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布置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选择与布局(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监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择和布局的角度,探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应用。
一、传感器的选择在物联网应用中,传感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实现监测和数据采集的功能。
例如,对于智能家居应用来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是比较常见的选择;而对于工业自动化应用来说,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则是更为重要的选择。
传感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响应时间、耐用性等。
另外,传感器的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权衡各项指标,找到最适合具体应用场景的传感器。
二、传感器的布局传感器的布局也是物联网应用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合理的传感器布局可以确保监测到的数据准确可靠,从而保证物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传感器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确保传感器可以充分接触到监测对象,并且不受外界干扰。
2. 传感器数量:传感器的数量需要根据监测范围和精度要求来进行合理规划。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监测范围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划分结果确定需要布置的传感器数量。
3. 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和协作。
因此,在传感器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传感器之间的网络连接方式和通信协议,确保传感器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交换。
三、传感器应用案例以环境监测为例,合理的传感器选择和布局对于监测环境数据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环境监测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并将其布置在合适的位置,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准确监测和采集。
另外,工业自动化领域也是传感器应用的重要领域。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
称重传感器布置原则包括:
1. 传感器位置选择:应选择在被测物体支撑点、重心位置或其附近进行布置,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安装固定:传感器必须牢固地安装在被测物体上,以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摆动。
3. 避免横向力:传感器布置时应尽量避免受到与称重方向垂直的横向力,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避免振动和冲击:传感器应布置在尽量不受振动或冲击的位置,以避免这些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保持传感器和被测物体的接触良好: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应保持清洁和平整,以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地传递重量信息。
6. 防止负载过量:传感器的额定负载范围应适合被测物体的负载,以避免超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损坏。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选择与布局(十)

物联网中的传感器选择与布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物品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而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物联网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择和布局两方面来分析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应用。
传感器的选择在物联网中,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用于采集环境信息、物体状态、人体活动等数据。
传感器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进行,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参数:传感器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需要测量的参数,比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不同的参数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实现。
2. 精度和灵敏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和灵敏度的传感器,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3. 工作环境:传感器的工作环境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比如室内环境、室外环境、高温、低温等环境下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4. 成本和功耗:除了性能需求外,传感器的成本和功耗也是选择的重要指标,需要在性能和成本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
根据以上考虑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满足物联网系统的需求,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传感器的布局传感器的布局是物联网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合理的传感器布局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传感器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布局位置:根据需要监测的区域或设备,确定传感器的布局位置,需要保证传感器能够充分覆盖监测范围,并避免死角和盲区。
2. 通信距离:考虑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传输协议,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3. 互相干扰:在进行传感器布局时,需要考虑传感器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避免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干扰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选择与布置原则

