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第6章实验流行病学

第6章实验流行病学

选择研究对象 (1)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 (2)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对象 (4)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对象 (5)选择依从性好、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 群
六、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和实施 (六)确定样本含量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1.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 (疾病或死亡)的发生率 2. 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 3. 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 4.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5. 分组数量
(二)定义 观察是指对自然现象或过程的“袖手旁观”, 而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或“安 排”,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 个或多个因素,并前瞻性地观察其效应的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是将满足实验目的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实验组(或不同水平的实验组)和对 照组,由研究者人为控制给予实验组人群实验 措施(或称干预措施),对照组(或几组)不 给予该措施或仅给予安慰剂,随访并比较两组 (或多组)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结局,从而判断 该实验措施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的研究方法。
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
(二)缺点 1. 设计和实施要求高,结果的分析较复杂; 2. 研究费时、费钱、费力; 3. 如果对研究对象有关条件控制过严,可能影 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4.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容易受到影响; 5. 长期随访,失访难以避免; 6. 有时涉及医德和伦理问题。
六、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和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
有效 实验组 (干预组)
研究对象
无效
有效 对照组 无效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1. 是前瞻性研究 ,必须有明确的观察起止点; 2. 必须有明确的由研究者所控制的一种或多种 干预措施; 3. 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同一个合格总体的抽样 人群,并且被随机地分配到两组中; 4. 须有较严格的平行的对照组; 5. 研究的本质是实验而非观察。

流行病: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流行病: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资料的分析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 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分析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
选择原则 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 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测定方法 易于观察 测量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常用指标
事件发生率
有效率 痊愈率 病死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第六节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缺点
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 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样本 容易失访 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 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第六节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伦理问题 可行性问题 随机化分组问题 报告研究结果要注意的问题
CONSORT指南: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第六节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样本量计算
α水平相 应的标 准正态

(p1+p2)
/2
N [Z
2 p(1 p) Z p1(1 p1) p2 (1 p2 )]2 ( p1 p-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试验组发生率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连续变量样本量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第 六 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最好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临床试验 第五节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第六节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发展简史 特点 主要类型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 义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
第四节 临床试验
序贯设计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图文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图文

p1: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p2:实验组事件发生率;
P :(p1+p2)/2; Zα:为α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Zβ:为β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N: 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2、连续变量样本量
N( 2 Z
Z) 22
d2
为估计的标准差
Zα、Zβ意义同前
d:为两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
(三)设立对照
1、治疗效果:
(1)有效率=(治疗有效人数/治疗总例数)×100% (2)治愈率= (治愈人数/治疗总例数)×100% (3)病死率=(因某病死亡人数/某病受治疗人数) ×100% (4)N年生存率=(N年存活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100%
结局-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二、主要用途
1. 验证病因假设 常用于疾病流行因素和病因的研究。 2.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评价保健措施和保健效果、评
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法或制剂的效果。
第二节 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
现场试验
field trial
社区试验
community trial
临床试验
2.对照设立的方式
(1)标准对照 (2)安慰剂对照 (3)交叉对照 (4)自身前后对照 (5) 历史对照 (6) 空白对照
(1)标准对照
– 以目前常规的或现行的最好疗法作为对照。
– 旨在考核新药在疗效或安全性方面是否等同或 优于已经为临床所采用的有效药物
(2).安慰剂对照
− 在所研究疾病尚无有效防治药物的情况下使用
1.单盲(single blinding):使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 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优点:使研究执行者能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 缺点:不能控制来自研究执行者的偏倚。

第六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概念(一)定义流行病学实验以人类(患者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将要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后,随访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二)基本特征前瞻:前瞻性研究。

干预: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试验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研究的实际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二)选择实验现场选择实验现场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实验研究的疾病(或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3.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等。

5.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三)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选择对于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选择预期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4.容易随访的人群。

5.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6.选择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

