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31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行连续1-1)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资料6:1964年~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
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1-3。
龄~~~~~~~~~~~~人数475 52 54 49 45 39 30 3630 22 25阳1948683494020108.162724性率(%)0.7 .5 .0 .0 .0 .5 .0 3 .7 .3 .0思考题: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7.1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2013.10修)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一、目的: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二、时间:4学时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
该病无病后免疫力。
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2005、1、1 2005、7、1 2006、1、1 2006、7、1 2006、12、31 图1-1 某地某病2005~2006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请计算以下各率:1. 2005年1月1日的时点患病率2. 2006月1月1日到2006年7月1日的期间患病率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 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资料3:某防疫部门对城乡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进行了调查,对每个研究病例接诊后及时作家庭访视,并定期随访,对家庭密切接触者观察有无发病并留粪便做志贺菌分离,分析家庭中续发情况,资料见表1-1。
表1-1 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病家人口1 2 3 4 5 6 7 8 合计家庭数0 8 29 21 9 7 0 1 75 城人口数0 16 87 84 45 42 0 8 282 原发病例0 8 29 21 9 7 0 1 75 市续发病例0 2 0 4 0 4 0 0 10 续发率(%)家庭数 3 23 51 43 18 5 2 2 147 农人口数 3 46 153 172 90 30 14 16 524 原发病例 3 23 51 43 18 5 2 2 147 村续发病例0 8 9 11 5 5 1 1 40 续发率(%)问题:请计算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填入表中并进行比较。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的分布【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3学时【内容】一、频率指标计算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一)疾病的时间分布【课题三】 1. 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习题练习(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的分布【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时间】 3学时【内容】一、频率指标计算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的指标有发病率(incidence rate)[包括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e, CI)和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et)、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SAR)、引入率(introducing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等。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
【课题一】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1995~1998年某病发生情况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
【课题二】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二、疾病三间分布(一)疾病的时间分布【课题三】 1. 意大利(在北半球)和阿根廷(在南半球)脊髓灰质炎的季节分布如图1-2。
实习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指导

不正确,因为:
对照组发病率=17%,预期疫苗保护率=90%,
可以算得疫苗组发病率= 1.7%。又α=0.01 (单侧),β=0.1,计算得出两组各需92人。
由于34%的1-24个月的儿童至少有一项HBV 标志阳性,且失访率为50%, 所以两组各需: N=92/[(1-50%)X(1-34%)]=279人。
表7-7 百日咳菌苗现场试验随访结果
时间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月内新加入观察人数
试验组 对照组
79
66
45
26
60
19
5
18
10
14
18
17
13
12
11
17
8
6
3
3
253
198
月内退出观察人数
试验组 对照组
30
38
11
41
8
21
19
37
25
40
29
57
73
9 1341 1189 1111.0 983.0
2
10 881 777 472.5 431.0
1
11 64
85
35.5
48.0
14 15.8 14
4
4.4
4
合计
13333.0 13203.0 37
233 238.5 233
其中:
♦ 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初观察人数+上月内新加
入人数-上月内退出人数-上月内发病人数
课题四:
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名 6个月至6岁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名 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随访 ,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一 天)。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答案

实习一疾病频次丈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说: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E 4C 5B(三)阐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散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说: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项选择题1B 2C(三)多项选择题1ABD 2ABD 3ABDE 4ABCD 5BCDE(四)阐述题:答案见课本P26答案见课本P33-34答案见课本P35-36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课题一问题:现况研究是描绘性研究中的一种,此研究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抽样检查,常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纯真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分级抽样。
本次检查的目的是认识该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生病状况。
课题二问题1:本次检查属于现况研究中的普查,是一种描绘性研究。
问题2:普查的长处普查能掌握疾病的散布状况,明确流行特色和有关的流行要素,供给病因线索。
