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优美文言文及解释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赏析【五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初中⽂⾔⽂⼤全必背及赏析【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初中⽂⾔⽂⼤全必背及赏析:咏雪/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赏析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辈们的⼀段即兴对话。
⾔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了古代家庭⽂化⽣活轻松和谐的画⾯。
⽂章通过神态描写和⾝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学才华,并因此⽽流传千古,成为⼀段佳话。
《咏雪》作为清谈名⼠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形象,重视⼈物语⾔的润饰,“读其语⾔,晋⼈⾯⽬⽓韵,恍忽⽣动,⽽简约⽞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章第⼀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遇到雪天⽆法外出,才有“讲论⽂义”的雅兴。
召集⼈兼主讲⼈⾃然是谢安,听众是“⼉⼥”们。
时间、地点、⼈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出题考听众)。
主讲⼈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发⽣了变化:“俄⽽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雪。
这使主讲⼈感到很⾼兴,于是“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记录下了两个:⼀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
主讲⼈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笑乐”⽽已,⼗分耐⼈寻味。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通用14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满分作文文言文篇1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
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易当为客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
夫奸谗当道,以美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著名文言文逐字逐句讲解

著名文言文逐字逐句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有许多著名的文言文作品,如《孟子》、《论语》、《庄子》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讲解文言文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下面将逐字逐句地讲解一些著名文言文的片段。
孟子《滕文公上》:“君子务本本立,本立而道生。
道生之德蓋應於心,心訓之蓋應於廣。
”逐字逐句解释如下:君子:指道德高尚,品德卓越的人。
务:努力,勤奋。
本:根本,基础。
本立:建立自己的根本,树立自己的基础。
而:表示转折关系。
道:指道德规范,人生准则。
生:生长,产生。
之:表示关联,指代前面所说的事物。
德:品德,道德。
蓋:遮蔽,包括。
應:体现,表现。
於:表示方向、对象等。
心:指内心,思想。
訓:教导,教诲。
廣:广泛,全面。
综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努力在根本上树立自己的基础,树立好了基础,道德之道就会生长出来。
这种道德生长的德行应该体现在心灵深处,内心修养之美应该表现在广泛的生活中。
论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逐字逐句解释如下:不:是否定的意思,相当于“不要”、“不会”。
患:忧虑,担心。
人:别人。
己:自己。
知:了解,认识。
也:表示肯定。
综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与认同,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善于体察别人的心情与想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庄子《逍遥游》:“大庭廣眾,煩商喧譁,放飛自來,漢伯有徵。
”逐字逐句解释如下:大:广大,宽阔。
庭:庭院,大厅。
众:众多。
煩:烦躁,嘈杂。
商:商人,商贩。
喧譁:喧哗纷扰,嘈杂。
放:释放,放松。
飛:飞翔,飞舞。
來:来到,过来。
伯:古代贵族封号。
有:拥有,具有。
徵:征候,征兆。
精选文言文哲理散文三篇

精选文言文哲理散文三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精选的文言文哲理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精选文言文哲理散文一:天时不如地利(先秦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xi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精选文言文哲理散文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精选文言文哲理散文三: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经典文言文短篇带译文【10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短篇带译⽂【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短篇带译⽂ 春夜宴桃李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作者】李⽩【朝代】唐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浮⽣若梦,为欢⼏何?古⼈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块假我以⽂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觞⽽醉⽉。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酒数。
译⽂ 天地,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
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风云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艳丽景⾊召唤我,⼤⾃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谈阔论⼜转向清⾔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雅的情怀?倘若有⼈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崇在⾦⾕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
2.经典⽂⾔⽂短篇带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译⽂ 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小学四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

小学四年级文言文阅读五篇【篇一】小学四年级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 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 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篇二】小学四年级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篇三】小学四年级文言文阅读:学弈学弈《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7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三篇】

7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三篇】【篇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篇二】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陶渊明每日必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 mî)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ï),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
(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绵延数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
(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村中人)看到渔人,于是都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
村民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来往。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民)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具体的讲述给村民听。
(村民)都感叹惊讶。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
(渔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临别时村民嘱咐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作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禀告了这段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一同前往,寻找(他)从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有个高尚的隐士,名叫刘子骥。
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