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宅院

合集下载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

王家大院介绍历史背景王家大院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历史悠久得就像老祖宗的故事一样。

你知道吗,这座大院位于山西省,是个典型的晋商宅院,哎,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无聊,但实际上,这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呢!王家大院建于清代,光是这年代就能让人兴奋不已,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商人是怎么在这里谋划生意的,简直就像电视剧里的剧情,扣人心弦。

这座大院的建筑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砖雕、木雕、石雕,各种工艺应有尽有,走在院子里,真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

那些细致入微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古人巧手真是不简单。

你能想象吗,昔日的王家在这里招待客人,笑声、谈话声、商谈声此起彼伏,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这里还有个大天井,阳光透过上面洒进来,整个院子都显得温暖如春,真的让人感到一种归属感。

说到王家,不能不提他们的富裕了,那可是当时的富商之家,钱财如水,数不胜数。

这些年,王家人可是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茶马古道上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他们辛勤的汗水。

这种财富的积累,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文化的,他们留下的每一块砖、每一扇门,都是岁月的见证,真的是个宝藏啊!在这座大院里,走几步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有的房间里还摆着当年商人们用的东西,老旧的桌椅、古董的器皿,让人忍不住想象当年王家人是如何在这里吃喝玩乐的。

你知道吗,王家大院的后院还有个花园,花开得热闹非凡,几乎能让人忘却烦恼,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都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想象一下,站在大院,耳边似乎还能听见当年人们的欢声笑语。

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特别。

朋友们总说,历史和文化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越久越香,王家大院就是这样一杯美酒,喝上一口就让人陶醉。

不仅如此,王家大院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真的是一举两得啊!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拍照、打卡、享受这份文化的滋养,仿佛在体验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doc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以下是国学频道我为您整理的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供您参考,()查看。

晋商文化:晋商大院【一】山西的“大院文化”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山西刘家大院简介

山西刘家大院简介

山西刘家大院简介
刘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

刘家大院是清代晋商刘家的宅第,建于清光绪年间。

从清朝光绪年间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历经一百六十余年,占地约七千二百平方米。

现存院落十余座,房屋三百六十多间,建筑面积二千四百余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刘家大院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大方。

雕饰十分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

造型别致的窗棂、木格板、墙裙和木雕砖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房屋装饰有各种花纹图案和雕刻文字。

门上的砖雕图案有“五福临门”、“龙凤呈祥”、“五子登科”等;窗上的砖雕图案有花卉、博古、人物等;院中的墙裙和木格板上的雕刻文字有“八仙贺寿”、“喜鹊闹梅”等;木格墙上的雕刻花纹有“八宝”、“寿山福海”等。

大院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技艺精湛,雕饰精美,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1 —1 —。

2[1].山西运城李家大院

2[1].山西运城李家大院

精美的雕刻装饰
李家大院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堪称晋商大院的瑰宝,正以其博大精深 的内涵向中外游客展示其永恒的魅力……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清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整个建筑为竖 井式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李家大院大门联: 一部沧桑,身后留国梁几许,依山独秀; 百年风雨,门前有善 亩万千,与我同耕。 以最具传世风貌的隶书写成,是为扛鼎之作,正好作为李家大院 的点睛之笔,昭示天下。
李家大院一角。
大院内客厅
大院后花园山水湖
院内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松鹤延年、耕读传 家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特点。
能工巧匠的心灵手巧与巧夺天工的技艺
精美的雕刻装饰
精美的雕刻装饰
精美雕刻装饰
精美的雕刻装饰
李家大院的楹联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旧制楹联,精妙绝伦。二是主旨鲜明, 特点突出。三是联墨俱佳,异彩纷呈。
私塾院月亮门外联: 知乎天□□□□; 止也吉祥室□□。 这副残缺不全的砖雕 阳刻联,给游客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
大院门楼雕镂艺术高超,除了装饰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之外,大门两侧还特意镌刻 着 《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907年清政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李娶英籍妻麦氏并于1914年回国并修建该 院。院内宽敞的平台下砖砌一排插廊窑洞,北侧一排二层阁楼,楼上藏书,楼下住 人,故称藏书楼。
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吸取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整个院落 中西合璧,独具特色。
“黄金非宝书为宝; 万事皆空善不空”。 此联是台湾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 生的家传联。联意高雅,警世醒人,悬挂于《李氏家族善行展》大门外,画龙点睛, 总领全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课文注释:晋商大院明清时期,晋商逐渐崛起,一批富商相继在家乡大兴土木,扩建家园,形成了今天的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带。

