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我校八年级开展了“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
(1)【诗意开场】下面是某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同学们,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大千世界因为有了绿色而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以“绿色生命——叶”为题的专题活动。
为了这次活动,大家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了解和学习了很多有关“叶”的知识。
有的同学采集了各种形状的叶片,有的同学专门背诵了不少关于“叶”的诗歌,例如写春天的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写秋叶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也有同学为保护绿色环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交流讨论】在大家展示交流了叶的非凡本领以后,主持人发现同学们大多数展示的是叶在物质方面的作用,请你代表本小组,说出一点有关叶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3)【寄予深情】班长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树叶制作成了精美的书签送给老师,主持人建议同学们在“树叶书签”上,以叶为喻体写一写对老师的祝福。
【答案】(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叶在精神上对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学习作用。
它点缀自然,引发思念,激发赞颂,呼唤热情;它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活力的展现;它有着叶落归根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扶持红花、甘当配角的品质等。
(3)老师,您做的是叶的事业,为的是花的灿烂,您也必将收获果的香甜。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主要加强平时的学习积累,根据平时的所学所记,回顾写春叶的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叶的作用,主要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了解叶的象征含义,进行作答。
叶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青春;落叶象征这无私;绿叶配红花,甘当配角等精神。
(3)写祝福语,要注意称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叶在精神上对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学习作用。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烟(bó)可别恼B.黄晕(rūn)披着蓑C.静默(mò)像牛牦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罩着逼衬托B.笼着逼烘托C.罩着逗衬托D.笼着逗烘托(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B改为:黄晕(yùn)。
C改为:像牛毛。
D改为:稀稀疏疏。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如“笼着”搭配“薄烟”;“逼”支配“你的眼”,写出了小草很青很青的状态。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比喻兼排比。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长髯(________)yǒu(________)黑一绺(________)绺(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A.藕断丝连B.牵扯不清C.纠缠不清D.缠绕交织(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1)rán;黝;liǔ(2)漂动;飘动(3)C(4)比喻;夸张【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
髯,拼音是rán,形声。
从髟,冉声。
髟biāo,长发下垂的样子。
本义:两颊上的长须,也泛指胡须。
“黝”不要写成“幼”,“绺”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漂”与“飘”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牵扯不清:牵连拉扯不清楚。
纠缠不清: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
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缠绕交织: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地合为一体。
“纠缠不清”符合语境。
(4)“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可知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
答案为:⑴rán;黝;liǔ;⑵漂动;飘动;⑶C;⑷比喻;夸张。
部编初中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上学期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瞥见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①扬抑顿挫:________②深恶痛疾:________(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语C.对比D.夸张【答案】(1)piē;wù(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恶w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B项正确,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初中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__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__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______。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zhù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情郁 ________于中suǒ________屑举zhù________(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横线上。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1)yù;琐;箸(2)晶滢;晶莹(3)①触目伤怀;②发之于外;③触他之怒(4)对比【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读音和字形。
“郁”的读音是“yù”,“suǒ”对应的汉字是“琐”,“zhù”对应汉字是“箸”。
(2)本题考查错别字修改。
“在晶滢的泪光中”一句中“晶滢”有误,应该写作“晶莹”。
(3)第①空,父亲因为老境却如此颓唐,这些处境让他十分伤感,选用“触目伤怀”。
第②空,父亲内心郁闷,因此需要发泄出来,选用“发之于外”。
第③空,这里是家庭琐事让父亲内心生气,选用“触他之怒”。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通过父亲年轻时与年老时的处境对比。
例如,“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
虽然如此,家庭生活仍然每况愈下,“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通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答案】(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撤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
这里把人生比作攀高塔,符合人的生活体验,越到高处见得风景就越多。
(2)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
比喻的关键点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比如这里把那些脑力劳动者比喻成挖掘坑道的人。
是因为二者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得很深入。
本题中的三种人分别是脑力劳动者,军事、政治家,一线的技术工人等。
【点评】常见的修辞种类较多,这里是对比喻修辞方法的考查。
比喻修辞判定标准一个是要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同时要搞清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不能单纯地看有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再有就是要分清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区别。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学校举行“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成调和形成各种渔味,商角微羽和奏出优美音乐。
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种味道称不上美食。
只有允许多种多样的事物、思想、观念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僵化的境地。
