方式叠加(并联)。

串联反馈是指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以电压方式叠加(串联)。

反馈类型分为电压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四种。

4.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当反馈信号仅在交流通路中存在,就是交流反馈,它只影响放大电路的交流性能;当反馈信号仅在直正向传输反馈放大电路框图并联反馈与串联反馈类型框图b.串联反馈a.并联反馈U I I流通路中存在,就是直流反馈,它只影响放大电路的直流性能;若反馈信号在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则称为交直流反馈,它将影响放大电路的交、直流性能。

5.本级反馈与级间反馈只在一级放大电路内部的反馈称为本级反馈。

级与级之间的反馈称为级间反馈。

5.1.3 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反馈系数 ofx x F =净输入信号 f i i x x x -=' 开环放大倍数 i ox x A '=则有反馈放大电路闭环放大倍数为 AF Ax x A x x x A x x A +='+=+''==11i f fi i i o f 令D =1+AF ,则DA A =f D 称为做反馈深度,它是反映反馈强弱的重要物理量。

【重点】放大电路反馈的极性、类型判断。

【难点】放大电路反馈的极性、类型判断。

5.2 负反馈放大电路(1(2(3(4(5 5.2.1 电压串联负反馈5.2.2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V CCu u oR L CC+-u u o 集成运放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R fu o + -集成运放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u iR fu o5.2.3 电压并联负反馈5.2.4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V CCu uo 电压并联负反馈+V CCu u o 集成运放构成的电压并联负反馈u iR fu o + -集成运放构成的电流并联负反馈u iu oR 3【重点】放大电路反馈的极性、类型判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仅供个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自测题一、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2)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L 或fH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A.0.5倍B.0.7倍C.0.9倍即增益下降A.3dBB.4dBC.5dB相位关系是。

与U (4)对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f = fL时,U ioA.+45˚B.-90˚C.-135˚的相位关系是。

与U 当f = fH时,UioA.-45˚B.-135˚C.-225˚解:(1)A (2)B,A (3)B A (4)C C本文档仅供参考第五章题解-1仅供个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二、电路如图T5.2所示。

已知:VCC=12V;晶体管的Cμ=4pF,fT = 50MHz,rbb'==80。

试求解:(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2)C';(3)fH和fL;(4)画出波特图。

图T5.2解:(1)静态及动态的分析估算:br26mVEQ∥RgIEQT本文档仅供参考第五章题解-2 仅供个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 (2)估算:(3)求解上限、下限截止频率:∥∥∥(4)在中频段的增益为频率特性曲线如解图T5.2所示。

解图T5.2本文档仅供参考第五章题解-3 仅供个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三、已知某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T5.3所示,填空:= dB,=。

(1)电路的中频电压增益20lg|Au mu m(2)电路的下限频率fL≈ Hz,上限频率fH≈ kHz.=。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答案

习题5-1 交流负反馈可以改善电路哪些性能? 解: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展宽频带、变输入和输出电阻 5-2 分析图5-14电路中的反馈: (1)反馈元件是什么? (2)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3)直流、交流还是交直流反馈? (4)本级反馈还是极间反馈? 解:a R 1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b R E 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c R 3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R 6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R 7、C 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流反馈、极间反馈。

5-3 试判断图5-15的反馈类型和极性。

解:a 电流并联负反馈。

b 电流串联正反馈。

au iR 1u oCb +V CCu 图5-14 习题5-2图u iu oc5-4 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反馈电路如图5-16所示,试判断反馈类型和极性。

解:图5-15 习题5-3图CCu u oabL CC+ -u o cCC+ -u u o d+V CCu u o u io R 2bu iu ocu iu o+ -图5-16 习题5-4图c 电流并联负反馈。

5-5 图5-17中,要达到以下效果,反馈电阻R f 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 (1)希望稳定输出电压; (2)希望稳定输出电流; (3)希望增大输入电阻; (4)希望减小输出电阻。

解:(1)如图,引入R f1。

(2)如图,引入R f2。

(3)如图,引入R f1。

(4)如图,引入R f1。

5-6 如图5-18中,希望稳定输出电流、减小输入电阻,试在图中接入相应的反馈。

解: 如图。

图5-17 习题5-5图RL + -u u o 图5-18 习题5-6图2u iRL + -u u o 2u i5-7 有一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 =1000,反馈系数F =0.1,求闭环放大倍数,如果放大倍数A 下降了20%,则此时的闭环放大倍数又为多少?解:9.91.010*******1f ≈⨯+=+=AF A AA 下降20%时,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为A dA AF A dA ⋅+=11f f =%10120%)20(1011-=-⋅ 94.79.9%)101201()1(f f f f ≈⨯-=+='A A dA A 5-8 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增益A =100,反馈系数F =0.01,求反馈深度和闭环增益各为多少?解: D =1+AF=25001.010011001f =⨯+=+=AF A A5-9 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当输入电压为0.01V 时,输出电压为2V ,而在开环时,输入电压为0.01V ,输出为4V 。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自我检测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效率比甲类功放高得多,其关键是静态工作点低。

