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实验
细胞增殖实验(MTT assay)

MTT实验一.实验原理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可参比63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OD值),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如果是测药物毒性,则表示药物毒性越小)二.溶液配制将MTT粉末用PBS配制成5mg/ml的储液,0.22μm的小滤头过滤除菌后,分装到灭菌的EP管中1ml/管,-20℃避光保存;使用时,将其用DMEM+10%FBS的培养基稀释10倍至终浓度0.5mg/ml进行细胞活性试验测定。
三.实验步骤1.细胞的准备:选择接近对数期生长的细胞,胰酶消化终止后,离心沉淀细胞去上清,正常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细胞计数板计数,对MDA-MB-231细胞,利用培养基将细胞浓度调整至20000个/ml,然后利用八连排移液器,依次取100μL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中,此时每孔的细胞数约为2000个,根据实验的组数及需要测定的天数接种适当的孔数和板数,通常每个实验组设置3-6个重复。
2.细胞的培养与处理:当进行加药处理时,通常选择接种12h后,进行首次细胞活性测定,作为本底值;同时将相应的实验组加入对应的处理,根据药物作用时间选择合适的点进行选择时间进行细胞的活性测定。
(在进行TGF-bet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试验时,选择5ng/ml的TGF-beta持续处理4d,并每天选择一块板进行测量,来绘制细胞的增值曲线;实验中注意根据细胞的生长状况选择两天换液一次。
)3.MTT的反应与结晶的生成:测定时,先将MTT原液用DMEM+10%FBS的培养基稀释至工作浓度0.5mg/ml,然后用移液器吸出原来的培养基,每孔加入含0.5mg/ml MTT的培养基;37℃,5%CO2条件下,继续对细胞培养3-5h,待结晶的生成。
细胞增值相关实验报告

细胞增值相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细胞增值的影响,探究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实验原理:1. 细胞增值的评价指标:细胞数量、增殖率等。
2. 实验操作:选取一定数量的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处理或给予不同刺激,比较两组之间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在培养基中,提供营养和适宜的环境。
2. 细胞计数:采用显微镜或细胞计数仪等方法,对细胞数目进行测量,标记为T0。
3. 实验组处理:根据实验设计,给予实验组特定因素处理,如给予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刺激等。
4. 对照组处理:与实验组处理相同条件下,但不给予特定因素处理。
5. 细胞计数:在特定时间点(如24小时后),再次计数细胞数目,标记为T1。
6. 细胞增值计算:根据公式(T1-T0)/T0 * 100% 计算增值率。
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实验组增值率与对照组增值率的差异,评估特定因素对细胞增值的影响。
2. 多组实验对比:可设置不同实验组,给予不同处理,进行多组对比,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增值率,寻找最佳处理条件。
3. 统计学分析:可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实验讨论:1. 实验组处理条件: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宜的处理条件,如给予不同浓度的细胞生长因子或药物刺激等。
2. 细胞类型不同: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增值特性,因此在实验设计中需考虑选择合适的细胞系。
3. 细胞培养条件:细胞培养中的营养、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细胞增殖也具有重要影响,需控制好培养条件。
4. 注意细胞不良影响因素:如细菌污染、细胞自溶、细胞凋亡等因素对细胞增殖也会产生影响,需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实验结论:通过细胞增值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因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程度。
同时,我们可以探究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增殖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细胞增值实验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功效,并可作为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细胞增殖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细胞增殖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细胞的增殖现象,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实验材料:
1. 需要项目:显微镜
2. 实验材料:洋葱片、含有色素的植物细胞片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一点盐水润湿片,将片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并加入一滴水。
2. 覆盖一个盖玻片,将盖玻片轻轻按压,使细胞间距变大,以便观察。
3. 在显微镜下调节合适的倍数,观察洋葱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4. 将含有色素的植物细胞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和摔坏。
2. 在观察细胞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显微镜镜头清洁,以获得更清晰的观察效果。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的增殖现象。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细胞增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的步骤及方法

