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考试试卷(2622)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生活在植物体内,活细胞是有用的细胞,死细胞是没有功能的细胞。
()[华中农业大学2014、2016研]答案:错误解析:生活在植物体内的许多有功能的细胞是死细胞,如石细胞、纤维、导管等,其中纤维和石细胞属于机械组织中的厚壁组织,导管是输导组织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
2. 维管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答案:错误解析:维管植物是指具有维管组织的植物。
凡是有维管系统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不包括苔藓植物。
3. 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
()[沈阳农业大学2014研]解析:表皮是植物的初生保护结构,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
而表皮下面的叶肉细胞由于受光不均匀,正面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含大量叶绿体,颜色较深;背面受光较少,分化为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
4. 束中形成层是由原形成层发展成维管束时保留下来的一层细胞。
()答案:正确解析:5. 通过根尖伸长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根的初生结构。
()答案:错误解析:通过根尖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根的初生结构。
6. 茎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
()答案:正确解析:7. 一株植物只有一个顶芽,但可有多个腋芽。
()解析:8. 豌豆的卷须是小叶变态,属叶卷须。
()答案:正确解析:9. 植物的木质部都是由导管构成的。
()答案:错误解析:10. 不完全叶中有一类仅具叶柄。
()答案:正确解析:11. 木兰科植物花各部均螺旋状排列。
()答案:错误解析:木兰科植物花雄蕊和雌蕊螺旋状排列。
12. 植物异花传粉依传粉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
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大班反思

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大班反思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教案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常绿树和落叶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类植物,它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通过深入了解和对比这两种植物,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相应的教案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孩子们探索和发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差异。
通过观察和实践,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记住这两类植物的特点,并且在课后可以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以便读者可以明确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安排。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要点,并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最后,我们将进行反思总结,总结教学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让大班的孩子们在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上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我们相信这将为孩子们打下扎实的植物科学基础,同时也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个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探索吧!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教学反思,来探讨它们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介绍,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要点讲解。
首先介绍常绿树的要点1,揭示常绿树的特点、形态以及生长环境等相关知识。
接着,详细阐述常绿树的要点2,例如对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对常绿树的认识、如何进行实地观察和相关的艺术创作等。
接下来,论述落叶树的要点1,介绍落叶树的生命周期、变色原因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再次,深入讨论落叶树的要点2,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落叶树的变化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受力,同时展开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等。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考试试卷(2333)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单叶的叶柄与复叶小叶柄基部均有腋芽。
()答案:错误解析: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
2. 茎内初生维管束的数目不一定与根内初生韧皮部维管束的数目相同。
()答案:正确解析:3. 假二叉分枝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平等分裂发育而成。
()答案:正确解析:4. 木兰科植物的花序为总状花序。
()答案:错误解析:木兰科植物的花单生。
