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2章声现象 第3节《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2章声现象 第3节《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后,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声音的传播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图片。

2.准备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如电话、广播、超声波清洗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4.巩固(5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并通过抢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医疗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应用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身边的声音应用实例,了解其原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以及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简化理论知识,使其更容易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讲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

3.讨论法:学生讨论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应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实例,如电话、广播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同时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声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实际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含教学反思)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声与信息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

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课件展示】介绍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 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 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

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可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要比风暴和波浪快得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风暴的“预告”,迅速采取躲避措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的利用一、教材分析《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的第3节。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启发观察实验实例讲解反馈补救学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五、预习提纲1、利用声可以,举例:2、利用声可以,举例:六、教学过程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2、小组抢答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100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30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比如:(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比如:3、播放《声的利用》课件4、归纳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巩固练习1、教材41页:1、22、《同步解析与测评》P13——14基础训练闯关:1、2、3、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2.重难点二:声音的利用及影响
声音的利用领域广泛,影响深远。学生对声波测距、声波清洗等实际应用了解有限,对噪声污染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教学中应着重讲解这些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难点三: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与声音相关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建议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关注噪声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3.设想三:实验演示,直观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声波测距、声波清洗等应用。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设想四: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分析生活中的噪声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此外,通过讨论声音利用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2.学会使用声波测距、声波清洗、声波医疗等实际应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
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体的影响,提高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4.讲解声音的利用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学语言:“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的例子有很多,如电话、广播、音响等。在科技领域,声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教学语言:“刚刚大家做题的情况整体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在某个问题上还存在误区,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声音现象。”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沟通能力不足、分工合作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利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教学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例,如电话铃声、汽车的喇叭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学语言:“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与声音为伴,那么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我们又如何利用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这一节内容。”
2.提问方式: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下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2章 第3节 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2章 第3节 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的传播和声源的产生原理;2.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传播和声源的产生原理;2.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2.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

四、教学环节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原理。

•提问:声音如何传播?•学生回答: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应用?2. 探究(30分钟)•设计实际操作:利用测速仪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确定探究问题:声音在空气、水和金属中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分组讨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进行实验:分别用测速仪在空气、水和金属中进行测速。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3. 拓展(30分钟)•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

•分类:声音的传递、声音的放大、声音的记录和声音的控制。

•举例:电话、扩音器、录音机和降噪耳机等。

•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并列举更多的声音利用实例。

4. 归纳总结(10分钟)•听取学生的回答,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的利用。

五、课堂讨论1.为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声音的例子?3.如果要在一间大教室中放音乐,你会如何利用声音来实现?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实验报告。

2.思考并写下你自己能够想到的利用声音的例子,做好记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拓展环节,学生了解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实例列举。

课堂中穿插了互动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整体而言,本节课设计合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回声定位和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1)区分声和声音(2)理解声传递能量。

【教学准备】①多媒体课件。

②实验器材:扬声器、蜡烛、火柴.【教学过程】回声测距声和声音探究活动(二)声与能量很多学生并不会阅读,更不会对阅读材料剖析分类。

这部分内容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还能发现本节的易混点。

)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课文。

【板书】一、声与信息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两种分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视频。

播放《听漏工》、《海豚蒙眼靠回音定位仍能找到目》.问:回声定位是如何完成的?下面再深入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运用。

继续播放《蝙蝠靠回声定位捕获猎物》《倒车雷达原理》。

最后定位到图片上。

师:回声不仅可以确定位置,还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观看,加深声与信息的运用。

知道特殊的声音可以传递有用的信息.生积极回答(但说不到位).观看图片。

学生独立求解。

在交流反馈中落实重点知识,进一步了解解题的规范要求.生思考讨论后知道“声”的概念更广,包括超声波、次声波、声音。

【板书设计】§2.3 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回声定位、回声测距、B超二、声与能量:声清洗、声击石、次声武器附件1: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达标检测题1.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答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生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
[生2]广场的声控喷泉.
[生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
[生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
[生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
[生6]利用“声纳”探测黑匣子.
[生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
[生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小结本章的内容.
2.学过声现象这一章知识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
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3.查阅资料或访问网站,了解声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