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合集下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谢谢观赏!
2020/11/5
16
在现代生理营养科学上,中西已逐渐趋向双方之 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明显在增 加,而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及 乳制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大大增加。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西方人的
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根据中西方饮食对 象的这一明显差异,中国人被认为具有植物性格,而 西方人具有动物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方面:西方人 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平和 闲静。的确,西方人如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他们把 整个家产往车上一抛,就踏上了冒险的征程;而中国 人则时时刻刻记挂着“家”和“根”,这种叶落归根 的观念是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联系的。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
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餐具的差异
中西饮食上最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饮食 餐具的使用上,无论是平常的家庭用餐,还 是正式的宴会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国人用筷 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 饮食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 化引导下形成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
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让人 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 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 却表现得非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 样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
此外,中国人的
餐具以瓷器为主,品
种较少,主要是碗、
盘、筷子、勺子和酒 杯等 ,大大小小、各式 各样的宴会都适用。 西方人则不同 ,烹饪的方式
多种多样 ,有炒、炸、焖、 爆、煎、烩、煮、蒸、烤、 腌、冻、拔丝、糖醋等 , 做出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 在烹饪大师的眼中 ,做菜 和制作工艺品一样有着高 深的学问 ,即使是同一道 菜 ,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 同的口味来。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五篇材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五篇材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五篇材料]第一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

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

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

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

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

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

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

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

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

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

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饮食观念
西方:西方人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搭配。

中国人:追求食物的口味,讲究一道菜要色、香、味俱全。

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

2.饮食内容——吃什么
西方:西方人以荤菜为主,注重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

在其饮食结构上西方人的食物中,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

而且专吃大块肉(牛排)、整块鸡,以肉食为主。

中国人:在以前,主食为五谷杂粮,蔬菜和肉类为辅食,素菜占主导地位,通常只在过年过节荤菜才会多一些。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在我们的餐桌上越来越多。

3.饮食方式——怎么吃
中国:不管是我们家里用餐还是正式宴席,我们都是围坐在一起,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

用我们重庆话说就是坐席。

西方:虽然也是围坐在一起,但是是分开吃的。

最典型的就是自助餐,一人一个盘子,想吃什么拿什么。

4.饮食口味
西方人吃甜食,而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中国注重口味,西方注重营养。

5.餐具
中国人:筷子,习惯同吃一盆菜。

西方:西方人大多数用金属刀叉,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单盘独碟。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总之,在饮食文化方面,中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从食物准备、烹饪、食用习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

中国秉承着“五谷为养”的传统,烹饪中着重清淡而有营养,注重滋养五脏香味,保持汤汁醇厚滑腻,美口佳饮,精致新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而西餐则重视食物的搭配、多样性、创新性和美学性,以及烹饪的工艺,使食物具有独特的口感。

但无论中西饮食文化,都重视健康饮食,且以尊重和共享美食为原则,在异域文化间以融合的态度追求“芳香之旅”,唤醒人类的口腹之欢和内心的柔软。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的差异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3.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的差异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

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

4.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

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总结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温和理智中国式中国人喝咖啡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国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和温和,正像一板一眼的民族性格一样。中国人在家煮咖啡,大多使用简便的热咖啡,此外,咖啡在中国的普及率远不如西方国家。
(2)茶道篇
茶道,中国的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茶道被推广到西方各国,其中在英国最为风靡。茶道在英国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英国人还别出心裁地把茶会作为聚会的重要形式之一。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文雅的多。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会发出一张别致含蓄的贴子。英国茶会上有规矩:面包点心自取,但茶壶始终由女主人掌握。除了茶壶之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个客人倒茶时,都会先问一下“是浓是淡”,如答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以显对客人的尊重,但切记英国茶会上没有埋头吃点心或捧杯牛奶饮。谈话是活动的中心。在茶会上,客人们既要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主人们要使场上始终保持热烈融洽的气氛,因此,茶会也可算是最能使人觉得风流倜傥,又是训练外交官的极好场地。中国茶道中国人饮茶强调“清雅”,他们极少像英国人那样在茶内添加糖块,中国人特讲究茶与茶杯的搭配,喝茶时,有时用拳头大小的茶杯,有时则是瓶盖大小的,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少办茶会,即使有,也是主人亲自给客人斟茶。但从不像英国人那样先满足客人的条件需求,他们大多只让客人品尝自己亲手泡的茶,以显示其茶道功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食材选择与烹饪方式:西方饮食注重肉类和奶制品的摄入,尤其是牛肉、猪肉和鸡肉等。

