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发展简史
朝鲜半岛的历史与政治发展

朝鲜半岛的历史与政治发展朝鲜半岛是一个具有庞大历史和复杂政治背景的地区。
从古代三国时期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到日本殖民统治,再到朝鲜战争和现在的朝鲜半岛问题,这片土地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的三个古代王国。
其中,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拥有庞大疆域和高度文化,成为东北亚的重要国家。
百济(公元18年-660年)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与新罗(57年-935年)共同对抗高句丽。
而新罗则发展出了以吐火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
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王室于公元935年被高丽军队推翻,高丽王朝得以建立。
高丽王朝时期,佛教文化蓬勃发展,王室采取了严格的儒家礼制。
高丽王国后期,元朝入侵,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被毁。
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成为世袭王朝统治下的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朝鲜王朝时期,国王与士族阶层合力约束贵族,采取了门阀制度。
朝鲜王朝也是一段文化兴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文人。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失去了控制。
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朝鲜半岛遭受了日本的残酷掠夺和迫害,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被毁。
1945年,苏联和美国协商后决定,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国家。
南朝鲜成为一个民主国家,而北朝鲜则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为“人民领袖”金日成。
1950年代初,朝鲜半岛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和美国相互对抗。
战争持续3年,造成无数伤亡。
1960年代,以朴正熙为首的军人政变掌控了南朝鲜政权,在其领导下南朝鲜逐渐向日本模式的经济发展,并逐渐融入了国际社会。
1970年代,朴正熙的儿子朴槿惠代表自由派执政,期间南北关系得到一定改善。
1990s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北朝鲜造成冲击,导致经济陷入瘫痪。
金正日发起了“阳光政策”,大力发展经济。
但是,政治局势依然紧张,2010年朝鲜向南朝鲜炮击延坪岛,导致两国紧张局势加剧。
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

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朝鲜半岛历史文化沿革作为韩亚半岛先进的文化中心,朝鲜半岛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韩半岛三国时代。
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丰富多彩,颇具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沿革,体验一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一、三国时代韩半岛三国时代(公元57~668年),朝鲜半岛一部分处于新罗国(公元57~935年)的统治之下,另一部分则属于高句丽国(220~668年)和百济国(18~660年)。
朝鲜半岛的民族文化浸润于三国时代,新罗王国的文化得到了黄海北岸的高句丽和百济王国的影响,使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高丽王国时代新罗时代結束后,公元935年高丽来临,其文化遗产在朝鲜半岛上广泛存在。
高丽的文化、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服饰和食物都有很高的水准,并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例如,高丽纸、高丽香、紫檀家具等。
高丽时代的文化影响至今仍是朝鲜半岛独具特色的文化精髓之一。
三、朝鲜李朝李朝的兴起代表着建国之后的统一朝鲜,1718年至1392年朝鲜三国时代的君王李成桂登位。
此时,朝鲜半岛开始了一个新的历时期,这就是朝鲜李朝。
朝鲜李朝的文化在造纸和刻板印书方面很有成就,同时也是朝鲜儒学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朝鲜李朝的文化成就体现在他们的礼法、家族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传承上。
四、朝鲜王朝时代朝鲜王朝之光辉时期出现在公元1392年。
李氏朝鲜王朝的构建使得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高峰得以展现在朝鲜半岛上,影响了现代朝鲜。
朝鲜王朝时代的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都展现出很高的水准,尤其是朝鲜宫廷料理和韩国泡菜,盛名远扬。
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日本的殖民统治时期(1910-1945),朝鲜半岛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了语言、建筑、食品和音乐,以及各个方面的日本文化和习惯。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人民的精神始终顽强不屈,从而形成了朝鲜半岛上独特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精髓。
六、朝鲜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是朝鲜半岛文化的重要历史节点。
韩国发展史

韩国发展史
韩国的发展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公元前57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时间里,文明社会在国家的先驱者朝鲜半岛的三江统治者的领导下发展了起来。
这段时期,韩国发展着农业和商业,政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汉朝时期被支配,并与中国一起经历了唐朝时期。
