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有理数的除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有理数的除法公开课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有理数的除法公开课精品教案
(4)(-12)÷(-4)÷(-1 );
(5)(- )×(- )÷(-0.25).
二 、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法,再算法。
例2计算下列各题,从对(3)(4)(5)的解决中你能发现什么?
(1)(-36 )÷9;(2)(-125 )÷(-5);
(3)-2.5÷ ×(- );
(4)(-12)÷(-4)÷(-1 );
对左边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遇到问题学生可以提出,然后由同学补充完善,从对(3)(4)(5)的解决中不难发现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学生自己归纳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除法
例2计算下列各题,从对(3)(4)(5)的解决中你能发现什么?
(1)(-36 )÷9;
(2)(-125 )÷(-5);
(3)-2.5÷ ×(- );
1.4.2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 探索有理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法则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体会与乘法法则的类比关系,从而对问题思考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
练习法
辅助准备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8)÷(—1.4)、2) 2+(—8)÷2
(5)(- )×(- )÷(-0.25).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除法》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有理数除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四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

学习有理数除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易,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经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过程,会烂熟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知道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根据例外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求商。

教学思想:转化思想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与手段采用“观察——猜想——验证——类比——归纳”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学法指导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有理数的除法2、温故而知新(1)多媒体出示:倒数的定义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2)多媒体出示: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以表格形式出现原数-570-1倒数(3)温故而知新:提问乘法法则并出两道乘法运算题计算(﹣4)×(﹣2)= 3×(﹣5)=学生很简易做出。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除法》知识点精讲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除法》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1)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即a÷b=a×1/b(b≠0)。

(2)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知识点2: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除转乘,确定符号。

知识点3: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级运算中,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知识点4.有理数的除法考点精讲1.4.2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1(课本P3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1/b(b≠0)2、有理数除法法则2(课本P34)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化简分数(课本P35)-45/-12=(-45)÷(-12)=45÷12=15/44、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5、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的符号键(-)可以用来表示负数的符号。

用计算器计算:(-1.7)×4-(-2.6)÷(-4)-7.45(如图1.4-1)有理数的除法(习题)1.4.2有理数的除法(-6.5)÷0.13(7/4-7/8-7/12)÷(-7)(-7)÷(7/4-7/8-7/12)(-9)×(-11)÷8÷(-125)42×(-2/7)+(-5/4)÷(-0.25)(2)化简下列分数:-42/7,4/-16,-54/-8,-60/25(3)小商店一周的利润是1400元,平均每天的利润是元;小商店一周共亏损840元,平均每天的利润是元。

(4)用“>”“<”或“=”填空:如果a<0,b>0,那么a/b 0,如果a>0,b<0,那么a/b 0,如果a<0,b<0,那么a/b 0,如果a=0,b≠0,那么a/b 0。

初一数学-第七讲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初一数学-第七讲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第七讲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知识要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① 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② 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③ 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等于0;0不能作除数!2. 1和1-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即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两个,是1±。

3. 1除以非零数,得到它的倒数。

【经典例题】【例1】求下列各数的倒数和负倒数。

①2 ② 431- ③ 20% ④ )0,0(21><-b a ba【例2】计算:① )5()25(-÷- ② )611(431-÷③ )4(4115.2-⨯÷- ④ )85()145()712(-⨯-÷-⑤3)522()213()53(÷-÷-⨯- ⑥3482773⎛⎫⎛⎫÷-⨯÷- ⎪ ⎪⎝⎭⎝⎭⑦ )241()1258343(-÷-- ⑧ )1312()173()1312(1715-÷-+-÷【例3】计算 ① .,14)31415161(m m 求=÷-+- ②11112134---【例4】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计算:⎪⎭⎫ ⎝⎛-+-÷⎪⎭⎫ ⎝⎛-526110132301 ”,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经过仔细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这个问题: 小明的解法:原式=⎥⎦⎤⎢⎣⎡⎪⎭⎫⎝⎛+-⎪⎭⎫ ⎝⎛+÷⎪⎭⎫ ⎝⎛-521016132301=⎪⎭⎫ ⎝⎛-÷⎪⎭⎫ ⎝⎛-2165301 =3301⨯-=101- 小红的解法:原式的倒数=⎪⎭⎫ ⎝⎛-÷⎪⎭⎫ ⎝⎛-+-301526110132=()30526110132-⨯⎪⎭⎫⎝⎛-+- =-20+3-5+12=-10 故原式=101-①你觉得 的解法更好.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计算:⎪⎭⎫⎝⎛-+-÷⎪⎭⎫ ⎝⎛-723214361421。

9.有理数的除法(1)

9.有理数的除法(1)

