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形式逻辑的特殊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形式逻辑的特殊规律之间 的根本区别在于:
对思维的逻辑形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后者不具有普适性, 它只适用于某个或某些思维的逻辑形式。
例如,定义的规则只适用于对概念进行定义, 划分的规则只适用于对概念进行划分,人们如 要进行三段论推理、选言推理是无须遵守它们 的。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具有普适性的,它普 遍适用于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如,同一律, 人们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时,都 得遵守它。
这里,B不仅把向敌人告密的恶劣行径轻轻抹 去,而且得出了告密有理的结论,本来A所说的 “可靠”是指对革命忠诚,不向敌人泄密,而B却 用“从来不说谎”即向敌人说实话来偷换。
张班是鲁班的师兄弟,手艺高超。有一次,张班给 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的台阁 合其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 三坛酒”。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也找不出 半点毛病,该按约定条件给 张班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 来五匹马,并排站着,马背上横搁一块木板,上面放了 一块比手指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就是我给你的工钱 ——‘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鸡蛋壳装的米粒说: “这是我赏的‘一蛋米’。”财主又从一个木匣里拉出了 蜘蛛,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指头伸到一只 壶里,蘸了一下,向前弹动了三下,对张班说:这是 ‘三弹酒’!”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这一要求,就会犯“自相矛 盾”的逻辑错误。 通常人们所说的 “出尔反尔”、“前言不 搭后语”、“自己打自己嘴巴”,都 是思 维自相矛盾的生动说明。
例如:
① 我花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 ② 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宫室。 ③ 他是很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或称“转移论题”),是违反同一律关 于“所作判断必须保持同一”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 误。 例如: 警 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 骑车人:我以前从未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
母亲:你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女儿:你总是挑我毛病。 甲:打枪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睛?(问的是为什么 只开一只眼睛) 乙:因为闭上两只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答的 是为什么只能闭一只眼睛)
同一律的公式: A是A(或A→A) 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思想,即任一 概念或任一判断。 “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的 内容都是确定的、自身同一的。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混淆概念和偷 换概念、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 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这种错误多半是由于 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由于缺乏逻辑素养,不善 于准确地使用概念来表达思想所造成的。 例如: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时否定了对同一 对象所作出的两个彼此之间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 的判断。例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只 有两条路: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者必居其一。但是,当时却有人提出“既不走社会主 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走“第三条道路”。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应走资本主义道路” 是彼此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而“有人”对这两个 判断都加以否定,就是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 同假,必有一真。即任何思想或者反映某客观对象, 或者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也就是说,任何思想或 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 排中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 不能同时否定,否定其中一个,必须肯定另一个。 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现为: A或者非A; 符号公式表示为: A∨¬A

这是论敌经常使用的诡辩手法之一,目的 是为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使人上当受 骗。
鲁迅先生的《门外杂谈》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 甲乙两人,一强一弱,扮着戏玩。先是甲扮武松,乙 扮老虎,结果乙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甲,甲则道: “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给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 换角色,结果又被甲咬的得要命,乙说怨话,甲又道: “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 这里,甲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戏台上的 武松当作真武松来咬,把戏台上的老虎当作真老虎 来打,犯了“偷换概念”的 逻辑错误。
(1)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一首诗: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 功在尝试。 ——华罗庚读此诗后,指出了胡适“偷换(混淆概念)”。“尝 试”一词在句一中的含义是“第一次实验”(陆游诗中的概 念),在第二句中的意思是“试验”,后者的外延大于前者。
偷换概念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 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里,记录了 A、B两人的一段对话: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 革命的事情,都 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 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 他们问了我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 不住的人!
文章写作中的“走题了”、“跑题了”
某地铁上来一位抱婴儿的妇女,列车颠颇乘 客拥挤,一位站着的中年人请一位青年姑娘给抱 小孩的妇女让座,姑娘说“凭什么让我让座?”, 中年人说:“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这位姑娘眨眨眼,突然理直气壮的说“你配 讲什么精神文明,你的吐沫星子都溅到我脸上了, 你是耍流氓!” 中年人气的说“你是耍无赖.”。 “你才是无赖呢。”姑娘煞有介事的拿出手绢来 擦脸。中年人脸气的铁青,无可奈何。
第十二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第一节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形式逻辑的规律,简称“逻辑规律”, 即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具体地说,就是 人们在运用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循 的各种逻辑法则。
按其对思维的逻辑形式所起的作用不同:
小训练:
讨论下面的例子是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1)某人既承认自己一喝酒,就胡言乱语, 又说自己也有喝酒而不胡言乱语的情况。 (2)某人既否认“有些血压高患者应该进行 无氧运动”,又否定了“血压高患者都不 应该进行无氧运动”。
第一节 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都必须保持与 自身同一的确定性。即任何思想如果反映某客观对 象,那么,它就反映这个客观对象。 同一律要求: 思想必须有确定性。即在同一时间、条件、关系下针对同 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中,关于概念和判断的思想,必须在同一 个意义上使用。不可混淆或转换。

Biblioteka Baidu
在例①中,自相矛盾的思想隐含于“近一年 多”这一概念中。“近一年”,是不满一年, “一年多”,是超过一年。所以例①实际上 包含这样两个判断:“我花了的时间不满一 年”和“我花了的时间超过一年”,它们是 自相矛盾的。

在例②中,“始于汉唐”包含了自相矛盾的思想。 “汉”、“唐”是两个朝代,前后相隔近400年,因 而“始于汉”和“始于唐”是互相排斥的。这就是 说,例②实际上包含这样两个判断:“中国园林建 筑始于汉宫室”和“中国园林建筑始于唐宫室”, 二者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例③中,自相矛盾的思想包含在“死难者中幸免的 一个”这一概念里。“死难者中的一个”表示已死, “幸免的一个”表示没死。所以,例③实际上包含 这样两个判断:“他是很多死难者中的一个”和 “他是幸免于死的一个”,二者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第二节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其内容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 同真,必有一假。即任何思想不能既反映某客观对 象而又不反映某客观对象。 矛盾律的要求: 对于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肯定;肯 定其中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 矛盾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并非A并且非A; 符号公式表示为 :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