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合集下载

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效果分析

提高抽油井系统效率的措施效果分析

程 度 的不 同 , 往 不 能准 确 地 预测 油井 产 能 。有 些 油 往
井 受注 采关 系的影 响 , 产后能 量下 降很快 ; 投 有些井 注
井平均系统效率在 2 %左右 , l 与国外和国内最高水平
相 比有较 大的差距 , 高机 采 系统 效 率 还有 较 大 的潜 提
力空间 。
井 沉没 度高 、 产 压 差小 、 液 面 上 升 , 响产 液 量 。 生 动 影
20 0 7年对胡 庆油 田 2 0口沉 没 度超 过 4 0m 的抽 油井 0 进行 了测试 , 平均 系统效 率 为 3 . % , 中 1 54 其 2口井 采
1 影 响 机 采 系统效 率 的主 要 因素
较浅或采油方式欠合理。油井供液不足生产时 , 沉没
第一作者简介: 万晓玲 , ,9 0 女 17 年生, 工程师 ,93 7 19 年 月毕业 于西安石油大学 采油工程专业 , 现在 中原 油田采 油工 程技术研究院从事采油工艺
方法研究 。邮编 :5 0 1 47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年 09
第2卷 3
抽油机井能量传递分为地面和地下多个环节[ , 2 l
以光杆悬 绳器 为界 , 可将 系统分 为地 面和井下 两部分 。 地 面部分 又可 细分 为电机 、 速箱 及皮带 、 减 四连 杆 四个
取 了提 液措 施 , 均 系统 效 率 则 达 到 了 4 .% ( 比 平 46 对 情况见 表 1。所 以 , 论从挖 潜 增油 还 是从 提 高系 统 ) 无
1 2~ l 9 3 8×3×4. 5×2l 6 0 0 1 7. O 6. 2 03 7. 7 6 8 4. 1 2—2 2 3 8×5 x 5×1 9 7 8 0 3 1 4 1 9 2 4 7. 4. 7. O 2. 6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技术

6 0口稀 油 井 经优 化设 计 后 ,平均 系 统 效率 由优
表 2 技 术 监 督 站对 该 项 目措 施 前 后 对 比评 价 表 ( 7口井 ) 6
8 01 5井经 优 化设计 后 , 均节 电率 为 3 .1 , 平 06 % 平 33 2 0 - 0 5年 机 采 优 化 实 际 应 用 效 果 均 系统 效率 提高 了 93 %。8 .6 0口井经 优化 设计 后 , 平 提 高 了 93 %, 均 节 电率 为 3 .1 平 均单 井 节 电 . 6 平 06 %,

2 机采优化设计原理

江 苏油 田 、 胜利 油 田 、 河 油 田几 年 实施 验证 , 提高 辽 能 系统 效 率 8 %以上 , 确属 目前 先进水 平 。 目前全 厂有 抽 油机井 2 0 0 0口,平均 机采 效 率是 1 .4 , 然还 是 有 很 大 的节 能 空 间 , 果 将 全 厂 的 93 % 依 如
济效 益 、 田的技术 装备 与 技术 管理 水 平等 多 方 面 的 油 出来 提高 经济 效益 和油 田的管理 水平 。
综合 反 映 。 采 系统效 率是 抽油 机井 经 济运行 的综 合 机
0 7 。 _ 薯 ∞年 7月 版j 2 5 。 0 0l 。 第 期 出
364% 。 .
化 前 的 1 .%提高 到 2 .6 ,平 均节 电率 为 2 .%, 54 93 % 94 平 均单井 节 电 28 W 。 . k 5
32 2 0 . 0 4年 机 采优化 实 际应用 效果
实施 8 0口井 ,提高 抽 油机 井 系统效 率 技术 实施 前后 效 果对 比见 表 2 。
表 1 提 高 抽 油 机 井 系统 效 率 技 术 实 施 前后 效果 对 比评 价 6 0口油 井 测 试 数 据 的 平 均值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一、机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为了研究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可将机采效率效率影响因素分解为地面因素、地下因素和设计管理因素。

1、地面因素机采井地面效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机效率、皮带传动效率、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效率。

(1)抽油机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均以轻载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电机负载率低,对机采系统效率影响较大。

根据抽油机电机负载率与效率的关系曲线,当电机负载率低于2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幅度较大,当电机负载率高于2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缓慢,当电机负载率高于4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基本稳定在90%。

