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常以自然生态为主,植物景观不仅与场地硬质景观相辅相成,更是能成为景观中的突出亮点。

地被植物不仅有着维护生态平衡与削减噪音的生态作用,还是植物群落中重要的层次肌理。

本文阐述并总结了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上的分类与种植特点,并以湘潭市万楼滨江风光带地被植物设计为例,着重分析了案例中地被植物的种植特色与展现效果,为滨水景观中的地被植物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滨水景观;地被植物;植物设计;公共空间1、概述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用于园林绿化的、高度在1m以下的低矮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且管理粗放,具有良好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

一般包括草本、木本、苔藓、蕨类、藤本及宿根花卉等几类。

在滨江风光带的景观中,植物作为柔性材料,缓解自然水体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冲突,而地被植物作为植物景观的基底,联系着乔木、灌木、草坪,暗示植物与硬质空间的边界,为风光带景观带来最明显与强烈的视觉冲击。

2、地被植物分类地被植物的类型多样,应用方式也非常丰富,要将地被植物的景观和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主要从三大方面来分类与应用。

2.1 以观赏部位划分(1)常绿型:四季长青,可达到终年覆盖地面效果,如麦冬、吉祥草、常春藤等,给植物景观提供绿色背景,常大面积片植。

(2)觀叶型:具有特殊的叶色和形态,如银边黄杨、紫鸭跖草、变叶木等,常在近景中种植,供人近距离观赏,或成片种植形成色块,丰富景观色彩和层次。

(3)观花型:以花色、花姿取胜的地被植物,如玉簪、萱草、菊花、鸢尾等,特点是花期长,花色艳丽,常种植于节点处,形成植物景观亮点,或与常绿型地被混合种植,更能突显景观效果和层次。

(4)观果型:如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增强景观场地的趣味性。

(5)芳香型:如栀子花、月月桂、茉莉花、九里香等,散发出一阵阵芳香,使人对场地留有特殊的感受与记忆。

2.2 以生活习性划分(1)喜阴型:此类地被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光照不足的隐蔽处才能正常生长,适宜种植在建筑物的阴影处和郁闭度高的树丛或林下。

植物配置在法式滨水别墅中的应用——以无锡太湖锦绣园为例

植物配置在法式滨水别墅中的应用——以无锡太湖锦绣园为例
园变得千姿 百态 ;其 群体 则能塑造 空 间,产生荫 庇 ,增加
舒 适 度 ,让 居 住 空 间 充 满 活 力 。
现 以无锡 太湖锦 绣 园为例 ,详 细分析 植物 配置在滨 湖 别墅中的设计与应用 。
3 总体植物设 计
3 1 与景观气 质相契合 .
3 1 i 法式 .. 植物 配置结合景观场景 ,合理运用植物 ,突
与法式 园林 中的植物 特征接近 ,植物 品种 选用特 征 与法式
园林 中植物相 似的 乡土 树种 ,锦绣 园内的常 绿基调树 种选
择 适 于 无 锡 当 地 生 长 的 香 樟 ( n a mu c mp oa Cin mo m a h r
水面 的 中心湖 区 ,周 围有 高差 错落 、小 溪潺 潺 的溪 谷 区 , 最外 围靠近太 湖处有生 态保健 的湿地 岛链 区 ,道路尽 头隐
的采光通风 。
别 墅生活可 以让 人们暂时远 离都 市的纷 繁嘈杂 ,尽情
享受 宁静 、优雅 的私人 空 间,而 其 中别墅 的植 物配 置显得 尤 为重要 。从 整体上而 言 ,别 墅区 内的绿化是 城市 园林绿 地设计 系统 中的组成部 分 ,不仅 要体 现当代人 们的文 明程 度 ,而 且更主要 的是要 有一定 的超前 意识 ,使 之与现 代化 城 市建设相 适应 ,力求在一定 时期 内尽量 满足人们 对环境
病虫害强 易养护管理 的植物 ,体现 良好的 生态环 境和 地域
特点。
的人们越来越 向往环境 清幽 、品味高雅 的居 住环境 。因此 , 别墅成 为他们 必然的选择 ,也成 为高雅环 境 、优 质品 味的
代名词 。
2 2 以人为本 原则 .
锦绣 园内植物 品种的选 用与种植 的位 置均体 现以 人为 本的原 则 ,不选 用对人体 有毒害 的树种 ,在活 动场地 周边 不选 用有 刺 、叶片 尖锐 的植 物 ,尽 量 少选 用松 柏类 植物 , 增加 人文感 受 。在 别墅周边 的植物需 要考虑 植物 的种植位 置与 品种 ,如 常绿植 物尽量远 离别墅 南面 ,以免影 响室 内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滨水绿地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生态原则
01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当地的气 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 生长的植物种类,保持生态平衡。
02
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滨水绿地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链。植物 配置应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 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
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水分条件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和维护频率。同 时,应关注植物的耐水性、耐阴性等生态适应性,确 保植物能够在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因此,在选择植物时, 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和功能,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 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植物色彩多样性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选择不同叶色、花 色的植物,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文关怀原则
满足市民需求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植物种类,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增强市民体验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营造愉悦、轻松、舒适的景观效果。应选择具有芳香气味、优美 姿态和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让市民在滨水绿地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2023-11-09
目录
• 滨水绿地概述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 滨水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分析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4年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2024年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2024年某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首先,在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期,我们注重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和分析。