(四)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1.结局事件发生率;2.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较数值差异的大小;3.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分组数量越多,则所需样本量越大;4.第Ⅰ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5.第Ⅱ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6.单侧检验或是双侧检验。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五)随机化分组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简单随机分组2.分层随机分组3.整群随机分组(六)确定对照的方式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方法对照: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对照方式,是以常规或现行的最好防治疾病的方法作对照。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其他因素 其他效应
处理因素
降压药
受试对象
高血压病人
实验效应
血压值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0
• 研究对象:
1. 统一、明确的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 2. 干预试验必须证实确属对人体无害 3. 研究对象需症状、体征明显,配合,依从性好 4. 特殊人群(老弱幼孕)应排除
• 处理因素:即干预措施如:药物、疗法、手段等 • 效果判断:即判断指标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5
对照的形式 对照的形式
㈡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施加基础实
验条件(非处理因素)。
含赖氨酸面包+非处理因素→赖氨酸效应 +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面包+非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 面包效应+非处理因素效应 +非处理因素效应
赖氨酸
赖氨酸效应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患所研究疾病的个体。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目的:确定怎样最好地在人群中使用新的和老的干
预措施,以及这些干预措施对人群健康有何影响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5
• 特点:
¾ 以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 ¾ 样本量相对较大 ¾ 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¾ 仅适用于危害严重、发病广泛的疾病
• 应用:
• 一个患了坏血病濒死的海员为防“传染”,被放逐到一个荒
岛上。他饿极了就吃草,渐渐恢复,被过路船只救起。英 国海军军医James Lind由此得到启示。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2
林德通过实验将12个坏血病病人分成6组,每组除共同的膳
食外,另对各组分别加入柑子、柠檬、苹果汁、芳香硫酸, 醋、海水等。

6-实验流行病学

6-实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学研究
18世纪 James Lind George Baker Golderger
经典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vitC与坏血病 铅与腹绞痛 vitB与糙皮病
1979年前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在东北某地区开展向人群投 硒制剂以预防克山病的现场实验 苏德隆等在启东进行的水源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类实验 (quasi-experiment)

样本大小计算公式
非连续性变量用:
u N

2P 1 P u P1 1 P1 P2 1 P2
P1 P2

2
2
连续性变量用:
N
2u u
2
2
d
2
第二节 临床实验(Clinical trail)

研究对象:病人 常用用途:评价实验药品、新疗效 基本类型: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现在 将来
发生结局
干预组
研究人群
不发生结局
发生结局
对照组
不发生结局 随机分组
随访
基本特征

1. 前瞻性 流行学实验研究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 直接追踪随访研究对象,虽然对这些研究 对象的观察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 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追踪。
验证假设能力最高
由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在人为控制的现场条件下 进行观察,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在自然状 态下进行观察,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比流行病学实 验研究更为复杂,因此在验证病因假设方面,流行 病学实验研究比队列研究效力更强。
研究对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随机数字
所属组别
6

1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学习要求1. 应掌握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内容;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2. 需熟悉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用途、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3. 需了解的内容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史;临床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基本设计类型。

二、学习要点(一)相关概念1. 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或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被称之为干预性研究。

2.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常用于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效果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3.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5. 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6. 群组试验在社区试验中,如果干预的对象不是整个社区而是比较小的群组,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这种试验称为群组试验。

7. 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比较组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群组试验分别被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现场随机对照试验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8.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二)基本原理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或多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或对照)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比较各组的某(些)结局或效应。

(三)基本特点1. 属于前瞻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必须是干预在前,效应在后,所以是前瞻性研究。

2. 随机分组严格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采用随机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流行病学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
★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研究对象必须是随机分组
㈠真实验
1. 现场试验 (field trial) 是以尚未患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 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 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要研究的因素),对照 组不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安慰剂,接受处理或 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亚人群。 现场试验主要用于病因研究和疫苗及预防措施 效果评价。
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与队列研究的异同(各3)
相同点: ①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都属于前瞻性 研究,两者都可以针对某一可疑病因或因素进 行研究,即都可以用来验证病因假设。 ②两者都要求除研究因素(队列研究称暴露因 素,实验研究为干预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在 两组要有可比性。 ③在研究的起点时,两种研究方法要求的研究 对象都是“健康”的,观察在暴露因素(干预 措施)作用下,研究对象中疾病的发生情况。
㈠真实验
3.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主要目的是评价某一药物或某一治疗方法 的治疗效果,其基本原理与前述现场试验基 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 已确诊患有某病的病人。 在临床试验时,首先从具有临床症状的大量 病人中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然后将研究对 象分为二个预后相类似的组(除给予的因素 外,其他影响预后因素应相同),一组为实 验组,另一组为对象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干 预措施(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给予安慰 剂或传统疗法。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过程及 转归,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 等指标,从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三、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 研究的异同(各3)
不同点: 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按 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队列研究其研究对象的分组不是按随机 分配原则进行的,而是按研究对象是否暴露 于某因素或是否具有某特征来进行分组的 。 ②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给实验组以某种干预因素, 而不给对照组以干预因素或给予安慰剂,观 察并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队列 研究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暴露组和非暴 露组两组的疾病发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
A型题:
1. 1.研究某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
A. A.严重型病人
B. 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
C. 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 D.对照组为非患某病的人组成
E. E.非典型症状的病人
2. 2.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为患病的病人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 B.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 C.与病人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 D.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E. E.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
3. 3.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
A. A.统一检测标准
B. 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结果观察
C. C.盲法
D. D.只使用客观指标
E. E.随机抽样
4. 4.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
A. 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 B.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
C. C.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D. 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E. E.以上都不是
5. 5.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因为是临床试验,故不需要对照组
B. B.试验组、对照组均只选典型病人
C. C.试验组、对照组都应选择有代表性者,并且两组是均衡可比的
D. D.试验组应选择较轻的病人
E. E.对照组应选择较重的病人
6.6.某广告说用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

