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艺术教案 2
大班食品绘画教案大全

大班食品绘画教案大全教案标题:大班食品绘画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培养大班幼儿对食品的认知和理解。
2.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教案一:食品图卡认知绘画教学内容:1. 准备一些食品的图片或卡片,如苹果、香蕉、面包等。
2. 展示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并与实际食品进行对比。
3. 鼓励幼儿用画笔或彩色笔绘制自己喜欢的食品,并进行简单的涂色。
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展示的食品图片或卡片,提问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名称和特征。
2. 分发绘画工具,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食品进行绘画。
3. 提供适当的颜料或彩色笔,引导幼儿运用颜色表达对食品的喜爱或特征。
4. 鼓励幼儿在绘画作品中添加细节,如水果上的斑点、面包上的纹路等。
教案二:食品拼贴绘画教学内容:1. 准备一些食品的图片剪贴画或杂志上的食品图片。
2. 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3. 引导幼儿通过拼贴的方式创作自己喜欢的食品画作。
教学步骤:1. 展示食品图片剪贴画或杂志上的食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食品。
2. 鼓励幼儿选择一个或多个食品图片进行剪切。
3. 提供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将剪切好的食品图片拼贴在彩纸上,创作自己的食品画作。
4. 鼓励幼儿在画作中添加其他元素,如背景、人物等,以丰富画作内容。
教案三:食品静物绘画教学内容:1. 准备一些真实的食品,如水果、蔬菜、糖果等。
2. 提供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1. 展示真实的食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食品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2. 鼓励幼儿选择一个食品进行绘画,并使用铅笔进行素描。
3. 引导幼儿运用彩色笔进行上色,尽量还原食品的颜色和质感。
4. 鼓励幼儿在绘画作品中添加细节,如水果上的光亮、蔬菜上的叶子等。
教案四:食品情景绘画教学内容:1. 准备一些食品相关的情景图片,如野餐、烹饪等。
2. 提供绘画纸、彩色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美术创意制作各种食物教案

美术创意制作各种食物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创意制作各种食物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的外观特征和形状。
2.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技巧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
2.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彩色铅笔、彩色笔等美术制作材料。
3. 活动场地和展示区域。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外观特征和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美术创意制作出这些食物的模型或图像。
活动一:食物模型制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物进行模型制作。
2. 提供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所选食物的形状和特征,进行模型的制作。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可以添加细节和装饰,使模型更加逼真。
活动二:食物图像绘制1. 提供彩色铅笔、彩色笔等材料,引导学生选择一种食物进行图像绘制。
2.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整个食物的形象,或者只绘制部分细节。
3. 鼓励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食物的质感和特征。
活动三:展示和分享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一个展示和分享环节。
2.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模型和图像,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模型和图像作品,包括形状的准确性、细节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的合理性。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制作一个食物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材料和技巧制作更加复杂和逼真的食物模型。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合作,设计和制作一个美食城市或美食故事场景。
注: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教案的具体内容和难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减。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
食品艺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食品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习惯,激发学生创作食品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食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食品艺术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食品艺术的理解和鉴赏。
2. 学生创作食品艺术作品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食品艺术作品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食品艺术的资料、准备食品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食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属于食品艺术,它们在色彩、造型、创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食品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 食品艺术是以食品为材料,通过创意和技巧,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 食品艺术的特点: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创意无限。