根据抽油机电机运行工况特点,确定20%-40%为抽油机电机经济负载率。

适度降低电机功率,不但能提高电机负载率,而且可以降低电机空耗产生的无功功率损失,减少耗电量,提高系统效率。

(2)传动皮带和减速箱对机采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动过程中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

(3)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它对机采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摩擦传动过程的功率损失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损失。

抽油机各部件松动或润滑保养不好,造成抽油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变形,致使抽油机不平稳运行,从而无功耗电,影响机采效率。

2、井下因素(1)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2)抽油杆的影响体现在抽油杆功率的损失,包括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损失、抽油杆与井下液体的摩擦损失和杆柱弹性伸缩损失,与生产参数的确定有直接关系。

(3)抽油泵效率是机采系统井下效率重要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主要为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和产出液流经泵阀时由于水力引起的功率损失。

(4)盘根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杆与盘根盒中密封填料的摩擦损失,突出表现在密封填料的材质、产出液含水率的高低和井口对中程度等方面。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因素分析及对策通过提高抽油机效率的措施,掌握提高抽油系统效率的途径,为提高抽油机的效率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建立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分析影响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后,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满足了油田生产的基本条件,有效地提高了抽油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

影响抽油机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降低电动机功耗,提高电动机效率,减少泵漏,提高抽油泵效率,保证抽油系统高效运行,提高最终采收率。

标签: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策略分析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以反映出机采系统的效率,如果系统的效率高,那么无效损耗低。

为节省机采井施工的成本,文章分析了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原因,并且阐述了相关提率策略。

抽油机井系统的效率可检验油井作业的水平,作为反应出油井作业的效率,考量用电损耗的程度关键性指标。

所以说,如何提升抽油机井系统的效率,实现油田作业的节能降损、节约石油生产的成本,获得最大化效益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问题。

1.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因素分析1.1 影响地面系统效率因素分析1)电动机:通常电动机的类型、质量的好坏、抽油机平衡性、配置合理性、老化的程度等影响到电动机的效率。

特别是类型、质量以及配置,还有抽油机平衡度是重要的因素。

2)皮带:在三角式皮带传动的时候,受到弹性方面因素的影响,弹性容易变形,并且能量会损失,难防止发生相互间错动、和打滑以及震动问题,导致有些能量损失。

特别是皮带的松紧度,这是关乎到皮带的效率关键性因素。

3)减速箱:减速箱具有三组人字齿轮,当齿轮在转动的时候,齿面容易滑动,从而发生了摩擦力,部分能量损失,并且轴承也发生摩擦损失。

特别是齿轮和轴承润滑度,影响减速箱的效率。

4)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具有三组合轴承和一条钢丝绳,轴承的摩擦力损失以及钢丝绳发生了变形,都会影响到四连杆机构的效率。