此治愈率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是:
A. A.所治病例数过少
B. B.缺少对照组
C. C.治愈率太高
D. 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E. 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
7. 7.临床试验设计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差别是:
A. A.对病例诊断要求不一样
B. B.实验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对照组没有
C. C.对照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实验组没有
D. D.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的方法不一样
E. E.两者观察所需时间不一样
8.8.在一项疫苗试验中,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注射疫苗并追踪观察10年,其中80%从未患病。

对于该疫苗的效果,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 A.疫苗非常好,因为有高的免疫率
B. B.由于没有对不接种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所以得不出什么结论C. C.疫苗并非特别有效,因为免疫率低
D. D.未作统计学检验而得不出结论
E. E.患病率为100%-80%=20%
9. 9.随机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是:
A. A.避免了观察者偏倚
B. B.可证实本身是合乎道德的
C. C.排除了参加者对不同治疗组群的自我选择
D. D.登记了有代表性的病人
E. E.导出了可适用于其他病人的结果
10.临床试验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小相等
B.研究是前瞻性的
C.研究者是否控制研究因素
D.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E.设立对照
B型题:
A. A.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B. B.保证两组之间的可比性
C. C.可避免来自病人和医生两方面的偏倚
D. D.消除病人的主观选择研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E. E.在随机分组过程中,使各组在某些方面具有可比性
1. 1.均衡性的目的在于
2. 2.随机抽样的作用在于
3. 3.双盲试验的目的在于
4. 4.随机分组的作用在于
5. 5.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作用在于C型题:
A. A.病死率
B. B.缓解率
C. C.两者均是
D. D.两者均否
1. 1.分析预后的常用指用指标是
2. 2.分析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是
A. A.随机分组
B. B.前瞻性观察
C. C.两者均是
D. D.两者均否
1. 1.前瞻性队列研究要求
2. 2.临床试验要求
3. 3.现患调查要求
X型题:
1. 1.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有:
A. A.泊松分布法
B. B.单个病例报告
C. C.干预试验法
D. D.病例登记
E. E.单个病例诊断
2. 2.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原则有:
A. A.在均衡和齐同的条件下设立对照组
B. B.分组必须随机化
C. C.最好采用盲法观察
D. D.对照组需用安慰剂
E. E.试验组的人数多于对照组
3. 3.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有:
A. A.随机对照试验
B. B.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C. C.交叉试验
D. D.序贯试验
E. E.历史性对照研究
4. 4.随机对照试验的缺点有:
A. A.花费比较大
B. B.代表性仅限于合格的被研究病人,有一定局限性C. C.安慰剂使用不当,会出现医德问题
D. D.随机分组难以进行
E. E.用盲法试验可使干扰降到最低限度
5. 5.在临床试验中,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原因有:A. A.病人迁移外出
B. B.病人不再愿意作为受试者
C. C.病人因其他原因死亡
D. D.社会和家庭督促和支持病人参加
E. E.治疗措施有副作用,使病人放弃
6. 6.分析医疗服务的效益的研究方法可采用:
A. A.费用-效益分析
B. B.决策分析
C. C.费用效果分析
D. D.投入分析
E. E.产出分析
7. 7.预后的常用指标有:
A. A.病死率
B. B.缓解率
C. C.复发率
D. D.反应率
E. E.危险度
8. 8.判断不良反应是否与药物有关的标准有:
A. A.不良反应是发生在服药后还是在服药同时发生的B. B.是否符合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
C. C.停药后是否有改善
D. D.再次使用时是否重复出现和得到再次治疗
E. E.反应能否用已知疾病的特征和其他治疗解释9. 9.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包括:
A. A.以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系统
B. B.义务报告系统
C. C.生命统计
D. D.记录联结
E. E.加强药政管理
答案:
A型题:CACBCBBBCC B型题:EACBD C型题:CDBCD
X型题:AC ABCD ABCDE ABC ABCE AC ABCD ABCDE A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