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的理解。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四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区的差异。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体验。
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强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地区特色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各地区特点的比较和分析。
(2)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
(2)准备小组合作展示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的差异。
(2)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各地的特点和差异。
3. 课堂实践:(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区特色展示。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图,标注各地的特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包容性态度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民俗习惯。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2

教案名称:【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差异、饮食习惯和传统节日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章:北方地区的概况1. 地理位置2. 气候特征3. 植被类型4. 土地利用第二章: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1. 主食类型2. 特色菜肴3. 饮品习俗4. 节日饮食第三章: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1. 春节2. 端午节3. 中秋节4. 其他地方性节日第四章:南方地区的概况1. 地理位置2. 气候特征3. 植被类型4. 土地利用第五章: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1. 主食类型2. 特色菜肴3. 饮品习俗4. 节日饮食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体验。
3. 案例分析,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节日和饮食习惯。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特色餐馆和市场。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2. 小组研究报告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考试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地理》2. 参考资料:网络资源、学术文章、地方志等3. 视频资料: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纪录片、美食节目等4. 实地考察:当地餐馆、市场等第六章: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1. 春节2. 端午节3. 中秋节4. 其他地方性节日第七章:北方地区的特色文化1. 民俗风情2. 传统手工艺3. 音乐舞蹈4. 地方戏剧第八章:南方地区的特色文化1. 民俗风情2. 传统手工艺3. 音乐舞蹈4. 地方戏剧第九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经济差异1. 产业结构2. 资源分布3. 经济发展水平4. 区域合作第十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2. 保护措施3. 可持续发展4.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掌握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交错。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以草原和针叶林为主。
4. 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文化传统注重礼仪和亲情。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方地区的认识和体验。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北方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第二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掌握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丘陵、山地交错。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为主。
4. 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广泛,产业结构以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文化传统注重家族和地域认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体验。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南方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
第三章:《北方地区的农业和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2. 掌握北方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以粮食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等。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
主要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掌握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南北差异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 南北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北方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比较;2. 南北差异的原因探讨。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2. 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具;3. 小组讨论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2)邀请学生分享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2)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2)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差异;(3)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差异的原因。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案例分析(1)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案例,如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南北差异。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7.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布图;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
主要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
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
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贝贝:农业以旱作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玲玲:这里的水资源明显不足,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判断回答)明确:贝贝说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其中春小麦是错误的。
北方地区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玲玲说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是错误的,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归纳总结:北方地区(三)资源与工业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
找出北方地区大型的煤矿: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
明确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找出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辽宁的鞍山和本溪,河北的迁安和武安。
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工业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活动3:北方地区一些城市实施对老旧楼房贴保温层、改造供热管网、淘汰小锅炉、推广节能门窗等“暖房子”改造工程。
1.北方地区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是否具有重要意义?2. 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有重要意义,因为北方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让老百姓住得温暖。
2.“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可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北方地区(四)旅游资源提问: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这里又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呢?(学生回答)明确: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
北京的故宫、天坛;西安的大雁塔、秦陵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开封府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概况、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同一地区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课堂练习1.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林区。
3.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长城以南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柿等。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目前(北方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山西省)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5.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但对于北方的农业生产及其特征特征,学生可能会有些困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予以简单明白的启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达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3)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了解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福建茶园、桂林山水、云贵喀斯特地形、江南水乡提问:刚才展示的这几幅图都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南方地区)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二、新课学习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展示南方地区图,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明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川、云、渝、贵、鄂、湘、桂、粤、皖、赣、苏、浙、沪、闽、台、琼等。
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图片展示南方地区的各种地形类型:横断山区的峡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南丘陵播放视频:都江堰与“天府之国”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从南向北变短。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展示南方地区河流、湖泊分布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赣江、湘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活动1:提问:南方地区中西部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指导学生再一次找到横断山脉和巫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在阶梯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再加上这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拓展延伸:西电东送提问:西电东送分为哪三条线路?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游的电能输送到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金沙江干支流和三峡的电能输送到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澜沧江和珠江上游的电能输送到广东。
意义:1.缓解东部电荒;2.缓解东部环境压力;3.增加经济发展点,创造利润;4.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南方地区(二)农业讲解:耕地类型: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本区特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