除去书中所提的乔家堡,还有以下几个: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城内,距乔家大院5公里,为清代金融资本家渠本翘的宅院。

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就是以渠家为原型创作拍摄的。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5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 200平方米,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共有3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典雅精巧。

现在渠家大院成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采用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结合的办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了晋商辉煌的历史文化内涵。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北氵光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著名晋商曹三喜所建。

曹家大院俗称“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

“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

这组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达6 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呈“寿”字形结构。

院落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了3个穿堂大院,其建筑风格是高耸、厚重、古朴。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黄土丘上。

该大院号称华夏第一宅,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

总面积为34 450平方米,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为清代商人少有的院落。

王家大院布局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

从屋檐、斗拱、影壁、兽吻,到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

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并且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身,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商大院文化中的又一奇葩。

此外,榆次的常家大院和太谷的孔家大院也各具特色,属于我国清末民居建筑中的珍品。

晋商院落的逝水流年…

晋商院落的逝水流年…

二进门和一门一样 , 为菊 花 卡 口 , 窗上 有 旱纹 , 中 间 为 草 龙旋 板 。 -1 " 7的 木雕 卡 口
为葡萄百子图。这些板绘、 木雕 , 作 为传
世的艺术品 , 不 仅 仅 是 人 间 的珍 宝 , 也 展
但有 整 体 美感 ,在 局 部 建筑 上 各 有特
色, 即使 是房项 上 的 1 4 0余 个 烟 囱也 都
乔 家大 院的 大门为城 门式 洞式 , 与
二 进 院 马头 上 为 四 果 及 “ 暗八 仙 ” 。 “ 暗 八 仙” 也 是 传 统 装饰 纹 样 的 一 种 , 是 以 古 代 传 说 中八 位 神仙 所 执 的器 物 而 组成 图 案。 相 传 汉 钟 离 轻 摇 小 扇 乐陶 然 , 常 执 小
地8 7 2 4 . 8平 方米 , 建筑面积 4 1 7 5平 方米。 分为 6个大院 , 内套
2 O个 小 院 , 3 1 3间 房 屋 。 大 院 形 如 城 堡 , 三面 临街 , 四 周 全 是 高
毒 ; 0 ×
6 6
J I A N S H A N G ・ F E N G T U l鉴 赏。 风 土
乔 家 大 院 始 建 于 清 代 乾 隆 二十 年 ( 1 7 5 5年 ) , 后 经 同治 、 光 绪
年 及 民 国初 年 多次 增 修 。这 是 一 座 雄 伟 壮 观 的建 筑 群 体 , 从 高 空 俯 视 院 落布 局 , 好 似 一 个 象 征 大吉 大 利 的 双 “ 喜” 字。整 个 大 院 占
面, 同 时 也 表 达 了乔 家 人 、 山西 人 对长 寿
的 美 好 企 盼。 进 入 大 门 是 一 条 长 8 O米
笔直 的石铺 甬道 , 把 6个 大 院 分 为 南 北 两排 , 甬道两侧靠万 籁 清 , 常 执 玉板 ; 铁 拐

晋商民居的文化与使用价值--曹家大院的历史地位和保存价值

晋商民居的文化与使用价值--曹家大院的历史地位和保存价值

晋商民居的文化与使用价值--曹家大院的历史地位和保存价值蒋力【摘要】随着时代的迁移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变换,许多晋商的居住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此同时,外来文化的侵入也让晋商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的消融和同化。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而晋商民居就是泛指传统山西商人的生活居住处所[1]。

与许多晋商故居相似,曹家大院(亦称“三多堂”)就是一座晋商富贾精心营造的深宅大院。

文章就晋商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晋商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曹家大院进行剖析,希望通过对古建筑和文化习俗的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古建保护提供更优化合理的参考。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晋商;曹家大院;古建筑【作者】蒋力【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6历史上晋商的发展和山西区域经济的崛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经济的发展须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即资源、交通和商人。