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的步骤及方法一、技术简介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细胞,用来补充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同时,多细胞生物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
必须强调指出,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即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MTT是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的简称。
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
然后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70 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反映活细胞数量。
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二、实验流程(以贴壁细胞为例)1. 收集对数期细胞,调整浓度。
2. 将细胞种植于9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约4-12 h)加药。
3. 5% CO2,37 o C孵育一定时间。
4. 每孔中加入200 μL MTT溶液(配制成5 mg/ml),培养4 h。
5. 吸去孔内的培养液,加入150 μL DMSO,可继续孵育4 h,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6. 取出96孔板,将其置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上,震荡15 s,然后在570 nm下测量吸光值。
7. 结果统计分析。
细胞增殖实验报告

细胞增殖实验报告细胞增殖实验报告细胞增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细胞增殖的实验,旨在探究细胞增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了人类肺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情况,并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人类肺癌细胞株接种于含有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37℃,湿度为95%,二氧化碳浓度为5%。
2. 细胞计数: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小部分细胞悬液,使用显微镜和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
记录细胞数量并计算平均值。
3. 细胞增殖曲线绘制:根据细胞计数结果,绘制细胞增殖曲线,以时间为横轴,细胞数量为纵轴,观察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
细胞增殖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较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直至达到饱和状态。
讨论:1. 生长曲线特征:细胞增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即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然后迅速加速,最后趋于平缓。
这是由于细胞在培养基中适应环境,增殖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
当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细胞增殖速度减缓,最终停止增殖。
2. 影响因素:细胞增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pH 值、温度、湿度等。
其中,营养物质的供应是细胞增殖的基础,适宜的pH值和温度可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湿度对于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应用前景:细胞增殖实验可以为药物筛选、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情况,可以评估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此外,细胞增殖实验还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例如癌症治疗中的细胞毒性药物筛选和剂量确定。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人类肺癌细胞在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并绘制了细胞增殖曲线。
细胞增殖实验