5. 地钱的气孔没有闭合能力。
()答案:正确解析:6. 红藻门植物均无具鞭毛的运动型细胞。
()答案:正确解析:7. 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是由筛胞、伴胞、韧皮薄壁组织和韧皮射线组成的。
()答案:错误解析: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是由筛胞、韧皮薄壁组织和韧皮射线组成的。
8. 根系有两种类型,直根系由主根发育而来,须根系由侧根所组成。
()答案:错误解析:9. 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
()答案:错误解析: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是精子器和颈卵器。
10. 菌类植物是一群低等异养的真核生物。
()答案:错误解析:除细菌门外,菌类植物属于异养的真核生物。
11. 导管是主要的输导组织,水分、无机盐、营养物由此不停地上、下运输。
()答案:错误解析:12. 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活史中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答案:错误解析: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而无世代交替。
13. 种柄是由胚柄发育而来的。
()答案:错误解析:种柄是由珠柄发育而来的。
14. 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答案:错误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牵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5. 轮藻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异配生殖。
()答案:错误解析:轮藻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卵式生殖(卵配)。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考试试卷(1354)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在真蕨植物叶的背面,肉眼能看到各种形状的孢子囊。
()答案:错误解析:在真蕨植物叶的背面,肉眼能看到各种形状的孢子囊群,而非孢子囊。
2. 地钱的气孔没有闭合能力。
()答案:正确解析:3. 闭花传粉属于自花传粉,开花传粉属于异花传粉。
()[沈阳农业大学2014研]答案:错误解析:闭花传粉属于自花授粉,但开花传粉不一定属于异花传粉。
4. 因为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所以,生活植物体的每个细胞经过培养,都可形成完整植株。
()[沈阳农业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5. 香蕉等芭蕉科植物只有地下茎,地上的茎状物为由叶鞘包叠而成的假鳞茎。
()答案:错误解析:香蕉等芭蕉科植物只有地下茎,地上的茎状物为由叶鞘包叠而成的假茎。
6. 萝卜属肉质直根,因此全部是由主根发育而来的。
()答案:错误解析:萝卜属肉质直根,是由主根和下胚轴发育而来。
7. 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也有复叶。
()答案:正确解析:8.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种类约有3万余种,植物种类仅次于巴西,是世界植物资源第二大国。
()[江西农业大学2011研]答案:错误解析:中国高等植物种类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居世界第三。
9. 木兰科植物花各部均螺旋状排列。
()答案:错误解析:木兰科植物花雄蕊和雌蕊螺旋状排列。
10. 种子萌发时,胚芽先突破种皮向上生长。
()[沈阳农业大学2014研]答案:错误解析: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
11. 裸子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受精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华中农业大学2014研]答案:错误解析:裸子植物不具双受精现象,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的特点。
12. 细胞壁上明显凹陷的区域称为纹孔。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常绿植物:常绿植物主要是常绿树,也有常绿灌木等。
大多数松、柏科植物是属于常绿树(也有属于落叶树的,如落羽松)常绿树是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掉叶子,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并不只有松柏会长青,阔叶树中也很多是常青的(如椰子、乌心石、青刚栎、第伦桃、桑、榕、白千层、莲雾等非常多)常绿树: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岀,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
另外,常绿树有阔叶和针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
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主要类型概述于后。
森林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国针叶林普遍分布于国内各地山区,可区别为寒温性、温性和热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海拔400〜1400米)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1300〜2100 米),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向南延伸。
此外,出现于各高山的亚高山或至高山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树种约有50种,主要是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圆柏林。
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较简单,发育良好的冷杉、云杉林,林相整齐,乔木层高20〜30〜50米,郁闭度0.6〜0.9。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考试试卷(1165)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叶内中脉的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答案:正确解析:2. 水稻、小麦根无次生生长。
