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布木格油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研究

布木格油田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方法研究
% I t % m MP a MP a k w m % k h w k h W k h W
2 3 机 采参 数选 择对 系统 效率 的影 响 .

测试 对 比。结果 表 明 ,执行 间抽 制 度后 单井 平均 系
方面 是确 定合 理 的工 作制 度 ,包 括理 论排 量 统 效率 提 高 25 .%,百 米 吨液耗 电降低 4k , 日耗 Wh
图 1 布 木 格 油 田 抽 油 机 泵 效 与 系 统 效 军 对 比 曲 线
拧 紧 的 圈数 ,根 据数 据 变化 计算 盘 根 松 紧度 对抽 油 选 取 布 5— 0 1 2 、布 5 — 0 2 2 、布 5 — 2 5 2 、布 4 一 8 9 l
4口井 ,取 溶 解 系 数 n= .7 ,取 油 管 中 油 气 两 相 0 6 5 的平 均 密度 04 .。 在 确定 最 佳 沉 没度 后 ,对 上述 4口井 控 制 合理 机 井 能耗 的影 响 。
况 下 ,以光 杆悬 绳 器 为界 ,悬 绳 器 以上 的机 械 传动
◇ 更换 小 功率 节能 电动 机 ; ◇ 永磁 电动机 替代 普通 电动 机 。 对 萨 西油 田抽 油 机永 磁 电 动机 进行 了系统 效率 对 比布 木 格油 田抽油 机 ,萨西 油 田平 均单 井 E t
3 o 2 五
对准率好 的 1 0型抽 油 机 井 做 井 口盘 根 松 紧 度 现 场
试 验 。 以 抽 油 机 盘 根 最 松 状 态 f 根 发 出 轻 微 响 盘

2 0斟
1 5
1 嬉 0
5 0

声 ,但 是不 跑 油) 为起 点 ,逐 渐 拧 紧 盘 根 ,在 盘 根
作 者 简 介 : 王 志 平 , 2 0 年 毕 业 于 西 安 石 油 大 学 ( 油 工 程 专 07 石 业 ) 从 事 油 田 开 发 工 作 , E ma :w nz iig 1 @1 3cr, 地 , — i l a ghpn 59 6 . n o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在文留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在文留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为是 平衡 的 。 1 . 2 影响 井下 系统效 率 的主要 因素
1 . 2 . 2 抽油机传动效率: 油杆及油管弯曲会造成摩 阻增 加 , 能耗 增 大 ; 冲程 、 冲次 、 泵 径不 匹配 , 杆 速 增 加, 也会造 成传 动效 率下 降 。 1 . 2 . 3 泵效率 : 抽 油 泵 效 率 与泵 充 满 系数 密 切 相 关, 也与 泵 的漏 失 量 密 切相 关 , 因此 , 在 泵 漏失 严重 时应 及 时检 泵 , 在 泵效 低 时 通过 参 数优 化 组合 提 高 抽油 泵效率 。 1 . 2 . 4 管柱效率 : 管柱效率是指液体从泵至井口的 举 升 效率 。管柱 功率 损失 包括容 积损 失和原 油沿油 管流 动的沿 程损 失 。在管 柱不 漏 时管 柱效率 与泵挂 深度 、 原油 粘度 、 结蜡 情况 密切 相关 。 1 . 2 . 5 参数 组 合 : 抽 汲参 数对地 面及 系统效 率都有 定 的影 响 。研 究 和 试 验表 明 , 在 众多 的抽汲参 数 中, 冲次 n 、 冲程 S 、 泵 径 D、 泵挂 深度 L及油杆 尺 寸 d 对 系 统效率 ( 特 别是 井下 效率 ) 影 响较 大 。 1 . 2 . 6 井 口回压 、 套压 的影响 : 回压 高 , 相 当于增加 了抽 油 杆 重 力 , 上 冲程悬点载荷增加, 电机 耗 能 增 加, 还 容易造 成泵 漏失 , 从 而影 响系统 效率 。当套压 过 高时 , 压 低 了液 面 ( 1 MP a套 压 降 低 约 1 2 0 m 液 面) , 降低 了泵 举 升 的 有效 扬 程 , 导致 机 采系 统效 率 下降。 1 . 2 . 7 井筒 结构 : 井斜 造 成抽油 杆偏磨 , 摩 阻增 大 , 使 抽油杆 传动 效率 降低 。