有理数的除法【目标导航】1. 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 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 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预习引领】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2.两个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运算,小学数的运算范围是怎样的?4.在有理数范围内又怎样进行除法运算呢?这节课共同研究有理数的除法.5.怎样计算8÷(-4)呢?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4)=8 ∴8÷(-4)=-2∵8⎪⎭⎫⎝⎛-⨯41=-2 ∴8÷(-4)=8⎪⎭⎫ ⎝⎛-⨯41 同样可得:-9÷23=-9×32(-12)÷(-4)=(-12)⎪⎭⎫⎝⎛-⨯41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仍有除以a (≠a 0)可以转化为乘a1归纳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ba b a 1⋅=÷0(≠b 因为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符号相同,所以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还有另一种说法: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例1 计算:()1()936÷- ; ()2 ;()3 ()4注:一般被除数的绝对值能整除除数的绝对值时用第二个除法法则较简便. 练习:计算:()()()7631-÷- ()()802-÷()()522603÷- ()()75.1874-÷⎪⎭⎫⎝⎛-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312- (2)1545--(3)3612-练习:化简下列分数:(1)1854- (2)147-- (3)80-知识点二: 乘除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例3 计算:(1)-313÷213⨯(-2)(2)-34×(-112)÷(-214)练习:(1)()()⎪⎭⎫ ⎝⎛-÷-÷-511412(2)()25.05832-÷⎪⎭⎫⎝⎛-⨯⎪⎭⎫ ⎝⎛-(2)()74431165156⨯⎪⎭⎫ ⎝⎛-÷⎪⎭⎫ ⎝⎛-⨯-例4 化简b ba a +(ab ≠0)的所有可能的值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点拨:本题含有绝对值符号,故要考虑a 、b的正负情况.当a >0时,a 1aa =;当a <0时,1aa=-.小结:本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有2种方法,•一是根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是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课堂操练】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2.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_.3.计算: (1) 0÷(-3)=_________ ;(2) )89(1-÷-=_________ ; (3) -5÷(-5)=_________ ; (4) -43)34(-÷=_________ .4.化简: (1) 721-=___ ; (2) -824=___ ; (3)()824---=___ ; (4)25.075.0-=___ ;(5)1527-=___ ; (6) 3432-=___ .5.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零________倒数.(填“有”或“没有”).6.如果甲数除以乙数的商为0,那么一定是( )A.甲、乙两数都为零B.乙数为零,而甲数不为零C.甲数为零,而乙数不为零D.乙数为零,而甲数不一定为0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于-1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B.大于1的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C.一个数的倒数不能等于它本身D.a (a ≠0)的倒数是a1 8.计算:⑴ 911811÷⎪⎭⎫ ⎝⎛- ⑵⎪⎭⎫ ⎝⎛-÷315327⑶()25.2833-÷⎪⎭⎫ ⎝⎛- ⑷25272550÷- (5)()723628÷-⨯ (6)341121353÷⎪⎭⎫ ⎝⎛-÷⎪⎭⎫ ⎝⎛-⨯⎪⎭⎫ ⎝⎛-⎪⎭⎫ ⎝⎛-÷315327()25.2833-÷⎪⎭⎫ ⎝⎛-⎪⎭⎫⎝⎛-÷⎪⎭⎫ ⎝⎛-352512【课后盘点】1.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这两个数( ) A.都是负数 B.都是正数 C.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两数同号2.如果()()110x y +÷-=,那么( ) A.0=x B.0=y C.1-=x 或1≠y D. 1-=x 且1≠y3.若0<ac ,cab ≥0,则有( )A.b ≥0B.b >0C.b ≤0D.b <04.⎪⎭⎫ ⎝⎛-522÷3×31=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零不能作除数B.互为倒数的两数乘积等于1C.零没有倒数D.1除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 6. 的倒数等于本身, 的相反数等于本身, 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 等于本身,一个数除以 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7.计算题: ⑴ 15(2)()714-÷-⑵ )711(875.3-÷÷⑶ )145()7(23-÷-÷-⑷ 33157-÷+÷-()()()713(5)1(10)(3)(3)834÷-⨯-÷-(6)9(11)3(3)-⨯-÷÷-⑺()()47124748⨯-÷÷-⑻()89441281÷⎪⎭⎫⎝⎛-⨯÷-⑼⎪⎭⎫⎝⎛-÷⨯⎪⎭⎫ ⎝⎛-÷715747328.计算题 ⑴ )711()322()324(-÷-÷-⑵ 7)412(54)721()5(÷-⨯⨯-÷-⑶ )1()2.4()6.5(0)1(1-⨯---÷+-÷⑷ )216132(181-+÷⑸ (-2)313()5(21-⨯-÷)⑹ )25.0()58(32-÷-⨯-⑺ )533(9441272-÷⨯⨯-⑻ )52(4.1431)6.0(43321-⨯÷⨯-⨯÷-9.计算:⑴ 45)53()125(⨯-÷-⑵ )412()211()43(+÷-⨯-⑶ )25.0()53()321(-÷-÷-⑷ 143)91()121(317÷+÷-⨯⑸ )6()7636(-÷-⑹ )2(9449)8110(-÷⨯÷-⑺ ⎥⎦⎤⨯⎢⎣⎡-÷÷--511)3132(433)2113(⑻ )145()2(52825-⨯-÷+-设计:韦业纯10.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为1,求3x -(a +b +cd )-x .11.