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械手设计指导书
机械手课程设计工业机械手设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工业机械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械电子091班学号:202020834127姓名:朱小华指导教师:张日红、关秋菊、施俊侠完成日期:2021-5-25第一章机械手设计任务书 (3)课程设计目的 (3)设计内容和要求 (3)第二章腕部设计 (4)腕部设计的大体要求 (4)碗部的机构设计 (4)碗部设计的计算 (6)拉紧装置原理 (7)第三章手臂的设计 (8)手臂旋转机构设计 (8)驱动力矩的计算 (10)缸盖联接螺钉和动片联接螺钉计算 (11)夹紧缸弹簧的确信 (12)第四章液压系统操纵 (13)液压系统动作循环及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13)4.2 机械手总的液压操纵图 (13)4.3 现场器件跟PLC的连线 (14)4.4 PLC三菱编程梯形图: (15)第五章参考文献 (20)第一章机械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与大体技术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设计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大体训练。
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和以后事业的开拓都具有必然意义。
其要紧目的:一、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样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把握工程设计的一样程序标准和方式。
三、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利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等手册、图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置,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四、培育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大体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一)原始数据及资料(1)原始数据:a、生产纲领:100000件(两班制生产)b、自由度(四个自由度)臂转动210°臂上下运动 300mm臂升长(伸缩) 400mm手部转动±180°(2)设计要求:a、上料机械手结构设计图、装配图、各要紧零件图(一套)b、液压原理图(一张)c、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3)技术要求要紧参数的确信:a、坐标形式:圆柱坐标b、抓重:200Nc、自由度:4个d、臂的运动行程:伸缩运动400mm,回转运动210°,起落运动300mme、臂的运动速度:伸缩运动<250mm/s,回转运动<90°/s起落运动<70mm/sf、腕部的运动行程:回转运动180°g、腕部的运动速度:回转运动<90°/sh、定位方式:电位器(或接近开关等)设定,点位操纵i、手指夹持范围:棒料直径φ50-φ70mm,长度450-1200mmj、驱动方式:液压(中、低系统)k、定位精度:±3mml、操纵方式:PLC操纵(二)料槽形式及分析动作要求(1)料槽形式由于工件的形状属于小型回转体,此种形状的零件通常采纳自用输送的输料槽,该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其他动力源和特殊装置,因此本课程题采纳此种输料槽。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项目名称机械装备项目--机械手课程设计2 设计目的利用设计的机械手夹起形状为正六边体,质量为5kg工件,并运送到工作台。
设计的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工件的重量和外形尺寸问题:工件质量5kg,半径在90-110mm范围内。
(2)工件的外形问题:工件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夹紧的过程要解决夹到棱边的问题。
(3)各零部件的工艺问题:零部件应有良好的工艺性,可用最简单,常见的工艺(铸,车,铣,钻等),实现零部件的加工。
(4)整体的稳定性,灵活性保证问题:各部件协调工作,保证装配体的工作稳定:如齿轮齿条配合,连杆配合等的稳定性考虑;保证机械手总体质量小,惯性小,灵活可靠。
3 设计方案说明3.1机械手工作原理图1 拆去底板装配图工作过程:液压缸产生推力,推动齿条来回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旋转,齿轮带动四连杆转动,连杆推动夹板夹住工件。
3.2结构说明3.2.1执行机构:夹板图2 夹板1)特点夹板在竖直方向上有采用铰接,可自动调整到与工件位置相平行的状态,夹板上有滚花工艺,增大摩擦系数,保证夹起的工件不滑落。
2)尺寸根据工件的外形尺寸,确定夹板长×宽为:80×50,根据经验,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
3.2.2传动链1、四连杆机构图4 四连杆机构1)特点四连杆机构铰链连接的部分采用滑动轴承,安装尺寸小,润滑方便,四连杆运动摩擦小;连杆机构在未到达死点的位置下工作,机构工作可靠;连杆机构可以保证使夹板平行运动,从而保证夹板与工件表面平行,夹板接触工件时受力均匀,可平稳夹住工件,增强了整体装夹的稳定性。
2)尺寸计算图5 结构简图确定L2:因为机械手要夹紧的工件的范围是90~110mm,故L2=L1=(110+19×2-40)÷2=54mm留下一定的设计余量,选L2=60mm。
确定L3:为了能够装夹不同高度的工件,同时选择L5=40mm,连杆的长度L3应满足:L3=L5+h=87.5mm,取L3=90mm。
工业机械手设计及仿真分析指导书

工业机械手设计及仿真分析指导书一、工业机械手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意义。
工业机械手设计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相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是技术基础课及有关专业课以后的一次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能力,掌握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通过工业机械手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环节要求达到:1)通过设计,把有关知识(机构分析与综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数控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机械设计等)中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综合地加以运用,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密切地结合起来。