()答案:正确解析:3. 毛茛科植物多为有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因其含有多种生物碱。
()答案:正确解析:4. 水稻根也有次生结构。
()答案:错误解析:5. 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答案:错误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牵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6. 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答案:错误解析:7. 多管藻的生活史中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均为二倍体植物体。
()答案:正确解析:8. 成熟区(根毛区)的每部分都具有很强的吸收力。
()答案:错误解析: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运输和支持的功能。
9. 栽培大麻可同时收获纤维原料和医药原料。
()答案:错误解析:大麻有2个亚种:①栽于北方的原亚种,以利用纤维为目的;②栽于热带的亚种,以提取麻醉剂或刺激剂为目的。
10. 导管中的侵填体形成后,到第二年春天还可以溶解,而使导管恢复输导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11. 年轮代表着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因此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可以推测所有植物的年龄。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可以推测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地区的多数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年龄。
12. 硅藻之所以能运动,是由于其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答案:错误解析:硅藻的运动与其原生质的环状流动有关。
13. 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有发生变态的例子。
()答案:正确解析:14. 厚角组织是初生机械组织,由死细胞组成,细胞壁的增厚一般发生在几个细胞邻接处的角隅处。
()[沈阳农业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解析:15. 叉状脉是叶脉中最原始的类型。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考试试卷(1267)

某农业大学《植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0分,每题5分)1. 天南星有10~19片叶轮生于茎顶。
()答案:错误解析:天南星叶片呈放射状全裂,叶裂片10~17。
2. 无花果、菠萝、芍药、花椒、八角均是聚合果。
()答案:错误解析:3. 不完全叶有一类只具有叶柄。
()[南京林业大学2013研]答案:正确解析:如金合欢属植物的一部分叶只具有扩展成叶片状的叶柄。
4. 攀枝花又称木棉,属锦葵科木棉属。
()答案:错误解析:攀枝花又称木棉,属木棉科木棉属。
5.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区别在于常绿植物叶永不脱落,因此植物终年绿色,如桂花、木荷、垂柳等等。
()[江西农业大学2011研]答案:错误解析:常绿植物的叶片在植株上次第脱落,因而四季常青。
且垂柳为落叶植物。
6. 硅藻之所以能运动,是由于其细胞具鞭毛的缘故。
()答案:错误解析:硅藻的运动与其原生质的环状流动有关。
7. 菟丝子的寄生属不定根。
()答案:正确解析:8. 在一些植物的叶上,往往看到被虫危害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是叶子的变态现象。
()答案:错误解析:在一些植物的叶上,往往看到被虫危害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是因虫害引起的病态。
9. 在苔藓植物的较进化种类中,茎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的分化。
()答案:错误解析:在苔藓植物的较进化种类中,茎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没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的分化。
10. 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活史中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答案:错误解析: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而无世代交替。
11. 年轮代表着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因此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可以推测所有植物的年龄。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树干基部的年轮可以推测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地区的多数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年龄。
《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

《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1随着季节的变化,周围的树木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落叶树的树叶薄而大,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们由绿变黄、变红,逐渐枯萎并随风飘落。
常绿树的叶子肥厚而细小,表面还有一层蜡质来锁住水分,所以一年四季常绿。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观察不同树木的前提下,收集它们的树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总结归纳出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的特征,从而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秘密的兴趣。
