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技术》111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单片机实训报告万能【六篇】

关于单片机实训报告万能【六篇】

关于单片机实训报告万能【六篇】【篇1】单片机实训报告万能通过今次单片机实训,使我对单片机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利用汇编软件编程,通过键盘控制和数码管显示实现了基本时钟显示功能、时间调节功能,能实现本设计题目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

由于时间有限和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本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要作为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不能实现只用两个按键来控制时钟时间,还不能实现闹钟等扩展功能。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周,我的时钟程序终于编译成功。

当看着自己的程序,自己成天相伴的系统能够健康的运行,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

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

但在这次实训中同时使我对汇编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我第一次接触汇编语言就感觉很难,特别是今次实训要用到汇编语言,尽管困难重重,可我们还是克服了。

这次的实训使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的做事作风,增强了我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这次实训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这次实训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

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篇2】单片机实训报告万能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单片机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关于单片机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了一些简单程序的录入,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

LED显示器:LED显示器是由发光二管组成显示字段的器件。

通常的8段LED显示器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LED显示器分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

有段选码和和位选码。

当LED显示器每段的平均电流位5MA时,就有较满意的亮度,一般选择断码5-10MA 电流;位线的电流应选择40-80MA。

LED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有动态和静态两种。

7289A芯片是具有SPI串行接口功能的显示键盘控制芯片,它可同时取得8位共阴极数码管和64个键的键盘矩阵。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引言: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通过对单片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了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简单的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

二、实验装置及材料1. 单片机:我们选择了常用的51系列单片机,拥有较好的性能和兼容性。

2. 开发板:用于实验中运行和调试所写的程序。

3.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用于实现数据采集。

4. LED灯和蜂鸣器:用于实现实时控制和输出。

5. 连接线:将单片机与传感器、开发板等连接起来。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1. 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单片机主要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编程。

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操作硬件资源,灵活性较高;而C语言则更易于理解和编写,可提高开发效率。

我们选择了C语言进行编程。

2. 开发工具:为了编写和调试单片机程序,我们使用了KeilC51和Proteus软件进行开发。

Keil C51提供了编译器和调试器,可对程序进行编译和调试;Proteus能够模拟开发板的运行情况,方便我们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3. LED控制实验:我们首先进行了LED控制实验,通过单片机的I/O口来控制LED的开灭。

编写程序后,在开发工具中进行仿真,确保程序和电路无误后,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上进行实际运行。

实验结果显示,当程序指定LED灯为高电平时,LED灯亮起;当程序指定为低电平时,LED灯熄灭。

4. 数据采集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数据采集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

将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后,编写相应程序进行数据读取。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能够通过单片机读取到精确的温度和光照数值。

5. 实时控制实验:为了验证单片机的实时控制能力,我们使用蜂鸣器进行了实时报警实验。

通过编写程序,设置蜂鸣器的开关状态,当某个条件满足时,蜂鸣器会发出警报声。

单片机实验报告(相当不错,有具体实验结果分析哦)

单片机实验报告(相当不错,有具体实验结果分析哦)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 I/O 口输入、输出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A311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以P1 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 显示跑马灯效果。

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模块(F3区)和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E4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区)。

2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五、实验步骤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 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 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的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

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六、实验参考程序本实验参考程序:;//******************************************************************;文件名: Port for MCU51;功能: I/O口输入、输出实验;接线: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到CPU模块的RXD(P3.0口);;用8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2B到CPU模块的JD8(P1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内存、计时器、I/O接口等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体积小巧、功耗低、性能高等优点,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单片机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等;- 学习单片机的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 进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实验,提高对实际应用的理解。

3. 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 单片机开发板;- 计算机;- 连接线等。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XXX型单片机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通过连接计算机进行编程。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4.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开发板与计算机通过连接线连接,并确保连接正常。

接下来,将我们设计好的电路按照要求连接到开发板的相应引脚上。

4.2 编程使用XXX软件对单片机进行编程。

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并将代码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中。