2.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食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如:- 创意:利用食品的特性,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 色彩:运用食品本身的颜色,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 造型:通过食品的形状、大小、层次等,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品,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食品艺术作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食品艺术的特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食品艺术的创作方法,包括:- 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为创作提供灵感。
- 想象力: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 技巧:掌握食品制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2.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创作的食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食品艺术作品。
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自制小食品 (2)

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自制小食品一、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小食品,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通过观察小食品的造型和颜色,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3.让幼儿在制作小食品的过程中,了解食物的种类和特点;4.引导幼儿在食品制作的同时,学习卫生常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食品材料的介绍和特点分析;2.食品切割、摆放和装饰的方法;3.食品卫生和安全知识介绍;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三、教学安排1. 准备工作在教学开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切板、小刀、水果刀、餐具等;•水果、面包、酸奶、蔬菜等材料;•食品安全知识卡片、团队合作卡片;•手洗液、纸巾、餐巾纸等。
2. 学习过程(1)材料介绍老师将水果、面包、酸奶、蔬菜等放在桌子上,并向孩子们介绍每种食材的特点,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食品的颜色、质地、形状和味道。
(2)制作过程•预备:将材料逐个拿出来,让孩子们感受材料的质地和刀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切割:老师以及助教帮助孩子们学会使用小刀或水果刀切割食材,如切水果、蔬菜和面包;•摆放:让孩子们自己将切好的食材摆放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来;•装饰: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些装饰品(如糖粉、细盐、葡萄干、巧克力等)来装点自己的小食品;•共同品尝:将制作好的小食品放到餐桌上,让所有孩子一起品尝,分享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3)卫生知识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向孩子们介绍一些食品的卫生知识,告诉孩子们如何洗手、如何使用餐具和保持餐桌卫生。
(4)团队合作在制作小食品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如互相帮助、分工协作和分享等。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观察孩子们在制作小食品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任务;2.听孩子们讲述自己制作小食品的体会和感受;3.使用问答、卡片等方式考察孩子们对卫生知识和团队合作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在制作小食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很好地体验创造过程和团队合作,更能够从食品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健康和卫生的知识。
艺术领域传统食品教案

艺术领域传统食品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传统食品的艺术领域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探索传统食品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通过学习和制作传统食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通过合作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食品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探索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传统食品,并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特点。
3. 学习传统食品与艺术的关联,包括食物摆盘、装饰和色彩搭配等方面。
4. 实践制作传统食品,并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传统食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索传统食品: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文化或地区的传统食品进行研究,了解其历史、制作方法和特点。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文字或制作样品等。
传统食品与艺术的关联:4.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食品与艺术的联系,例如食物的摆盘、装饰和色彩搭配等5.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食品,并设计一个艺术展示板,展示该食品的艺术元素和特点。
制作传统食品:6. 选择一个简单的传统食品进行制作,例如汤圆、饺子或饼干等。
7. 学生根据制作步骤进行实践,并注重食品的外观和装饰。
8. 学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展示和分享:9.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传统食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乐趣。
10. 学生可以品尝和品评其他小组制作的传统食品,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
课堂总结:11.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1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食品对于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保持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研究成果和展示板。
2. 学生的传统食品制作成果和外观装饰。
3. 学生在展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扩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其他学生参观传统食品艺术展示,并分享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食品。
2. 组织学生参加传统食品制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趣味食品美术教案中班