随后,18世纪末,日本和其他外来入侵者开始影响韩国的发展。
1876年,日本于朝鲜半岛发起第一次侵略。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最终朝鲜投降,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韩国的经济、文化及政治被破坏,而日本的文化渗透到韩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宣布投降。
1948年,朝鲜成立了独立的政府。
两年后,国家爆发了著名的朝鲜战争,最终以非常痛苦的代价结束。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日趋复兴,经济增长迅速,形成了今天的大规模工业国家。
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韩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阶段。
人们受到了教育,政治与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韩国,民主革命与发展变得越来越容易,让更多的人拥有改变生活的能力。
经过不断努力,韩国不仅展现出了经济发展和民主改革的显著成果,还实现了巨大的社会进步。
灵活的政治变革和经济改革推动韩国走向现代化,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从而实现了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发展。
韩国一直在努力实现与世界先进国家在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更多紧密联系,今天,韩国已成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和外交参与者。
韩国发展史演绎了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韩国人民智慧与勤奋推动韩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正是这些人民的奋斗和抗争,使韩国有了今天的繁荣,而发展史则为他们提供了力量和宝贵的教训。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政治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政治
从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政治方面来看,这个半岛地区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
毕竟这个半岛地区离中国和日本都很近,而近代更被日本和美国对其产生了密切的关注。
相对于其周边国家而言,朝鲜半岛的历史并不算太悠久。
自公元前2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地区就已有三韩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三国时期虽然三国各自为政,但是在那个时代,三国还是经常会同时存在。
据说,三国的统一是由新罗国家发起的,最终由统一新罗来完成。
统一新罗后期时期,他们的文艺事业非常发达,许多古代的文化遗迹至今还可以看到,如高句丽的平壤城墙、新罗的泰宁陵等。
朝鲜半岛的政治上也很值得关注。
按照历史来看,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权一直变
换不定。
唐朝的时候,辽东总管安禄山就曾经在高句丽建立过自己的王国,并给这个王国起了个名字——大新罗。
明朝时期,中日之间的关系突然紧张,日本发动了对朝鲜半岛的进攻,但最终未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到了19世纪,朝鲜王朝的国
内政治和外交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那个时代,有些西方国家甚至意图将朝鲜半岛
变成一个和中国抗衡的势力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治环境变得更加不安定。
日本在20世纪
初时就开始向朝鲜半岛建立殖民地。
之后,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将这个半岛一分为二。
虽然经历了朝鲜战争,南北朝鲜仍保持着分裂的状态。
此刻,朝鲜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但从历史来看,即使朝鲜半岛未能统一,这个半岛始终都是那么重要。
韩国的建国历史

韩国的建国历史
简史: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
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在半岛占据统治地位。
公元10世纪初,高丽取代新罗。
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定国号为朝鲜。
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
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
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长达18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
1987年韩国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
第14至16届总统分别为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
韩国于1991年9月17日同朝鲜一起加 *** 合国。
历史背景:在某一事件发生前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社会矛盾等激发这一事件的原因.。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特点

朝鲜半岛的历史和特点朝鲜半岛位于东亚最东部,是一个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韩为两个主要政治实体的地区。
朝鲜半岛因其地轮廓奇特、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和生态环境多样而备受瞩目。
这个致力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国家因其独特的历史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对世界历史、文化和环境学科有着无限的贡献。
朝鲜半岛的历史起始于早期的三韩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左右。
它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完全可以与中国、印度等源于古代文明的国家媲美。