因此,工业机械手设计及仿真分析是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后的重要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环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2)工业机械手设计及仿真分析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次比较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整机系统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的机械整机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电一体化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实际生产中各类机械产品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3)通过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等手册、图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工业机械手设计《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一、《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3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3.3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业机械手系统设计)工业机械手系统设计技术参数: Dof=4;M max =5kg ;max =10r/min ;maxv =10m/min最大工作半径:1600mm 手臂最大中心高:1200mm 手臂运动参数:伸缩行程:1200mm 升降行程:300mm 回转范围: 0~180° 手腕运动参数:回转范围: 0~180°三、《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机械手)的步骤与方法3.1明确题目要求,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在获得课程设计的题目之后,首先应明确设计任务,并阅读《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提纲,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技术要求和设计步骤。
毕业设计工业机械手设计

二、工业机械手简介
❖ 工业机械手是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它 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按照预定要 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 装备。这种新颖技术装备的出现和应用,对实 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推动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 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 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欢迎。
工业机械手的规格参数 工业机械手的规格参数是说明机械手规格和性能
的具体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抓重(又称臂力):额定抓取重力或称额定负荷, 单位为N(必要时注明限定运动速度下的抓重)。 ⑵自由度数目和坐标形式:机身、臂部和腕部等运 动共有几个自由度,并说明坐标形式。
⑶定位方式:固定机械挡块、可调机械挡块、行程 开关、电位器及其它各种位置设定和检测装置;各 自由度所设定的位置数目或位置信息容量;点位控 制或连续轨迹控制。 ⑷驱动方式:气动、液动、电动或机械传动。 ⑸臂部运动参数:可列成表1-1形式。 ⑹腕部运动参数:可列成表1-2形式。
计算及说明ຫໍສະໝຸດ 书四、主要部件设计
写
1、轴系部件设计
格
(1)轴承类型的选择 (2)传动件
式
(3)轴
示
1)轴的结构设计
例
: 说明书中还应包括:
结果
主要参数:
1) 设计小结; 2)参考资料(资料的编号【】及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年 月)。
必须用钢笔(或碳素笔)工整地书写在规定格式的设计计算说 明书上,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精炼、插图简明、书写整 洁。
❖ 1)与单机一起实现自动化
❖ 生产上出现的许多高效专用加工设备(如各种 专用机床等),如果工件的装卸等辅助作业, 继续由人工操作,不仅会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同时亦不能充分发挥专用设备的效能,必然会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若采用机械手代替人 工上、下料,则可改变上述不相适应的情况, 实现单机自动化生产,并为实现多机床看管提 供了条件。如:自动机床及其上下料机械手、 冲压机械手、注塑机及其取料机械手等。
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种机械手,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执行各种操作。
通过该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二、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械手凭借其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工厂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之一。
因此,设计一种功能强大的机械手对于工业生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设计内容1.机械结构设计本设计采用七自由度机械手结构,包括基座、旋转关节、摇摆关节、剪切关节以及爪子等部分。
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刚性、稳定性以及重量平衡等因素,确保机械手能够准确地执行各种操作。
2.传感器系统设计为了使机械手具备自主感知能力,本设计将配备多种传感器,如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机械手可以根据实时的反馈信息进行运动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运动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核心部分,本设计将采用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控制器,结合伺服驱动器实现机械手的精确定位和协调运动。