2.由于功放电路中功放管常常处于极限工作状态,因此选择功放管时要特别注意P CM , I CM 和U (BR)C EO 三个参数。

3.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20W 的扩音机电路,若用乙类OCL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则应选P cm 至少为4W 的功放管两只。

二、判断题1.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在输出功率最大时,管子的管耗最大。

(×)2.功放电路的效率是拷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3.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在输入信号为零时,静态功耗几乎为零。

(√)4只有当两只三极管的类型相同时才能组成复合管。

(×)5.OCL 电路中输入信号越大,交越失真也越大。

(×)6.复合管的β值近似等于组成它的各三极管β值的乘积。

(√)三、选择题1.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是(C )。

A.电压放大倍数大或电流放大倍数大B.输出电压高且输出电流大C.输出电压变化幅值大且输出电流变化幅值大2.单电源(+12)供电的OTL 功放电路在静态时,输出耦合电容两端的直流电压为(C )。

A.0VB.+6VC.+12V3.复合管的导电类型(NPN 或PNP)与组成它的(A )的类型相同。

A.最前面的管子B.最后面的管子C.不确定4.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从放大作用来看,(B )。

A.既有电压放大作用,又有电流放大作用B.只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C.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作用5.甲乙类OCL 电路可以克服乙类OCL 电路产生的(A )。

A.交越失真B.饱和失真C. 截止失真D.零点漂移四、一单电源供电的OTL 功放电路,已知V CC =20V ,R L =8Ω,U CE(sat)忽略不计,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并指出功率管的极限参数P CM 、 I CM 、U (BR)CEO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OTL 功放电路W 25.6W 8102121212L 2om =∙=⎪⎭⎫ ⎝⎛∙=R V P CC W 25.1W 25.62.02.0om CM =⨯=≥P PV 20V 20CC (BR)CEO ==V U ≥A 25.1A 82202L CC CM =⨯=≥R V I第五章 习题参考答案5.1判断题1.功率放大倍数A P >1,即A u 和A i 都大于1。

模拟电电子技术基础第5章(第四版)童诗白 华成英

模拟电电子技术基础第5章(第四版)童诗白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包括两部分: 幅度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是描绘输入信号幅度 固定,输出信号的幅度随频率变化 而变化的规律。即 i ∣= ∣Vo /V∣= f ( ) ∣A
相位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是描绘输出信号与输入 信号之间相位差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的规律。即 ∠A ∠Vo ∠Vi f ( )
Ic gm jC bc 所以 I b 1/rbe j (C be C bc )
Ib
Rb
Ic I b Rc
RL VO
Rb >> rbe
固定偏流共射极放大电路
100Hz
1kHz 10kHz 100kHz 1MHz
79.62
7.962 0.796 0.08 0.008
f Xc1 Ib AV f <100Hz Xc1 与rbe = 863 不能短路 f 100Hz Xc1 <<rbe = 863 可以短路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放大电路的 增益比通带增益下降3dB,或下降为通带增益的0.707倍,且 在通带相移的基础上产生-45°或+45°的相移.
3. 工程上常用折线化的近似波特图表示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频率响应概述 5.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s s 1/ R2C2
AVL 1 1 ( fL / f ) 2
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H arctg ( fL / f )
输出超前输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RC低通电路的幅频响应
RC高通电路的幅频响应
RC低通电路+ RC高通电路的幅频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组成及符号表示;2. 培养学生掌握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信号放大过程;3. 培养学生理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难点: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案;学具:课本、笔记本、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模拟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2. 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示例说明其组成和符号表示;3. 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通过示例电路图引导学生理解信号放大过程;4. 讲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定义,演示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电路分析;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求解信号放大倍数;7.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放大电路,其中运算放大器的差模放大倍数为100,共模抑制比为40dB,求该电路的信号放大倍数。

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100。

电路图:(在此处插入电路图)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上,对于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研究运算放大器在其他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如滤波、积分、微分等,提高学生对运算放大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五章习题解答