趣味食品美术教案中班在中班阶段,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节趣味食品美术教案,帮助中班幼儿在美术创作中获得乐趣。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节意识。
2. 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各种食品图片、包装盒等。
2.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手工制作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各种食品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引导幼儿发现食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 创作活动1: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图片,并使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绘制。
鼓励幼儿观察细节,并尽量还原食品的形状和颜色。
3. 创作活动2:给幼儿提供各种食品的包装盒和彩色纸等材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食品的包装设计。
可以使用剪刀剪裁、彩色纸拼贴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4. 创作活动3:以水果为主题,让幼儿使用各种水果的切片作为印章,在画纸上印出水果的形状。
通过这种有趣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 总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美术创作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
四、教学延伸:1. 继续创作: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创作食品美术作品,可以利用家庭日常用品或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2. 创意展览:组织幼儿参观美术展览,让他们欣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通过趣味食品美术教案,幼儿可以在观察、创造、表达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
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又促进了幼儿的感官发展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
食品造型美术教案

食品造型美术教案
食品造型美术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食品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则。
学习食品造型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培养食品造型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内容:
食品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则:
食品造型的定义和范畴;
食品造型的艺术特点和作用;
食品造型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经济、环保。
食品造型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食品原料的选择和搭配;
食品造型的创新思维;
食品造型的实际操作技巧。
食品造型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食品造型的成功案例;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食材,设计并制作一份食品造型作品。
学习步骤:
导入:介绍食品造型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食品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则。
讲解:讲解食品造型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包括食品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食品造型的创新思维、食品造型的实际操作技巧等。
案例分析:以食品造型的成功案例为例,分析其设计原理、特点、优点等。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食材,设计并制作一份食品造型作品。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小结: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食品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基本原则,以及食品造型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食品造型艺术特点和基本原则的掌握情况。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作品的质量。
学习反馈:听取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反馈,以便下次改进。
大班美术艺术教案:小食品的描绘设计

大班美术艺术教案:小食品的描绘设计适用年级
大班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小食品的形状和颜色,理解基本的美术构图理论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出小食品的形状和颜色
•学生能够在描绘小食品时,注意细节和比例的准确度
教学准备
•小食品模型或图片
•画笔和颜料
•画纸
教学步骤
第一步:观察小食品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食品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小食品的形状和颜色。
第二步:学习基本美观构图理论
教师向学生讲解基本美术构图理论,如线条、形状、比例等,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画笔和颜料描绘出小食品的形状和颜色。
第三步:练习描绘小食品
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个小食品,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出该小食品。
学生要注意小食品的形状和比例的准确度,力求细节和整体的协调。
第四步:分享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描绘出来的小食品作品展现给其他同学观看。
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和分享彼此的艺术成果,并互相交流技巧和心得。
第五步:选材画小食品
教师自备一些小食品做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悟,选取自己喜欢的小食品描绘为作品。
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 欣赏学生的作品 - 让学生通过课后测试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美术教育与课程设计》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集》
•《美术教育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由2饭6菜组成,具体名称是:
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