通过编写程序,机械手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和信号执行各种操作。
四、设计过程1.需求分析针对机械手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进行需求分析。
确定机械手所需执行的任务类型、速度要求、负载能力等。
2.机械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机械手的结构,包括基座、旋转关节、摇摆关节、剪切关节和爪子等。
进行力学分析和模拟,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传感器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机械手所需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安装在机械手上,设计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和数据处理算法。
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PLC和伺服驱动器,进行硬件选型和连接。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机械手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
5.整体集成与测试将机械结构、传感器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进行整体集成。
进行系统测试,检验机械手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设计者:学号:专业班级:设计题目:搬运机械手完成时间:2011年07 月02日目录一、设计任务 (1)1.1 设计任务介绍 (1)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2 课程设计的容. (1)1.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1.1.4 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 (2)1.1.5 研究机械手的意义. (2)1.2 设计任务明细 (3)1.2.1 总体方案的设计. (3)1.2.2 机械系统的设计 (3)二、总体方案设计 (3)2.1 驱动系统 (3)2.2 执行 (4)2.3 控制系统 (4)3.1 机械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5)机械手的机械传动装置示意图如下. (5)3.2 滚珠丝杠简介与特点 (5)3.3 滚珠丝杠的设计及选型 (6)3.3.1 螺旋类型及种类. (6)3.3.2 初始条件 (6)3.3.3. 滚珠丝杠副的组成及主要尺寸. (7)3.3.4 计算过程 (7)3.3.5 滚珠丝杠最小轴经校核. (9)3.4 电机选型及联轴器选型 (9)3.4.1 电机选型 (9)3.4.2 联轴器的选择. (9)3.5 键的选择与校核 (10)3.5 轴承的选型与校核 (10)3.5.1 轴承的选型. (10)3.5.2 轴承的校核. (10)3.6 主要联接部位螺栓的校核 (12)3.7 轴承座、机架、导向柱、底座等基本构件的结构设计 (13)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3)4.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4.2 电气元件的选型 (14)4.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 (14)4.2.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14)4.2.3 步进电机选择与控制 (15)4.3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16)4.4 控制程序的设计 (17)4.4.1 机械手搬运流程图 (17)4.4.2 输入/ 输出地址分配 (17)4.4.3 机械手位移控制程序 (18)4.4.4 搬运机械手搬运程序设计. (21)五、课程设计总结 (28)六、参考文献 (29)一、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介绍1.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课程设计时建立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根据所学课程进行的工程基本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机电控制系统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并结合设计或试验研究课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知识领域。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步进电机)

第一章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机械手作为前沿的产品应自动化设备更新时的需要,可以大量代替单调往复或高精度需求的工作,在先进制造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搬运货物、分拣物品、代替人的繁重劳动。
可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业和原子能等部门。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手作为前沿的产品应自动化设备更新时的需要,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搬运货物、分拣物品、用以代替人的繁重及单调劳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并能在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业和原子能等部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可靠性高、功能完善、组合灵活、编程简单、功耗低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使用PLC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高,故障率低,动作精度高等优点。
适应工业需要,本课题试图开发PLC对物料分拣机械手的控制,并借助必要的精密传感器,使其能够对不同颜色的物料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分拣,动作灵活多样,适用于可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柔性生产线。
采用PLC控制,是一种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物料分拣的自动化装置,可部分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单调持久的作业,并且在产品变化或临时需要对机械手进行新的分配任务时,可以允许方便的改动或重新设计其新部件,而对于位置改变时,只要重新编程,并能很快地投产,降低安装和转换工作的费用。