验证代码是否编译通过,并将运行结果显示在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外设上。

4.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而定,可以是对某个外设的控制、信号的采集、数据的处理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法和编程技巧,并成功完成了实验要求。

实验结果表明,单片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本次实验只是单片机应用的初步探索,还有很多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值得去探索。

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单片机的理解,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各种项目中。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实际情况为准。

)。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实训报告单片机实训报告「篇一」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班于第十五周在单片机实验室行了单片机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训目的:1、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研制过程。

2、能运用MCS-51单片机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3、能采用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行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4、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软件调试方法。

5、熟悉单片机仿真开发系统的作用,基本掌握运用单片机仿真开发系统行在线仿真、调试和目标程序固化的方法。

6、为今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在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经过指导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实训指导书,让我们了解实训当中所学的内容与一些元器件和我们要实验的课题。

在实验中主要有三个课题。

第一是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设计与制作。

课题2、比赛用秒表的设计与制作。

课题3、模拟霓虹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们把全班31人分成10组,我们在小组里也分工合作,也可以培养我们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此有做硬件的,有做软件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个课题是我们必须做的,在做完的第一个的基础下才能选择第二个或底三个,第一个课题在同学们的认真操作下很快就完成了,几乎在第二天大部分小组都可以完成。

这也证明同学们是很认真的投入到实训当中和知识的牢固性。

在第三天,正是实训的高潮,每个同学都投入到这种氛围当中,在实训操作中把不懂的记下,然后问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及时的解决问题。

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好的效果。

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周又尾声了,实训就这样过去了,但真正的实训还未开始,我将要继续努力,继续奋斗。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说起课程设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设计的预习,认真的研究老师给的题目,选一个自己有兴趣的题目。

其次,老师对实验的讲解要一丝不苟的去听去想,因为只有都明白了,做起设计就会事半功倍,如果没弄明白,就迷迷糊糊的去选题目做设计,到头来一点收获也没有。

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

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单片机实验报告总结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单片机实验心得体会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学期就到了尾声,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试阶段。

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之前,就早早的听各种任课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多做单片机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验室做了7次实验。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强化理论知识。

现在,单片机课程已经结束,即将开始考试了,需要来好好的反思和回顾总结下了。

第一次是借点亮LED灯来熟悉keil软件的使用和试验箱上器材。

第一次实验体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

虽然之前做过许多种实验。

但依旧发现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已懂的东西没耐心听下去,容易开小差;在听老师讲解软件使用时,思路容易停滞,然后就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了,结果需要别人再次指导;对软件的功能没有太大的热情去研究探索,把一个个图标点开,进去看看。

所以第一次试验相对失败。

鉴于此,我自己在宿舍下载了软件,然后去熟悉它的各个功能,使自己熟练掌握。

在做实验中,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准备不充分吧。

一开始,由于没有课前准备的意识,每每都是到了实验室才开始编程,完成作业,导致每次时间都有些仓促。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下,认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提前把任务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私下把程序编好。

于是我便在上机之前把程序编好,拷到U盘,这样上机时只需调试,解决出现的问题。

这样就会节约出时间和同学讨论,换种思路,换种方法,把问题给吃透。

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是作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素质。

三是我的依赖性很大,刚开始编程序时喜欢套用书上的语句,却对语句的理解不够。

于是当程序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修改,眼前的程序都是一块一块的被拼凑整合起来的,没法知道哪里错了。

但是编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错误。

于是便只能狠下决心,坚持自己编写,即使套用时,也把每条语句弄懂。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实训报告

单片机实训报告1. 引言在单片机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编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应用到各种实际场景中。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单片机实训中的学习成果和实验经验。

2. 实验一:LED灯控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控制LED灯的亮灭。

首先,我们了解了单片机的引脚连接方式,并使用适当的电阻进行电路保护。

然后,我们利用编程语言编写了控制LED灯闪烁的程序,并通过下载到单片机实现了控制。

我们还学习了使用开发工具进行调试和测试的方法。

3. 实验二:数码管显示数码管显示是单片机应用中常见的功能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

