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训练3 学写文学短评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用典太多读不懂;用典太多削减了诗味, 这两个原因之间呈现出递进的逻辑关系。在写 作的过程中用心安排了结构,在具体的分析时, 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 观点。
文学短评示例
范例2: 我更赞同杨慎的说法。首先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
题目。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泰四位历史人物都和 京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京口想到这些人物和他们 的故事,自然合理,最后以廉颇自喻收尾,首尾圆合。 五个典故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
最后典故虽多,但全词语言表达却简洁疏朗。如刘 裕的典故采用眼前之实和想象之虚结合的手法写出,简 洁自然。所以典故虽多,却并不晦涩言有尽而意无穷, 更有玩味之处。综上,我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的典故虽然多,但却运用得很精到,体现了辛弃疾 高超的艺术技巧。
文学短评示例
典故虽繁多,却能紧扣题目;用典可使情感和思想表 达地更含蓄;最后典故虽多,但全词语言表达却简洁疏朗。
【明确】曲解作品——错评。上阕侧重于写景而非侧重于抒情,词中的确有抒发有志 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且,此 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体现了豪放的风格。
写作方法点拨
文学短评的写作,大致有“阅读——定题— —评论——写作”四个步骤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是一篇结构 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的文章。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 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在300-400字;评论角度小。 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文学短评示例
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太 多。但是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 不解词味。”你认同谁的说法?请有理有据地说明原 因,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小小说课件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 一句,用“她”来代替上
丈夫支出账文单“中女的打一字页员”的称呼,
பைடு நூலகம்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这费个…“…她(”支流出露金羁额縻)出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丈打夫字”员与的年薪轻水的…“…(女支打出
金额)
字员”之间的感情已到达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新的的花境束域…,…(可支谓出言金简额义)丰。
同她 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讲好一个故事——铺设伏笔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 《钢的琴》中也有多处伏笔:“上了锁的房间”“什么杂物都没放 ”“轻轻擦拭我们刚才摸过的地方”,反复暗示读者吴更里对钢琴 多么爱惜,对梦想多么坚持。最后他“口气坚决,咬钢嚼铁”地拒 绝卖掉钢琴这一情节才会必然产生。
•小小说的特点
情节简单
作者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 物特点。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果。如《丈夫支出账单中 的一页》,作品情节很简单。小说只是列出七条费用支出 情况,没有具体记录每一件事情,连支出金额都没写清楚。 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省略了,让读者去想象估计情 节发展过程,让人回味无穷。
学写小小说
•1
• 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跟随世界级的小说大师进行了一次奇异的漫游, 认识了大卫·科波菲尔、玛丝洛娃、布恩迪亚、圣地亚哥等人 物,感受到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类文 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很多同 学也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视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 元素”,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引人寻思,有的逗人发笑……让 我们从中采撷一二,学习创作一篇小小说。
讲好 一个 故事
创新叙事方式 注意写好结尾
《学写文学短评》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 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 对贤才的期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 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 比喻。以比喻贤才,以不可掇比喻贤才 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 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心。以“山不厌高,还 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 襟。
• 作文训练议论类微写作 • 文学短评写作
• 一、文学短评是什么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 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 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是主要以 论对象,并对对象的 阐发,进而得出某个 。
为评 进行深入品析和
的理论文体
• 文学短评是对 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 是评论作家 。
• 强化训练一:
• 请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以“周郎何以,羽扇纶 巾,——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的周郎形象”为题,写一段150字 左右的文学短评。
• 【答案】
•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 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胆略特殊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 十分敬慕的英雄。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 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更显得 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羽扇纶巾” 三句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笔风生。不渲染士 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 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 和才能。
• 6、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 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叙、议、 评有机结合,夹叙夹议,评析结合。有些同 学在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 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 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写作任务《学写小小说》课件

二 情节简单
情节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情节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情节 冲突,只是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太复杂的情节,作者 往往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有很多时候, 作者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尽量省略了,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 果。
三 选题要以小见 大
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 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 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 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 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应时代风云,要学会精选生活场景,以特殊的 眼光去发掘、透视,以小见大,在故事中折射人生百态,揭示新鲜深刻 的思想内涵。
四 情节要有吸引 力
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框架,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 的魅力。文似看山喜不平,一篇情节曲折、出人意料的小说才更容易吸 引读者。无巧不成书,在小说创作中,“巧合”是一种常见的情节安排 技能,还可以通过制造误会、设置悬念、抑扬交错等手法来制造波涛。 要重视结尾构思,精心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尾。在构思故事情节时,要运 用伏笔,做好铺垫。
六 出奇制胜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令人拍案叫绝。 意外奇笔式的结局,要随情节的发展层层深入,诱使读者产生错 误预测;结尾新奇奇妙,让读者既觉得“出人意外”,又“入人意 中”,否则就不能调动思维和想象。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学短评的概念: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 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具体作品的某一 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 观点。
1.“短”是指它篇幅短小.
