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三等分
流行病学

1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2 流行病学的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描述流行病学监测生态学研究观察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队列研究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验证假设社区试验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4 流行病学特征群体对比概率论和数据统计学社会心理预防为主发展5 发病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病率高说明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大,反之则小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6 患病率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K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7 死亡率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死亡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K同期平均人口数8 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病死率= 某病死亡率*100%某病发病率【以上各式中K=100%、1000‟或10000/万】9 疾病流行的强度【名解】①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②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③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10 疾病的分布形式:人群、时间和地区11 传染病季节性升高的原因①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条件影响②媒介昆虫的吸血活动、寿命、活动力及数量的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③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④受人们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的影响⑤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12 移民流行病学就是进行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
13 现状研究【名解】现况调查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1、筛检的目的
早期发现疾病,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
2、地区分布
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差异会导致疾病分布的不同。
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在环境、人口密度、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3、时间分布
短期波动:短期内疾病发病频率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可能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有关。
季节性: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高发,如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多发。
1、人群分布
年龄: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不同,某些疾病有特定的年龄发病高峰。
性别:一些疾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可能与生理结构、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有关。
职业:某些职业暴露于特定的危险因素,导致特定职业人群易患某些疾病。
种族和民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可能影响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的分布。
充分病因:指有该因素存在,必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的存在只是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但不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
2、病因推断的原则
关联的时间顺序:病因必须发生在疾病之前。
关联的强度:关联强度越大,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关联的一致性:不同的研究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中得到相同的结果。
关联的特异性:病因与疾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选择患有某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
流行病学课件总结

匹配目的:去除这些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提高研究 效率。
(一)影响样本含量的有关参数
• 病例组的暴露率(P1 )和对照组暴露(P0 ) • 优势比(odds ratio, OR)或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 • α值(第Ⅰ类错误的概率) • 把握度1-β (β:第Ⅱ类错误的概率)
Epidemiology
课件总结 Jokey
流行病学定义
•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 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 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 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 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 害、健康
• 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 出病因、提供措施
病例对照研究
基本概念
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未患 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 暴露于某种(些)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暴 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 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属于观察研究方法 即研究者不给研究对象以任何 干预,只是客观地收集对象的暴露情况
其中,1:1匹配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
• 匹配的因素不宜过多,避免发生“匹配 过头(over-matching)” ,增加工作的 难度
• over-matching: 匹配过度(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 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陡然丢失信息,增加 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 过度(头),应当注意避免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三大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或横断面观察研究。
它是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调查人群来获取数据,以了解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风险因素等信息。
横断面研究的特点是研究时间短、成本低、样本量大,适合于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例如,在一次疫情暴发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横断面研究来了解疫情的扩散情况、高风险人群的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并追踪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还没有患病,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指在开始研究时,研究对象已经患病,研究者通过回顾性的观察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可以计算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
队列研究的特点是能够确定因果关系、有较高的证据水平,适合研究发病率较低的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例如,通过队列研究可以探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已经患病的病例和没有患病的对照组,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回顾性调查或文献回顾的方式获取数据。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周期短、成本较低、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和短期效应。
例如,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探究某种药物与特定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基于流行病学三角模式

基于流行病学三角模式摘要:1.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概念和组成2.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重要性3.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4.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正文:一、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概念和组成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又称为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模型,是由美国流行病学家雷蒙德·罗杰斯(Raymond W.Rogers)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
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情况。
二、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重要性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传染病传播规律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我们找出防控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其次,通过对三角模式中各个要素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链,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三、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以新冠病毒(COVID-19)为例,我们可以从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其传播特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1.传染源:新冠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病毒的人和动物。
针对这一要素,我们需要加强对病例的检测、隔离和治疗,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市场的监管,切断病毒的来源。
2.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以及空气气溶胶传播。
为了阻断传播途径,我们需要推广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同时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通风等环境改善措施。
3.易感人群:由于新冠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
因此,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此外,针对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还需加强特殊防护和医疗救治。
四、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虽然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面对新型传染病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确定具体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也可能发生改变。
流行病学考研必背重点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可以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
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实现。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现代流行病学中的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 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④病因推断的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流行病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预防疾病;②疾病的监测,疾病的监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很好的措施;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这是为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必须进行的工作;④疾病的白然史,该应用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⑤疾病防治效果评价,这涉及防治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
7、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
8、流行病学特征:①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目光始终着眼于人群中的问题。
②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中白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
流行病学3:三间分布的论述