不管是三韩时代、高句丽时期、新罗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和朝鲜时期都曾经有不少精神文化或者物质方面的杰出成就,就像是在北韩大同江边被发现没完没了的壁画,这些都成为了在不同时期奠定了半岛文化的基础。
在这里,我将重点讨论几个显著的历史时期。
第一,统一新罗时期。
在这个时期,与佛教密不可分的东海岸著名景点海雕刻在北韩的长白山脉附近,成为了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旅游和信仰的圣地。
而在麻浦区,位于首尔市西南部,还发现了完美的壁画群。
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佛教在半岛上的影响力。
第二,高丽时期。
在这个时期,半岛上的科技和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建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物,例如首尔的庆州城,仁寺洞等。
此外,高丽王室还创建了许多文化机构,展示了半岛文化在当时时期的重要性。
第三,朝鲜时期。
朝鲜时期在自身发展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朝鲜时期是中国明朝“明初朝鲜王国”的时候所用的命名。
同时,朝鲜半岛也被东亚国家作为大陆的入口台地。
于此同时,半岛上也建造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物,例如万寿台、至诚堂等。
此外,朝鲜今天的文化也受到全球的关注,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鼓舞和传统裁缝技巧等。
除却历史上的重要性,朝鲜半岛在当代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自然环境十分丰富,包括海洋、山地、草原、森林等。
在此基础之上,朝鲜半岛的人民还对生态环境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和意识。
不过朝鲜半岛除了生态环境丰富外,还存在一些别的问题。
其次,朝韩两国之间曾发生许多军事事件。
朝鲜半岛历史的演变与形成

朝鲜半岛历史的演变与形成朝鲜半岛,位于东亚,是韩国和朝鲜的地理位置。
这个半岛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这个半岛经历了长久的沧桑变迁。
原始社会时期在约8000年前,朝鲜半岛的土著民族开始从狩猎、采集生活向农业生活转变。
他们开始种植小麦、稻米、大豆等农作物,并养殖猪、牛、鸡等家畜。
在这个时期,半岛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各个部落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又互相竞争的关系。
三国时代公元1世纪,朝鲜半岛开始了三国时期。
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
在这个时期,三个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也有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新罗国在王仇山支持下取得了胜利,一度统一了三国,但未持续多久。
统一新罗时期新罗国自688年由赵耳古继位为王开始,逐渐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个时期,新罗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新罗王朝向唐朝朝贡,得到唐文化的影响。
唐代也通过新罗的战争―百济和高句丽之间持续了数十年的“新罗战争”,向新罗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传授。
高麗时期公元918年,高丽在太祖王仁祖的统治下,统一了朝鲜半岛,成为中世纪东亚的一个大国。
高丽时期的士人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如刻印、出版、编撰史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
高丽时期极大的推进了韩国文化的发展。
朝鲜时期从1392年到1910年,朝鲜王朝是朝鲜半岛上统治者的形成期。
在这个时期内,朝鲜王朝趋于独立地创造自已的文化形态。
朝鲜受到中国的影响比高丽要少,对外文化和技术交流不多。
唯一的交流对象是日本,并在与日本的交流中增强了对于国家独立性的朴素认识。
併合以后금강산천지1910年,日本在兴起,併合了朝鲜半岛,成为“日本的领土”。
直至1945年,在朝鲜发生崩溃和拆分后,地理位置完全分开,朝鲜半岛形成了其现在的形态。
这时期的掌权者依赖纯粹手段,使得伟大的朝鲜半岛文化受到了巨大伤害,文物的保存和研究也几乎终止。
直至1945年,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才得到回归和发展。
朝鲜半岛,这个被拆分了的土地,经历了许多的时代和文化交流。
朝鲜历史简介

朝鲜历史简介
朝鲜半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下面是对朝鲜历史的简要介绍:
1.古代朝鲜时期(公元前2333年-公元936年):史书中记
载了古代朝鲜三神话传说的起源。
公元前2333年,朝鲜半岛建立了第一个国家,被称为朝鲜。
在此之后,朝鲜王朝历经多次更替,并受到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2.高丽时期(918年-1392年):高丽王朝是在公元918年建
立的,该王朝统治了朝鲜半岛五个世纪。
高丽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外交交流与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3.朝鲜时期(1392年-1897年):朝鲜王朝于1392年建立,
这一时期被称为李氏朝鲜时代。
这段时期朝鲜王朝受到明朝的保护,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统治国家。
朝鲜儒学的发展和士人阶级的地位提升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4.朝鲜王朝衰落和日本殖民统治(1897年-1945年):19世
纪末,朝鲜王朝逐渐衰落,内部政治和外部势力的干预导致国家的削弱。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获胜,开始对朝鲜进行影响力扩张,并于1910年正式将其并入日本帝国,实施殖民统治。
5.二战结束和分裂(1945年至今):二战结束后,日本在
1945年投降,朝鲜半岛被解放。
但随后,朝鲜半岛在冷战的背景下分裂为北朝鲜和南朝鲜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
之间的分歧导致了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最终以停战协定结束。
此后,朝鲜半岛长期存在的分裂局面至今仍未解决。