第五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5.1 题5.1图所示各电路在换路前都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电流i 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解:(a )A i i L L 326)0()0(===-+,换路后瞬间 A i i L 5.1)0(21)0(==++ 稳态时,电感电压为0, A i 326==(b )V u u C C 6)0()0(==-+, 换路后瞬间 02)0(6)0(=-=++C u i 稳态时,电容电流为0, A i 5.1226=+=(c )A i i L L 6)0()0(11==-+,0)0()0(22==-+L L i i 换路后瞬间 A i i i L L 606)0()0()0(21=-=-=+++ 稳态时电感相当于短路,故 0=i(d )2(0)(0)6322C C u u V +-==⨯=+ 换路后瞬间 6(0)63(0)0.75224C u i A ++--===+(a)(b)(d)(c)C2ΩL 2+6V -题5.1图i稳态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故 A i 12226=++=5.2 题5.2图所示电路中,S 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求u L 、i C 和i R 的初始值。

解:换路后瞬间 A i L 6=,V u C 1863=⨯= 06=-=L R i i031863=-=-=C L C u i i0==+R C L Ri u u ,V u u C L 18-=-=5.3 求题5.3图所示电路换路后u L 和i C 的初始值。

设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解:换路后,0)0()0(==-+L L i i ,4mA 电流全部流过R 2,即(0)4C i mA +=对右边一个网孔有:C C L u i R u R +⋅=+⋅210由于(0)(0)0C C u u +-==,故2(0)(0)3412L C u R i V ++==⨯=5.4 题5.4图所示电路中,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的i 、i L 和 u L 。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况,称为预夹断。源区 而未夹断沟道部分为低阻,因
的自由电子在VDS电场力 的作用下,仍能沿着沟
此,VDS增加的部分基本上降落 在该夹断区内,而沟道中的电
道向漏端漂移,一旦到 场力基本不变,漂移电流基本
达预夹断区的边界处, 不变,所以,从漏端沟道出现
就能被预夹断区内的电 场力扫至漏区,形成漏
预夹断点开始, ID基本不随VDS
VDS = VD - VS =VDD-IDRD- VS
二、小信号模型
iD Kn vGS VT 2
Kn VGSQ vgs VT 2
漏极信号 电流
Kn VGSQ VT 2 2Kn VGSQ VT vgs Knvg2s
Kn
VGSQ
VT
2 gmvgs
K
nv
2 gs
IDQ id
3. 最大漏源电压V(BR)DS
指发生雪崩击穿时,漏极电流iD急剧上升时的vDS。与vGS有关。
4. 最大栅源电压 V(BR)GS
指PN结电流开始急剧增大时的vGS。
5.2 MOSFET放大电路
5.2.1 MOSFET放大电路
1. 直流偏置及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2. 小信号模型分析 3. MOSFET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比较
产生谐波或 非线性失真
λ= 0
λ≠ 0
共源极放大电路
例题5.2.4:
电路如图所示,设VDD=5V, Rd=3.9kΩ, VGS=2V, VT=1V, Kn=0.8mA/V2,λ=0.02V-1。试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试确定电路 的小信号电压增益。
例题5.2.5:
电路如图所示,设Rg1=150kΩ,Rg2=47kΩ,VT=1V,Kn=500μA/V2,λ=0, VDD=5V,-VSS=-5V, Rd=10kΩ, R=0.5kΩ, Rs=4kΩ。求电路的电压增益和 源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5.1 某差动放大电路如图5-16所示,设对管的β=50,r bb ′=300Ω,U BE =0.7V ,R W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试估算:
1.T 1,T 2的静态工作点。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
12
11o
ΔΔΔU U U -
V EE (-12V)
解:1.静态工作点计算,令120i i u u == 1210.92(1)EE BE
B B b e
U U I I A R R μβ-==
=++
120.54C C B I I I mA β===
12()(2)7.7CE CE CC EE C c e U U U U I R R v ==+-+≈ 2. 26(1)
2.75be bb E mv
r r k I mA
β'=++≈Ω 1222o c
ud i i b be
U R A U U R r β∆=
=-≈-∆-∆+
题5.2 在图5-17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已知两个对称晶体管的β=50,r be =1.2k Ω。

1.画出共模、差模半边电路的交流通路。

2.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i2
i1o
ud ΔU U U A ∆∆-=。

3.求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比K CMR
V EE
解:
1.在共模交流通路中,电阻R 开路,故其半边电路的射极仅接有电阻Re;在差模交流通路中,电阻R 的中点电压不变,相当于地,故其半边电路的发射极电阻为Re 和R/2的并联。

2. 12
3.5(1)(//)2
od C
ud i i be e U R A R U U r R ββ=
=-=--++
3.双端输出条件下:
3.5,0,ud uc CMR A A K =-==∞ 单端输出条件下:
1.75,0.4(1)OC C
ud uc IC be e
U R A A U r R ββ=-=
=-=-++ 4.2ud
CMR uc
A K A =
= 题5.3 在图5-18的电路中,T 1,T 2的特性相同,且β很大,求I C2和I CE2的值,设U BE =0.6V 。

