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六与第七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马克思哲学原理随堂练习

问题解析:
29. 抹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的范畴是
A.商品的价值 B.生产价格 C.工资的形式 D.成本价格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0.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7.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C. 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在市场上按价值全部卖掉
D. 社会资本再生产需要的物质资料按价值全部买到
问题解析:
23. 某工人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150%,100% B、150%,200%
C、100%,200% D、150%,300%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私有制的产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6)--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万物有灵”的自然观[答案要点] 这种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渗透着灵魂的、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有机体中生长出来的。
由于这种自然观把一切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都归为某种带有灵魂的有机体,因而它又被称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2. 外部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外部自然,是指在人之外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
3. 自然的人化[答案要点]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去利用和改造各种自然物质,使自然界按照人的尺度和目的发生变化,使自然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
4. 人化自然[答案要点]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已经同人类发生联系、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同程度的改造、这样那样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那部分自然。
5. 天然自然[答案要点]无论是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还是人类产生以后仍处于人类活动范围以外的自然界,都属于尚未纳入到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历史之中的那部分自然界,我们将其统称为“自在自然”或“天然自然”。
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答案要点] 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当代的实践活动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态势,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态问题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个别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它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故被人们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7. 生态伦理学[答案要点] 生态伦理学致力于改变人类以往的错误观念,努力确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强调人类只能在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所许可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有节制的物质能量交换,要求人们自觉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8. 绿色科技运动[答案要点] 绿色科技运动则致力于开发一种可保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6.“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二、多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6.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达到了顶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6.doc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殃及池鱼”说明(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城门失火,)。
A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 、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A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静止参考答案: 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A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 C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 、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 B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 C 9. 事物的度是指()。
A 、事物的临界点B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 、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 C 10. 质变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练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B、C)学说,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A、辩证唯物主义学说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C、剩余价值理论D、阶级斗争学说E、无产阶级解放理论2、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A、B、C、D)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4、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C、D、E)A、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B、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的革命C、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D、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革命E、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5、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下面这些特征:(A、B、C、D、E)A、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B、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的社会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6、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B、C、D、E)A、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B、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艰巨任务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D、存在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E、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B、C、D、E)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6章在线测试答案

5、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c)。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它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
B、它体现着一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C、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重要影响
D、它既属于社会意识,又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E、它是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根源
3、国家的本质是( bc)。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国家的职能包括(abcde )。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
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调整阶级矛盾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E、组织、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
2、一般地说,政治和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影响最大,因为(abc )。
正确
4、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正确
5、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错误
A、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
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 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
4、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b)。
A、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 B、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参考答案:A 2.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
A
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
静止参考答案:C 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
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参考答案:D
5.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事物的相对性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事物的变化
D、人的自觉能动性参考答案:B 6. 矛盾是反映()。
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主体和客体之
间互相对立的范畴参考答案:C
7.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参考答案:B
8.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参考答案:C 9. 事物
的度是指()。
A、事物的临界点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参考答案:C 10. 质变是指()。
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
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参考答案:C 11.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
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参考答案:B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参考答案:B 13.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
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
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
D、洪水冲毁庄稼参考答案:C
14.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参考答案:D
15.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参考答案:B
16. 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依据是事物的()。
A、度 B、属性 C、量 D、特殊矛盾参考答案:C 17. 参考答案:A
18. 61-17正确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学会:()。
A、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B、在现实中把握问题,在问题中把握现实 C、在现存中把握未来,在未来中把握现存
D、在理论中把握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理论参考答案:A
19.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
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
D、本质的联系
E、外部的联系参考答案:BD 20. 辩证的否定是()。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参考答案:BD 21. 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考答案:ABCDE
22.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新内容
D、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参考答案:BCD
2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哲学寓意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量变就是质变
E、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质变参考答案:ABC
24.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25. 在工作当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的原理。
参考答案:×
26. 现代科学表明,思维运动也是一种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