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12课《卖油翁》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2020)第三单元 第12课 卖油翁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0)第三单元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矜.( ) 酌.油( ) 家圃.( ) 忿.然( )颔.之( ) 沥.之( ) 睨.之( ) 遣.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公亦以此自矜.( ) (2)但微颔.之( )(3)尔安敢轻.吾射( ) (4)我亦无他.( )(5)惟手熟尔.( ) (6)笑而遣.之(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C.睨之久而不去.太丘舍去.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4.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吾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③D.①③④5.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C.尔/安敢轻吾射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6.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填空。
(1)《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人名)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这篇文章点明主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7、翻译句子。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12岁那年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老兵便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________。
”老兵一听对的妙,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聪明的你能想出欧阳修对的下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步练习二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善射(shàn) 自矜(jīn) 家圃(pǔ)B.睨之(lì) 发矢(shǐ) 颔之(hán)C.忿然(fèn) 酌油(zhuó) 覆其口(fù)D.杓(sháo) 沥之(lì) 遣之(qiǎn)2、解释加点的字:(1)家圃.( ) (2)睨.之( ) (3)颔.之( )(4)忿.然( ) (5)酌.油( ) (6)覆.其口( )(7)善.射( ) (8)尝.射于家圃( ) (9)释.担而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但微颔之.以我酌油知之.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以钱覆其.口C. 尔安.敢轻我射安.能辨我是雌雄D. 释担而.立而.钱不湿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汝亦知射.乎C.尔安敢轻.吾射D.康肃笑而遣.之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A.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B.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D.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点头略微表示赞许6.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康肃公百发百中,天下无双。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2课 卖油翁》同步练习卷(1) (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家圃.睨.之颔.之忿.然酌.油覆.其口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徐以杓酌油/沥之3.解释下列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善:(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3)尝射于家圃尝:家圃:(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释:睨:久:去:(5)但微颔之但:颔:之:(6)无他,但手熟尔他:但:熟:尔:(7)康肃忿然曰忿然:(8)尔安敢轻吾射安:轻:射:(9)以我酌油知之以:酌:(10)以钱覆其口覆:(11)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沥:(12)唯手熟尔唯:(13)康肃笑而遣之遣: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但手熟尔(2)徐以杓酌油沥之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汝亦知射.乎尝射.于家圃C.睨之,久而不去.相委而去.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6.列各句中加点“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钱不湿B.相委而.去C.释担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7.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无他,但手熟尔(4)尔安敢轻吾射!(5)以我酌油知之。
(6)康肃笑而遣之。
8.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归田录》,作者,字,号,晚号,谥号文忠,(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材料探究。
材料一:韩斡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
韩斡每天都能看到饮酒客人的坐骑,久而久之,从心底里产生了对马的热爱,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
于是他就抓紧空闲时间,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
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
就这样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
最终他画的马匹体态优美,人们交口称赞。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2课《卖油翁》综合练习

《卖油翁》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自矜(jīn)发矢(dī)颔之(hàn)B.酌油(sháo)沥之(lì)肃公(sù)C.家圃(bǔ)葫芦(lu)遣之(qiǎn)D.睨之(nì)忿然(fèn)释担(shì)2.下面句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与家圃吾射不亦精乎B.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C.惟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3.画线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但手熟尔B.尔安敢轻吾射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下面句中画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二项是()A.康肃忿然曰B.尔安敢轻吾射C.父异焉D.学而时习之5.下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尔/安敢/轻吾射!D.康肃/笑而遣之。
二、填空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释担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了一个上联。
【2020春人教部编 】7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卖油翁 练习题附答案

一、课文研读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笑”字的理解。 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其所说的道
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12.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示例:熟能生巧;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应该 骄傲自大。
1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你呢? 请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自己及他人的长处的。 对自己的长处要客观对待,努力保持;对别人的长处,应 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第 3 单元
七年级语文•下(R版)
12.卖油翁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公亦以此自矜( jīn )____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尝射于家圃( pǔ )_____园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睨之久而不去( nì )_斜__着__眼__看__,__这__里__形__容__不__在__意__的__样__子__。_
二、深层阅读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 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 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 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 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 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 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斜着眼看。②揶揄:嘲笑;讥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__,汉族,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________,世称“欧阳文忠公”。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苏洵、苏辙、__________、曾巩被世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2)康肃忿然.曰( )(3)公亦以此自矜..( )(4)尝.射于家圃.( )(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6)睨.之久而不去.( )( )(7)但.微颔.之 ( )( )(8)无他,但手熟尔.( )(9)尔安..敢轻吾射.( )( )( )(10)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 )3.根据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
(任选三题做答)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奔走相告(1)益.习其声(更加)→(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3)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倚仗)→(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空闲)→4.选出与所给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A.解释.概念B.如释.重负C.手不释.卷D.爱不释.手(2)吾射不亦精.乎( )A.精益求精.B.博而不精.C.精.打细算D.精.通射击(3)但.微颔之( )A.但.手熟尔B.但.愿成功C.但.求无过D.虽然……但.是……二、考试链接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第12课卖油翁(含答案解析)

7.归田录欧阳修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八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醉翁亭记》中有“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余七人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故 北 方 之 勇 者 问 于 没 人 而 求 其 所 以 没 以 其 言 试 之 河
15.[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Hale Waihona Puke 参考答案1.B【解析】
【分析】
【详解】
B.释担而立(dān)——dàn,睨之久而不去(ní)——nì。故选B。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卖油翁》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2课】