EE
图5-18
题5.4 电路如图所示,用镜像电流源(1T 、2T )对射极跟随器进行偏置。

设1β>>,求电流
0I 的值。

若()100o ce r r k =Ω,试比较该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的优点。

设10CC EE V V V =-=,0.6BE V V =。

图题5-19
解:(1)T 1、T 2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

为T 3提供发射极电流,即进行偏置,电路中β>>1,
故电路中的电流I O 为
()19.4CC BE EE REF V V V I mA R ---==
(2)该电路是由(T 1、T 2)电流源电路输出电阻o ce r r =代替射极输出器T 3的射极
电阻R e3,该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3(1)1be
i be O O r R r r R ββ
=++=
+, 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输入电阻更大,输出电阻小,它的集电极电流i e3更多的流向负载,提高了射极输出器带负载的能力。

题5.5电路如图所示,设BJT 的1230ββ==, 34100ββ==,120.6BE BE V V V ==,
120.7BE BE V V V ==。

试计算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的id R 、1vod A 、1voc A 及1CMR K 的值。

图题5-20
解:静态时,12340 1.3I I E E U U U U V ====-,,故
343312
()121 1.360.52 4.710
E E RE E EE e
I I I U U R A mA ==
--=⨯-+=⨯=⨯
3
123
0.50.005100
E E E I mA
I I mA β==
=
=
343
200(1)
5.5T
be be E V r r k I β==++≈Ω 121
200(1)
161.4T
be be E V r r k I β==++≈Ω
由T 1、T 3集电极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
[]
12113282(1)C
ud be be R A r r βββ=-=-++
单端输出时共模电压增益
[]
1311330.63(1)(1)2C
VC be be e R A r r R ββββ=-=-++++
共模抑制比
1
1
44.4VD CMR VC A K A =
= 差模输入电阻
[]1132(1)664id be be R r r k β=++=Ω
题 5.6 电路如图所示,12100e e R R ==Ω,BJT 的100β=,0.6BE V V =,求:(1)Q 点(111B C CE I I 、、V );(2) 当10.01i v V =、20.01i v V =-时,求输出电压12o o o v v v =-的值;(3) 当1c 、2c 间接入负载电阻 5.6L R k =Ω时,求o v 的值;(4) 求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id R 、共模输入电阻ic R 和输出电阻o R 。

i 2
i v
E E
V
图题5-21
解:(1)1212
o
C C I I I mA =≈
= 12110100
C
B B I mA
I I A μβ
==
==
静态时:120i i u u ==,10B U =,10.6BE U V =- 11115CE CC C C BE U U I R U v =-⋅-= (2)26
200(1) 2.8be EQ
r kQ I β=++⋅
≈ 43.4(1)C
vd be e
R A r R ββ-=
≈-++
12()0.87o vd id vd i i u A u A u u =⋅=⋅-=-
(3)1// 1.872
L
L
C R R R kQ '== 14.5(1)L
vd be e
R A r R ββ'-=
=-++
12()0.29o vd id vd i i u A u A u u v =⋅=-=-
(4)[][]12(1)22.8(1100)0.125.8id be e R r R kQ β=++=++⋅= []
1(1)2(1)(1)102
be e o ic o r R r R r MQ βββ++++=
≈+≈
211.2o C R R kQ ==
题5.7 电路参数如图5-21所示,求:(1)单端输出且L R =∞时,2?o v = 5.6L R k =Ω时,
2?o v '=(2) 不接L R 时,单端输出的2VD A 、2VC A 和CMR K 的值。

(3)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id R 、
共模输入电阻ic R 和不接L R 时单端输出的输出电阻2o R 。

i 2
i v
E E
V
图题5-21
解:(1)单端输出时,21
(//)
1121.6622(1)C L ud ud be e R R A A r R ββ=
=⋅=++ 所以,L R =∞时,20.0221.660.4332o u V =⨯=
5.6L R kQ =时,221.66
0.020.21662
o u =⨯
= (2)由(1)中知,单端输出时221.66ud A = 不接负载时: 2
220.028(1)(1)200c uc be e R A r R kQ
βββ=-
≈-++++⨯
所以2
2
773.57ud CMR uc A K A =
=
(3)单端输出时,[]22(1)25.852id be e r r R kQ β=++=
[]11
(1)(1)2102
ic be e e r r R R MQ ββ=⋅++++⋅≈
2 5.6o c r R kQ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