提高高凝高粘油井机采系统效率研究

提高高凝高粘油井机采系统效率研究

脱气和散热 降温等原 因而使得原油粘度进一步增 加, 导致井筒液体与杆 、 管的摩擦 、 杆管的弹性损失
以及进泵阻力增大 , 使得井下粘滞功率损失增大 , 因 而对于双高油井 , 提高系统效率 的主要措施在于充
分研究温度 、 含水 、 降粘剂等 因素对粘度 的影响, 通 过优化设计降低井下功率损耗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
目的。
表 1 双 高油 井系统效率测试结果
目标的优化设计研究工作 , 在低粘度油井上应用取 得 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但在 高凝 点以及 高粘 度 ( 以 下 简称 “ 高 ” 油 井 上适 应 性 较 差 , 原 因 主要 在 双 ) 其 于优化设计 中没有考虑双高油井采取电加热 、 加药 、 掺水等配套措施后井筒温度场 的特殊性 , 没有考虑 采取 电加 热 、 药 、 加 掺水措 施后 具有 非牛 顿流 体特性
为了全面分析双高油井系统效率现状以及影响 双高系统效率 的主要 因素 , 参照石油天然气行业标 准《 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测试方法》 S 56 9 ) (Y 26— 6 制定 出合理 的 测 试 方 法 对 大 港 油 田具 有 代 表 性 的
12口井进 行 了系统 效率 现场测 试 , 0 测试结 果如 表 1
过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得 出高凝 高粘油井 系统效率最高 的优化设计方案并非最优方 案的结论 , 高采取配 对提
套措施 的高凝点 、 高粘度井的机采系统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凝高粘油井 ;机采 ; 系统效率
中图分类号 :T 5 . E3 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 7 8 20 )6— 0 0—0 0 6— 6 X(0 6 0 0 7 3
收 稿 日期 :20 0 6—1 0一l l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大。 减速箱轴承润滑不好 , 扭矩增大, 造成 电机耗 电量高 。 ( 4 ) 响,提高泵效。对于出砂井 , 控制放套 管气速度 , 避免地层震 四连杆 : 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润滑要达到要求, 连杆长度 荡出砂 。 2 . 2实施产液结构调整 , 控制特 高含水低效 液量 , 降低产 要一致 , 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 。( 5 ) 皮 带及 四点一线 : 皮 带松紧 、 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 , 皮带的传 动效率低 , 增加 电 油 能耗 机 的负荷 ,皮带 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 同程度 的影响传动效 建立实施特 高含水井 月度 分析机制 , 每 月逐 口 井从井 网、 率 。( 6 ) 自控箱 : 无 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 注采关系 、 注采比、 综合效益等方面论证、 分析, 提 出综合 治理
功率 因数低 。( 7 )电机 : ① 电机耗 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 即 建议, 实施小幅度调参 降液 , 降低低效循环 。实施注水结构调 驴头 负荷及 各系统的传动 效率; ② 功率因数 的大 小即电机与 整, 提高有效注水 , 协调注采关系 , 恢复地层 能量, 从源头上治 负载 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 ③ 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 理高单耗、 低效率井 。 也是影 响电机 功率利用率 的主要因素 , ④ 电机输入端 的电压 2 . 3实施节 能技术优化 改造 , 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 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 电机的功率 。⑤ 电机的转数损失的 ( 1 ) 优化泵型 、 泵 径、 杆管组合 , 提高井筒效率 。充分利用 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 的因素 , ⑥ 抽油机不平衡, 电机上下行 油井生产参数优化软件 , 对每 口井进行优化设计, 寻找泵型泵 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 电量增加 。⑦ 电机三角型运转的 径、 杆管组合最佳优化方案 , 使油井生产参数保持 中在 良好 的 电流是星型运转的 1 . 7 2 倍, 在其他条件 不变 的情况下, 耗 电量 区域运 行。( 2 ) 优化生产参数 , 提高工况合格率 。 也会增加 0 . 7 2倍, 所 以星型运转 比三角形运转省电。⑧ 节能 2 . 4推进节能技术 的应用 , 优化 地面设备 匹配 , 提 高地 面 电机的使用 可明显降低 电机耗 电量 。( 8 ) 毛辫子 : 毛辫子断股 设 备 运 行 效 率 或打扭, 造成两根毛辫子受力不均匀 , 驴头载荷增加 , 或造成 根据抽油机油井现场 电动机配 置情况调查分析,按照油 井 口偏磨, 增加 电机能耗 。( 9 ) 电网: 电网是整个用电设备的 井 的运行参数现场需 求优化 设备。推广节能永磁 电机节 电技 枢纽,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是 电流 的大 小及线路损耗 , 保证系 术 。 当油井抽油泵排量系数小于 0 . 4时, 抽油机井应 降低冲次 统电压 的稳定性 , 合 理匹配 自控箱 电容并更换节 能 自控箱, 减 运行 , 可采用变 极多速 电动机、 超高滑差 电动机。 油井抽油机 少无功损耗 。( 1 0 ) 动力线 : 动力线要按要求连接 , 电缆不 能过 冲次大于 0 . 5次份 钟、 小于 2次/ 分钟时, 可优先选用变极多速 长, 增加 电阻率, 增加 能耗 。( 1 1 ) 生产参数 : 生产参 数要达到 电动机 。 合理的规范 内, 对于泵不存在 问题 的井 , 泵 效小于 5 0 %和大于 3结 论 1 0 0 %的可适当 降低生产参数 。 优化工作参数, 结合地 层能量优 选泵径 、 冲程、 冲次等参 1 . 2地下 因素分析 数, 采用大泵长冲程慢冲次生产 , 使抽油机载荷与电机功率合