所以轴承润滑度,钢丝绳变形的问题,要执行保养维护方法。

5)抽油机平衡:如果平衡率偏低,电动机在工作在一定时间段内会呈现负功的问题,结合电能转为成→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这时转化率是50%,说明电动机做了1kWh 的负功,那么需用电2kWh。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大。 减速箱轴承润滑不好 , 扭矩增大, 造成 电机耗 电量高 。 ( 4 ) 响,提高泵效。对于出砂井 , 控制放套 管气速度 , 避免地层震 四连杆 : 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润滑要达到要求, 连杆长度 荡出砂 。 2 . 2实施产液结构调整 , 控制特 高含水低效 液量 , 降低产 要一致 , 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 。( 5 ) 皮 带及 四点一线 : 皮 带松紧 、 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 , 皮带的传 动效率低 , 增加 电 油 能耗 机 的负荷 ,皮带 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 同程度 的影响传动效 建立实施特 高含水井 月度 分析机制 , 每 月逐 口 井从井 网、 率 。( 6 ) 自控箱 : 无 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 注采关系 、 注采比、 综合效益等方面论证、 分析, 提 出综合 治理
功率 因数低 。( 7 )电机 : ① 电机耗 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 即 建议, 实施小幅度调参 降液 , 降低低效循环 。实施注水结构调 驴头 负荷及 各系统的传动 效率; ② 功率因数 的大 小即电机与 整, 提高有效注水 , 协调注采关系 , 恢复地层 能量, 从源头上治 负载 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 ③ 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 理高单耗、 低效率井 。 也是影 响电机 功率利用率 的主要因素 , ④ 电机输入端 的电压 2 . 3实施节 能技术优化 改造 , 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 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 电机的功率 。⑤ 电机的转数损失的 ( 1 ) 优化泵型 、 泵 径、 杆管组合 , 提高井筒效率 。充分利用 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 的因素 , ⑥ 抽油机不平衡, 电机上下行 油井生产参数优化软件 , 对每 口井进行优化设计, 寻找泵型泵 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 电量增加 。⑦ 电机三角型运转的 径、 杆管组合最佳优化方案 , 使油井生产参数保持 中在 良好 的 电流是星型运转的 1 . 7 2 倍, 在其他条件 不变 的情况下, 耗 电量 区域运 行。( 2 ) 优化生产参数 , 提高工况合格率 。 也会增加 0 . 7 2倍, 所 以星型运转 比三角形运转省电。⑧ 节能 2 . 4推进节能技术 的应用 , 优化 地面设备 匹配 , 提 高地 面 电机的使用 可明显降低 电机耗 电量 。( 8 ) 毛辫子 : 毛辫子断股 设 备 运 行 效 率 或打扭, 造成两根毛辫子受力不均匀 , 驴头载荷增加 , 或造成 根据抽油机油井现场 电动机配 置情况调查分析,按照油 井 口偏磨, 增加 电机能耗 。( 9 ) 电网: 电网是整个用电设备的 井 的运行参数现场需 求优化 设备。推广节能永磁 电机节 电技 枢纽, 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是 电流 的大 小及线路损耗 , 保证系 术 。 当油井抽油泵排量系数小于 0 . 4时, 抽油机井应 降低冲次 统电压 的稳定性 , 合 理匹配 自控箱 电容并更换节 能 自控箱, 减 运行 , 可采用变 极多速 电动机、 超高滑差 电动机。 油井抽油机 少无功损耗 。( 1 0 ) 动力线 : 动力线要按要求连接 , 电缆不 能过 冲次大于 0 . 5次份 钟、 小于 2次/ 分钟时, 可优先选用变极多速 长, 增加 电阻率, 增加 能耗 。( 1 1 ) 生产参数 : 生产参 数要达到 电动机 。 合理的规范 内, 对于泵不存在 问题 的井 , 泵 效小于 5 0 %和大于 3结 论 1 0 0 %的可适当 降低生产参数 。 优化工作参数, 结合地 层能量优 选泵径 、 冲程、 冲次等参 1 . 2地下 因素分析 数, 采用大泵长冲程慢冲次生产 , 使抽油机载荷与电机功率合

实施优化调整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实施优化调整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摘要机采系统效率是评价机采系统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采油用能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机采系统效率是油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分析认为机械采油设备动力不匹配,高耗能设备,油井生产参数不合理,系统优化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导致油井平均系统效率低主要因素。

系统优化与技术改造是提高油井系统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机采系统优化技术改造系统效率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1 机采效率影响因素1.1 地面因素分析(1)井口:抽油机基础下陷井口不对中,造成偏磨,增加抽油机的负荷,还容易造成断光杆,井口盘根盒过紧,也会增加抽油机负荷,从而增加油井电量。

(2)回压:油稠含水低、,流动速度慢,回压增高。

增加了驴头的悬点负荷。

(3)减速箱:抽油机减速箱机油不合格,润滑不好,导致传动效率低,能耗增大,存在异响,说明内部有损坏,齿轮啮合不好,造成能耗增大。

减速箱轴承润滑不好,扭矩增大,造成电机耗电量高。

(4)四连杆:四连杆机构各部位的轴承润滑要达到要求,连杆长度要一致,抽油机剪刀差要符合要求。

(5)皮带及四点一线:皮带松紧、数量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皮带的传动效率低,增加电机的负荷,皮带的单根和连带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传动效率。

(6)自控箱:无电容补偿或补偿不够和补偿过量都会导致功率因数低。

(7)电机:①电机耗电首先取决于负载大小,即驴头负荷及各系统的传动效率;②功率因数的大小即电机与负载的匹配关系与负载的平衡状况。

③电机有功功率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利用率的主要因素,④电机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

⑤电机的转数损失的大小也是影响电机功率的因素,⑥抽油机不平衡,电机上下行电流差别很大,造成单井耗电量增加。

⑦电机三角型运转的电流是星型运转的1.72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耗电量也会增加0.72倍,所以星型运转比三角形运转省电。