西方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烤肉、炸鸡和汉堡等快餐食品。

而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五谷杂粮和蔬果的摄入,以大米、小麦、豆类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中国菜肴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如炒、炸、蒸、煮等,注重将食材的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二、餐桌礼仪与用餐方式:西方人用餐注重个体主义,一般用刀叉和盘子,用餐时主食独立摆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食物,注重个人私有权利。

而中国人用餐时通常采用共同进餐的方式,将主食放在共同的大碗里让所有人一起分享。

中国人传统上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碗中,注重团体主义和集体意识。

三、饮食习惯与饮品选择:西方人饮食习惯午餐较重,晚餐较轻,一般不喜欢吃米饭,偏好吃面包等主食。

西方人饮食中常见的饮品有咖啡、红茶、果汁和饮料等。

而中国人则注重早餐的丰富,喜欢米饭和面食,晚餐一般较为丰盛。

中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绿茶,它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的作用。

四、礼仪与礼节:西方人在用餐时注重礼仪,如不用手抓取食物,避免发出声音等。

吃饭时西方人通常不谈论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而中国人在用餐时注重家庭和睦,习惯一家人团聚共进餐,用餐时会有较多的交谈和互动。

五、餐饮文化氛围:西方人习惯在餐厅用餐,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

西方餐厅通常会附带音乐和装饰,让顾客有舒适的用餐体验。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在家中吃饭,有的家庭还会摆上几道精心准备的菜肴,表现主人的热情款待。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饮品选择、礼仪与礼节以及餐饮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食物的看法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精品多篇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精品多篇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精品多篇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篇一1、中国传统饮食主要特点中国饮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和熟食为主。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

”说明国人把吃看得十分重,中国的饮食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及食物的味道,讲究“色、香、味、型”,中国人常用“好吃”、“不好吃”一道菜,其实其内在意思就是指这道菜的味道好还是不好,重味这一特点正是中国饮食最主要的特点。

但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更注重它的与营养,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2、西方饮食的特点相较于中国,西方饮食以生食、冷食、甜食、肉食为主,追求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西方饮食非常注重营养,西方人对“营养”的追求往往大于对“味”的追求,饮食的理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美性,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宗教信仰的差异篇二古代中国在最初的时期是没有本国宗教的,所以我们的宗教意识相对来说不是很强。

后来我国开始有了宗教,即佛教和道教。

在佛教刚刚被传入的时期,佛教的僧侣们的饮食和普通民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慢慢发展,统治者开始限制僧侣们的饮食,禁止僧侣们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

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宗教,道教在饮食方面和佛教的规定一样,也禁止信奉者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

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特别深远,大部分西方人都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教规对人们的日常饮食也有明确的规定。

通常古代的基督教徒们的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不吃肉类食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基督教徒们在饮食方面基本上没有禁止吃的食物了。

但是血类的食物还是禁止食用的,肉类食物必须是已经被屠宰完成后才可以食用。

结论篇三综上所述,饮食文化在中西方各个国家间的往来交际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不同方面产生的差异,并且对此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但使人们在接触到类似问题时,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还能让人们更好的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表现方式,而且能够增长中西方各国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中西方各国人民在交际时,避免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造成不恰当的行为举止而产生的误解和尴尬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

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

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

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

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

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

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

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

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

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

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用餐礼仪存在差异,中国宴会主要体现出尊卑有序,而西方更多的是自由平等,更加尊重女性。

在旧中国,长期以来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并且女性地位不高,所以形成了“南尊北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或年长者首先入座首席,并且在宴会上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

但随着科学文化进步,中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而在西方,一般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尊贵的客人一般安排在主人的右侧。

并且由于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在宴会中女士优先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

中西饮食内容存在差异,中餐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

中国人主张素食主义,在中国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故西方人往往会吃整块牛肉整只鸡。

荤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西饮食在观念、礼仪、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但这都是相对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饮食文化的交流也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在不断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中也必将出现新的特色。

它一方面将更有助于中华饮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另一方面必将促进中华饮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