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求||a ab +1||b -2||bc bc(2)比较a +b ,b +c ,c -b 的大小,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课外拓展】1.联欢会上,小红按照4个红气球,3个黄气球,2•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会场,第52个气球的颜色是2.已知 a b c <0,a <c ,ac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0, b >0 ,c <0B. a <0 ,b <0,c >0C. a <0 ,b >0, c >0D. a >0,b <0,c <03.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整数的积等于 .4.n 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负因数的个数是( )A. n 个B.奇数个C.偶数个D.1个5.若2006个有理数相乘,其积为0,则这2004个数中( )A .最多有一个数为0B .至少有一个数为0C .恰好有一个数为0D .均为06.计算下列各式: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你能直接写出11111111111111⨯的结果吗?【趣味数学】以前有一个农民,他有17只羊,临终前,他嘱咐把羊分给三个儿子,他说:“大儿子分一半,二儿子分13,小儿子分14 ,但是不允许把羊杀死或者卖掉”.三个儿子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分,你能他们分吗?一家公司为了开发某种产品,需要每年向银行存款或取款,到今年,•存取款结果正好为零.如果把向银行的存款数(万元)记为正数,那么向银行的取款数(万元)就应当记为负数;如果把现在起向后的时间(年)记为正数,那么把现在起向前的时间(年)记为负数,在这个问题中,(1)(-100)÷4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2)(-100)÷(-4)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仿照上题,请你举一个实例,使问题的数量为:(1)16÷(-2) (2)(-10)÷(-2)设计:韦业纯资料采撷大数学家维纳的故事维纳(1894─1964)是最早在美洲数学界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维纳早期在英国,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长达25年.他是校园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与他套近乎.有一次一个学生问维纳怎样求解一个具体问题,维纳思考片刻就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位学生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是问他“方法”.维纳说:“可是,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思考片刻,他微笑着随即写出了另一种解法.维纳最有名的故事是有关搬家的事.一次维纳乔迁,妻子熟悉维纳的个性,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还找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新居的地址,并用新居的房门钥匙换下旧房的钥匙.第二天维纳带着纸条和钥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问他一个数学问题,维纳把答案写在那张纸条的背面递给人家.晚上维纳习惯性地回到旧居.他很吃惊,家里没人.从窗子望进去,家具也不见了.掏出钥匙开门,发现根本对不上.于是他使劲拍了几下门,随后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发现街上跑来一个小女孩.维纳对她讲:“小姑娘,我真不走运.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钥匙插不进去.”小女孩说道:“爸爸,没错,妈妈让我来找你.”有一次维纳的一个学生看见维纳正在邮局寄东西,很想介绍一番.在麻省理工学院真正能与维纳直接说上几句话、握握手,还是十分难得的.但这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接近他才好.这时,只见维纳来来回回踱着步,陷于沉思之中.这位学生更担心了,生怕打断了先生的思维,而损失了某个深刻的数学思想.但最终还是鼓足勇气,靠近这个伟人:“早上好,维纳教授!”维纳猛地一抬头,拍了一下前额,说道:“对,维纳!”原来维纳正欲往邮签上写寄件人姓名,但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有理数的除法【目标导航】【预习引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答案:正;负;除;0例3计算:答案:⑴原式=-4;⑵原式=36 125;⑶原式=233316-⨯=2316-;⑷原式=23489⨯=2318注:一般被除数的绝对值能整除除数的绝对值时用第二个除法法则较简便. 练习:计算:答案:⑴原式=9;⑵原式=0;⑶原式=-25;⑷原式=1 2例4化简下列分数:答案:⑴原式=-4;⑵原式=3;⑶原式=1 3 -练习:化简下列分数:答案:⑴原式=-3;⑵原式=12;⑶原式=0知识点二: 乘除混合运算例3计算:答案:⑴原式=103237⨯⨯=207;⑵原式=334429-⨯⨯=12-练习:答案:⑴原式=3115⎛⎫÷-⎪⎝⎭=-52;⑵原式=28435-⨯⨯=6415-⑶原式=2144561677-⨯⨯⨯=-24例4答案:C【课堂操练】1.答案: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2. 答案:正;负;除3.计算:答案:⑴原式=0;⑵原式=89;⑶原式=1;⑷原式=9164.化简:答案:⑴原式=-3;⑵原式=-3;⑶原式=3;⑷原式=-3;⑸-95;⑹-125、答案:±1;没有;6.答案:C;7.答案:C8.计算:答案:⑴原式=99810-÷=-8180;⑵原式=233316-⨯=2316-;⑶原式=2743892⨯=;⑷原式=-2227;⑸原式=-14;⑹原式=374114525325-⨯⨯⨯=-【课后盘点】1. 答案:D2. 答案:D3.答案:A4. 答案:415-5. 答案:D6.答案:±1;0;非负数;1;-17.计算题:答案:⑴原式=6;⑵原式=787278-⨯⨯=-3.5⑶原式=-35;⑷原式=359;⑸原式=15110418103156-⨯⨯⨯=-;⑹原式=-11;⑺原式=4;⑻原式=2⑼原式=747142373627⨯⨯⨯=8.计算题答案:⑴原式=14379838864-⨯⨯=-;⑵原式=7491519547-⨯⨯⨯⨯=-;⑶原式=-1+0-4.2=-5.2;⑷原式=1413()18666÷+-=113186⨯=;⑸原式=511052533-⨯⨯=-;⑹原式=286443515-⨯⨯=-;⑺原式=94572204918⨯⨯⨯=;⑻原式=543752335475-⨯⨯⨯⨯⨯=23-9.计算:答案:⑴原式=125144=;⑵原式=12;⑶原式=551004339-⨯⨯=-;⑷原式=2211477931233-⨯⨯⨯=-;⑸原式=167;⑹原式=8144118992⨯⨯⨯=;⑺原式=1311(4)3(1)12435⎡⎤-÷÷-⨯⎢⎥⎣⎦=927362445⎛⎫÷⨯⨯⎪⎝⎭=9445202273627⨯⨯⨯=;设计:韦业纯10.答案:解:根据题意得0a b+=,1cd=,1x=±,当1x=时,原式=3111--=;当1x=-时,原式=-3113-+=-,所以原式的值为-1或-3。