本设计主要完成机械手的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设计。
主要包括执行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机械手在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
机械手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械手设计一、毕业设计题目概述机械手是模仿人的手部动作,按照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和操作的自动装置,它是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在高温、高压、危险、易燃、易爆、放射性等恶劣环境,以及笨重、单调、频繁的操作中,它代替了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机械加工中,冲压、铸、锻、焊、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各方面,也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机械手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控制机构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组成,驱动系统可采用液压传动、气动传动、电气传动和机械传动等形式,而多数采用电液机联合传动。
该机械手是将圆柱形零件从传送带上夹装到专用机床上,待加工完毕后再夹装回传送带的专用机械手(图1)。
机械手总体设计分为夹持器、伸缩臂、升降臂和底座四大部件设计及二个系统:PC电控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夹持器安装于伸缩臂上,伸缩臂安装在升降臂上,升降臂安装在底座上。
连接方式均为法兰盘螺栓连接。
机械手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机械手工作流程图码垛机械手结构如图3所示。
工作程序为:液压缸2伸出→四边形机构3下降→夹持器4夹紧工件5→液压缸2缩回→四边形机构3上升→底座1回转→(到达位置后)液压缸2伸出→四边形机构3下降→夹持器4放开工件5→液压缸2缩回→四边形机构3上升→底座1回转至原位。
然后进行下一循环。
改变夹持器形状,可夹持不同工件或物体。
二、设计参数(说明:工业机械手改换末端执行器和工作方式,可完成不同工件或物体的操作,基本结构、设计内容和控制程序大体相同。
本设计题目共分四种:工件工序转换机械手;箱体类物体移位机械手;工件翻转机械手;装箱机械手。
)本设计工业机械手由四个部分组成:底座回转部分、机身升降部分、伸缩臂伸缩部分和末端执行器夹持部分。
主机总体参数:圆柱形零件的尺寸为直径80毫米,高为150毫米,机械手回转角度为90度,升降高度为500mm,伸缩长度为300mm。
三、设计方案及要求(一)底座回转部分设计方案及要求1、转动角度90度,单向运动时间2秒;定位准确,要有定位措施。
2、采用回转支承机构,齿圈固定,液压马达行星齿轮传动或电机驱动。
3、与大臂和地基采用法兰联接。
(二)机身升降部分设计方案和要求1、升降臂起升高度:0—500mm,任意可调;2、单向升降运动时间:0—3s;3、可采用电机驱滚珠丝杠传动或液压传动齿轮倍程升降机构,共两种方案。
4、升降臂定位可靠、精确。
5、升降臂与旋转底座、伸缩臂为法兰连接;6、结构设计时考虑伸缩臂工作时的整机平衡;(三)伸缩臂设计方案和要求1、伸缩长度:300mm,伸缩臂固定在升降台上,随升降台做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伸缩臂前端安装机械手,用于夹持工件;伸缩臂直线伸缩,完成工件的工位转换。
2、单方向伸缩时间:1~1.5S3、可采用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驱滚珠丝杠传动或液压驱动,共两种方案。
4、伸缩运动平稳,起动和终止无刚性冲击,定位准确,要有定位措施。
(四)夹持器设计方案和要求1、所要抓紧的工件直径为80mm。
2、抓持速度为20mm/s3、采用液压驱动连杆式或楔块式夹持器,有多种方案,方案自定。
4、加紧动作平稳,起动和终止无刚性冲击;由运动分析及所需夹持力得到机构各部分尺寸四、设计步骤及工作量设计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分析资料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查找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解类似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总体方案设计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确定各部分采用的具体方案,绘出结构草轶闻。
3、技术设计根据总体方案的结构形式,进行技术设计,进行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选择元件,对主要零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初步确定主要结构尺寸。
4、图纸设计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和技术设计的结果,进行图纸设计,按国家制图标准完成图纸设计。
5、编制技术文件按规定要求,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设计内容和工作量1、方案选择,列出多方案分析对比,从中选优,进行系统设计,画出简图。
2、运动分析计算。
3、动力计算。
4、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程序的编制。
5、结构设计、绘图,按学院要求,工程绘图量一般不少于折合成图幅为A0号的图纸3张。
机械装配图1张,电器控制图1张,液压控制图1张,零件图数量根据设计结果确定,为培养工程素质,要加大绘图量。
6、编制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大约40页以上),查阅相关参考文献10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英文资料2万个印刷字符以上,约5000个汉字。
五、控制系统设计本设计的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和电器控制两部分。
液压控制部分参考液压相关教材进行设计。
电器控制的核心部分是PLC控制。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1、分析控制过程与要求根据任务书要求,分析整个系统必须完成的动作与顺序,画出工艺流程图(各个动作的顺序及相应所需的执行器、行程开关)并具此而列出机械手动作的顺序表,(各个不许对应的输入条件,输出状态及个对应执行器的对应关系等)分析整个控制过程,即可确定PLC的输入输出两即相应的元件与设备。
2、选择PLC(1)I/O点数的估算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估算,一般估算后再增加15%的点数。
(2)容量计算一般指令的条数为I/O点数的10-12倍左右,PLC的容量不得小于此要求。