2.“评”是指评论,文体属议论文。文学短评 重在“评”而不在“感” ,与读后感有着本质 的区别,要因体而论。
例:从语言角度评价《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是一首田园诗,其语言表达被称为“田家语”。 而这种“田家语”不仅体现在表达的平铺直叙、内容的通俗易懂
上,也体现在他别致的用词上。在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上,作者的 语言风格轻松质朴、平淡舒缓,恰恰与这首山水田园诗的内容与中 心相匹配,他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只是用白描的手法平淡地写 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但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的场景却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 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 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 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1、无评。只是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②片段三: 这段文字描写了整首《琵琶曲》的节奏,或快或慢, 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整首曲子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使诗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②片段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 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 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 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 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2、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没有结合文本深入分析,只是 进行浅表性地进行评论。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任务 学写文学短评(共20张PPT)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
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
贬谪僻远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
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
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
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作品导读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七言 歌行体的扛鼎之作,诗歌在叙事情节、音乐描写、抒情方式(情景 交融)、人物塑造、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堪称经典。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佳作赏读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单元写作任务 学写文学短评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1.初步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作特 点。
2.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 3.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 对象,并就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 性观点。
写作的主要角度 1.评论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表现了 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 或局限性。常用的评论术语: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 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学习目标技法指导佳作赏析素材积累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写作—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导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写作任务是“学写文学短评”。
单元学习任务中明确: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
同时,任务导引中提出了三点要求——要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可从人物、主题、内容、特点、语言等角度切入。
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回望风雨,寻觅美神——评李清照《声声慢》之“愁”那些年代久远的只言片语,宛若来回于人世的泛潮,它每次靠岸的停泊我们总是错过,抓紧的时候,却是波涛汹涌。
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轻掀一页诗纸,抚摸李清照笔下思想的痕迹。
生逢乱世,命如蝼蚁。
这是她一生的故事和那心底的哀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定格在这历史的洪波中。
穿过“寻寻觅觅”的心境,似乎蕴含着无可排遣的寄托。
词人运用七组叠词,犹如信手拈来。
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词人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雁过也,正伤心”,词人在“乍暖还寒”的时候,看到那“旧时相识”的风景。
闻声望雁,是词人意在转移视听。
雁从北方来,国破家亡之痛涌上心头,产生无限的痛楚。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借景抒情,伤花自怜,想起那历历往事,如今却像这枯萎的花朵一样,已经进入了晚景。
词人心境的凄凉,已与残花败秋之境融为一体。
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融合了丧夫之哀,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无人采摘的黄花,无人问津的词人,无人身受的愁情,都化在词人婉约的词句中,慢慢沉淀……当我们偶然回望那些时代的风风雨雨时,总能看见那立于秋风黄花之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诗词古韵单元写作训练3学写文学短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喜欢那种淡到极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 舒缓有序;一弯浅笑,万千深情,尘烟几许,浅思淡行。于时光 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面含微笑,温暖如初。其 实,不是不深情,是曾经情太深;不是不懂爱,是爱过知酒浓。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 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 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 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 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 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 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 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 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 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 的。
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 意思是: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 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 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结 尾四句,前两句诗人用“山不厌高”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后两句 则以周公自比,表现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 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生命,是一树花开 余秋雨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 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 印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 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非常明确,可以评析作品内容,品味其 深刻意蕴;也可以谈艺术手法和结构特色,体会匠心独运之处。 从本单元的诗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来写,注意观点鲜明,有 理有据;角度切入恰当,语言表达流畅。
【例文】 妙用比喻,巧用典故
——《短歌行》言志技巧探微 曹操流传于后世的《短歌行》是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抒 写了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 的雄心大志。《短歌行》言志,很讲究艺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妙用比喻与巧用典故。 诗歌一开篇,便用“譬如朝露”的比喻来形象表达自己的感 慨,“譬如朝露”抓住了朝露易去与韶华易逝的相似点,传达如 此心意:余年渐少而功业无成。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 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 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 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 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 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 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 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 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 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 的。
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 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 强;傻过了,才会成长。
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些人,让你牵挂,却 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 留恋,却终生遗憾。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 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 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便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 时,不再那么迷惘。