山西有着丰富的资源,其中盐、煤、铁等矿产资源独具优势,但是这些资源只能通过贸易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山西的地势处于黄土高原,在古代地势优越而地形险要,很容易形成并一直延续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的农业生产模式。

资源丰富却受制于交通瓶颈驱动了晋商纷纷走出家门,在外经商,这也为后来他们归乡建宅打下了伏笔。

晋商们由于长时间的与外界交流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域的建筑形态,逐渐成为了当地与外部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而经商所积累的财富又为建筑流派在这里交融创新成为可能。

由于晋商是一个商人的群体,所以在他们的居所也有着与非商业行业的明显的不同。

以前的商业贸易由于规模较为小,所以只能成为是一种聚落间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聚族而居的村落形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发展,集镇的衍生出了更多的形式,聚贾而居的新形式因此应运而生[2]。

明清时期村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当时的山西省成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心,带动了一批以商业为主的小型城镇,太谷县就是其中的一个。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晋商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明清晋商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晋人了解到先辈的业绩,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更是通俗浅显地将晋商介绍给了全国的读者。

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

明清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典型晋商大院简介其实,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但不是所有的晋商大院都能够保存到今天,有的大院虽然依旧能够找寻,但颓垣残壁之间,早已难觅当年的风采,譬如祁县城的何家大院、阳泉的银元山庄、碛口西湾陈氏民居等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五座晋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日景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

这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晋西南丁村民居、晋东南皇城相府、晋北阎锡山故居等山西民宅各具特色,驰名中外,亦可笼统称之为大院,然宅主不具那个时代的晋商明显的特征,故不赘述。

①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文化与山西民居
摘要:晋商曾辉煌了500多年,其生意涉及范围之广,财富聚敛之多一度为世人所惊奇。

本文通过对文献考证,旨在探讨晋商文化对其住宅建筑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晋商文化、晋商宅院、民居古城
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明清时期,在平遥,晋中等地,山西商人先后发迹,在三晋大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不仅如此,安土重迁的的山西人富庶起来后,修家筑室。

无论普通民居还是晋商豪宅,都是北方民居建筑的精华,和晋商五百年兴衰的见证。

一、平遥民居
在保存完整的平遥古城中,清晰可见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县城建置、官衙方位、街道规划、民居建筑、商街店肆的真实情况。

明初扩建的城墙是平遥古城的象征和主要建筑物,其上的3000垛口和72敌楼体现了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传统文化内涵。

从空中望去,城中的街巷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犹如龟背纹图,所以,平遥古城亦称“龟城”。

[图1]从高处望去,民居屋顶鳞次栉比,建筑与空间融成一片。

图1平遥古城平面图
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民众十分富庶,城内开始出现一批具有鲜明时代
特色的民居。

它们建筑古朴,风格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其建筑水平达到了中国古建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些古老的民居,不仅直接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折射和凝结着古代的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

图2平遥古城风水楼立面图
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支配下,平遥民居在承袭早期建筑营造方式的基础上,又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四合院外墙高大整齐,院内按照封建礼制思想的要求,以礼为本,讲究方正,均衡对称,在房屋的配量上,也以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为原则。

平遥民居内室多以“一明两暗”布局建制。

所谓“明”,即公共空间;“暗”,即私人空间。

正房中间一间是“明”,多设香案供祖神;正房两侧是“暗”,一般用作卧室。

图3民居内室结构
182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昇昌”[图4]票号在平遥诞生。

山西商人走西口,揽中华,汇通天下,将商品经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创造了“海内最富”的奇迹。

图4日昇昌票号立面图
二、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乔家堡属于乔氏血缘聚落,原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现只有乔家大院——“在中堂”保存完整。

图 5在中堂在乔家堡中的位置
现存的乔家大院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共有313间房屋。

大院中间有一条长80米的石铺甬道,六个大院(含20个小院)分列两旁,甬道西端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可见其空间设计的巧妙独特。

其名“在中堂”取自主人乔致庸之名中庸的含义——“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乔家大院的城堡式建筑风格,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这也是山西大院普遍采取的建筑模式。

大院三面临街,四周全是高十余米的不开窗、封闭式砖墙,威严气派。

除此之外,屋顶上的垛口、更楼和眺阁等也起着防御的作用,且各院的房顶用走道相连,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从外面看去,大院森严宏伟,去也不难看出山西商人,谨小慎微,封建保守的一面。