该公园位于城市河流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首先,我们根据河流的形态和流向,合理规划公园的布局,确保公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河流的曲折变化,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使得公园在视觉上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在景观设计中,我们注重植物配置和绿化设计。

滨河公园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选用了大量本地特色植物进行绿化。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还能有效地提升公园的生态效益。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景观节点和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

例如,在公园的入口处,我们设置了由高大乔木组成的林荫大道,既增加了公园的绿化率,又营造出一种庄重大气的氛围。

此外,在公园内部,我们还设置了多个特色景观节点,以丰富公园的景观层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滨水步道的设计。

这条步道沿着河流蜿蜒前行,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在步道的两侧,我们设置了亲水平台和休闲座椅,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河景。

同时,为了增加步道的趣味性,我们还在其中设置了一些景观小品和雕塑,使得游客在漫步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妙的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的设计,我们还注重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其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例如,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我们设置了一个以当地传统建筑为原型的小品,既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又增加了公园的景观亮点。

在公园的设施配置上,我们也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休闲需求,我们设置了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在公园的中央区域,我们建设了一个开阔的草坪,供游客进行野餐、放风筝等活动。

在公园的边缘地带,我们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和篮球场等运动设施,供游客进行锻炼和娱乐。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措施方案

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措施方案

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措施方案简介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是指对生长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体边缘的植物进行管理和维护,保护其生长环境和谐、稳定。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可行的养护措施,确保景观滨水植物的生长和展示效果。

1. 植物选材和栽植1.1 选择适应水体环境的植物品种,考虑其耐水性和抗污性。

1.2 根据光照条件选择植物,确保光照充足,非耐阴植物应考虑少于4小时的照明条件。

1.3 根据景观设计和场地规模合理安排植物布局,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景观效果。

1.4 栽植时注意选择适合的季节,确保植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1.5 进行栽植时,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土壤和养分。

2. 水质管理2.1 定期测试和监控水质指标,如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

2.2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水体调节,保持水质平衡。

2.3 做好水体的污染防治工作,避免污水和化学物质的直接排放。

2.4 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和浮游生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3. 病虫害防治3.1 定期巡查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2 防治病虫害时可选用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3 定期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4 健康植物的选材和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养护管理4.1 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生长健康。

4.2 健康的植物需要适当的施肥,根据植物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

4.3 定期除草,防止杂草对植物的竞争和影响。

4.4 进行适当的疏枝、摘芽和修剪,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枝。

4.5 定期检查设施的状况,如立杆、铺装、防护网等,确保安全和稳定。

5. 教育宣传5.1 增加景观滨水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滨水植物的认识和重视。

5.2 在景区设置解说牌,介绍滨水植物的特点、价值和保护意义。

5.3 开展滨水植物的养护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4 加强景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护滨水植物的生存环境。

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林彦燕(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滨水区域景观建设关乎城市整体美化效果,并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滨水植物作为滨水景观中的基础要素,景观植物的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滨水景观的整体美观性与生态效益。