实施优化调整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摘要机采系统效率是评价机采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采油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机采系统效率是油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分析认为机械采油设备动力不匹配,高耗能设备,油井生产参数不合理,系统优化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导致油井平均系统效率低主要因素。

系统优化与技术改造是提高油井系统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机采系统优化技术改造系统效率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1 机采效率影响因素1.1 地面因素分析(1)井口:抽油机基础下陷井口不对中,造成偏磨,增加抽油机的负荷,还容易造成断光杆,井口盘根盒过紧,也会增加抽油机负荷,从而增加油井电量。

(2)回压:油稠含水低、,流动速度慢,回压增高。

增加了驴头的悬点负荷。

(3)减速箱:抽油机减速箱机油不合格,润滑不好,导致传动效率低,能耗增大,存在异响,说明内部有损坏,齿轮啮合不好,造成能耗增大。

减速箱轴承润滑不好,扭矩增大,造成电机耗电量高。

(4)四连杆: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润滑要达到要求,连杆长度要一致,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

(5)皮带及四点一线:皮带松紧、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皮带的传动效率低,增加电机的负荷,皮带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传动效率。

(6)自控箱:无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低。

(7)电机:①电机耗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即驴头负荷及各系统的传动效率;②功率因数的大小即电机与负载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③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利用率的主要因素,④电机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

⑤电机的转数损失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的因素,⑥抽油机不平衡,电机上下行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电量增加。

⑦电机三角型运转的电流是星型运转的1.7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耗电量也会增加0.72倍,所以星型运转比三角形运转省电。

⑧节能电机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电机耗电量。

(8)毛辫子:毛辫子断股或打扭,造成两根毛辫子受力不均匀,驴头载荷增加,或造成井口偏磨,增加电机能耗。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探讨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探讨