俯瞰乔家大院[图6],成“囍”字结构,反映了其追求富贵祥和的意向。

乔家六座院落的门彼此错开,“门不对门”
,是因为若院落的门两两正对会冲了财气。

此外,白菜(百财),葡萄(多子)的有着良好寓意的砖雕门饰随处可见,这些都反映
图6乔家大院平面图
着浓重的商俗文化意向。

图7乔家大院剖立面
三、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坐落在晋中市榆次区西南20公里的车辋村。

远远望去,是一座高
耸的门楼,像座古城堡拔地而起。

常家庄园原有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内有祠堂、书院、宅院、进士公府第花园等。

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图8常家庄园全景图
常家在山西有“儒商第一家”的美誉。

因而,住宅大院多以“品”字形的偏正结构组成,处处显示着常家方正的儒家风格。

与同时期众多晋商大院所不同的是,常家庄园将园林与院落融为一体,建造了有"北国民居第一园"之称的静园,这便更体现了常家人文人雅士的一面。

而且,庄园主人数代不息,来往于江南与大漠之间,这就注定了静园融北派园林的质朴大方与南派园林的小巧细腻于一体的特点。

因此,静园无论规模、布局、亭阁建筑,亦或山水经营,都显示了的宏大而精美的气派。

此外,庄园内有孔子讲学铜塑像,且楹联、牌匾多刻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苟日新日日新”等警句名言。

这些无一不赋予了这座晋商豪宅更多的文化内涵。

四、李家大院
运城市万荣县的闫景村以李家大院著称,李家大院兼有中国南、北方民居的建筑风格,部分建筑还呈现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

据说,1907年,清政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而后,李道行娶了英籍妻麦氏,1914年回国后,便修建了住所藏书楼。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藏书楼内院门楼的造型借鉴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图9],整个院落中西合璧,独具特色。

图9藏书楼院门之一
五、综述
梁启超曾说过:“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国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词以对,独至有此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从明初到清末,晋商活跃了五个多世纪,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金融业奇迹。

西方学者曾经把晋商同犹太商人相媲美,由此可见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早已远播世界。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对自身真实的写照。

而且他们吃苦耐劳,将生意远播海内外,曾被人称作是“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并且涉及领域广泛,“上到绸缎,下至葱蒜”。

而在这些荣耀背后,却尽是辛酸与无奈。

地穷不养人,科举场上又失意,一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远走经商。

一部分人“战死”,一部分人“凯旋”,凯旋的人被当作榜样,乡里传诵。

然后,更多的人“相偕出奔,亲朋引进”,硬生生闯出一条经商之道。

同时,由于大多商人饱读诗书却科举失意,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业理论。

晋商注重礼仪待客,文明经商,既不失生意,也不失儒雅的处世信条,将经商做成了人生的艺术。

山西人信守“宅者,人之本;人者,以宅为家。

居若安,即家代昌盛。

”的道理。

安居乐业,安土重迁,是乡民祖祖辈辈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因而,山西人世代都很注重宅居建设。

于是,山西商人业成之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便倾尽财力在家乡修建宅邸,让一座座灰砖高砌,屋室密集的深宅大院拔地而起,它们舒适、坚固、华丽,无一不是富贵的象征。

而且,在院落的内部结构与设计方面也都体现着独特的商人文化。

在晋商宅院里,房顶多为内向单坡形式,将雨水排在屋内,以适应黄土高原缺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商人意向。

院落门槛通常很高,以防止财气外溢。

院内常有垂花门,其雕饰繁复,驱邪就吉,体现了儒学传统中理想的人间秩序,进出之间,展现教化与人伦的关系。

六、结论
从以平遥民居、晋商豪宅为代表
的建筑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山西的
民俗意向在建筑上的表达:
(一) 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宇
宙观念;
(二) 宣扬人伦、孝悌、进学的礼制观
念;
(三) 希冀福禄寿喜的生存观念;
(四) 期盼富贵的商俗民风。

参考文献:
1.《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平遥古城》[M]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3.《摄影之旅》[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晋商大院和平遥古城》[M]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5.《晋商兴衰史》[M] 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图 10砖雕照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