⑧节能电机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电机耗电量。

(8)毛辫子:毛辫子断股或打扭,造成两根毛辫子受力不均匀,驴头载荷增加,或造成井口偏磨,增加电机能耗。

油井系统效率节点分析与综合治理

油井系统效率节点分析与综合治理

产后能量下降很快I 有些井注水见效, 产能又有所回升。 这些动态变化都造成了

些油 井供排 关 系 的不协调 , 出现 高沉没 度 或供 液 不足 的现象 , 很 大程 度上 影 1 . 1 高沉 没度造 成机 采系统 效 率低 对于 供 液能 力充 足 的井 , 如 果参 数过 低 , 会造 成 油井沉 没度 高 、 生产压 差
工 业 技术
C h i n a s ci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i e w
●l
油 井 系统 效 率节 点 分 析 与 综 合 治 理
周 长利
( 中石 化 胜利油 田胜利 采油 厂 ) [ 摘 要] 本 文从机 采 井供 排 关系 方面 分 析 了影 响系统 效 率 的主要 因 素 , 通过 应用 节能 减 速装 置 、 电泵 转 抽等 措施 提高 了机采 井系 统效 率 。 对 油 田节能 降耗 具 有一 定 的借 鉴作 用 。 [ 关键 词] 系统 效率 ; 沉没度; 抽 油机 ; 泵效 中图分 类号 : T E 3 3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0 4 — 0 0 7 5 — 0 1
下调冲次、 机型优化、 采油方式优化、 合理深抽措施 ( 1 ) 下调冲次优化参数。 供 液不足井—般为天然能量开采或注水不见效井, 生产到一定期限后动液面相对 稳定 , 在冲程不变时, 冲次越高系统效率越低, 能耗越高。 通过完善抽油机井冲 次优化技术, 平均系统效率提高了6 . 1 %。 ( 2 ) 节能调速装置。 在抽油机的电机和
前 言
2提高机 采 系统 效率 的技 术措 搪

浅析煤矿立井提升系统效率提高的方式

浅析煤矿立井提升系统效率提高的方式

浅析煤矿立井提升系统效率提高的方式摘要:在矿井运输的时候,矿井提升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目前采矿行业当中,往往运用了多绳摩擦式的提升系统。

和传统的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相对比,它的提升系统有着小体积、高安全性、较少材料消耗以及运输快捷等优越性。

因此,本文深入分体了煤矿立井提升系统效率提高的方式,力求给有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立井;提升系统;效率;提高方式引言对煤矿企业而言,矿井提升效率和大小位移指标就是主井提升系统单次提升花费的时间。

不仅如此,提升周期长久直接关乎着矿井生产能力高低。

为了进一步矿井提升水平和生产效率,就需要尽量减小提升系统单次的提升周期,尽可能的发挥人的主观性和设备利用率[1]。

因此,我们需要将提升系统提升周期在技术范围当中尽量减小,不断提升主井提升系统生产的效率,更好的确保生产实际的需求。

1矿井提升系统的相关概述1.1煤矿系统概述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重要的一个构成。

它不但应用到人们生活过程中,在社会工业制造当中占了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不断需求,采矿手段不断的进行升级。

采矿工作尤为比较强的危险性,安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人们按照采矿工艺的不断进度,更加倾向选取高功率和高安全性能的技术,并且不断被推广[2]。

1.2提升系统概述矿井提升系统是在采矿过程当中,提升采矿人员、矿石以及下放设备过程中的流程。

矿井提升系统有效运行能够给采矿工作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效果。

它对整个采矿工作的高效实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系统较高的安全性,也能够体现整个煤矿矿井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因此,目前矿井提升系统整体分析和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般情况下,主要含有两类方法来对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分别为概率分析和统计分析。

目前,能够利用的两类方法含有Petri网理论和应用控制理论。

在分析系统安全上,许多研究人员对系统当中并行单元结构安全分析和维护方法实行了有关研究。

但是,当前系统安全分析还需要深入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0
第一部分 前言
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五大系统效率
——机采系统效率① ——集输系统效率② ——注水系统效率③ ——加热系统效率④ ——供配电系统效率⑤ 其中,①+②+③耗电量占油田用电总量的90%以 上, ④耗天然气量占总用量的 的90%以上。 随着含水的上升,产液量的提高,生产能耗逐年 增加,五大系统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 低,也直接关系着油田经济效益的好坏!
井筒流体 油管 抽油杆
井 筒
抽油机
电动机 电力系统
抽油泵
井下附件
地 面
出油管线
油气分离系统
9/120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技术

2
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10/120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定义: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抽油机有效功率 P有 = = ×100% 抽油机输入功率 P入
井下 = P水 / P光 =盘×杆×泵×管
=
× × × × × × 电机 皮减 四 盘 杆 泵 管
13/120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有杆泵抽油系统
地面部分 井下部分
电机
皮带
减速箱
四连杆
悬绳器
盘根
管杆柱
井下泵
计算各部分系统效率
14/120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
2011年9月
1/120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技术