式中: M一 日产 液 , t ; H一 举 升 高度 , m; P有 功
S PE l 8 3 3 4, 19 89 .
缸加 压 , 液压 缸 伸长 , A 点 就 以C点 为 中心 转动 , 就
带动 防喷管 固定 套 及 安装 的 防喷 管转 动 , 随着起 升 液 压缸 不断 伸 长 , 防 喷管 与 井 口固定 短 节在 同一 轴
线上 , 达到 立 防喷管 目的。
量、 电动机 能量 的消 耗程度 其计 算方法 可以分 为有
用 功计算 方法和 能量 损失计 算方 法两种 。
1 . 1 有功 计 算方 法
1 系 统= *1 0 0 9 / 6
两端 分别 固定 在倾 倒 液 压缸 A 和支脚 架 B两点 , 与
固定 套 C组成 一个 三角关 系 。当手 压泵 给举 升液压
1 抽油机 并 系统效 率 的计 算 方法
抽油 机井 系统效 率 的高低 反映 出抽 油机传 动能
消 耗功 率 4 . 6 7 k w, 平 均 吨液百 米耗 电 1 . 6 5 k wh , 平 均 系统效 率1 6 . 5 1 。 作为 开采 低渗 透油 层 的第 九采
油厂, 与其 他采 油厂甚 至其 他油 田相 比 , 抽油机 的系 统效 率还有 着较 大差距 。 因此 , 通过 深入 机采 系统效 率 技 术的研 究 及推 广 应用 , 对 于提 高 油 田开 发经 济
[ 3 ] T a b e r J J , S e r i g h t R S .Ho r i z o n t a l i n j e c t i o n
a nd p r o d uc io t n we l l s f o r E0R o r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促进节能降耗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促进节能降耗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摘要:进入高含水期,油田采油系统能耗逐渐增大。

因此,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对于油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得到了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现场应用,证明了其在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系统效率;现场应用;节能降耗1、基本概况注采102站管理着五号桩油田的12个开发单元,油藏类型多为复杂断块油藏,共有123口油井。

日液水平2758吨,日油水平344吨,综合含水87.5%,目前油井共开井55口,其中自喷井2口,油井关井68口,开井率79.7%。

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油田采油系统的能耗与其系统效率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系统效率越高,能量损耗越小[1]。

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机采能耗的总体水平。

以系统效率作为研究油田能耗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2、机采系统效率研究2.1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2.1.1井下系统影响因素分析井下部分主要受沉没度、泵效、日产液量、抽汲参数、回、套压以及各种漏失、冲程损失、摩擦损失等因素的影响[3]。

(1)沉没度:沉没度是影响泵效的关键,沉没度过高和过低都对系统效率有很大影响。

沉没度过低会导致抽油泵供液不足,上冲程时工作筒不能完全充满液体,下冲程一开始悬点载荷不能迅速减小,只有当活塞下行到液面时悬点载荷才开始减小。

(2)泵效:抽油泵的泵效直接影响油井实际产液量,是影响井下效率的关键因素所在。

(3)日产液量:现场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单井系统效率和油井最大日产液量相匹配,则油井的产能提高,开采价值更高。

(4)抽汲参数:抽汲参数对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特别是井下能耗或井下效率)影响较大。

2.1.2地面设备因素影响分析抽油机地面设备主要受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无功消耗、摩擦损耗、传动损耗等影响。

(1)电动机:抽油机启动的时侯惯性载荷大,所需启动力矩大,而选用配套的电机装机功率时是根据抽油机运行时产生的峰值功率和启动力矩得出的,这就导致配置功率过大的电机,使得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负载率低,输出功率不稳定[4],将导致功率因数低,无功功率高,最终导致电动机效率低。