细胞增殖检测方法细胞增殖检测通常是检测分裂中的细胞数量或者细胞群体发生的变化。
目前细胞增殖检测主要分为五类:DNA合成检测、代谢活性检测、细胞数量检测、细胞增殖相关抗原检测和ATP 浓度检测。
在这些方法中作何选择,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的细胞类型和研究方案。
1.DNA合成检测这是目前实验室中检测细胞增殖最准确可靠的方式。
该法是将放射性标记的3H-胸腺嘧啶与细胞一同孵育,这样新增殖细胞的DNA中就会掺入放射性标记,经洗脱后可用闪烁计数器检测。
该方法耗时长,而且有个明显的弊端就,即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既麻烦又不安全。
不过,可以使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来进行类似实验,因为BrdU也同样可以掺入到新合成的DNA中。
但这样就需要进行额外的实验步骤,先孵育特异性BrdU单抗和带标记的二抗,然后再进行比色法、化学发光检测或荧光信号检测等步骤。
该方法的优点就是不再需要放射性物质。
BrdU标记很适合免疫组化IHC、免疫细胞化学IC、细胞内ELISA、流式细胞分析和高通量筛选。
2.代谢活性检测检测细胞群体的代谢活性也可以反映细胞增殖的情况。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脱氢酶的活性会增加,因此其底物四唑盐或Alamar Blue在代谢活跃的细胞环境中会逐渐减少,形成能够改变培养基颜色的甲臜染料。
可以通过低配置或高配置的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来读取含染料培养基的吸光度,从而衡量细胞的代谢活性,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
四种最常见的四唑盐是:MTT、XTT、MTS和WST1。
MTT在标准的细胞培养基中是不溶的,而且其生成的甲臜晶体需要溶解在DMSO或者异丙醇中。
因此,MTT主要作为终点检测方法。
其他三种盐与Alamar Blue一样,都是可溶且无毒。
它们可以作为连续监控手段来跟踪细胞增殖的动态改变。
其中XTT的效率较低,需要添加额外的因子;WST1更灵敏有效,与其他盐相比能够更快显色;Alamar Blue的灵敏度也很高,只要微孔板的孔中有100个细胞就能够检测到。
细胞增殖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人类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情况,并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和形态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人类肺癌细胞株接种于含有适量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实验分组: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3. 处理方法:(1)对照组: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
(2)实验组A: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A,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3)实验组B: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B,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4)实验组C: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C,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4. 观察指标:(1)细胞数量: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量。
(2)细胞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3)细胞生长曲线:绘制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三、实验结果1. 对照组:细胞呈正常生长状态,细胞数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
2. 实验组A:药物A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3. 实验组B:药物B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4. 实验组C:药物C处理后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
四、结果分析1. 细胞增殖与药物浓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数量减少。
2. 细胞增殖与药物种类关系:不同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药物C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3. 细胞形态变化: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如细胞变圆、核固缩等,表明药物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五、结论1. 药物A、B、C均能抑制人类肺癌细胞株的增殖,其中药物C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2. 药物浓度与细胞增殖呈负相关,药物浓度越高,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越强。
3. 药物处理可导致细胞形态变化,如细胞变圆、核固缩等。
4.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药物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细胞增殖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
为了深入了解细胞增殖的规律和机制,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我参加了本次细胞增殖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细胞增殖的过程,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并探讨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细胞增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细胞增殖实验操作技能;3. 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4. 研究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
三、实训内容1. 细胞增殖实验(1)实验材料: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计数板、细胞计数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的培养基中;②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③采用细胞计数板和细胞计数仪对细胞进行计数;④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
2. 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实验(1)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生长因子、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不同温度的细胞培养箱等。
(2)实验步骤:①将细胞分为若干组,每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因子;②将细胞分为若干组,每组置于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③将细胞分为若干组,每组置于不同温度的细胞培养箱中;④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分析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3. 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实验(1)实验材料: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等。
(2)实验步骤:①将细胞分为若干组,每组加入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②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分析细胞增殖调控机制。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发现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增殖,增殖指数(PI)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
2. 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实验结果:生长因子、pH值、温度等因素对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
生长因子浓度越高,细胞增殖越快;pH值适宜时,细胞增殖最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细胞增殖。
3. 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实验结果: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对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殖
1、1000个细胞/孔(96孔),一般5个左右重复,大约能做一周
2、孔板周围需用PBS封闭以防蒸发
3、MTS或CCK-8 均是100UL+10UL,可以混好后每孔加100ul,2-4小时后测OD值
4、从第三天开始换液,以后隔天换一次
克隆形成
1、96孔每孔10个细胞(6-10个重复),24孔每孔50个细胞(容易有边缘效应,3-4个重复)
2、孔板周围用PBS封闭
3、约10天左右染色
4、3-4天需换一次液
1. 接种一定数目的细胞于24孔培养板(如50细胞/孔)或6孔培养板(如100细胞/孔)中,每种细胞3个重复孔。
2. 37度孵箱培养,3-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3. 根据不同的细胞生长状况,10-14天时对克隆形成染色。
4. 弃去培养基,PBS洗1次。
5. 甲醇室温固定10分钟。
6. 弃去甲醇,水洗,超净台中吹干。
7. 加入吉姆萨染色10-30分钟。
8. 弃去吉姆萨,水洗,风干。
9. 根据不同细胞生长情况,一般以50个细胞以上的群体为一个克隆,统计克隆数,与接种的细胞数比较计算出克隆形成比例。
成球
1、96孔10个每孔,6-10个重复,需10天以上
2、孔板周围用PBS封闭
3、3-4天换一次液
4、EGF 20ng/ml ,HGF10ng/ml ,BFGF 20ng/ml ,B27 50x ,LG 100x ,双抗,F12培养基,非贴的96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