1.认识了解常绿树、落叶树的主要特征,学习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
2.能运用观察、触摸等方式,发现并初步分析概括出常绿树与落叶树叶子的不同。
3.对树木的特征和变化感兴趣,知道爱护树木。
1.幼儿已经认识多种常见树。
2.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幼儿园树木并拍照,采集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
3.背景图表、图片。
1.观察树的照片,讨论发现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
提问:你认识这些树吗?秋天到了,它们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小结:秋天到了,有些树的树叶会变黄、变红、变干枯,并从树上落下来,这些树叫落叶树。
有些树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的,这些树叫常绿树。
2.分组观察收集到的树叶,发现落叶树和常绿树叶子的不同。
将收集到的树叶按照落叶树和常绿树分别放到两个篮子里,幼儿分别选择进行对比观察:(1)看一看,叶子的形状、大小、厚薄有什么不同?(2)摸一摸,叶子表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小结:落叶树的叶子比较大,薄而软,颜色变浅、变黄,摸起来比较粗糙。
常绿树的叶子比较细、小,厚而硬,颜色是深绿色,摸上去比较光滑。
3.利用分组游戏分析判断几种常见树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
每位幼儿一种树的图片,或者一种树叶,观察分析后贴放到相应的图表中,并说出原因。
鼓励幼儿探究落叶树落叶以及常绿树不落叶的原因,可以进行记录并在科学区进行分享。
《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2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常绿植物:常绿植物主要是常绿树,也有常绿灌木等。
大多数松、柏科植物是属于常绿树(也有属于落叶树的,如落羽松)常绿树是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掉叶子,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并不只有松柏会长青,阔叶树中也很多是常青的(如椰子、乌心石、青刚栎、第伦桃、桑、榕、白千层、莲雾等非常多)常绿树: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
另外,常绿树有阔叶和针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
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主要类型概述于后。
森林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国针叶林普遍分布于国内各地山区,可区别为寒温性、温性和热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海拔400~1400米) 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1300~2100米),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向南延伸。
此外,出现于各高山的亚高山或至高山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树种约有50种,主要是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圆柏林。
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较简单,发育良好的冷杉、云杉林,林相整齐,乔木层高20~30~50米,郁闭度0.6~0.9。
林下灌木和草木层均不发达,而地被苔藓层却极发达,厚5~15厘米,覆盖度70~90%以上。
在西南区亚高山特别潮湿地区,林中常附生大量松萝,形成特殊的“雾林”景观。
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低山丘陵和亚热带的中山—亚高山带,则分布有温性或暖性针叶林。
主要是各种松林,从东北往西南,建群树种主要是红松、油松、赤松、华山松、台湾松、马尾松和云南松等。
至云南南部和广西、广东的热带低山丘陵,则被思茅松或海南岛松热带针叶林所代替。
其他还有多种铁杉、油杉、杉木、柏木和侧柏林等。
这类森林有为地带性植被破坏后的次生林或人工林,林相不一,一般高10~25米,郁闭度0.3~0.4或0.5~0.7,然而种类组成较上类针叶林丰富,多层结构,暖性针叶林常有许多热带—亚热带成分,并普遍生长多种草本蕨类和藤本植物。
在东北东部温带山地分布有典型的针阔叶混交林。
代表树种主要是红松、沙冷杉和多种落叶阔叶树种,如紫椴、枫桦、水曲柳等。
这一地区现代森林中犹保存一些第三纪残遗植物和具有亚热带森林的特色。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广布于温带、暖温带平原山地及亚热带至热带的中山—亚高山带和石灰岩山地。
典型落叶阔叶林是华北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向西可延伸至甘肃南部白龙江上游。
建群树种主要是落叶栎类,在本带北部主要是辽东栎和蒙古栎,南部主要是麻栎、栓皮栎、槲栎、槲树等。
它们多为纯林或混生多种槭树、椴等。
林相整齐,季相变化明显,一般高10~15米,郁闭度0.5~0.7(0.8),林下灌木和草本层较发达,一般没有苔藓层。
常见灌木主要为多种胡枝子、绣线菊、忍冬、荚蒾、榛和黄栌等。
草本主要是多种苔草、委陵菜、蒿类及野牯草、白羊草、黄背草等亚热带禾草。
另外,在西北荒漠河岸,较普遍分布有胡杨林或沙枣林,它们是中亚荒漠河岸特有的森林类型,林下主要是各种耐盐灌木和草本,如多种柽柳、铃铛刺、多种甘草和骆驼刺等。
其他多种桦、杨柳主要组成次生林或河岸林分布各地。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植被类型分化多样,以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代表,分布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海拢1000米或2800米(在西部)以下的低山、丘陵或至中山带。
建群植物主要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的许多常绿树种,如多种栲、青冈、石栎、红楠、木荷、木莲、含笑等,分别于不同地区占优势。