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选择与布置原则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准确监测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对监控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择和布置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监控系统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一、传感器选择原则1. 确定监测参数:在选择传感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系统需要监测的参数是什么,比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只有明确监测参数,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 确定测量范围: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的参数范围。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确定测量范围,避免选择范围过大或过小的传感器。
3. 考虑环境条件: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苛刻,可能存在高温、高湿、腐蚀等情况。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耐用传感器。
4. 考虑精度和稳定性: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指标,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传感器。
5. 考虑成本和性能: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成本和性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
不一定选择最贵的传感器就是最好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二、传感器布置原则1. 合理布置位置: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直接影响监测系统的监测效果。
在布置传感器时,需要根据监测参数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变化。
2. 避免干扰源: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应尽量避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光照干扰等。
避免干扰源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障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考虑安装高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也是影响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布置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安装高度,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参数的变化。
4. 定期维护检查: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布置位置通常比较隐蔽,容易受到灰尘、湿气等影响。
传感器布置

1.风速传感器,见表10.5。
表10.5 风速传感器配置2.一氧化碳传感器,见表10.6。
表10.6 一氧化碳传感器配置3、压力传感器,见表10.7。
表10.7 压力传感器配置4.温度传感器,见表10.8。
表10.8 温度传感器配置5.负压传感器,见表10.9。
表10.9 负压传感器配置6.煤位传感器,见表10.10。
表10.10 煤位传感器配置7.烟雾传感器,见表10.11。
表10.11 烟雾传感器配置8.设备开停传感器,见表10.12。
表10.12 设备开停传感器配置9.风筒传感器,见表10.13。
表10.13 风筒传感器配置10.风门传感器,见表10.14。
表10.14 风门传感器配置11.粉尘传感器,见表10.15。
表10.15 粉尘传感器配置12.多参数传感器用于矿井瓦斯抽采浓度(C)、负压(P)、温度(T)、压差(H)、标准状态(温度20℃,大气压力100kPa)下的纯瓦斯流量(A)和混合量(L)等参数的检测和计算。
见表10.16。
表10.16 多参数传感器配置13.断电仪及馈电状态传感器本设计选择的远程断电器(KDG2型)带有馈电功能,因此合并安装。
见表10.17。
表10.17 断电仪及馈电状态传感器配置14.湿度传感器,见表10.18。
表10.18 湿度传感器配置15.氧气传感器,见表10.19。
表10.19 氧气传感器配置16.二氧化碳传感器,见表10.20。
表10.20 二氧化碳传感器配置安全监控系统及传感器布置图见大图。
断电控制图示意图见图10.3。
图10.3 断电控制示意图所选KDG2型远程断电器具有断电和馈电功能,实现断电控制过程为:工作面或掘进面相应的瓦斯传感器监测信号通过监控分站送达监控主机,监控系统进行识别,若瓦斯浓度达到断电值则发出控制信号并通过分站控制端口发出断电信号给断电仪,断电仪动作使工作面或掘进面相应配电点总开关跳闸断电,实现瓦斯超限断电闭锁功能,同时断电仪监测并反馈瓦斯电闭锁配电总开关是否真正断电信号并通过分站转发给监控主机,在监控主机上即可监测到是否真正实现了实现瓦斯超限断电闭锁功能。
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详解

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详解桥梁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设施,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在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振动传感器的布置方案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的结构振动情况,为桥梁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文将详细解析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
一、传感器类型选择在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
根据桥梁的振动特性,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在捕捉振动信号方面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二、传感器布置位置在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中,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感器应尽可能接近桥梁的振动源,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常见的传感器布置位置包括桥墩、桥面、桥梁横梁等。
此外,还需考虑传感器的数量和布置密度,以保证对桥梁各部位的振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三、传感器安装方式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也对振动信号的捕捉和分析起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包括表面粘贴、固定安装和插入式安装等。
表面粘贴适用于需要暂时监测振动信号的场景,固定安装适用于长期监测的需求,而插入式安装则常用于深埋设置传感器的场景。
在选择传感器安装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安装的便捷性、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信号的精确性。
四、传感器布线及信号处理传感器的布线和信号处理也是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传感器的布线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装规范,并避免电磁干扰等因素对信号的影响。
同时,在信号采集与处理方面,可借助数据采集装置和信号处理器,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对振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