可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教育,可发现人群中的所有病例,有益管理和治疗。
普查的弊端因为工作量大,常出现漏查检核对象,工作不易深入仔细,不合适生病率很低的疾病,成本高,只好获取生病率的资料。
主要用途①初期发现病人;②认识疾病散布;③认识人群健康水平;④成立某生理指标的正常值。
课题三发病率与生病率的差异:①发病率分子为新发病例;生病率分子为检查时所有新旧病例;②应用范围:发病率应用广,既合用于病程短的疾病,也合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
现况研究检查的是某一时点的能否生病的状况,不可以获取发病率资料,不可以计算发病率。
本研究中该城区超重和肥胖的生病率随年纪增加奉上涨趋向。
课题四问题1:性别年纪别散布特色:糖尿病的年纪别生病率均随年纪增加而上涨,3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生病率显然增高。
在45岁从前,男性糖尿病的生病率显然高于女性,而45岁以上女性糖尿病的生病率上涨较快,60~65岁期间达到顶峰。
地域散布特色:乡村的生病率均显然低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民主要从事体力活动有关,亦可能与城乡饮食构造的差异有关。
流行病学第九版实验指导答案

流行病学第九版实验指导答案1.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据此资料,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单选题] *A. 53%B. 92%C. 8%D. 47%E. 89%(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无2.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据此资料,该试验阴性预测值是()[单选题] *A. 63%(正确答案)B. 53%C. 92%D. 8%E. 47%3.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据此资料,该试验的灵敏度为()[单选题] *A. 63%B. 53%(正确答案)C. 92%D. 8%E. 47%答案解析:无4.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其特异度为()[单选题] *A. 92%(正确答案)B. 53%C. 8%D. 47%E. 89%答案解析:无5.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其假阴性率为()[单选题] *A. 53%B. 89%C. 8%D. 47%(正确答案)E. 92%答案解析:无6.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其假阳性率为()[单选题] *A. 53%B. 92%C. 47%D. 8%(正确答案)E. 89%答案解析:无7.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据此资料,该试验的阳性似然比为()[单选题] *A. 5B. 6.9C. 6.6(正确答案)E. 7.5答案解析:无8. Sketch用冠状动脉造影术与运动试验后的心电图改变对195个男性病人作检查,结果如下。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预防医学专业》

图1-1某人群某病在2010~2013年间的发生及变化情况
图例:I代表发病,R代表好转或治愈,D代表死亡
问题1:请计算2011年该人群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专)率和病死率;
问题2:请计算2012年1月1日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课题二】某地自1998年开始进行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搜集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和死亡资料。2000年登记的新发肺癌共5612例,其中男性3847例,女性1765例;2000年共死亡肺癌4916例,其中男性3388例,女性1528例。该地常住人口1083万,男性人口559万,女性人口524万。
实习二描述性研究
【目的】:学习描述性研究在病因探索中的作用,了解其原理、用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时间】:4学时
【内容】: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对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它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描述性研究中,除现况研究外,尚包括监测、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3.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e)、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
请复习上述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课题一】附图1-1表示在一个15000人的群体中,2010~2013年某病的发病及预后情况。
问题15:计算调查人群的甲肝罹患率,填入表1-4中相应栏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
该病无病后免疫力。
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图1-1 某地某病2005~2006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请计算以下各率:1. 2005年1月1日的时点患病率2. 2006月1月1日到2006年7月1日的期间患病率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 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1。
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填入表1-1)表1-1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年份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感染率(%)2001463124200242015720034391972004368194合计1690672(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城市农村城市农村上海重庆广西河北思考题:请解释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的原因,服用疫苗前后为什么情况颠倒过来?(四)疾病的人群分布描述资料6:1964年~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
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1-3。
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7552544945393036302225 100阳性率(%)思考题: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及HBV流行率均有所下降。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HBV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你认为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2)该种研究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调查设计调查方法及对象以该省2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城市小区、7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即以2个地级市为现场,按农村、城市分层,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对象抽取3ml肘静脉血标本,最终共采集血标本2282份。
