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23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这一群体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情绪困扰,通过其成长经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展开辅导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助人自助的能力。
目标1:强化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青少年的成长理论,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特征以及成长背景,能够将青少年的相关知识与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有效的结合。
目标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解决不同类型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目标3:深化学生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同为青少年的他们,通过学习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这个群体特性,帮助别人,帮助自己。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概貌性和总括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总体的视角来把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在教师组讲授的同时保证授课内容的严密逻辑。
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在教学过程中,青少年这个群体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青少年的问题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内容就讲授,特别是选择案例时要与时俱进,选择和青少年群体特点非常贴合的内容和案例进行讲授。
注重教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除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之外,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鼓励学生发表建议,互相讨论。
案例分析和讨论题不设标准答案。
2.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整体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的方式,第一、二、三章主要是课堂教授,再配以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第四章将采用课堂讲授,特别是家庭影响那部分会配以专家讲座,再加上案例解析、视频观摩、课堂讨论等;第六章主要采用大作业的方式,由学生查阅资料,做案例分析,课堂展示,教师补充,外加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第五章和第七章的内容主要通过参观、访谈等方式完成。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计划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件

关于专题讨论
■ 你在实习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反 思?
■ 我所计划的一次专题:香港青少年社会 工作(需要协调后待定)
考核方式
■ 期末考试 60% ■ 中期小组计划书 20% ■ 小组表现 20%
第十章 偏差行为青少年的社会 工作服务
■ 自杀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服务 ■ 吸毒行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服务 ■ 失足青少年 ■ 网络使用过度
课程学习方式
■ 课堂讲授(12次课) ■ 分组模拟小组(每次小组控制在30-45分
钟 ,应严格把握时间) ■ 专题讨论(待定)
关于小组主题
■ 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 分组并确定每个小组的主题(第一次课
第七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 技巧
■ 通用过程模式 ■ 个案 、小组 、社■ 自我认知辅导 ■ 情绪辅导 ■ 婚恋辅导 ■ 人际交往辅导 ■ 学业与职业辅导
第九章 特殊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残障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流浪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闲散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贫困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 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 ■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 ■ 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理论 ■ 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与伦理
■ 价值观与伦理概述 ■ 伦理困境 ■ 伦理抉择 ■ 案例分析
第五章 青少年福利政策与服务 组织
■ 福利政策 ■ 服务组织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 社会问题综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 导论
■ 青少年概念界定与青少年观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 ■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与特征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3710053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英文名称:Juvenile Social Work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社会工作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之一,主要讲授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这是一门面向所有青少年,通过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来激发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课程。
本课程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通过学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为起点,使学生能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
二、教学基本要求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讲授青少年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讨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探索中国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道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青少年、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历史、掌握青少年的各种权利、并能够最终理解青少年观的不同类别和内涵。
同时,能够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并掌握青少年概念的不同要素,最终从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学习现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向。
教学内容:一、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二、青少年观三、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第二章: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与发育的不同特征和要素,了解青少年在社会性方面的特征,并从这些特征中把握青少年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一、青少年生理、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二、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理论解释和描述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教学要求:本章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青少年发展的不同理论,尤其要掌握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学、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将之运用于实践中。
青少年社会工作 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Work)课程编码:6375F013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课程之一。
该课程从儿童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儿童与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儿童青少年问题、组织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社会福利等方面,系统地解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从倡导性工作、发展性工作、治疗性工作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性质】《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有更为深入、敏感、专业地认识,掌握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需要、问题以及指导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熟知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及相应的组织;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服务对象开展倡导性、治疗性、发展性的实务工作,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关注青少年问题,能够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视野,以便深化所学知识。
特别是要关注相关社会政策,了解当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般不要求学生深究相关理论,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分析问题。
在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以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务工作的技能【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方法包括:1、以老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2、采用多媒体教学。
3、集中辅导要紧密结合主教材,配合使用其他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内容要点,选用一些历史案例和现实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大纲》

《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一、参考书目:《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教程》,石彤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9月。
二、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21三、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教师授课范围进行重点复习并学会灵活运用,考生认真作答试卷,时间为12021。
根据考生作答内容的书写完整性、方案可操作性、答案的精确性进行综合评分标准。