上述是对朝鲜历史的大致概述,每个时期都有着各种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
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朝鲜半岛。
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
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
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
七十万年前: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
公元前2333年:传说中的檀君王俭建立古朝鲜国。
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我国商、周之时),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迁徙到辽东半岛。
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五千众向东出走到朝鲜半岛,教那民礼仪织田。
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又制八条之教。
”《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
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和朝鲜半岛土著的秽人结合而成。
一直传了十四世。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新牵来的燕人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
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了古朝鲜族。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
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
满诱亡党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
”箕子末代王箕准在公元前194年被燕人卫满推翻。
中国北方居民更不断移居朝鲜,他们给朝鲜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把箕子朝鲜的末代王箕准推翻,建立了卫氏朝鲜政权,史称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定都险城(今平壤)。
表明了燕人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
与此同时,萁氏的后代萁准南走马韩为王。
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
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
四郡:乐浪(平壤一带),玄菟(咸兴和东北一带)川缶屯(今咸镜南道咸兴以南与江原道之地),真番(汉江南与三韩相接之地)。
公元前82年,汉朝撤消临屯郡和真番郡并其地入乐浪,玄菟郡治移入辽东地方。
公元196年,据有辽东的公孙氏又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
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有三韩,即西边的马韩,东边的辰韩,南边的弁韩。
三韩中以马韩最大,有五十几个部落,辰韩、弁韩各十二个部落,各部落总合有五十多万户。
马韩的月支部酋长称辰王,名义上是三韩的大君长。
马韩人已知种田养蚕织布,住的是草屋土室,与汉人接触较多,受汉化影响较大。
辰韩又称秦韩,相传秦朝人逃避苦役,逃亡到朝鲜半岛东南部,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经济、文化水平最高,人民能种五谷、养蚕织布,能制造铁器。
弁韩最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总之,三韩的发展水平虽略有不同,但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
他们在东汉的强烈影响下,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从而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魏晋时,乐浪郡仍属中国封建王朝控制。
公元一世纪开始时,原居住在鸭绿江流域的高句丽人逐渐南下占有朝鲜半岛北部,公元四世纪初,高句利向南发展,消灭了乐浪政权。
部分汉人如张统等迁居辽西、退出了朝鲜半岛。
而留在朝鲜半岛的汉人和古朝鲜人、秽人一起在高句丽人统治下,逐渐融合成新的民族。
同时,高句丽人有部分南下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相结合建立了百济国。
辰韩(由南迁的秦人和当地的土著的韩人结合而成)的苗裔建立了新罗国家。
带方政权也逐渐为新兴的百济所并。
此时的朝鲜半岛初步形成了三个并列的小民族。
从而朝鲜半岛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之高句丽:又称“句丽”,“句骊”、“高丽”。
相传公元前37年朱蒙(亦作邹牟)所建。
统治我国今辽宁省和吉林省境内的浑江、富尔江流域。
公元三年,定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
王莽曾向高句丽王征调军队进攻匈奴。
公元209年,迁都丸都城(在吉林省集安县境内)。
美川王在位时(300—331),南下占领乐浪郡地。
好大王(广开土王)在位时(391—412),屡次南进,打败百济、新罗以及倭国侵略势力,把领土扩大到朝鲜半岛中部。
427年,长寿王(413—491年在位)迁都平壤。
598年高句丽侵入辽西,隋军在收复辽西后曾侵入高句丽。
高句丽国内“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
”国王常将土地人民赐给大臣作“食邑”,封建关系逐步发展起来。
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高句丽,唐朝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旧地。
三国之新罗:由辰韩十二部落之一的斯卢部落发展而来。
公元前57年,朴赫居世被推作部落首领,斯卢迅速强大起来。
公元二世纪时形成国家,国都庆州。
后渐征服辰韩各部落,四世纪中叶成了半岛上的又一强国。
在与百济、高句丽的争霸战争中,领土不断扩张,六世纪中叶占领汉城一带,势力达到今咸镜南道,公元562年合并任那,驱逐倭国的入侵略势力。
七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对付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百济(663)高句丽(668)灭亡后,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其地。