五、数据分析与应用桥梁结构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桥梁振动情况的准确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定量评估桥梁的结构健康状态,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的应用,预测桥梁的寿命和疲劳程度,为维护保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及模态分析

工程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及模态分析工程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及模态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结构的复杂化,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便应运而生,而其中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和模态分析技术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是指在工程结构上合理地分布传感器,以获取工程结构在运行期间的响应并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最大化地提高监测的效果,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
传感器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结构的独特性和潜在的风险,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模拟计算进行优化。
传感器的布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结构的形状、尺寸、材料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传统监测技术如应变测量、位移测量、加速度测量等。
同时,还可以借助无损检测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声发射技术等。
通过选取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和位置,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监测,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构响应数据,从而提高结构安全性。
在传感器的布置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是指通过数学和物理方法,对结构的振动模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获取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以及振动模态的分布等重要信息。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结构的运行特性,从而判断其健康状况。
模态分析是传感器优化布置的重要补充,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结构监测与分析。
传感器优化布置提供了结构的实时数据,而模态分析则能够从结构的整体特性上进行分析。
通过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全方位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结构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工程中,传感器优化布置和模态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大型桥梁的监测中,通过在关键位置布置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桥梁的应力和振动响应数据,通过模态分析可以了解桥梁的振动特性,从而进行结构的评估和维护。
类似地,在高楼大厦的监测与维护中,也可以通过布置传感器并进行模态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
总之,传感器优化布置和模态分析技术在工程结构的监测与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感器网络的布置与部署方案

传感器网络的布置与部署方案绪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网络通过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实现了对环境和物体状态的全面感知,并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城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
为了确保传感器网络的有效运行,合理的布置和部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传感器网络的布置与部署方案。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传感器网络的布置与部署方案之前,需要对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所需监测的目标和环境特点,确定如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监测目标:明确需要监测的对象和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
2.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监测目标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网状等。
3. 通信协议: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保证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和数据传输。
4. 能源管理:考虑传感器节点的能源限制,合理规划节点的能量消耗和续航时间。
5. 数据处理与存储:确定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方式,以便实时分析和后续应用。
二、布置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传感器网络的布置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选取合适的传感器节点: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
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对监测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敏感度和测量范围,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节点。
2. 确定传感器节点的密度:根据监测目标和场景特点,确定传感器节点的密度。
如果需要对大范围进行监测,可以选择低密度的布置,如果需要高精度的监测,则需要增加节点的密度。
3. 考虑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管理: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因此需要考虑能源的消耗和续航时间。
可以采用优化算法来决定传感器节点的传输功率和传输距离,以最大程度地延长节点的续航时间。
4. 分析通信需求:根据监测目标和网络拓扑结构,确定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需求。
可以采用无线传输协议,如ZigBee、LoRa等,来实现节点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5. 考虑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布置
传感器布置
(1)KG9001C甲烷传感器