应用因素分析和调整技术提高系统效率

应用因素分析和调整技术提高系统效率

( 1 腆 液良好井确定合理沉没度。 如果沉没度过大, 就会造成抽油机能耗的
增大 , 造成机 采 系统 效率 的降低 。 我们通 过大量 现场数据 总结 发现 , 一般 含水在 9 0 % 以上 的井 ,合理 的沉 没度 应保 持在 2 0 0 m一 2 5 0 m, 含 水低 于8 0 % 的井 低 , 沉 没度 在3 5  ̄- t 一 4 0 0 m泵效 达到 最大 。 稠 油井4 0 0 - 5 0 0 米。 针对 沉没 度不 合理 的 井采取 了上提 泵 挂措施 , 不 仅节 省了大 量 的管杆材 , 而 且在 节能 降耗延 长机 采 系统 效率 , 偏磨 治理 , 延长检 泵周 期 中也取 得 很大 效益 。( 2 腆 液差 井采 用 “ 合 理 泵径 、 长冲程 、 慢 冲次 ”。 针 对一 些供液 能力 较差 的井 , 我们 采取 “ 合 理泵 径 、 长冲程 、 慢 冲 次” 的经济调 参理 念 , 提高抽 油泵 的充 满程度 , 减少 抽油 泵来 回往
复的 无用 功 。 2 3 地面方 面
漏失损失、 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2 ) 抽 油杆的影响体现在抽油杆功率的损失, 包括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损失、 抽油杆 与井 下液体 的摩 擦损 失和杆 柱弹性 伸 缩损失 , 与生 产参 数的确 定有直 接 关系 。
1 . 3地面 因 素
( 1 ) 及 时调整 抽油 机平衡 , 提高机 采系 统效率 。 抽油 机平 衡不 良时会 出现 发 电现象 , 导致 大量 电能损耗 。 抽油机 平衡越 差 , 电机 输入功率 越大 , 耗电量越 高 。 平衡 率在 g 0 - i 0 0 %时抽油 机耗 量最 低 。 当平 衡率达 1 2 0  ̄ / o 以上时 , 比8 0 %时 1 小时 多耗 电0 . 2 5 k w. h, 平 衡率 低于 7 0 % 后, 比8 0 %时 1 小 时多 耗 电约0 . 1 5 k w. h。 对 抽油 机进 一 步加 强 了平衡 率 的调整 工作 , 对于 调 平衡后 电流法 判断 为平 衡 较 好, 但耗 电量 却升 高的 井则利 用功率 曲线重新调 整抽 油机 平衡 , 消 除 电流 假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2T15:35:11.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邹洪超
[导读] 摘要:有杆抽油系统主要由原动机(电机)、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井下管柱和井口装置等组成。

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
摘要:有杆抽油系统主要由原动机(电机)、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井下管柱和井口装置等组成。

通过抽油机电动机、曲柄—连杆—游梁机构、抽油杆柱,将地面电能转化为举升地层流体的能量,因此,整个有杆抽油系统工作时是一能量不断传递和转化的过程。

在能量每一次传递时都会损失一定的能量。

系统效率是表征有杆抽油系统能量转换与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机采系统损耗和原因,找出相应技术措施,对提高机采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田;机采;系统效率
引言
在石油开采工程的领域内,机械采油在世界范围内都占主导地位,因此其能耗在原油生产过程中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

在石油开采工程的领域内,机械采油在世界范围内都占主导地位,因此其能耗在原油生产过程中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抽油机方面出现了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使得减速器扭矩变化平稳,峰值扭矩减小,所需电机功率较小,目前已经形成了2型~20型抽油机系列。

在抽油泵方面,深井泵泵径已形成28~100mm系列,特种泵已初步配套,其中最显著的技术进步是整筒式抽油泵取代衬套式抽油泵,并出现了许多特殊类型的抽油泵如防气泵、防砂泵、抽稠泵等,大大延长了抽油泵的检泵周期,满足了不同油井的开采需要。

在抽油杆方面,为适应深井抽油的需要,在原有的C级、D级、K级抽油杆之外,还研制出了H级超高强度抽油杆和玻璃钢抽油杆,以及高频表面处理抽油杆、空心抽油杆、玻璃钢抽油杆、连续抽油杆等,大大降低了抽油机悬点载荷和增加了泵挂深度。