(二)考试范围知识点一、学校社会工作概述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服务范围和标准、功能和职责、服务目标及4模式(传统临床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会互动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学校社会工作概念、主要内容、和学校德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区别联系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深圳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知识点二、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学校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生理学的霍尔复演说,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重要内容及启示学校社会工作实施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内容及介入策略(结合案例绘制个人生态系统图、社会生态系统图等)、社会支持网络内容及介入策略(结合案例绘制个人社会支持网络表)、优势视角尤其抗逆力运作模式与培育方向及介入策略(结合案例)知识点三、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相关内容学校社会工作需求评估(问卷调查、访谈法、焦点小组)的具体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宣传方案(宣传方式、宣传中常见问题答疑、宣传成效反思)学校个案工作手法(个案工作流程、学生一般需要与特殊需要、个案资料建档及服务计划表撰写、寻解导向治疗的基本精神和常用句式)学校小组工作手法(小组工作发展阶段及主要任务、小组计划书撰写)学校社区工作手法(结合案例让学生设计社区活动)学校社会工作伦理(结合案例)学校社会工作评估四、考试题型选择题(单选),分值10-2021答题,分值20210案例分析题,分值20210应用题(社区活动方案设计或个案服务计划表制定),分值30-50。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实用的实践教学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伦理等。
2.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3.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4.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社会工作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社会工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组织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理论。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工作实习:安排学生在社会工作机构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实习报告、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环节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300900二、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Work with Adolescents三、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四、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五、采用教材及参考书:①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②Paula Allen Meares,《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③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④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2004。
六、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课程总学分:2 ;实践环节总学时:16七、实践教学目的及任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分支之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工作能力,要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技巧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达到,通过本环节,学生要能够基本处理青少年发展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能够制定基本的服务计划,并能对基础性的工作技巧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来达到助人目标。
八、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本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形式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掌握的资源情况,选择潜在的服务对象群体,并进一步接触并根据其具体需要完成一次完整的服务工作。
通过该环节,学生要在了解青少年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能够知道如何独立进行一次服务工作,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技巧,把之前理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具体过程分为:第一环节:选择潜在对象,评估需要;第二环节:建立专业关系,确定服务形式(个案、小组或社区)和目标;第三环节:详细搜集资料并和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计划(要求计划详细、可以操作、有弹性);第四环节:计划实施;第五环节:结案和评估。
九、实践教学组织活动方式:该实践环节可根据培养计划,集中进行和穿插于理论课进行均可。
最好两者能结合进行。
十、实践教学考核(1)报告:学生可以小组形式递交一份完整服务工作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36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
通过探讨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工作的概念和范畴
-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定位
-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人权伦理
-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
-社会工作的发展理论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3.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社区社会工作
-教育社会工作
-卫生社会工作
-福利社会工作
-法律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型
5.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和职业伦理
-社会工作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课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2.评价方式:课程成绩评价由平时成绩(包括小组讨论、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两者比例为70%:3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书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
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技巧;了解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第七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下)
【教学内容】
贫困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犯罪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流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犯罪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和技巧;了解贫困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和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相关政策和可利用资源。
【教学重难点】
流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犯罪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单项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青少年福利和青少年福利政策
【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青少年保护的4种方式,分小组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并做总结报告;全班讨论我国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
【实验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福利行政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实验教学要求】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的知识并在全班以PPT的方式展现学习的效果,组织学生讨论我国青少年社会福利政策;在整个项目中要求所有学生都认真投入,每组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2.对学习困难青少年的辅导
【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同学掌握对学习困难青少年的个案辅导的基本方法。
两位同学一组,自愿配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做好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对学习困难青少年的个案辅导方法和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两位同学一组,自愿配对,认真进行角色扮演;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运用个案的方法和技巧协助学习困难青少年完成学业;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3.小组方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实验教学内容】
掌握小组工作方法的基本要点;学会根据活动主题,写小组活动计划书;学会根据小组活动目标,设计活动,并实施。
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写好小组活动计划书;分别扮演工作员和小组成员,体会小组工作的作用,如何当好工作员;做好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青少年的小组工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将全班分组,每个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写好小组活动计划书;组员分别扮演工作员和小组成员,体会小组工作的作用,如何当好工作员;其他同学做好活动记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主要仪器设备】
多媒体
4.确定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
【实验教学内容】
结合社区调查,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社区青少年服务的项目。
选取社区,实施调查并确定服务项目。
【实验教学目的】
掌握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教学要求】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一个社区进行社区调查,确定该社区的青少年需求,以此来确定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无
三、教学章节及学时分配
(一)总体学时分配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验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六、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讲课内容和顺序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开展。
七、主要参考资料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章友德.青少年社会工作【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顾东辉.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大纲编写人(签字):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