在中亚热带北部这些常绿属种与一些落叶栎类,水青冈、化香、枫香、鹅耳枥、多种槭、桦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在中亚热带南部则主要与多种栲、润楠、香蒲桃(桃金娘科)、黄桐(大戟科)、山杜英(杜英科)、黄杞(胡桃科)、?木(楝科)和无忧花(苏木科)等热带属种组成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热带林的诸种特征,成为南亚热带森林的过渡类型。
在亚热带西端的干热河谷及亚高山阳坡常发育有地中海型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建群植物主要是铁橡栎、锥连栎及灰背栎等硬叶栎类,一般高2~6米,成为矮林或灌丛状。
至山地这类森林则由高山栎类组成。
竹林发达亦为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的显著特点。
各类亚热带森林一般生长较迅速茂密,高15~20~30米,郁闭度0.6~0.9,乔木层常有2~3个亚层,种类组成丰富,并常有一些古老或残遗的成分。
季雨林和雨林二者分布于台、粤、桂至滇和藏东南的热带地区,是亚洲热带同类植被的一部分。
但不同于亚洲热带典型的季雨林和雨林。
中国热带季雨林较普遍地分布于海拔500~1200米(在西部)以下的热带丘陵台地,背风或较干热河谷盆地及石灰岩山地。
这类群落的结构和种类组成都很复杂,没有明显的建群种,优势植物主要是多种榕树、龙脑香科的青皮、华坡垒、擎天树、麻楝(楝科)、铁力木(藤黄科)、假苹婆(梧桐科)、四数木(四数木科)、蚬木(椴科)及落叶树木棉、楹树、鸡占、厚皮树等等。
群落呈半常绿或旱季落叶。
雨林分布于热带迎风的丘陵低地或沟谷内,发育有湿润雨林,代表植物主要是龙脑香科的几种龙脑香,几种坡垒和婆罗双树,肉豆蔻科的台湾肉豆蔻、菲律宾肉豆蔻及梧桐科、桑科等的一些种。
在热带西部则主要是干果榄仁(使君子科)、番龙眼(无患子科)、箭毒木(桑科)、望天树等。
上层乔木中含有一定比例短期集中换叶或落叶的树种,成为热带雨林和季风雨林过渡类型。
此外,应当指出,龙脑香科的代表见于中国大陆部分,肉豆蔻科仅见于台湾。
灌丛指主要由中生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
除分布于高山-亚高山的高寒灌丛和部分河岸、盐地、沙地灌丛为原生者外,余均为次生,不能代表地带性植被,但在中国现状植被中分布相当广泛,并有明显的地区性和生物-生态学差异。
中国的灌丛概括可分为高寒灌丛、落叶灌丛和常绿灌丛3类。
高寒灌丛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青藏高原及其邻近高山以及秦岭(太白山)和台湾的高山。
一般分布高度达海拔3000~5000米,在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和雪线间,常与高寒草甸或高寒草原(在天山南坡)相结合,是高山植被垂直带的组成部分。
建群植物是各种耐寒的常绿针叶、常绿阔叶和落叶灌木,组成各种不同的高寒灌丛。
主要种类是高山圆柏、杜鹃、岩须、箭叶锦鸡儿、金露梅、矮柳等。
群落一般低矮密集,高数十厘米至1米左右,覆盖度70~90%。
杜鹃灌丛每当五、六月间盛开鲜花。
圆柏灌丛常呈匍匐状,覆盖度仅30~60%,群落外貌和结构均很单调。
落叶灌丛落叶灌丛广布于温带至亚热带的丘陵、山地、河谷、沙丘及盐化低地和海滨各种生境上。
尤其在暖温带森林区占据广大面积。
建群植物主要是蔷薇科的蔷薇属、绣线菊属、樱属、栒子属、花揪属,豆科的胡枝子属、杭子梢属、锦鸡儿属,小檗科小檗属的许多种以及榛、虎榛子、黄栌、荆条、酸枣等。
在亚热带干热河谷主要是热带科属的余甘子(大戟科)、坡柳(无患子科)和小马鞍叶(苏木科)等。
在盐化低地、海滨和沙丘上则主要是多种柽柳、白刺等组成。
落叶灌丛一般高1~2~3米,覆盖度30~80%,主要因生境的水分和盐分条件而异,大多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若停止砍伐,可恢复成林或发展为相对稳定的群落。
常绿灌丛常绿灌丛普遍而零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丘陵山地(海拔500~600米或1000米以下)和局部谷地及海滨。
主要由热带—亚热带分布的许多常绿阔叶灌木和一些萌生的常绿阔叶乔木所组成。
建群植物在亚热带主要是檵木(金缕梅科)、乌饭树(杜鹃花科),在热带主要是桃金娘和岗松(桃金娘科)、中平树(大戟科)等。
在石灰岩山地种类较繁多而混杂,主要如樟叶荚蒾(忍冬科)、竹叶椒(芸香科)、羊蹄甲(苏木科)、铁仔(紫金牛科)、清香木(漆树科)、黄杞等等。
这类灌丛一般高1米左右,高者可达2~3米,覆盖度40~80%,分层不明显,常有稀散的乔木,或多或少的藤木和蕨类。
草本层常见的是白茅、香茅、野古草、扭黄茅和芒等高大禾草。
有时这些草本占优势,而成为灌木草丛。
草原中国草原广布于东北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以至西北荒漠山地和青藏高原中部,是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也是整个欧亚草原的组成部分。
它们是中国最重要的牧场。
草原植被的植物组成和结构都较简单。
建群植物主要是针茅、羊茅、隐子草、羊草等禾本科草及菊科的蒿属、亚菊属等的一些种。
从东向西,或在荒漠山地从上向下,发展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真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类型,分别以不同的种为代表。
典型草原主要是大针茅、克氏针茅、针茅和沟叶羊茅等旱生丛生禾草。
草甸草原主要是贝加尔针茅、吉尔吉斯针茅、两种羊草及白羊草等中旱生禾草及多种杂类草。
这2类草原群落外貌整齐,季相变化明显,草层一般高30~50厘米,覆盖度40~70%,草本亚层分化明显,多者可分3~4个亚层,并混生多种小半灌木和杂类草。
不过草甸草原更较茂密,种类组成较丰富和有更多的中生杂类草。
荒漠草原草原和荒漠植被的过渡类型,主要由戈壁针茅、短花针茅、沙生针茅及东方针茅等小禾草和灌木亚菊、女蒿等旱生小半灌木所组成。
群落稀疏低矮而单调,一般高10~20厘米,覆盖度20~40%。
在西部高原和荒漠山地2700米或3500米以上的亚高山-高山带,发育有高寒草原。
建群植物主要是紫花针茅、座花针茅、假羊茅等耐寒旱的小禾草,硬叶苔草及几种高原特有的蒿。
群落稀矮而单调,点缀着一些高山垫状植物和杂类草。
荒漠中国草原带以西广大地区普遍分布有荒漠植被,是整个亚洲荒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山南坡和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荒漠植被分别上升到2600~2800米或2900~3200(3800)米的高度,上部直接与高寒草原相接连。
基质为各种贫瘠的荒漠土、盐土及光裸的沙丘和基岩。
荒漠植被的植物种类贫乏、稀疏和结构简单。
建群植物是各种超旱生的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主要为藜科、菊科、蒺藜科、豆科和麻黄、红砂和沙拐枣等。
在新疆和西藏西部的荒漠中,颇多同中亚荒漠相似的春季短命植物、类短命植物,甚至有高大的、一次结果的阿魏等形成的阿魏滩,而在内蒙古东部则多夏雨短命植物,如沙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