新罗利用百济、高句丽人的反唐起义,于675年收复百济和大同江以南的高句丽旧地。
676年,唐朝的安东都护府由平壤内迁辽东(今辽阳县),735年唐与新罗正式划定以浈水(大同江)为界。
新罗统一朝鲜后的一百多年中,为新罗国家最强盛时期。
九世纪时,由于土地兼并,封建割据势力发展,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新罗定向衰落。
于935年被王建灭亡。
三国之百济:马韩五十四部落之一的百济部落所建。
公元一世纪时兴起于汉江下游,三世纪末征服马韩各部落,四世纪初占领带方郡,成为半岛上的一大强国。
在同高句丽的战争中经常失利,都城一再南移,474年,自汉城迁熊津(今忠清南道公州),538年又迁泗此(今忠清南道扶余),并一度改国号南扶余,五,六世纪以后,百济又受到新罗攻击,国势更弱。
百济曾力图依靠中国南朝各代政权和日本对抗高句丽与新罗,与中国关系密切。
663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联军灭亡。
后三国:既后百济、后高句丽和末期新罗王朝的总称。
新罗王朝后期,政治腐败,从九世纪初年到十世纪初年的一百多年中,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891年,梁吉在北原(今江原道原州)起义,同年,出身贵族的僧侣弓裔前来投奔,后弓裔势盛,击败梁吉,于901年(一说903年)自立称王,904年以铁园(今江原道铁原)为中心,建摩震(后改称泰封)国,因其控制的半岛中部和西海岸一带为高句丽旧地,又称后高句丽。
892年,新罗戍将甄萱在武珍川(今全罗南道光州)起义,攻下半岛西南部(全罗道和庆尚道诸郡县),900年定都完山州(今全罗北道全州),建后百济国。
摩震国(后高句丽),后百济国,和仅保有东南一隅的新罗王朝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918年摩震国将领王建推翻弓裔自立,改国号高丽。
935年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
后三国时代结束。
公元918年,摩震国将领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高丽。
919年,迁都松岳(今开城)。
935年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半岛大部分地区。
建国初期,仿唐官制、法律、均田、府兵、科举等制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生产,加强中央祭权。
从十世纪末起,先后遭到契丹、女其和蒙古的攻击。
被迫纳贡。
993年,受了册封为辽属国。
1126年沦万金的属国。
1258年国王降元。
王朝后期,贵族专权,臣潦倾轧,人民困苦,起义频繁,加之倭寇侵扰,国势日衰。
1392年,为李成桂所灭。
1388年,李成桂任右军统使,奉令助元军攻辽阳,中途回师开城,发动政变,另立新王,逐杀亲元派,自掌军权。
1392年,废新王自立。
1393年,改国号朝鲜,迁都汉阳(今汉城)。
初期实行科田法,废除私兵,加强官僚机构,崇儒排佛,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海军,根绝倭寇骚扰。
接受明朝册封,加强和中国的经济文化关系。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
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
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
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
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
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
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
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
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
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史馆称春秋馆。
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
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
首长称大将、中军、使等。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
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
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
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李朝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
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
中央外派官职有观察使、中军、察访等。
1592—1597年朝鲜和日本爆发了著名的任辰卫国战争。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发动进攻朝鲜的战争。
1592年4月,派日军十五万八千人在釜山登陆。
朝鲜军民奋勇抵抗,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的水师在南部海战中取得巨大胜利,但一些地方宫不战而逃,国王宣祖出奔义州,日军长驱直入,不到四个月,朝鲜大部国土沦丧。
朝鲜政府向明朝求援。
1592年7月、12月,名两度派兵援朝。
1593年1至4月间,明、朝军队击溃日军主力,连复三都(平壤、开城、汉城),迫使日军龟缩到南部沿海一带。
为赢得喘息时间,日本提出和谈,从1593年9月起,谈判拖延了三年。
1597年7月,丰臣秀吉又派军十四万人进攻,把重点放在海上。
朝鲜水军几乎全军复没,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丧失。
于是朝鲜皇帝重新起用被谗解职的李舜臣,获得鸣梁海战大捷。
1598年7月,明朝派来援兵,屡败日军。
丰臣秀吉忧急而死,遗嘱撤兵。
1598年11月中旬朝军在露梁海战给逃敌以沉重打击。
经过七年的艰苦战斗,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国土,粉碎了日本妄图侵略野心。
1637年朝鲜成为清朝藩属,同明朝断绝关系。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封建制危机加深,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加剧,主张废除等级身份,改革土地租赋制度的新社会思潮——实学运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