一、前言

二、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三、提高电潜泵井系统效率技术
四、提高螺杆泵井系统效率技术
五、提高射流泵井系统效率技术2/120
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技术

1
部分
前 言
3/120
第一部分 前言
石油工业是国家的命脉,是影响国民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要 力量。 石油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耗能大 户。在油气田开发和生产的能耗费用构成中,除 油气损耗外,电能损耗最大,约占 占36.5%。 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节能降耗是一 条重要措施。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减速箱效率 查相关机械手册,齿轮传动副效率一般为98%,轴承效率一般 为99%。抽油机一般是二级齿轮传动,有两对齿轮和三对轴承, 故一般减速箱效率为93%. 四连杆效率 四连杆机构的功率损失主要来自轴承摩擦与驴头钢丝绳变形; 也 受到因不同冲程影响游粱与连杆传递角度的不同时力的分解损 失,因此是个变量。抽油机四连杆机构有三副轴承和一副钢丝 绳,钢丝绳的传动效率为98%,故抽油机四连杆机构的传动效率 约为88--95%。 由上述分析可见: 最大地面效率ηs= 85%*96%*93%*95%=72%.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电机效率 指电机轴输出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比值。普通电机主要功率损失包 括:铜损、铁损、通风系统及轴承摩擦损耗。 我国各油田抽油机上多用Y系列电机,其常用电机额定效率如下表:
电机极数 6 8
额定功率率 KwKw
15
22
30
37 45 55 15 22
7/120
第一部分 前言 常规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 气举采油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机械采油技术 无杆泵采油
水力活塞泵采油
电动潜油螺杆泵采油 射流泵采油
复合采油
柱塞泵采油 有杆泵+电泵
有杆泵+射流泵
8/120
第一部分 前言
机采井系统的组成
系统研究的基 油 层 础,也是工程与 地质的交叉点
30 37 45
额定效率率 89.5 90.2 90.2 90.8 92 92 88 90 90.5 91 92 %% 由于受抽油机系统载荷的不均衡特性及负载率不高等影响,使其
电机效率无法达到额定值,多数电机其效率在65—80%之间,其 最好情况可达85%。
15/120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根据抽油机系统工作的特点,要将
抽油机系统的效率分解为两部分,即地 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以光杆悬绳器为 界,悬绳器以上的机械传动效率和电机 运行效率的乘积为地面效率;悬绳器以 下到抽油泵,再由抽油泵到井口(包括 回压)的效率为井下效率。
P入:是指拖动机采设备的电动机输入功率。 P有:在一定的扬程下,将一定排量的井下液体提升到地面所需 要的功率叫有效功率,也叫水功率。
P Q×H有×L × g 有= 86400
L =(1 )×o + fw ×w fw
P P Q H× H H =有f×+ 有 L × g
系统效率 =
L t × g c ×1000
5/120
第一部分 前言 五大系统效率情况对比/%
项目 国内水平
一般值 机采系统效率 26.29 典型值 31.08 36
国外水平
注水系统效率
注水泵机组效率 输油泵机组效率
51.91
75.22 67.44
55.42
77.71 69.88 7575--83 7171--75
加热炉运行效率
供电网效率
76.26
= P有 = P有 ×P光 =井下×地面
P入 P光
P入
12/120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2.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
地面效率:光杆功率与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地面部分的能 量损失发生在电动机、皮带和减速箱、四连杆机构中。
地面 = P光 / P入 =电机×皮减×四
光杆功率:指光杆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 功率,可根据示功图确定。 井下效率: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井下部 分的能量损失在盘根盒、抽油杆、抽油泵和管柱中。
皮带传动效率 查相关机械手册,常用皮带传动副效率如下表:
平带 型号 普通 有张紧轮 80-95 帘布 V带 窄V 绳芯 多楔 同步
传动效率% 83-98
87-92 92-96 90-95 92-97 93-98
目前抽油机上常用绳芯V带与窄V带,故最大传动效率可达96%.
16/120
第二部分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
7
85
8585--90
6/120
第一部分 前言
机械采油是油田目前开采的主要生产方式, 无论是在老区还是新区,尽管对油藏进行了各种 提高采收率的措施,最终的举升工艺则是机械采 油,且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生产问题增多,举 升难度增大。 据统计,目前各油田机采井的系统效率低 (不到 到30%),大部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损失 掉,节能潜力很大。如果能在管理工作上下功 夫,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将抽油机井系统效 率提高 ,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