为充分发挥出滨水景观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简要分析滨水景观植物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滨水景观中植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分类;滨水景观;应用;选择为例,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0℃,且该地区有着充分的光照和降水量。

目前深圳市滨水景观公园的建设,水边植物主要有大叶紫薇、软枝黄蝉、凤凰木、黄槿、小叶榄仁、木棉、大红花、黄金叶等,驳岸植物主要采用垂柳、落羽杉、红花羊蹄甲等植物,水面植物通常采用睡莲、池衫、铜钱草、荷花等。

2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原则2.1水面植物在水面植物选择中,应当结合滨水景观的实际进行处理,同时结合考虑土壤、水流等因素,对所选植物是否影响邻近植物进行分析。

此外,还要分析植物的观赏效果,避免岸边植物种植密度过大,影响游人的观赏。

2.2驳岸植物对于驳岸植物的选择,应当选择耐水湿能力较强、扎根情况较好的植物,比如乔木、灌木等,并用自然种植的形式进行处理。

为了确保景观的完整度,需要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不能让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也不能让某种植物过于突兀,做到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赏。

2.3水边植物在堤岸边的植物选择上,应当强调设计性和功能性。

对于休闲性和观赏性的公园,可以在驳岸边种植一些垂直绿化的植物,并把握好植物的密度,确保植物景观性。

对于河道附近的绿化,需要强调层次感与空间感,适当缩小种植的密度,且保证植物品类较为丰富,让景观有层次感。

3滨水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3.1注意对植物群落的科学设置滨水植物不同于常规陆地植物,可以很好地适应靠海、靠湖泊等的潮湿环境。

而在选择滨水植物时,要想发挥出植物的作用与功能,需秉持着层次合理搭配的原则,以展现出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按生活类型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基叶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

在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

比较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芦苇、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

3、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4、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

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

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5、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6、水源湿生植物:水缘湿生植物通常指生长在水边,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的植物,这类植物从水深20cm处到水边的泥里均可以生长。

水缘湿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观中的过渡带植物,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石菖蒲等。

7、岸陆陆生植物岸际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地面或者水体边缘湿润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况下此类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

它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

此区域的植物选择重点考虑其被水淹的时间,以下植物品种选择仅作参考。

8、淹水时长小于6h的区域植物选择:植物的生活习性中明确表明为不耐涝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应用。

淹水时长大于6h小于12h的区域植物选择:(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没)。

1.一年生草花:柳叶马鞭草、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樱、一串红、甜叶菊、”星白”勋章菊、孔雀草。

2.宿根花卉:垂盆草、紫花地丁、爬山虎、野牛草、结缕草、美人蕉、大花萱草、二月兰、花叶芦竹、匍匐剪股颖、灯心草、常夏石竹、金鸡菊、美丽月见草、月见草、宿根天人菊、滨菊、剪秋萝、蛇鞭菊、紫松果菊、大金鸡菊、玉簪、蛇莓、细叶芒、斑叶芒、狼尾草、花叶芒、地被菊、鸢尾、麦冬、高羊茅、山麦冬、涝峪苔草、虎尾草、绢毛匍匐委陵菜、鼠尾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生植物在泸水河人工湿地中的配置设计学生所在系(院)成都美术学院专业(方向)环境艺术系风景园林方向年级2007级姓名詹秋红学号20071010169指导教师姓名林泰碧刘长青完成时间:2011 年5 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1 人工湿地的概述 (2)2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2)2.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 (2)2.2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3)3 水河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设计 (3)3.1泸水河的场地分析 (3)3.2泸水河的水质污染分析 (3)3.3 泸水河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原则 (4)3.3.1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最大发挥湿地作用 (4)3.3.2重视植物生态习性形成当地植物群落体系 (4)3.3.3重视水生植物空间层次布局 (4)3.3.4四季有景的原则 (5)3.4 泸水河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空间布局 (5)3.4.1 泸水河人工湿地宽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5)3.4.2 泸水河人工湿地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5)3.4.3 泸水河人工湿地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6)3.5 泸水河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设计特色 (6)3.5.1 水生植物多层次的配置手法,简洁大方、不失雅致..(6)3.5.2 水生植物与跌水相搭配,动与静的结合 (6)3.5.3 水生植物与园林小品的完美融合,显示乡土的乐趣..(7)3.5.4 从生态功能角度配置水生植物 (7)小结 (7)致谢 (8)参考文献 (8)摘要:水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怎样恢复水体生态,改善水体质量,在现今尤为重要。