(3)其它还应考虑功能,I/O接口模块(工作电压、负荷及匹配等)的要求。
我们此次设计选择的PLC定为F1或FX系列。
3、编制I/O分配表、图根据所选的PLC(F1或FX系列)的内部元件及输入输出的相关元件、设备,编制出I/O分配表、图4、软件设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可以采用移位寄存指令或步进指令进行系统软件的设计,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
六、图纸设计根据结构设计和计算的结果,进行图纸设计。
制图工作量不少于学院规定。
图面要求整洁,图幅、图样画法、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等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装配图技术求中说明伸缩臂的技术参数及装配技术要求,标准件、外购件的规格型号应在明细表中注明。
七、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基本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按统一格式打印装订。
2、正文的内容及格式:概述——方案设计(包括控制方案)——动力设计计算——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及必要的说明(附图)——设计总结。
3、设计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正确,并注明出处,计算过程清晰、正确,单位统一,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八、知识准备本设计涉及机、电、液各方面内容,可进行机械系统设计能力的训练、设计计算能力的训练、机械结构设计的训练、电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的训练、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和回路设计能力的训练,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和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训练、阅读翻译科技英语的训练,知识涵盖面广,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全面。
涉及到已学知识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机制工艺、机电传动与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传动与控制等。
在设计中应用到相关内容时要进行复习。
如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可用PLC控制,也可用单片机控制,单片机知识不足的学生,可自行学习,通过自学,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九、本题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与同组其它学生所做题目的关系本题目的综合训练比较强,涉及知识面广,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工程思想,培养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初步设计能力。
本题目难度适中,难点不在于设计计算,而在于结合实际,进行结构设计,选择标准零部件,查阅设计手册,培养实际能力。
工业机械手由底座、机身、伸缩臂、末端夹持器和控制部分组成,不同部分,不同方案,组合成不同题目,每个学生所做题目都不完全相同,但各部分之间又有相互联系,设计中要有总体思想,注意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接口联接。
十、指导方式和进度安排本次毕业设计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辅导方式。
根据设计进度,分阶段进行集中指导,要求每个学生要按要求完成规定时间的工作量,跟上设计进度。
对个别学生设计的困难的,或设计中有什么问题,可随时与老师联系,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毕业设计在固定教室进行,教师经常到教室查看设计进度,解答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登记。
学生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假条经辅导员签字,交指导老师登记)。
毕业设计过程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不准参加毕业答辩。
进度安排:本次毕业设计时间总共16周,设计进度大致安排如下:第1周~第2周:收集资料,相关知识准备。
第3周~第8周:方案设计、设计计算、控制系统设计、草图设计。
第9周~第12周:图纸设计,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第13周~第14周:整理打印设计说明书。
学生要在第14周以前完成全部设计。
指导老师对设计成果进行评阅,不符合要求的要修改设计。
进行毕业答辩资格审查,达不到答辩要求的不能参加答辩。
学生准备毕业答辩,准备内容在答辩前讲。
毕业答辩,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十一、参考资料的使用方法毕业设计涉及知识面很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除指定的参考资料外,可自己根据需要参考一些参考资料,还要学会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知识。
设计中用到参考资料中的内容,要在引用内容的右上角标出序号[x],从互联网上查到的资料,要把网址列入参考资料中,并标出代号。
以下列出参考书目,供设计时参考,也可参考其它书,要特别注意参考书目的写法,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的参考书,要按以下格式列出。
[1] 张建民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1.8[2] 冯辛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连: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3] 郑堤,唐可洪主编.机电一体化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丁树模主编.液压传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王春行主编.液压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孙训方,方孝淑编著.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7]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 李绍炎主编.自动机与生产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