初一有理数除法法则

初一有理数除法法则

初一有理数除法法则有理数除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对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的规则和原则。

在初一阶段,我们需要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本文将介绍初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相关知识。

一、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形式表示。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两类。

二、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1. 除以正数:如果一个有理数除以一个正数,其结果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相同。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12除以3的结果为4。

2. 除以负数:如果一个有理数除以一个负数,其结果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相反。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12除以-3的结果为-4。

3. 被除数为0:任何一个有理数除以0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0不能作为除数。

4. 0除以任何数:0除以任何非零数的结果都是0。

5. 两个负数相除:两个负数相除的结果是正数。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

6. 两个正数相除:两个正数相除的结果是正数。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

7. 正数除以负数:正数除以负数的结果是负数。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

8. 负数除以正数:负数除以正数的结果是负数。

例如,-12除以3的结果为-4。

三、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实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应用:1. 例题一:计算-15除以3。

根据除以正数的法则,结果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相同,所以-15除以3的结果为-5。

2. 例题二:计算-15除以-3。

根据两个负数相除的法则,结果是正数,所以-15除以-3的结果为5。

3. 例题三:计算15除以-3。

根据正数除以负数的法则,结果是负数,所以15除以-3的结果为-5。

4. 例题四:计算0除以5。

根据0除以任何数的法则,结果都是0,所以0除以5的结果为0。

四、总结初一有理数除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必须遵守的规则。

七年级初一数学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除法

七年级初一数学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解读:有理数的除法一、关于有理数的除法知识点一: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 ÷b =a × 1b(b ≠0). (2)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温馨提示: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选用第二法则较简便;而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则通常选用第一法则.例1 计算:(1)()()644-÷-; (2)37521446⎛⎫⎛⎫⎛⎫÷-÷-÷- ⎪ ⎪ ⎪⎝⎭⎝⎭⎝⎭. 析解:两个数的除法运算,应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把被除数和除数的绝对值相除;多个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应先转化为乘法运算.解:(1)原式=()644+÷=16;(2)原式=14462375⎛⎫⎛⎫⎛⎫⨯-⨯-⨯- ⎪ ⎪ ⎪⎝⎭⎝⎭⎝⎭=14462375⎛⎫-⨯⨯⨯ ⎪⎝⎭=325-.知识点二: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的概念:与小学学过的互为倒数的概念一样,即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和13,5-和15-,56-和65-分别互为倒数.一般的,当0a ≠时,a 与1a互为倒数. 对倒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零没有倒数;(2)正数的倒数仍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3)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4)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后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知识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二、关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于乘除混合运算问题,我们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若有括号的应先做括号里面的.例2 计算(-81)÷214×49÷(-15).分析:将除法先统一成乘法,再利用约分来简化计算.解:(-81)÷214×49÷(-15)=81×49×49×115=1115.说明: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必须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像(-81)÷214×49=-81÷94×49=-81,这样计算是错误的.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c2<bc2,则a<b B.若ab<c,则a<b cC.若a﹣b>a,则b>0 D.若ab>0,则a>0,b>0 【答案】A【解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若ac2<bc2,则a<b,正确;B、若ab<c,则a<bc,错误;C、若a﹣b>a,则b<0,故错误;D、若ab>0,则a>0,b>0或a<0,b<0,故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度不大.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8cm B.8cm,7cm,15cm C.5cm,5cm,11cm D.13cm,12cm,20cm【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3+4<8,故以这三根木棒不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8+7=15,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5+5<11,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12+13>20,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如果点M(a+3,a+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那么点M的坐标为()A.(0,-2)B.(2,0)C.(4,0)D.(0,-4)【答案】B【解析】∵点M(a+3,a+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a+1=0,解得a=−1,所以,a+3=−1+3=2,点M的坐标为(2,0).故选B.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1,则它的周长为()A.21 B.21或27 C.27 D.2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腰取5,则底边为11,但5+5<11,不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当腰取11,则底边为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另外一边为11,然后计算周长.解:当腰取5,则底边为11,但5+5<11,不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不存在;当腰取11,则底边为5,则三角形的周长=11+11+5=1.故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5.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整个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人民币,72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2×109B.7.2×109C.7.2×1010D.0.72×1011【答案】C【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解:72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7.2×10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6.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的示意图,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81,则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A.3 B.27 C.9 D.1【答案】A【解析】根据运算程序进行计算,然后得到规律从第4次开始,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然后解答即可.【详解】第1次,12×81=27, 第2次,12×27=9, 第3次,12×9=3, 第4次,12×3=1, 第5次,1+2=3,第6次,12×3=1, …,依此类推,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2019是奇数,∴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根据运算程序计算出从第4次开始,偶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1,奇数次运算输出的结果是3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方程组35223x y k x y k +=+⎧⎨+=⎩的解满足x + y = 2 ,则k 的值为( ) A .4B .