湿地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等,但是又极其的脆弱。

而大量的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收积聚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亦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制底泥营养盐的再释放,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体的生态平衡。

本文以水生植物在泸水河人工湿地中的配置研究课题为契机,充分调查该地区的水生植物、水质情况、生态恶化情况,利用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的作用来恢复该地区的湿地生态功能,同时兼顾景观功能,在本类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中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工湿地;设计;泸水河;水生植物引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水污染的日益加剧,污水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的焦点。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水生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生植物不但起到了污水净化的目的,同时也是人工湿地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此科学的选择与配置水生植物对于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营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泸水河上中游曾是水质污染的重灾区,由于政府的强制政策,将上中游的污染源强制拆除,泸水河的水质方面有所好转。

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持续,泸水河中生活垃圾普遍存在,影响了水质,影响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影响了鸟类与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泸水河的生态系统拯救迫在眉梢,其中以湿地生态系统更为重要。

在泸水河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不仅能够抑制有害藻类繁殖、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调节小气候,为提供野生动物栖息。

泸水河生态滨河设计让离去的白鹭重回母亲的怀抱,让泸水河的居民拥有一片靓丽的风景,休闲的绿地。

1人工湿地的概述天然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工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且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使污染物转化为资源。

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

人工湿地是在天然湿地的净化功能基础上,并加入了人为元素,将砾石、砂、土壤等媒介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底部并有选择性的植入水生植物的污水处理系统。

其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利用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者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来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

水生植物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

其中按照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分为4类:挺水植物是根长在底泥中而茎叶伸出水面并在大气中开花的植物。

如:荷花、菖蒲、黄菖蒲、慈姑、芦苇等;浮水植物是漂浮于水中生长或根固定在水底、叶浮在水面的水生高等植物。

如睡莲、萍逢草、芡实等;漂浮植物又称完全漂浮植物,是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植物。

如:浮萍、满江红等;沉水植物由根、根须或叶状体固着在水下基质上其叶片也在水面下生长的大型植物。

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2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2.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柔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堤岸,加强水体的美感。

水生植物能够给人恬静、清新、舒畅的感觉。

它不仅可以闻香、观叶、观色,还能够欣赏美丽的姿态和映照在水中纤弱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

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拂过,随风而舞,体现了动与静的结合。

荷花青翠洁净,叶如伞,大而美观。

荷花清秀,淡雅清香,气质高雅。

2.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体现在对污水净化的功能上: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利于水体的生物平衡;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有效地净化富营养化湖水,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具有维护物种的多样性,调节小气候、为提供野生动物栖息等。

3 泸水河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设计3.1泸水河的场地分析泸水河生态冰河绿地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安福县泸水河畔,泸水河穿城而过,全长约120000米,起源于江西省境内最高峰武功山,流入赣江,流经区域土地富饶,自然资源丰富,至西向东自然高差约为4米。

项目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地理位置处在城市和乡村交汇地带。

随着城市的扩展,将会成为未来城市中心。

由此泸水河生态滨河绿地就必须具备城市中心绿地和生态滨河绿地的特色,既具备较大的中心集散广场,活动区的同时也要拥有改造河流生态状况的湿地区和改造城市小气候的密林区,使其成为城市绿廊。

3.2泸水河的水质污染分析泸水河中游曾是水质污染的重灾区,那里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其中也有严重超标的造纸厂、皮革厂和小冶炼厂等。

该县先后投入金钱与精力进行县城的排污工程建设,一个个排污吐秽的工业企业纷纷停业,淡出泸水河水域。

阻止了高流量的污染源,水质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生活的不断继续,如电厂洗煤废水中和生活垃圾、生活无处理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其中电厂洗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河道中有大量的垃圾和杂草造成河道堵塞。