《卖油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多谋善.断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C.惟手熟.尔深思熟.虑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之不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睨之.久而不去已而之.细柳军C.而.钱不湿何苦而.不平D.以钱覆其.口其.业有不精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公亦以.此自矜何以.战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D.睨之,久而不去.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善:擅长B.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C.尝.射于家圃尝:尝试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5、下列选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我酌油知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康肃笑而遣之.属予作文以记之.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自.三峡七百里中D.康肃笑而.遣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B、以我酌油知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下车引之8、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康肃笑而遣之.无丝竹之.乱耳C、康肃笑而.遣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乃.取一葫点置于地蒙乃.始就学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C、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D、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10、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2《卖油翁》同步练习

十二.《卖油翁》课堂检测一.给加粗字注音。
①咨()②自矜()③睨()④忿然()⑤酌油()⑥杓()二.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解释无误的一项:()A.陈康肃公善射好B.尔安敢轻吾轻松C.久而不去离开D.康肃笑而遣之派遣三.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A.以钱覆其口蒙辞以军中多务B.而钱不湿结友而别C.但手熟尔见往事耳D.但手熟尔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四.下列选项中翻译有误的一项:()A、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B、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D、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因此(卖油翁)说:“我并没有他人的帮助,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五.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夸耀)B.尝射于家圃(菜园,指场地)C.释担而立睨之(瞪眼睛)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2.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③D.①③④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将熟能生巧这个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第12课《卖油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家圃.(____)____
(2)睨.之(____)____
(3)颔.之(____)____
(4)忿.然(____)____
(5)酌.油(____)____
(6)覆.其口(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字。
(1)善.射____
(2)尝.射于家圃____
(3)释.担而立____
(4)久而不去.____
(5)笑而遣.之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尔安敢轻吾射!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是因为什么停下来“睨”陈尧咨射箭的?他为什么敢“轻”陈尧咨之“射”?陈尧咨“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试用简短的语言分析一下卖油翁这个人物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不败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
”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
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某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
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
”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
”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
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
”言讫,溘然长逝。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太史好弈.____
(2)自诩.曰____
(3)时颔.之____
(4)人莫测.其深浅____
(5)言讫.____
(6)及病笃.____
8.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太史对自己的棋艺有什么评价?观他人下棋时,他有什么表现?
(2)太史下棋的密谱是什么?
9.读完此文,相信你对太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你看来,太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对他有什么评价?
10.这个故事曲折精彩,结尾蕴含深意,令人无限回味。
试谈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1.(1)pǔ园子(2)nì斜着眼看(3)hàn点头(4)fèn气愤(5)zhuó舀取,这里指倒入(6)fù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汉字注音和释义的能力。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其中“睨”应读“nì”,意思是“斜着眼看”;“忿”应读“fèn”,意思是“生气、气愤”。
2.(1)擅长(3)放下(2)曾经(4)离开(5)打发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其中“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3.(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去的箭,十支当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子,只略微点了点头。
(2)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高超吗?(3)你怎么敢看轻我的射箭本领
呢!(4)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其中“但”是“只”的意思,“汝”是“你”的意思,“安”是“怎么”的意思,“惟”是“只”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陈尧咨以善射自矜的态度吸引了卖油翁。
他觉得陈尧咨的本领并不出奇,“但手熟尔”,是多练的结果,因而“轻”。
“笑而遣”说明陈尧咨认同了卖油翁的观点,觉得自己的射术并无特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故事大意。
陈尧咨“自矜”的态度吸引了卖油翁。
卖油翁之所以敢轻视陈尧咨的技艺,是因为他觉得这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笑而遣之”说明他认同了卖油翁的观点,觉得自己没什么值得“自矜”的。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
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
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可以从两个角度说明道理,一是熟能生巧;二是做人要谦虚。
6.心态平和、豁达超然、深明世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通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面对陈尧咨的傲慢,卖油翁毫无惧色,可见他“心态平和、豁达超然”;通过卖油翁的技艺和语言可以看出他“深谙世事”。
7.下棋夸耀点头估计完、结束深,厉害
8.(1)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
”“以弃秋自命”。
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
(2)不对局。
9.喜欢自吹,爱慕虚荣,装腔作势的人。
对他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0.提示:启发可以从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对手吓倒,要亲自实践,不能爱慕虚荣等角度入手。
【解析】选自《钱大昕观奕》作者:不详
参考译文:
太史喜欢下棋,自己吹嘘说:“我一生从没有输过棋。
”人人都把他当作神奇的人,太史也把自己命名为弈秋。
别人下棋时,他总是在旁边观看,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手,好像他的举动中存在着什么深刻的含意,大家都猜不出他的道行深浅。
(如果)有人请他下一局,他就淡淡一笑,潇洒地离去,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
等到他病得很严重了,他的儿子跪在床前说:“我想要得到父亲你的精华棋谱。
”太史说:“傻瓜,我哪里有棋谱。
”儿子说:“如果没有,哪能做到不败?”太史说:“如果你一定认为我有谱,那我就教你三个字,是‘不对局(不要和人下棋)’。
我一生都不和别人下棋,因此一生也没有输过一局。
”说完,去世了。
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颔”是“点头”的意思。
8.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仔细阅读文章,从“某生平无败局”“以弃秋自命”可以看出太史对自己的棋艺评价很高。
观他人下棋时,他“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
根据病重时父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太史下棋的密谱是“不对局”。
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从太史对自己的下棋评价可以看出他喜欢自吹;从他的下棋密谱可以看出他爱慕虚荣、装腔作势。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0.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从“亲自实践、不爱慕虚荣”等角度入手来谈启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