1.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及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 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 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2)分析作品的形象。通常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 性格特征,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全诗的结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两句属于用典中的“用语”,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 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 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则是用典中的“用 事”。“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姓姬,名旦,曾助其兄武王 灭商。他对国家的统一、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周公 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三载有周公的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 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公戒伯禽 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
一、关于“生命”的名言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席慕蓉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 来! ——普希金 路是脚踏出来的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 在书定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我们不能逃避人生。——(美)马克·吐温
[点评] 本文标题醒目,论点鲜明。开头部分概括《短歌行》 的思想内容,引出论点;中间从诗歌开篇到结尾,不厌其详地摘 引相关诗句,仔细分析文中比喻和典故的含义,指出它们对表达 作者心志的作用。解说清楚,引用翔实,论证有力。结尾联系现 实,指出曹操的言志方法的借鉴意义,令人深思。
本单元的学习使我们畅游诗词之中,品味了诗人的丰富情感 和生命的感悟;解读了诗人烙刻于诗文的精神追求和处世情怀。 先人将生命入诗,我们的生命亦可如诗。让我们珍惜如诗的年华, 书写诗意的人生。
生活的阡陌中,没有人改变得了纵横交错的曾经,只是,在 渐行渐远的回望里,那些痛过的、哭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那 些不忍遗忘的、念念不忘的,都风干成了风景。
站在岁月之巅放牧心灵,山一程,水一程,红尘、沧桑、流 年、清欢,一个人的夜晚,我们终于学会了:于一怀淡泊中,笑 望两个人的白月光。
盈一抹领悟,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经年流转,透过指尖的 温度,期许岁月静好,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 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不是吗?
苏轼总能在逆境甚至绝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他不愿把生命 放在牢骚和郁闷里,用他的乐观豁达,对待生命里的每一次起落。 他没有因贬谪伤神,没有因流离而懊恼,从黄州到海南,环境一 次比一次恶劣,他的人生却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洒脱。
2.林清玄 林清玄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以后有一天去环游世 界,大人觉得是不可能,因为当时他连买车票到隔壁村庄的钱都 没有。有一天他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他一本世界地图,他对 地图着了迷,忘记了烧水,受到父亲的打骂。父亲严厉的告诉他: “我用我的生命给你保证,你这一辈子绝对不可能去到那么远的 地方。”林清玄一边烧火一边流眼泪,他对自己说,“我的生命 不可以被保证,即使是我的父亲也不行。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埃 及。”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离开台湾,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埃及。
红尘三千丈,念在山水间。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所以放手;因为放手,所 以沉默;因为一份懂得,所以安心着一个回眸。 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 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
深深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 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 事,情不是爱的故事。
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 云淡风轻。
有一种经年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 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
给生命一个微笑的理由吧,别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负重; 给自己一个取暖的方式吧,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 盈一抹微笑,将岁月打磨成人生枝头最美的风景。
生命,是一树花开 余秋雨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 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 印痕。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 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真实 的哭里笑着,一笺烟雨,半帘幽梦,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 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写文学短评的注意事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因为只有细致地 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 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 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 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 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3.摩西奶奶 摩西在美国家喻户晓,1860 年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 庭,做了 15 年的女佣,她的大半生像所有家庭妇女一样,忙碌 于柴米油 盐的日常琐事之中 。闲暇之余,她喜 欢上了刺绣。 76 岁那年, 因关节炎复发,摩 西不得不放弃刺绣 ,改为绘画, 80 岁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一夜成名,成为了美国画坛的重量级 人物。101 岁去世,美国总统肯尼迪致讣告词,称其为“深受美 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她用 101 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不要 给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现在也不晚。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 开始,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诗意盎然。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主 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方式、描写方式、抒情方式以 及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4)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主要包括:写作思路(如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文章线索(如以人物、事件、 情感、时间、空间为线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并列、层进)。
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 意思是: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 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 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结 尾四句,前两句诗人用“山不厌高”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后两句 则以周公自比,表现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 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为喻,礼赞贤才, 流露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也是比 喻,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还有人 说:“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 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见傅长君《曹操〈短歌行〉 试解》)。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 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 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 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 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生命的旅途中,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 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许多泪流着、流着, 就干了。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 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
喜欢那种淡到极致的美,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款步有声, 舒缓有序;一弯浅笑,万千深情,尘烟几许,浅思淡行。于时光 深处,静看花开花谢,虽历尽沧桑,仍面含微笑,温暖如初。其 实,不是不深情,是曾经情太深;不是不懂爱,是爱过知酒浓。
【实战演练】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 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田园居》用白描呈现日 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 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或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 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