(见图1-3)图1 治理前污染源的流入图2 治理后的水质图3 治理后的水质由于水质的污染,水生植物的枯败也造成了白鹭的离去。

原本成群的白鹭在河滩湿地中栖息已成为记忆。

3.3 泸水河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原则3.3.1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最大发挥湿地作用以乡土植物品种配置为主。

植物品种的多样化,但不滥用。

江西安福泸水河的乡土水生植物有:黄菖蒲、香蒲、菖蒲、芦苇、水芹、旱伞草、芦竹、美人蕉、水丁香、田字草、菹草、满江红、浮萍等。

在泸水河人工湿地的乡土植物营造上采用了多种植物的搭配,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

(见图4-6)图4香蒲打造水中图5黄菖蒲营造图6荷花与浮萍营造摇曳的景观恬静的自然景观的优雅景观3.3.2重视植物生态习性,形成当地植物群落体系水生植物种类在选择和搭配上的适宜。

在水景方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表达出不同的情绪。

如不同花色的荷花与睡莲在河中争艳,给人时而宁静时而热烈的情绪。

在水生植物配置是考虑到不同叶色与花色的搭配组合效果。

在选择水生植物是充分考虑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注重大小、色彩、与植物姿态的协调,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洽。

在景观层次上有主次之分,形成独特的特色水生植物景观。

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有:黄菖蒲+香蒲+芦苇+荷花+浮萍+苦草组团用不用的花色来营造色彩上的绚丽(见图7);芦苇+旱伞草+慈姑+芦竹组团利用不用的水生植物的形态来打造植物柔美的体型(见图8);美人蕉+黄菖蒲+荷花+芦苇+旱伞草+芡实+水鳖+睡莲+满江红组团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处理水污染。

(见图9)图7 图8 图9 3.3.3重视水生植物空间层次布局不同的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的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

荷花、芡实、睡莲、旱伞草、香蒲、芦苇、黄菖蒲等水位为30-100mm;萍逢草、菖蒲等水位为10-30mm 等等。

(见图10)3.3.4四季有景的原则在植物配置的选择上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不同的花期等等来营造自然群落,使得在季相上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

春季菖蒲、香蒲黄花摇曳;夏季荷图10不同水深范围的花、睡莲、黄昌蒲、再力花,红粉白黄等水生植物种植不同花色水中争艳;秋季海寿花、花叶芦苇、美人蕉等娇艳的花色点缀凋零的秋色;冬季芦苇随风而动,柔动摇曳,旱伞草为干枯的冬季成就绿的营造。

在总体的水生植物配置上达到生态治理,发挥长远的景观效益。

造景的同时与生态相结合,为鸟类、两栖动物建造优良的栖息环境。

3.4 泸水河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空间布局根据对泸水河的实际调查,依据水域形式的不同来规划水生植物的配置。

在泸水河生态滨河绿地中的水域进行3种水生植物配置模式。

3模式分别为:宽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3.4.1 泸水河人工湿地宽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在泸水河生态滨河绿地中,在宽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上,以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打造宏大的和连续的景观效果,以植物的数量来取胜,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

如荷花的群落、睡莲群落或者由种水生植物的群落组合。

(见图11-13)图11宽水域采用多种图12多种水生植物图13荷花群落景观水生植物打造壮群落组合观宏伟的视觉感受3.4.2 泸水河人工湿地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在泸水河生态滨河绿地中,在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上,以近距离的视觉感官来营造水生植物景观。

在配置上注重水面的镜像作用来营造水生植物景观。

所以在水生植物的配置上以稀疏为主,让水面有一定的倒影空间及景观透视线。

在水域边缘间种留出足够的亲水空间和隔岸观景空间。

如美人蕉、黄菖蒲丛植于水域,给人营造一种恬静,观看植物在水中形成的镜面效果,感受植物不同的风姿。

(见图14-16)图14香蒲与美人图15 小水域恬静的景观图16小水域防自然蕉在小水域中的姿态湿地景观3.4.3 泸水河人工湿地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在泸水河生态滨河绿地中,在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上,由于水深与宽度比自然的河流小,清澈见底。

所以在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上采用了株高比较低的植物与其相互协调,在人工溪流上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