- 4C .2D .- 2 【答案】A【解析】方程组中两方程相减消去k 得到关于x 与y 的方程,与x+y=2联立求出解,即可确定出k 的值.【详解】35223x y k x y k ++⎧⎨+⎩=①=②, ①-②得:x+2y=2,222x y x y +⎧⎨+⎩== , 解得20x y ⎧⎨⎩==, 则k=2x+3y=4,故选A .【点睛】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8.下列调查活动中适合使用全面调查的是( )A .某种品牌手机的使用寿命B .全国植树节中栽植树苗的成活率C .了解某班同学课外阅读经典情况D .调查“厉害了,我的国”大型电视记录片的收视率【答案】C【解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一一判断解答.【详解】A. 某种品牌手机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故A 选项错误;B.全国植树节中栽植树苗的成活率,适合抽样调查,故B 选项错误;C.了解某班同学的课外阅读经典情况,适合使用全面调查,故C 选项正确;D.调查“厉害了,我的国”大型记录电影在线收视率,适于抽样调查,故D 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难度不大 9.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30x a x -≥⎧⎨-<⎩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值可以是( ) A .-2B .-1C .0D .1【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解不等式组030x a x -≥⎧⎨-<⎩, 得 3x a x ≥⎧⎨<⎩,所以解集为3a x ≤<; 又因为不等式组030x a x -≥⎧⎨-<⎩,有3个整数解,则只能是2,1,0, 故a 的值是0.故选C.10.如图,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 表示时间,y 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错误的是( )A .体育场离张强家3.5千米B .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C .体育场离早餐店1.5千米D .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小时【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由函数图象可知,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故A 选项正确;B 、由图象可得出张强在体育场锻炼30-15=15(分钟),故B 选项正确;C 、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体育场离早餐店2.5-1.5=1(千米),故C 选项错误;D 、∵张强从早餐店回家所用时间为95-65=30(分钟),距离为1.5km ,∴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1.5÷0.5=3(千米/时),故D 选项正确.故选C .考点:函数的图象.二、填空题题11.若长度分别是4、6、x 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答案】2<x<10【解析】试题解析:6446,x -<<+210.x ∴<<故答案为:210.x <<点睛: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2.现有2张大正方形纸片A ,2张小正方形纸片B ,5张小长方形纸片C ,这9张纸片恰好拼成如图所示的大长方形,已知大长方形的周长为42,面积为107,则1张小长方形纸片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答案】9【解析】设小长方形纸片C 的的长为x ,宽为y ,根据大长方形的周长为42,面积为107列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设小长方形纸片C 的的长为x ,宽为y ,有题意得()()()2224222107x y x y x y x y ⎧+++=⎪⎨++=⎪⎩, 解之得79x y xy +=⎧⎨=⎩, 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设两个未知数,并找出两个能代表题目数量关系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13.观察下列各式:(x+5)(x+6)=x 2+11x+30;(x ﹣5)(x ﹣6)=x 2﹣11x+30;(x ﹣5)(x+6)=x 2+x ﹣30;(x+5)(x ﹣6)=x 2﹣x ﹣30;其中的规律用公式表示为_____.【答案】(x+m )(x+n )=x 2+(m+n )x+mn【解析】根据规律乘积中的一次项系数是两因式中常数项的和,乘积中的常数项是常数项的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观察下列各式:(x+5)(x+6)=x 2+11x+30;(x ﹣5)(x ﹣6)=x 2﹣11x+30;(x ﹣5)(x+6)=x 2+x ﹣30;(x+5)(x ﹣6)=x 2﹣x ﹣30;其中的规律用公式表示为(x+m )(x+n )=x 2+(m+n )x+mn ,故答案为:(x+m )(x+n )=x 2+(m+n )x+mn【点睛】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4.已知435x y -=,用x 表示y ,得y _____________. 【答案】453x y -= 【解析】把x 看做已知数求出y 即可. 【详解】 435x y -=453x y -∴= 故答案为453x y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5.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721x m x -<⎧⎨-≤-⎩只有4个正整数解,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78m <≤【解析】首先解两个不等式,根据不等式有4个正整数解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 的不等式组,从而求得m 的范围.【详解】0721x m x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m解不等式②得:x≥4∵原不等式组只有4个正整数解,故4个正整数解为;4、5、6、7∴78m <≤故答案为:78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正确求解不等式组,并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所示,把ABC △的三边BA 、CB 和AC 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将得到的点A '、B '、C '顺次连接成A B C ''',若ABC △的面积是5,则A B C '''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1【解析】连接AB '、BC '、CA ',由题意得:AB AA =',BC BB =',AC CC =',由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出△AA B ''的面积ABB =∆'的面积ABC =∆的面积BCC =∆'的面积AAC =∆的面积=△BB C '的面积=△A C C ''的面积5=,即可得出△A B C '''的面积.【详解】解:连接AB '、BC '、CA ',如图所示:由题意得:AB AA =',BC BB =',AC CC =',∴△AA B ''的面积ABB =∆'的面积ABC =∆的面积BCC =∆'的面积=△AA C '的面积=△BB C ''的面积=△A C C ''的面积5=,∴△A B C '''的面积5735=⨯=;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17.若216x m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_【答案】±1 【解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可确定出m 的值.【详解】解:∵多项式222164x mx x m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m =±2×1×4,即m =±1, 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让书香溢满校园”读书活动,以提升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九年级(1)班数学活动小组对本年级600名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根据所得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每组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九年级(1)班每天阅读时间在0.5 h 以内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九年级(1)班有________名学生.(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除九年级(1)班外,九年级其他班级每天阅读时间为1~1.5 h的学生有165人,请你补全扇形统计图.(4)求该年级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1 h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 (1)50;(2)见解析;(3)见解析;(3)246人.【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0~0.5小时的人数和百分比,用除法可求解;(2)根据总人数和已知各时间段的人数,求出九年级(1)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0.5~1 h的人数,画图即可;(3)根据除九年级(1)班外,九年级其他班级每天阅读时间为1~1.5 h的学生有165人,除以总人数得到百分比,即可画扇形图;(4)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出其它班符合条件的人数,再加上九年级(1)班符合条件的人数即可.