随着深层油藏的开发,增大泵挂深度、实现深抽是有杆泵采油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有杆泵采油井的”深抽”,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或规定各油田有不同的理解。

目前,国外机抽方式中下泵深度最深的是美国,通过采用超高强度组合抽油杆的泵挂深度已达4420m;采用玻璃钢-钢复合抽油杆柱的最大泵挂深度已达5120m。

国内利用钢质抽油杆,其泵挂深度已可达3000m以上。

因此,研究机采系统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中各节点损耗和原因,找出相应技术措施,对提高机采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1机采系统效率近远期目标
油田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高能耗大户,而油田电能50.3%以上消耗在采油工程系统,所以采油工程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尤为重要。

油田公司为落实科技兴油战略,开展三大配套技术攻关、三大重点开发试验项目。

“油田节能降耗配套技术攻关”列为一级课题,“采油系统节能降耗技术”列为二级课题。

针对不同类型油井,开展了影响机采系统效率敏感因素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对策综合应用研究,力争经过3-5年的工作,使吉林油田机采系统效率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真正成为节约型、环保型企业。

油田全面开展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工作已近三年,基础测试和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绩,同时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为提高机采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研究形成具有油田特点的先进、适用、系列化采油节能配套技术,同时基础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效率指标将大幅提高,年提高系统效率目标是2%,三至五年达到中油公司的平均水平,十年达到30%以上的目标。

2研究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原则
结合设备老化更新,积极选用节能设备,加大节能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实现老油井从地面到井下的综合节能降耗目标。

新产能在建设初期的设计上就把节能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在生产实际中。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工作原则:
(1)必须走以产量为中心这条主线,节能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
(2)必须将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研究与延长油井免修期工作结合起来;
(3)管理因素要放到节能提高系统效率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3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
3.1影响系统效率因素分节点分析
抽油机平衡问题是抽油机日常管理的首要问题,抽油机平衡与否不仅关系到抽油机和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与能耗由很大关系,抽油机超平衡或欠平衡都会增加耗电量,这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率对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大,平衡差的油井能耗大,系统效率低。

3.2抽油机井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与供排协调关系研究
提高系统效率必须走以产量为中心这条线,不能以牺牲油井产量为代价。

因此必须进行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与合理流压的关系研究,使油井达到供排协调,在提高油井系统效率的同时,实现增产或不减产。

从合理流压的确定、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与合理流压的关系、参数调整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4低产低效井智能间抽控制技术
“间抽控制提高系统效率及节能装置研发”项目是针对油田相当部分为低渗透的低能、低产油井,为稳定产量、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

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分析间抽井间抽特点,分析电能负荷变化与抽油泵充满度之间规律,找出泵空条件;第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间抽特点,建立间抽判别规则和控制策略,建立实时智能间抽控制仪工作模型;第三研制一套随负荷变化控制的实时智能间抽控制仪。

当油井渗透能力低于抽油机设计抽油能力时,油井处于供液不足状态。

于间抽控制,根据抽油机工作过程中上、下行程中负荷变化、速度变化、时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试验,找出抽油泵充满度与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各种抽空边界条件。

当抽油机工作到泵空时,自动停止工作,建立自学习模糊控制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判断井内供液情况是否满足再次连续满抽条件,当条件满足时,抽油机才会再次启动。

根据以上建立的模型,研制一套随电能负荷变化控制的实时智能间抽控制仪。

该控制仪实时采集电能全参数,分析计算冲次周期内各种控制参数,按照建立的电机启停判别规则和控制策略开发控制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系统效率,可有效降低吨油成本,有效促进节能设备的应用和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机采管理技术水平,由定性
的粗放型管理,走向定量的细致管理。

在新区机采设备选型、参数设计中,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把提高系统效率放在首位,在能源紧张的今天,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志良.有杆泵抽油系统优化设计及应用[J].中外能源,2008,13(1).
[2]窦宏恩.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新理论和新技术[J].石油机械,2001,29(5):75-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