我们了解了数码管的连接方式,并通过电路图中的七段数码管真值表理解了对应关系。

然后,我们编写了控制数码管显示数字的程序,并通过单片机实现了显示功能。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逻辑电平选择和编码方式的匹配等,通过调试和修改程序,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4. 实验三:蜂鸣器控制蜂鸣器是单片机实验中常用的输出设备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控制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首先,我们了解了蜂鸣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连接方式,并学会了使用继电器和三极管等元件进行驱动。

然后,我们编写了控制蜂鸣器发声和节奏的程序,并通过单片机实现了相应的功能。

5. 实验四:温湿度传感器应用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单片机获取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数码管进行显示。

首先,我们了解了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输出方式,并学会了正确的接线方法。

然后,我们编写了读取传感器数据和转换显示的程序,并通过单片机实现了温湿度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显示。

6. 实验五:红外遥控器解码红外遥控器解码是单片机在家电控制中的重要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单片机解码接收到的红外遥控器信号,并通过相应的程序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学习实验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性实验时间2013、5、10、星期五、一二节课一、实验目的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共有111条汇编语言指令,这些指令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类:29条数据传送类指令,24条算术运算类指令,24条逻辑运算类指令,17条控制转移类指令和17条位操作类指令。

本实验通过单步执行程序中各类指令,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各类主要指令的功能,掌握指令的用法。

通过实验掌握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数据传送与算术运算1、体会MOV Rn,direct指令的功能和用法,取n=0,direct=40H。

程序如下:ORG 0000HSUBROUT:MOV 40H ,#0FH;MOV R0 ,40H;MOV A ,R0;HERE:LJMP HERE;ENDA=(OFH ),40H=(OFH ),R0=(OFH )2、体会MOV @Ri,#DATA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选择DATA=0FH,i=0。

程序如下:ORG 0000HSUBR:MOV R0,#50H;R0←50HMOV @R0,#0FH;(R0)←0FHMOV A,50H;A←(50H)HERE:LJMP HERE;ENDR0=(50H ),50H=(OFH ),A=(OFH )3、体会查表指令MOVC A,@A+DPTR的功能和用法。

设定40H单元中的内容为0~9之间的一个整数,用查表的方法求出它的平方值(BCD码),结果存入41H单元。

利用MOVC A,@A+DPTR指令查表程序如下:ORG 0000HSTART:MOV DPTR,#SQR;MOV A ,40H;MOVC A ,@A+DPTR;MOV 41H , A;HERE:LJMP HERE;SQR:DB 00H,01H,04H,09H,16HDB 25H,36H,49H,64H,81HEND41H=(25 )4、用加法指令ADD A,R0实现两数相加,如52H+FC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技术姓名: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3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5 年11 月22 日系:信息与机电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号: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 Keil C51 和Proteus 软件的使用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Keil C51软件界面,以及编辑、编译、运行程序的步骤;2)熟悉Proteus软件界面,掌握用Proteus画仿真图的方法。

3)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调试的方法。

2.实验原理1)Keil C51软件使用在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建立一个工程并编辑以下源程序,熟悉Keil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各种菜单、命令的使用。

#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in=P3^0;sbit out=P1^0;void main(void){ while(1){ in=1;if(in= =0)out=0;elseout=1;}}2)Protues软件使用下图2-1-1为利用单片机、1个开关和1个发光二极管,构成一个简单的开关检测系统的仿真电路图。

单片机P3.0引脚接按钮开关,P1.0引脚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

当开关闭合时,发光二极管亮;开关打开时,发光二极管灭;按钮开关与发光二极管没有任何电气上的联系。

利用Protues仿真软件画出仿真电路图,并进行电气规则检查。

图2-1-13)Proteus仿真电路图绘制完毕后,加载“.hex”文件到电路图中的单片机内进行仿真,观察运行结果。

注意系统时钟频率的设置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安装有Keil C51软件与Proteus仿真软件PC机1台; Dais-52PRO+或Dais-PRO163C实验系统一套。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Keil C51软件使用(1)建立用户文件夹(2)建立工程(3)建立文件并编码。