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
炮豚(煨烤炸炖乳猪)、
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
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
渍(酒糟牛羊肉)、
熬(类似五香牛肉干)、
肝茸(烧烤肉油包狗肝)。
"周代八珍"推出后,历代争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厨八珍",明清的"参翅八珍"和"烧烤八珍",还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贵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珍"、"琼林八珍"(科举考试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来。
重点:制作冷菜的关键点。
三、食品雕刻的由来和发展方向
朝代代表作品简介
先秦雕卵在蛋的外壳上进行雕刻或染绘。
晋代镂鸡子对鸡蛋进行的镂、刻。
隋雕酥在酥酪上进行的雕刻。
唐雕花蜜饯盛行于湘西一带。
北宋花瓜该品为汴梁人的杰作
宋香瓜雕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中,是用香瓜剖开成两半,在香瓜外皮上雕刻出各样花纹,做酒杯用。
南宋雕花蜜煎在宫廷内设有“蜜煎局”。
由此可见,中国冷盘萌芽于周代,并经历了冷盘和热菜兼有和兼承的漫长历史。可以说,先秦时代,冷盘还没有完全从热菜系列中独立出来,尚未成为一种特定的菜品类型。
二、我国冷盘的发展
(一)唐宋时代,冷盘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在此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冷盘也逐步从肴馔系列中独立出来,并成为酒宴上的特色佳肴。
总之,冷菜工艺与冷盘工艺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前者主要研究冷菜的制作,后者主要研究冷菜的拼摆艺术。
三、食品雕刻的概念
就是利用专用刀具,采用特定的刀法,将某些烹饪原料雕刻成各种造型优美,寓意吉祥的花卉、兽禽、虫鱼、人物、景观等具体实物形象的一门雕刻技术。
第二节食品雕刻与冷菜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冷盘的形成
讲课思路:先通过对书面知识、重点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进行直观的示范,再让学生进行实践,从而让学生们更深一步的进行了解。
第三节食品雕刻与冷菜的发展态势
一、冷菜的性质与特点
(一)冷盘易保存
(二)冷盘易造型
(三)冷盘具有配系的多样统一性
(四)严格的卫生要求
二、冷盘的地位和作用
冷盘,无论是在正规的宴席上还是在家庭便宴中,总是与客人首先“见面”的首道菜式,素有“脸面”之称,因此冷盘也常被人们称为“迎宾菜”,可谓宴席的“序曲”。所以,冷盘的美丑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赴宴情绪,关系着整个宴席程序进展的质量效果,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这“迎宾菜”能让赴宴者在视觉上、味觉上和心理上都感到愉悦,获得美的享受,顿时会气氛活跃,宾主兴致勃发,这会促进宾主之间感情交流及宴会高潮的形成,为整个宴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低劣的冷盘,则会令赴宴者兴味索然,甚至使整个宴饮场面尴尬,宾客扫兴而终。
(一)冷菜原料需要经过加热工序,一般又辅以切配和调味,并散热冷却。这里的加热是工艺过程,而冷食则是目的,正所谓“热制冷吃”。冷盘中的绝大部分菜品都是采用这一方法制作而成的,如“五香牛肉”、“盐水鸭”、“红油鱼片”、“油爆大虾”、“冻羊糕”、“椒麻鸡丝”等,可以说,这是制作冷盘的主要方法。
(二)冷菜原料不需要经过加热这一工艺程序,而将原料经过初步加工整理后,加以切配和调味后直接食用,这即是我们平常所称的“冷制冷吃”。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一些鲜活的动物性烹饪原料,如“腐乳炝虾”、“醉蟹”、“生炝鱼片”等;以及一些新鲜的植物性原料,如“拌黄瓜”、“姜汁莴苣”、“酸辣白菜”等。
(三)随着历史的沿革,我国冷盘技艺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冷盘逐渐由热菜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具风味特色的菜品系列;由贵族宴饮中独嗜到平民百姓共享;由品种单调贫乏到品种丰富繁多;由工艺技术简单粗糙到工艺技术精湛细腻。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冷盘工艺技术更是突飞猛进。烹饪工作者在挖掘、继承我国传统烹饪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冷盘成为我国烹饪艺坛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
如果说在一般宴席中冷盘的“脸面”有“先声夺人”的作用的话,那么,冷盘在冷餐酒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冷菜与热菜的区别
冷菜与热菜相比,在制作上除了原料初加工基本上一致外,明显的区别是:前者一般是先烹调,后刀工;而后者则是先刀工,后烹调。热菜一般是利用原料的自然形态或原料的割切、加工复制等手段来构成菜肴的形状;冷菜则以丝、条、片、块为基本单位来组成菜看的、形状,并有单盘、拼盘以及工艺性较高的花鸟图案冷盘之分。
1、流失:蒸发
渗出
溶解
2、破坏:高温作用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二)冷菜制作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1、调味对营养素的影响
调味方法
味型
调味品的选择
2、制作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
烟熏和烘烤的制作方法:配以胡萝卜素或维生素A较高的辅料;
腌腊制品:配以维生素C较高的新鲜蔬菜或水果。
(三)冷菜的营养平衡
1、原料选择的多样化
2、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功能和数量上的平衡。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生活可以说是个社会的等级文化现象,肴馔的优胜丰富也是富贵阶级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的直接表现。因此,只有通过上层社会的餐桌,才能理清中国冷盘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上层社会,尤其是君王贵族的宴享,既隆重频繁又冗长繁琐。宴享之中,杯觥交错,乐嬉杂陈。为适应这种长时间进行的饮食活动需要,在爆、炸、煎、炒等快速致熟烹调方法产生之前,古代人无疑是以冷菜为主要菜品的。由于文字记载远远落后于生活实际的早期历史的特点,也由于今天很难再见到历史菜品实物的原因,我们不太了解商代或更早的夏代的情况,但丰富的文字史料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周代肴馔的基本面貌。
唐朝的《烧尾筵》食单中,就有用五种肉类拼制成“五生盘”的记述。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中记述更为详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蚱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这段记载可以足证当时技艺非凡的梵正女厨师,采用腌鱼、烧肉、肉丝、肉干、肉酱、豆酱、瓜类、菜类等富有特色的冷盘材料,设计并拼摆出了20个独立成景的小冷盘,创造性地将它们组合成兼有山水、花卉、庭园、馆舍的“辋川别墅式”的大型风景冷盘图案,发展了我国的冷盘工艺技术。这也充分反映了在唐、宋时期,我国的冷盘工艺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清瓜灯扬州的瓜灯。
习题(或复习思考题、讨论题):
1、什么叫冷菜?冷菜的定义
2、什么叫冷拼?,冷菜与冷拼的区别是什么?