试题解析:(1)4÷8%=50(2)九年级(1)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0.5~1 h的有50-4-18-8=20(人),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3)因为除九年级(1)班外,九年级其他班级每天阅读时间在1~1.5 h的学生有165人,所以1~1.5 h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65÷(600-50)×100%=30%,故0.5~1 h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为1-30%-10%-12%=48%,补全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4)该年级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1 h的学生有(600-50)×(30%+10%)+18+8=246(人).19.进入六月以来,西瓜出现热卖.佳佳水果超市用760元购进甲、乙两个品种的西瓜,销售完共获利360元,其进价和售价如表:甲品种乙品种进价(元/千克) 1.6 1.4售价(元/千克) 2.4 2(1)求佳佳水果超市购进甲、乙两个品种的西瓜各多少千克?(2)由于销售较好,该超市决定,按进价再购进甲,乙两个品种西瓜,购进乙品种西瓜的重量不变,购进甲品种西瓜的重量是原来的2倍,甲品种西瓜按原价销售,乙品种西瓜让利销售.若两个品种的西瓜售完获利不少于560元,问乙品种西瓜最低售价为多少元?【答案】(1)300千克,200千克;(2)1.1元/千克.【解析】(1)设佳佳水果超市购进甲品种西瓜x千克,购进乙品种西瓜y千克,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结合总利润=每千克的利润×数量,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设乙品种西瓜的售价为m元/千克,根据总利润=每千克的利润×数量结合售完获利不少于560元,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设佳佳水果超市购进甲品种西瓜x千克,购进乙品种西瓜y千克,依题意,得:1.6 1.4760(2.4 1.6)(2 1.4)360x yx y+=⎧⎨-+-=⎩,解得:300200 xy=⎧⎨=⎩.答:佳佳水果超市购进甲品种西瓜300千克,购进乙品种西瓜200千克.(2)设乙品种西瓜的售价为m元/千克,依题意,得:300×2×(2.4﹣1.6)+200×(m﹣1.4)≥560,解得:m≥1.1.答:乙品种西瓜最低售价为1.1元/千克.【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0.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2×12网格中,给出了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AB与BC,且四边形ABCD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AC.(1)试在图中标出点D,并画出该四边形的另两条边;(2)将四边形ABCD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得到的四边形A′B′C′D′.【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画出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D 即可解决问题.(2)将四边形ABCD 各个点向下平移5个单位即可得到四边形A′B′C′D′.【详解】(1)点D 及四边形ABCD 的另两条边如图所示.(2)得到的四边形A′B′C′D′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平移变换、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图形的平移实际是点在平移. 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D BC ,点P 在直线CD 上运动(点P 和点C ,D 不重合,点P ,A ,B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若记DAP ∠,APB ∠,PBC ∠分别为α∠,β∠,γ∠.图1 图2 图3(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CD 上运动时,写出α∠,β∠,γ∠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2)如图2,如果点P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运动,探究α∠,β∠,γ∠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BI 平分PBC ∠,AI 交BI 于点I ,交BP 于点K ,且:5:1PAI DAI ∠∠=,20APB ︒∠=,30I ︒∠=,求PAI ∠的度数.【答案】(1)βαγ∠=∠+∠;(2)见解析;(3)50°.【解析】(1)过点P 作//PE A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分当点P 运动到直线AB 左侧时和当点P 运动到直线AB 右侧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外角定理即可求解;(3)根据BI 平分ABC ∠,可设PBI CBI x ∠=∠=,则2CBP x ∠=,由//AD BC ,得到2DHP CBP x ∠=∠=,又BKI AKP ∠=∠,得到3020PAI x ︒︒∠=+-10x ︒=+,再根据:5:1PAI DAI ∠∠=,得到11255DAI PAI x ︒∠=∠=+,由DHF ∠是APH ∆的外角,可得DHP PAH APB ∠=∠+∠,即12210205x x x ︒︒︒=++++,故可求出x 即可求解.【详解】(1) βαγ∠=∠+∠.图1理由如下:过点P 作//PE AD ,如图1 ,//PE AD ,APE α∴∠=∠,//AD BC ,//PE BC ∴,BPE γ∴∠=∠,APE BPE βαγ∴∠=∠+∠=∠+∠;(2)当点P 运动到直线AB 右侧时,//AD BC ,1PBC ∴∠=∠,而1PAD APB ∠=∠+∠,APB PBC PAD ∴∠=∠-∠,即βγα∠=∠-∠.当点P 运动到直线AB 左侧时,//AD BC ,2PBC ∴∠=∠,而2PAD APB ∠=∠+∠,APB PAD PBC ∴∠=∠-∠,即βαγ∠=∠-∠.(3)如图,点P 在50PAI ∠=. BI 平分ABC ∠,可设PBI CBI x ∠=∠=,则2CBP x ∠=,//AD BC ,2DHP CBP x ∴∠=∠=,20APB ︒∠=,30I ︒∠=,BKI AKP ∠=∠,3020PAI x ︒︒∴∠=+-10x ︒=+,又:5:1PAI DAI ∠∠=, 11255DAI PAI x ︒∴∠=∠=+,DHF ∠是APH ∆的外角,DHP PAH APB ∴∠=∠+∠,即12210205x x x ︒︒︒=++++,解得40x =,401050PAI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的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与内角和定理.22.如图,在ABC ∆中,CD 垂直AB ,垂足为D ,ABC ∠的平分线BP 交CD 于点P .(1)若20BCD ∠=︒,求PBC ∠的度数;(2)若BCD α∠=,求BPD ∠的度数.【答案】(1)35PBC ∠=︒;(2)1452BPD α∠=︒+. 【解析】(1)由CD 垂直AB ,可得直角,由BP 平分ABC ∠,可得PBC PBD ∠∠=,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BC ∠,进而求出PBC ∠;(2)方法同(1),只是角度用α表示,最后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BPD ∠即可.【详解】解:(1)CD AB ⊥,CDB CDA 90∠∠∴==︒,BCD 20∠=︒,ABC 902070∠∴=︒-︒=︒,又BP 平分ABC ∠,1PBC PBD ABC 352∠∠∠∴===︒, 答:PBC 35∠=︒;(2)CD AB ⊥,CDB CDA 90∠∠∴==︒,BCD α∠=,ABC 90α∠∴=︒-,又BP 平分ABC ∠,()11PBC PBD ABC 90α22∠∠∠∴===︒-, ()11BPD PBC PCB 90αα45α22∠∠∠∴=+=︒-+=︒+,答:1BPD 45α2∠=︒+.【点睛】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意义、垂直的意义等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在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注意掌握.23.某镇道路改造工程,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完成.甲工程队单独施工比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多用30天完成此项工程,甲工程队30天完成的工程与甲、乙两工程队10天完成的工程相等.(1)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2)如果甲工程队施工每天需付施工费1万元,乙工程队施工每天需付施工费2.5万元,甲工程队至少要单独施工多少天后,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完成剩下的工程,才能使施工费不超过64万元?【答案】(1)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60天和30天;(2)甲工程队至少单独施工36天.【解析】(1)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的天数为x ,则甲单独完成需要(x+30)天,根据题意即可列出分式方程进行求解;(2)设甲单独施工y 天,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 【详解】(1)设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的天数为x ,则甲单独完成需要(x+30)天, 根据题意得301110()3030x x x =⋅+++, 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故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60天和30天;(2)设甲单独施工y 天,根据题意得6011603011 3.564y y -⨯+⨯≤+ 解得y ≥36,故甲工程队至少单独施工36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进行求解.24.解不等式组5178(1)1062x xxx-<-⎧⎪⎨--≤⎪⎩①②并写出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答案】-3<x≤2,图见解析【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取公共解集,最后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解:解不等式①,得:x>-3,解不等式②,得:x≤2,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公共解集的取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5.