材料二: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圣人则提醒我们这种“好好先生”,其实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公道,不伸张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咸调和形成各种滋味,宫商角徵羽和鸣奏出优美音乐。
(2)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上的四句话,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世人往往喜欢这种人②这种人处处讨好人而不得罪人③乡愿,指乡里中的“老好人④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同于流俗【答案】(1)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③②④①【解析】【分析】(1)画线句由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③句承接横线前的句子,解释了“乡愿”的含义,应放在第一位。
②句的“这种人”与③句相接,写出了“老好人”的行为,应放在第二位。
①句是对前边内容的总结,且与横线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应放在第四位,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语序为:③②④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
大熊猫喜欢(xī)戏,憨态可(jū),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啃着竹枝,神情悠然自得;有时团作一团打滚,曼不经心;有时拖着笨拙的身躯,晃晃悠悠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猫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骑木马、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笑声。
犬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倚________ 笨拙________ (xī)________戏憨态可(jū)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ǐ;zhuō;嬉;掬(2)曼不经心;漫不经心(3)排比;拟人【解析】【分析】(1)注意“倚”读“yǐ”,不要读成“qǐ”。
嬉戏,xī xì,意思是无忧无虑地玩耍。
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形容憨态十分明显,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样,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
(2)“曼不经心”正确书写为“漫不经心”。
读音为màn bù jīng xīn,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3)划线句子“有时……有时……有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舞蹈、神情悠然自得、在草地上玩耍”赋予大熊猫人的神态及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yǐ;zhuō;嬉;掬;⑵曼不经心;漫不经心;⑶排比;拟人。
【点评】⑴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修辞的辨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________【答案】(1)guī;溅;nì(2)五采缤纷;五彩缤纷(3)排比(4)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
要特别注意“瑰丽”的声调。
(2)本题考查字形。
“五彩”形容各种颜色,所以是“彩色”的“彩”。
(3)本题考查修辞。
四个“有时是”,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原句是个肯定句,所以这个句子改成反问句得用否定形式。
即: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故答案为:⑴guī;溅;nì;⑵五采缤纷;五彩缤纷;⑶排比;⑷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点评】⑴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⑷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在句首添加反问词,并将肯定(或否定)词改为否定(或肯定)词,并在句末添加“吗”与问号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qí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móu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重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把苦水当成饮料一样品尝;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qí(________)岖眼móu(________)承(________)受(2)“我们学着对待流言,从容冷静地面对世事仓桑”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的“风光”中“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A.气压差异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B.风俗,风气C.景象,景色D.外在的姿态(4)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1)崎;眸;chéng(2)世事仓桑;世事沧桑(3)C(4)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字形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崎”与“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承受”:支承或经受。
读“chéng shòu”,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世事沧桑”:既可指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变化无穷,也可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沧桑: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文段中的“风光”中“风”,根据对“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走着的我们”的分析,是景象、景色之意。
所以选C。
(4)“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为比喻;“我们学着承受痛苦……我们学着对待误解……我们学着对待流言……”显然是排比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崎;眸;chéng;⑵世事仓桑;世事沧桑;⑶C;⑷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⑶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
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⑷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有: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秀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昔日的中国,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
今天,建议美丽中国,需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110个家和国际组织、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的北京世园会,是一场“绿色之约”。
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zhāo示着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孕(________)育弥(________)补zhāo(________)示(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璀璨”的意思是________;“竭泽而渔”的“渔”意思“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ùn;mí;昭(2)锦秀;锦绣(3)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4)拟人;排比【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弥补”:补足;事后把不够的事或物充满,补满。
读“mí bǔ”,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锦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文中“璀璨”是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意思。
“竭泽而渔”的“渔”是“捕鱼”之意。
“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为排比修辞手法;同时“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等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yùn;mí;昭;⑵锦秀;锦绣;⑶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