教后记(教学反思、学生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
教案
课程名称
食品艺术
任课教师
吴昊
上课班级
烹饪1401 1402
上课时间
2015.9.15
2015.9.17
上课地点
教学楼502.503
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节食品雕刻与冷菜的概念
一、冷菜
南方称冷盆、冷盘或冷碟等。
北方称凉菜、凉盘或冷荤等。
比较起来,似乎南方习惯于称冷;而北方则更习惯于称凉。如果不从文字角度来理解,而出于习惯或作为人们的生活用语,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与热菜相对而言的。冷盘这一称谓似乎更贴切、更合理、更科学些。
二、冷盘
就是将经过初步加工的冷菜原料调制成在常温下可直接食用的菜品,并加以艺术拼摆以达到特有美食效果的菜品。为了达到这一特有的美食效果,在冷菜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采用两种基本方法。
热菜调味一般都能及时见于效果,并多利用勾英以使调味分布均匀,冷菜调味强调“入味”,或是附加食用调味品,热菜必须通过加热才能使原料成为菜品,冷菜有些品种不须加热就能成为菜品。热菜是利用原料加热以散发热气使人嗅到香味,冷菜一般讲究香料透入肌里,使人食之越嚼越香。所以素有“热菜气香”,“冷菜骨香”之说。
冷菜和热菜一样,其品种既能有常年可见,也具四季有别。冷菜的季节性以“春腊、夏拌、秋糟、冬冻”为典型代表。这是因为冬季胞制的腊味,需经一段“着味”过程,只有到了开春时食用,‘始觉味美。夏季瓜果蔬菜比较丰盛,为凉拌菜提供了广泛的原料。秋季的糟鱼是增进食欲的理想佳看、冬季气候寒冷是有利于羊羔、冻蹄烹制冻结。可见冷菜的季节性是随着客观规律变化而形成。现在也有反季供应,因为餐厅都有空调,有时冬令品种放在盛夏供应,更受消费者欢迎。
(二)清时代,冷盘技艺日臻完善,制作冷盘的材料及工艺方法也不断创新。这一时期,很多工艺方法已成为专门制作冷盘材料而独立出来,如糟法、醉法、酱法、风法、卤法、拌法、腌法等,并且,用于制作冷盘菜品的原料有了很大的扩展。植物类有茄子、生姜、冬瓜、茭白、蕹菜、蒜苗、绿豆芽、笋子、豇豆等;动物类有猪肉、猪蹄、猪肚、猪腰、猪舌、羊肉、羊肚、牛肉、牛舌、鸡肉、青鱼、螃蟹、虾子等,以及一些海产鱼类和奇珍异味,如海蜇、乌贼、比目鱼、蛏子、蚝肉、发菜、象鼻、江珧柱等,都是这一时期用于制作冷盘菜品的常用原料。这充分说明了在明、清时期,我国的冷盘工艺技术已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平。
教案
课程名称
食品艺术
任课教师
吴昊
上课班级
烹饪1401 1402
上课时间
2015.9.8
2015.9.10
上课地点
教学楼502.503
教学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
课时安排
8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食品艺术的定义,食品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和发展,掌握食雕与冷菜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冷菜的营养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食品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我国冷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