已知23x y-=,222413x xy y-+=.求下列各式的值:(1)xy.(2)222x y xy-.【答案】(1)2 (2)6【解析】(1)首先将23x y-=两边平方,即可得22449x y xy+-=,再减去222413x xy y-+=可得xy的值.(2)首先将222x y xy-因式分解,提取xy,则可得(2)xy x y-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23x y-=∴22449x y xy+-=22224492413x y xyx xy y⎧+-=∴⎨-+=⎩两式相减可得:2xy =(2)222x y xy -=(2)xy x y -=2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关键在于凑的思想应用.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在△ABC中,∠C=78°,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282°B.180°C.360°D.258°【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3+∠4,根据邻补角的概念计算即可.【详解】如图:∵∠C=78°,∴∠3+∠4=180°﹣78°=102°,∴∠1+∠2=360°﹣(∠3+∠4)=25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在“幻方拓展课程”探索中,小明在如图的3×3方格内填入了一些表示数的代数式,若图中各行、各x y=()列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则2A .2B .4C .6D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代入2x y 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得 26022002y y y x y y -++=++⎧⎨-+=++⎩, 解之得82x y =⎧⎨=⎩, ∴x-2y=8-4=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及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是解此题的关键.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放入6个全等的小矩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为a ,宽为b ,则可得方程组( )A .3164a b a b +=⎧⎨-=⎩B .31624a b a b +=⎧⎨-=⎩C .2164a b a b +=⎧⎨-=⎩D .21624a b a b +=⎧⎨-=⎩【答案】A 【解析】设小矩形的长为a ,宽为b ,根据矩形的性质列出方程组即可.【详解】解:设小矩形的长为a ,宽为b ,则可得方程组3164a b a 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4.如果点P(m﹣1,4﹣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m>1 B.m>2 C.2>m>1 D.m<2【答案】B【解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m﹣1,4﹣1m)在第四象限,∴10420mm-⎧⎨-⎩>①<②,解不等式①得,m>1,解不等式②得,m>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m>1,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5.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B【解析】根据x轴上的坐标特点求出n,再判断点B所在象限.【详解】∵点A(-2,n)在x轴上,∴n=0,∴B(-1,1),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6.若多边形的内角和大于90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最小为()A.9 B.8 C.7 D.6【答案】B【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20°列出不等式,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n﹣2)×120°>900°,解得n>1.该多边形的边数最小为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熟记公式并列出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7.如果a>b,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c>bc B.5﹣a<5﹣b C.a﹣5<b﹣5 D.a2>b2【答案】B【解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A、当c<0时,ac<bc,故A不符合题意;B、两边都乘﹣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a<﹣b,两边都加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5﹣a<5﹣b,故B符合题意;C、两边都减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当﹣1>a>b时,a2<b2,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数不等于0,而且必须先确定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8.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华为某型号手机电池待机时间的调查B.对全国中学生观看电影《流浪地球》情况的调查C.对中央电视台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满意度的调查D.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零部件安全性的调查【答案】D【解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解:A.对华为某型号手机电池待机时间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B.对全国中学生观看电影《流浪地球》情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C.对中央电视台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满意度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D.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零部件安全性的调查,需要进行全面调查;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9.已知: 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 ,令关于的函数(是正整数),例:=1,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D.或1【答案】C【解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做出判断.【详解】A. ==0-0=0,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所以,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 ,当k=3时,==0,= =1,此时,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设n为正整数,当k=4n时,==n-n=0,当k=4n+1时,==n-n=0,当k=4n+2时,==n-n=0,当k=4n+3时,==n+1-n=1, 所以或1,故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运算,明确运算的法则,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0.小亮解方程组2317x y x y +=⎧⎨-=⎩●的解为5*x y =⎧⎨=⎩,则于不小心滴上两滴墨水,刚好遮住了两个数●和*,则这两个数分别为( )A .4和6-B .6和4C .2-和8D .8和2-【答案】D【解析】将5x =代入方程组第二个方程求出y 的值,即可确定出●和*表示的数.【详解】将5x =代入317x y -=中得:2y =-,将5x =,2y =-入得:21028x y +=-=,则●和*分别为8和2-.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题关键在于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填空题题11.若长度分别是4、6、x 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答案】2<x<10【解析】试题解析:6446,x -<<+ 210.x ∴<<故答案为:210.x <<点睛: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2.如图,直线AB ∥CD ,BC 平分∠ABD ,∠1=55°,图中∠2=_____【答案】70°【解析】由两直线平行判断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得到结论.【详解】∵AB∥CD,∴∠ABC=∠1=55°,∠ABD+∠BDC=180°,∵BC平分∠ABD,∴∠ABD=2∠ABC=110°,∴∠BDC=180°-∠ABD=70°,∴∠2=∠BDC=70°.故答案是:7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BD的度数.13.中午12点15分时,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答案】82.5°【解析】根据时钟12时15分时,时针在12与1之间,分针在3上,可以得出分针与时针相隔234个大格,每一大格之间的夹角为30°,可得出结果.【详解】∵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时钟12时15分时,时针在12与1之间,分针在3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34×30°=82.5°.故答案为:8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角的有关知识,得出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上有两点A(-3,0),B(2,0),点C在y轴上,如果△ABC的面积为15,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