输入以下源程序,并保存在项目所在的目录中(4)把文件加入工程中(5)编译工程。

编译时观察在界面下方的“Build”页中的到编译错误信息和使用的系统资源情况等。

(6)调试。

利用常用调试命令,如复位、运行、暂停、单步、单步跳过、执行完当前子程序、运行到当前行、下一状态、打开跟踪、观察跟踪、反汇编窗口、观察窗口、代码作用范围分析、1#串行窗口、内存窗口、性能分析、工具按钮等命令进行调试,观察并分析调试结果。

(7)目标代码文件的生成。

运行生成相应的.HEX文件。

2)proteus电路设计(1)建立新文件(2)设定绘图纸大小(3)选取元器件并添加到对象选择窗口中(4)放置、调整元器件位置(5)放置电源、地(终端)(6)电路图布线调(7)电气检测(8)电路图存盘。

3)Keil C与Proteus连接仿真调试在Keil C中编译输出*.HEX文件,右键选中工作区中单片机芯片,左键单击打开属性对话框,在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HEX文件。

通过运行控制按钮控制程序的执行,观察K1闭合和打开时的程序运行过程。

4)实验箱实验步骤(1)按照图2-1-2连接实验箱各个模块并仔细检查线路,确保无误后上电。

(2)连线说明:通用机型因受PCB面积所限,单片机的I/O口均使用排针引出,可使用8芯排线整体接入发光二极管或逻辑电平开关的排针插头。

当需要单独使用某一位或多位I/O口时则需转接,以本实验为例:先用8芯排线将P1.0~P1.7连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再将K0~K7拨至下方(预置高电平),最后用单根导线将K0的插孔连接发光二极管L0。

(3)运行Dais软件,进入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弹出设置通信端口对话框(如图2-1-2),请确保实验装置与PC正确连接,并已打开实验装置电源,使其进入在待命状态。

这里选择与实验装置实际相连的通信端口,并单击“确定”。

如通信正确则进入Dais软件主界面,否则弹出“通信出错”的信息框(如图2-1-3),请检查后重试。

图2-1-2 设置通信端口对话框图2-1-3 通信错误信息框(4)通信成功后,单击菜单栏“设置”→“仿真模式”项打开对话框,选择需要设置型号、程序/数据空间。

这里我们将型号设置为“MCS-51实验系统”,外部数据区设置为“系统RAM”,用户程序区设置为“片外(EA=0)”,如图2-1-4所示,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

图2-1-4 设置工作方式对话框(5)工作方式设置完毕后,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项或按Ctrl+N组合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来新建一个文件,软件会出现一个空白的文件编辑窗口。

(6)在新窗口中输入程序代码:#include "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in=P3^0;sbit out=P1^0;void main(void){ while(1){ in=1;if(in= =0) out=0;else out=1;}}(7)单击菜单栏“文件”→“保存”项(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保存文件。

若是新建的文件尚未命名,系统会弹出文件保存对话框(如图2-1-5),提示用户选择文件保存的路径和文件名,注意文件扩展名为.c,再单击“保存”按钮。

(8)单击菜单栏“编译”→“文件编译、链接、装载”项或按Ctrl+F9组合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对当前文件进行编译和链接,若程序无语法错误,则开始自动装载,装载完毕提示如图2-1-6所示的信息框。

图2-1-5 文件保存对话框图2-1-6 编译信息框(9)当编译无误且下载成功后,即进入调试状态,当前PC行高亮突出显示,源程序窗口左侧显示小圆点以标识可执行语句行。

(10)单击菜单栏“调试”→“单步运行”项或按F7快捷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单步运行程序,观察寄存器和内存单元的数据变化;(11)也可单击菜单栏“调试”→“连续运行”项或按F9快捷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开始全速运行。