(四)疾病的地方性
• 1.统计地方性;
• 2.自然地方性; • • 3.自然疫源性
二.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P18
周期性(cyclic change, periodicity)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长期变异
定义: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 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 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原因:(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改变 (2)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学变异 (3)诊断水平的提高 (4)登记报告制度的完善 (5)人口学特征的改变
美国1920-1980年白喉发病及死亡 长期变化趋势
• (三)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高于 平时的情况称为聚集性。 • 研究疾病地区分布的聚集性对探讨病因 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
(四)疾病的地方性
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 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广义上看,由各种原因 所致的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均属地方病。
(四)种族和民族
例:黑人高血压性心脏病,白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分 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 传因素有关 (2)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有关: (3) 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4)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 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5)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 平不同有关。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与种族差异 时,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去找原因,应综合起来 去分析,特别是当种族差异同时伴有社会经济状 况差别时。
流行病学笔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考试笔记一、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定义、常见流行病学分支、研究方法与策略。
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常见流行病学分支: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生态流行病学、健康流行病学、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等。
3、流行病学研究得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产生假设);②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检验假设)。
◆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实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验证假设】。
◆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三个层次:疾病、伤害与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与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与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得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与长寿。
5、流行病学得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得原理,其中包括疾病得流行现象②疾病得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得感染过程与疾病得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得关系,即疾病得生态学④病因推断原则⑤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⑥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疾病得三级预防,疾病发展得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得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②疾病得监测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得研究④疾病得自然史⑤疾病预防得效果7、流行病学得特征:①群体特征②以分布为起点得特征③对比得特征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特征⑤社会医学得特征⑥预防为主得特征(二)疾病分布;疾病频率得测量指标;疾病得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得内容。
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得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K(K=100%,1000‰,或10000/万)。
PS:多次发病时,分别计新发病例数;已感染了传染病或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者,不计入分母内;发病率可用来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得影响、可用作描述疾病得分布、可用于病因学得探讨与防治措施得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三等分
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的科学。
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改善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研究通常包括疾病的发生率、传播途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流行病学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流行病学可以分为三个等分: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描述和总结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等指标。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
分析性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环境条件下疾病的发生率,来寻找疾病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关注疾病的病因学和风险因素,通过研究人群特征、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为制定个体和群体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性流行病学
实验性流行病学是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它主要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评估不同预防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评估和改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通过调查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以下是描述性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交叉-sectional研究:通过一次调查收集患病和暴露因素的信息,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纵向研究:通过多次调查收集患病和暴露因素的信息,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患病和非患病个体的暴露因素,可以寻找疾病的风险因素。
–群体调查:通过对整个人群进行调查,可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数据来源:
–疾病登记数据:通过收集医疗机构的疾病登记信息,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人群调查数据:通过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可以了解患病率和暴露因素的情况。
–健康档案数据:通过收集个体的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3.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疾病的发生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可以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
–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统计方法,可以了解疾病的空间分布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和趋势分析方法,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性流行病学主要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环境条件下疾病的发生率,来寻找疾病与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分析性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选择已经患病的个体。
–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相似但没有患病的个体。
–比较两组个体的暴露因素,寻找疾病的风险因素。
2.队列研究:
–选择一组暴露和非暴露个体。
–随访个体,观察其患病情况。
–比较两组个体的患病率,寻找疾病的风险因素。
3.实验研究:
–随机分配个体到不同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观察个体的患病情况。
–比较不同暴露组的患病率,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性流行病学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以下是实验性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分配个体到不同的预防措施组和对照组。
–实施预防措施并观察个体的患病情况。
–比较不同组的患病率,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2.社区试验:
–随机选择一组社区实施预防措施。
–观察社区的患病情况。
–比较实施预防措施的社区和未实施预防措施的社区的患病率,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3.临床试验:
–随机分配个体到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
–实施治疗并观察个体的疗效。
–比较不同组的治愈率和病死率,评估治疗的效果。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预防和控制:
–通过分析疾病的分布和风险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
2.健康管理和政策制定:
–通过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制定健康管理和政策措施。
–评估健康管理和政策措施的效果,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3.临床实践和医疗决策:
–通过分析疾病的病因学和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实践和医疗决策。
–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环境保护和危险品管理:
–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和危险品对健康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和危险品管理措施。
–评估环境保护和危险品管理措施的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总结起来,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的科学。
它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来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和风险因素。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在疾病预防和控制、健康管理和政策
制定、临床实践和医疗决策、环境保护和危险品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流行病学为改善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