初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它包括整数和分数。

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法则对于后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初一数学有理数的知识点总结: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即形式为\( \frac{p}{q} \)的数,其中p和q都是整数,且q不等于0。

2. 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正有理数是分子和分母同号的分数,负有理数是分子和分母异号的分数,零可以看作是分子为0的分数。

3. 有理数的性质:- 封闭性:有理数的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结果仍然是有理数。

- 有序性: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正有理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有理数,正有理数大于负有理数。

- 可加性:任意两个有理数相加仍然是有理数。

- 可乘性:任意两个有理数相乘仍然是有理数。

4.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加法:同号有理数相加,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异号有理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 有理数的运算律:- 交换律: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即a+b=b+a和ab=ba。

- 结合律:加法和乘法都满足结合律,即(a+b)+c=a+(b+c)和(ab)c=a(bc)。

- 分配律:乘法对于加法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

6.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

-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8. 有理数的化简:- 化简分数,使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化简带分数,将带分数转换为假分数。

9. 有理数的近似计算:- 四舍五入法: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从该位数的下一位开始,四舍五入得到近似值。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重点】知道有理数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通过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

【学习过程】 (教师寄语: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决定一切!)
一、课前预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56-57页,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完成下列各题。

由:-5153-=⨯
可得:=÷-315___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_____运算是_____运算的逆运算。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你会计算下列各式吗?
(-18)÷6= 5÷(-5
1)= (-27)÷(-9)= 0÷(-2)=
观察上面的算式及结果,你有上面发现?
1、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__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

2、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_______(0不能作除数)
思考:我们可不可以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也适用吗?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本第56-57页例1、例2,学会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71215-÷ (-1)÷(-1.5) )41()52()3(-÷-÷- ⎥⎦⎤⎢⎣⎡-÷-÷-)()(415
2)3(
预习检测:计算下面各题。

0÷(-0.12) (-0.5)÷(-
41) (-378)÷(-7)÷(-9) ())(3.04
575.0-÷÷-
二、拓展提升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 15-, (2) 45, (3)25.2-, (4) 5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高度每增加1km ,气温大约降低6℃,今测得高空气球处的气温为-3℃,地面气温为6℃,求气球的高度。

3、思考:类比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的法则,我们可知不论哪种运算我们都要先________,再_________。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小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大)
1、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___,异号得___,并把___________相除。

2、 0除以任何一个_____________数,都得_____。

3、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 。

四、达标测评(共10分)(教师寄语:自信源于实力!)总得分:__________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分)
A. 任何一个数都有倒数。

B. 一个数的倒数小于这个数。

C. 0除以任何一个数商都是0。

D. 两数商为0,则一定是被除数为0。

2、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的方法是: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_____。

(1分)
4、计算:(每题2分)
21÷(-121) )(127
4-÷-
1211033÷-÷
)( ())(3.04
5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