思考题:(1)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2)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3)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4)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调查过程及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调查表初稿,经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2)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4)免疫史:免疫接种时间,免疫针次。
(5)生活接触史: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以及外出聚餐情况等。
血标本在0~6℃保存,6小时内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HBV感染标志(HBV 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对可疑阳性标本进行重复实验验证。
乙肝五项标志物(不包括单独抗-HBs阳性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标本)任何一项阳性即定义为HBV感染,计算总感染率(即HBV流行率)。
思考题:(1)为什么进行预调查?(2)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调查资料质量(3)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建立数据库,专业人员双录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流行率的比较先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进行率的标化,然后进行比χ检验。
较。
各组间流行率的比较用2结果分析HBV感染的一般情况在2282例血清样本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 总阳性人数分别为224人、993人、22人、178人、235人和926人,阳性率分别为%、%、%、%、%和%。
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计算标化率,标化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流行率分别为%、%、%、%、%、%。
思考题:(1)上述粗阳性率如何计算得到?(2)(3)(4)按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流行率的意义是什么?(5)为什么此次现况研究中只能进行患病率或感染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在什么情况下现况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HBV感染分布特征此次共调查男性878人,女性1404人,男性、女性HBsAg阳性数分别为100人和124人,HBsAg,HBV阳性数分别为342和584人。
不同年龄组HBV 感染标志物流行率见表1-4,HBV 流行率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城市HBsAg流行率为%(69/692),农村HBsAg流行率%χ=,P > )(155/1590),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表1-4 不同年龄组HBV感染标志物流行率(%)思考题:(1)完成表1-5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表1-5 不同性别HBsAg,HBV感染率(%)性别人数 HBsAg HBV例数感染率(%)2χP例数感染率(%)2χP男878100342女1404124584合计2282224926(2)什么是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从以上疾病的分布特征能得到哪些线索试进行分析。
(3)对该地区年龄和HBV感染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得出年龄和HBV 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HBV感染率高,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实习二分析性研究资料分析一、目的:1.初步掌握分析性研究的设计、调查方法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2.初步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二、时间:4学时。
三、内容资料1:(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的关系,1996年对×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县(两县在民族构成、生活习惯、地理气候以及性别和年龄构成上均具有可比性)进行了既往9年(1987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的死亡率调查,结果见表2-1。
调查人数观察人年死亡人数(死亡率 1/10万人年)全肿瘤肺癌间皮瘤胃癌肠癌暴露组45437221766非暴露组562660120★93合计10169132337159注:★假设非暴露组有1例间皮瘤,死亡率则为表2-233~49岁男子按血清胆固醇水平分组的冠心病10年累积发病率血清胆固醇(mg/dl)观察人数病例数累积发病率(%) 114~2092194~20911214~20914231~20926256~20932(二)表2-2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研究的部分资料。
首先检测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10年的累积发病率。
(三)某医院欲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收集本院诊断为肺癌的男性病人113例为调查对象,配一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男性113例作为对照,对子均衡性分析检验结果: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吸烟习惯比较见表2-3 。
表2-3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配对比较病例对照合计吸烟不吸烟吸烟6832101不吸烟12112合计8033113思考题:1、上述研究各自属于什么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2、上述研究各自容易产生何种偏倚如何保证组间的可比性资料2:某地从1977年1月1日到1986年6月30日对HBsAg阳性和阴性两组人群的肝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HBsAg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HBsAg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
两组的观察结果见表2-4。
表2-4随访人群观察人年计算表年份HBsAg阳性人群HbsAg阴性人群年初人数A不变人数B退出人数人年数(A+B)/2年初人数A不变人数B退出人数人年数(A+B)/21977119511932507750707 19781193118855070505911 1979118811871505950554 198011871176115055503718 19811176116610503750334 198211661153135033501221 198311531135185012498230 198411351122134982494933 198511221113949494924251986★1113110944924490222合计--86--175注:★随访截至1986年6月30日,故1986年的人年数=[(A+B)/2]/2 思考题:请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
分别计算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病密度,并计算RR、AR、AR%。
资料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分析(一)队列研究调查的设计1.研究对象的选择(1)实验组的确定:在34494名男医生中,凡吸烟者作为实验组,并根据不同程度的吸烟量(支∕日),把实验组再分成轻度吸烟组(1~14支∕日)、中度吸烟组(15~24支∕日)及重度吸烟组(25支以上∕日)三个不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