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瓦斯传感器应设置在井下工作面、掘进头、回风巷道等地方,用于连续监测井下气体中瓦斯含量,当瓦斯含量超限时,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同时由有关设备切断相应范围的电源。
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距房顶300mm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抽放泵输入管路中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低浓型:0.00~10%CH
4,高浓型:0.00~100%CH
4
,
高低浓型:0.00~10~100%CH
4,管道型0.00~100%CH
4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相对误差≤±10%×测值(相对值)
响应时间:<30s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工作方式:连续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40℃
相对温度<95%
(2)GT-L(A)开停传感器
设备开停传感器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瓦斯泵、绞车、压风机、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开停传感器。
测量原理:电磁感应
电源电压:9~24VDC
工作电流:1/5mADC、5/-5mADC、无电位(继电器)触点、信号制时<30mADC、其它信号制时<15mADC
工作方式:锁固吊挂于被测电缆上,连续工作
输出信号:1/5mADC、0~5VDC、±5mADC、无电位触点
显示方式:绿色灯为电源指示、红色灯指示开停
(3)GML(A)风门传感器
安装在井下各风门设置处,用以监测各风门的开、关状态,保证井下风路畅通。
检测灵敏度:>5cm
响应时间:<1s
(4)KG4003A负压传感器
负压传感器安装在矿井风硐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风压。
测量范围:0~100KPa
测量精度:0. 2KPa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5)KJA3一氧化碳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带式输入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墙栅栏外、矿井风硐、采面回风、掘进总回风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自燃发火,报警浓度为0.0024%CO。
测量范围:0~100
测量精度:1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6)GWD50环境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
对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监测。
测量范围:0~50℃
测量精度:0.5℃
使用环境:0~50℃
相对温度:<95%
(7)GC1000J粉尘传感器
粉尘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粉尘传感器安装在各转载点及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和回风井内,用以连续监测矿井各巷道粉尘是否超标。
测量范围:2~1000mg/m³
测量误差:±25%
输出信号:(2~1000)mg/m³对应 (200~1000)mg/m³
电源:DC12V三组
显示方式:3位数码管直接显示
(8)PTP501管道压力传感器
设置于被测管道上测量管道的压力,用以连续监测压风管上的压力。
测量范围:0Mpa~1Mpa、0Mpa~1.5Mpa、0Mpa~2Mpa、0Mpa~5Mpa、0Mpa~10Mpa 可选
基本误差:±1%F.S
工作电压:DC(8~18)V
工作电流:不大于50mA
显示分辨率:0.01Mpa(0Mpa~5Mpa)、0.1Mpa(0Mpa~10Mpa)
输出信号:200Hz~1000Hz、1mA~5mA,4mA~20mA可选
信号传输距离:2km
过载能力:200%最大测量值
(9)GLW100管道流量传感器
管道流量传感器安装在瓦斯抽放泵房内的瓦斯抽放管上,用以连续监测瓦斯抽放管内的流量。
介质压力:≤2.5MPa
测量范围:8~100m³/min(标况流量)
基本测量误差:≤2.5% F.S
在流量范围内,传感器的重复性应不大于±0.8%
传感器的压力损失用阻力系数表示,在0.7倍最大流量下测量压力损失,其阻力系数≤2.4
信号输出:200Hz~1kHz线性对应0.00~100 m³/min(标况流量)
信号带负载能力:0~500Ω
工作电压和电流:
整机工作电压:12~21V DC
整机工作电流:≤80mA、21V DC
整机分布电容:≤10µF
整机分布电感:≤1mH
(10)KGU9-3水位传感器
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水泵房的水仓中,用以连续监测水仓中水位。
测量范围:0~5m
基本误差:≤±1%
工作电流:≤30mA DC
输出信号:电流、电压或频率信号
显示方式:三位LED显示
(11)GQFO.1(A)烟雾传感器
设置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
用以连续监测各皮带机是否着火。
工作电压:12~24V DC
响应时间和报警:<60s声报警
输出信号(无烟/有烟):1.0(4.0)/5.0(20.0)mA DC、200/1000Hz可调
继电器接点(无烟/有烟):通(ON)/断(OFF)
(12)KGF15风速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 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
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风速传感器设置在主要进回风巷、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的测风站。
用以连续监测矿井进回风井筒及采面回风内的风速是否
满足通风要求。
测量范围:0.3~15m/s
基本误差:≤±0.3%
工作电压:18~24V DC
工作电流:≤70mA DC
显示方式:就地显示3位LED
输出信号:1~5mA DC、200~1000Hz
(13)M280895风筒传感器
主要用于检测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风筒内的风量,实现对风筒内风量的检测。
测量范围:0~15m/s
测量误差:±2%
永磁铁:φ8*4,磁场强度大于500高斯
触点容量:12V100mADC
输出信号:Y-3干簧管,一开一闭
(14)KBD7突出监测装置
配置在掘进工作面,用于检测工作面前方集中应力变化。
声发射信号是预测及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顶底板周期来压的一个重要参数,声发射技术为连续监测、分析上述自然灾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主要技术指标:
有效测量半径:80m
灵敏度:0~2g
频响范围:0.2~4kHz
工作电压:9~24V DC
最大工作电流:<50mA DC
(15)KGT23馈电状态传感器
KGT23型馈电开关传感器属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采用抗干扰结构设计,具有结构新颖,安装使用方便,功耗低,性能稳定可靠,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传感器输出信号已形成系列,可与国内外各种监控系统配套使用。
主要技术指标
防爆标志:矿用本质安全型“ExibⅠ”
供电电压:本安DC12-24V,15mA
测量范围:AC127V-3000V
工作方式:连续工作
输出信号:恒流+5mA/-5mA恒流5mA/0mA;
恒流5mA/1mA恒流10mA/5mA;
无电位接点:常开或常闭
输出信号传输距离:2Km
防护等级:IP54
外形尺寸及质量:105mm×60mm×44mm 约0.4Kg。
(16)KG4092压差传感器
KG4092压差传感器用于获取暖通空调中空气和非腐蚀性气体的压差值获取和周围环境压力之间的正压或者负压值大小监测过滤器并控制风机测量不同房间的压差
压力线性特性,测量范围可调
工作电压AC 24 V 或者D C 13.5…33 V
输出信号DC 0...10 V
电流<15 mA at DC 33 V
介质允许温度0...70 °C
供货时带管子连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