在全速运行后,须暂停运行以便在待命状态查看运行结果,暂停可单击菜单栏“调试”→“暂停”项或按Esc快捷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

(12)除了单步或全速运行,还可以使用断点手段来调试程序。

单击菜单栏“调试”→“复位”项或按Ctrl+F2组合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进行复位,以便重新运行程序。

(13)设置断点后,单击菜单栏“调试”→“连续运行”项或按F9快捷键(建议单击工具栏“”按钮),使用全速运行方式,待程序运行到断点行时自动停下。

观察各个LED灯的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

5.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6.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XXXXXXXXX7.质疑、建议、问题讨论XXXXXXXXX系:信息与机电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号:田实405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2015/11/1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二单片机I/O接口应用实验—流水灯1.实验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C51程序编程和调试方法。

2)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3)掌握单片机I/O口的使用方法,如何控制I/O口来驱动LED发光二极管。

2、实验方法利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按照要求实现以下各个功能:(1)点亮板子上的第一个灯D0。

(2)点亮D0、D2、D4、D6灯,与D1、D3、D5、D7灯交替闪烁。

(3)按顺序循环移动点亮。

2.实验原理XXXXXXXXX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安装有Keil C51软件与Proteus仿真软件PC机1台;Dais-52PRO+或Dais-PRO163C实验系统一套。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利用Proteus软件设计以下电路图2-2-1。

图2-2-12)源程序设计分析设计要求,根据任务要求,绘制源程序流程图,然后使用Keil C进行源程序文件的设计与调试,观察并分析程序调试结果。

3)Proteus仿真加载目标代码至单片机中,利用Proteus硬件仿真功能,进行流水灯的仿真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4)实验箱实验步骤(1)参照图2-2-1、2-2-2,连接实验箱各个模块并仔细检查线路,确保连接无误后上电。

图2-2-2 实验箱线路连接(2)文件编译、链接的无语法错误后,装载到实验系统,观察时候成功装载的提示信息。

(3)运行程序,观察各个LED灯的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

实验完毕后,应使用暂停命令中止程序的运行。

5.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6.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XXXXXXXXX7.质疑、建议、问题讨论XXXXXXXXX系:信息与机电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号:田实405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2015/11/1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三中断优先级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单片机系统中断嵌套及中断优先级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中断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方法。

2.实验原理(1)在单片机的P1口上接有8只LED,单片机主程序控制P1口发光二极管进行同亮同灭的闪烁显示,按钮K0接至P3.2/INT0*引脚,按钮K1接至P3.3/INT1*引脚。

(2)当只单击K0按钮时,一个黑灯(8个发光二极管只有一个熄灭,其余为亮)由下向上流水显示一次,然后P1口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同亮同灭的闪烁显示;当只单击K1按钮时,一个亮灯(8个发光二极管只有一个为亮,其余为暗)由下向上流水显示一次,然后然后P1口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同亮同灭的闪烁显示;如果先单击K0按钮再单击K1按钮,一个黑灯由下向上流水显示一次后,才能再一个亮灯由下向上流水显示一次,然后再回到8个灯同亮同灭的闪烁显示状态;如果先单击K1按钮后,一个亮灯由下向上流水显示,在亮灯显示没有到达D0显示时,此时再单击K0按钮,则一个黑灯由下向上流水显示,表明执行了外中断0的高优先级中断。

一个黑灯向上流水显示完毕时,再执行一个亮灯到D0显示完毕的外中断0中断程序,从而说明高优先级的外部中断0能够把低优先级的外中断1的中断服务程序打断。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安装有Keil C51软件与Proteus仿真软件PC机1台;Dais-52PRO+或Dais-PRO163C实验系统一套。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利用Proteus软件设计以下电路图。

2)源程序设计分析设计要去,根据任务要求,绘制源程序流程图,然后使用Keil C51进行源程序文件的设计与调试,观察并分析程序调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